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轉】大陸新武俠(一)

【轉】大陸新武俠(一)

(2008-11-08 16:25:05)

     “大陸新武俠”是相對于上個世紀盛行一時的港臺武俠而言,又大陸最大的武俠雜志《今古傳奇?武俠版》在2004年與著名武俠評論家西南大學韓云波教授共同提出。今天大陸新武俠已經成為新世紀武俠創作的一面旗幟。

  根據《今古傳奇?武俠版》的官方網站編輯陳青眉文章闡述“大陸新武俠”旨在提倡:

  ①新江湖:江湖是社會的縮影。新江湖將是21世紀華人社會的象征,是都市的、當代的、復雜的、活躍的當代城市文明的縮影。新江湖將更加豐富、復雜、活躍、多元化。

  ②新俠情: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獨立不羈,也是俠之大者。在肯定俠客快意恩仇、拔刀相助、善惡分明、正邪對立、為國為民的同時,也提倡多元、相對的俠客價值觀念。提倡俠客在學藝、戀愛、江湖成長中追求自由,實現自我,展示獨特的個性。

  ③新體驗:在發展傳統的俠情小說的基礎上,提倡和鼓勵都市俠義小說、女子武俠小說、玄幻武俠小說等新題材的創作。作品將更加豐富、多元、個性化、有想象力、節奏明快、有青春朝氣。

  ④大武俠:繼承金古梁溫黃等大家的傳統,接納當代豐富多彩的多元的文化元素進入武俠之世界,為武俠文化開疆拓土,適應新時代的精神需求,百川歸流,有容乃大。

  

    以下為長久以來在下對大陸新武俠的一些短評,或許言辭過激,但也有助于大家進一步了解大陸新武俠.

一、大陸新武俠走向何方----有感于《少年無情》被撤

  當我看到十分不愿看到的一幕--《少年無情》被暫停連載,面對這個消息,我不由想到--大陸新武俠究竟將走向何方?

  看《武俠版》很久了,但是真正令我心動,可以在“武俠”二字后冠以“文學”作品卻寥寥無幾,而毫無疑問,《邊荒傳說》和《少年無情》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無論是黃易還是溫瑞安的早期作品我都讀過不少,可是沒有哪部能和以上在《武俠版》連載的兩部作品更有深意,更有文學價值。然而,《邊荒》因為盜版問題被停載,這可以理解,但是《少年無情》呢?卻完全是因為讀者的要求!

  《少年無情》是一部好小說,是一部將武俠以純文學表現的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佳作,而且蘊涵深刻哲理,值得揣摩深思。如果你認真都了這部小說,你還會發現,它的情節完全是無法預測的,是真正的跌宕起伏,出其不意!

  讀者對《少年無情》的否定顯示讀者的主流觀點是已經完全將武俠當作通俗小說,而不是文學來讀了,此時再奢談武俠的振興,是不是有些不切實際呢?

  其他作者,鳳歌,小椴,滄月,楊叛,還有碎石的作品還是有文學意義的,尤其是小椴之文,是集情節與深刻筆觸為一體的作品,《長安古意》系列我讀了三遍才敢說深刻理解,然而我敢說《長安古意》絕對不是一個普遍受歡迎的作品。有人喜歡他們,更多的原因還是情節吧?

  從以小非和步非煙為代表的超新武俠被廣大讀者所喜歡,其原因恐怕還是一個娛樂性吧?看小說為了娛樂,這很正常,我喜歡小林寒風和時未寒這樣以歷史為背景寫作的作者,可這種種難道就是大陸新武俠的前進方向了嗎?如果那樣,還談什么“全球發行量最大文學刊物”?根本沒有文學,只有通俗小說罷了!

  我并不是一個文學愛好者,更不會寫純文學,但我覺得,要使武俠成為大家普遍認同的一種文學形式,不應排斥準純文學的作品,哪怕這不是主流,哪怕我們為了消遣看武俠。 

二、陸新武俠的一大法寶----顛覆歷史

  大陸新武俠為什么新?我覺得其一在它的“幻”,再有就是它對歷史的顛覆,對歷史再解釋。

  我說“顛覆”而不說“演繹”的意義在于,現在許多網絡寫手,竟開始對歷史重組,我個人覺得這是對歷史的褻瀆。寫小說,用歷史當然不能原版照抄,要有自己的想法及創意在其中,但是限度是什么呢?難道可以顛倒歷史,甚至連歷史事件的結局,歷史人物的善惡都可以拿來扭曲嗎?我覺得演繹歷史要做的應該是對歷史事件過程的重新構造......

  我覺得做的比較好的是方白羽的《生死天王璽》以及小林寒風的《短短橋》借用歷史恰倒好處,既不過多,導致乏味,也不偏少,缺少真實感,對歷史人物的把握也很好,沒有偏離實際,在大陸新武俠中將歷史處理的最好的也許就是鳳歌的《昆侖》了,堪稱典范。然而,相反在最近的《荒蕪英雄路>》中作者給讀者的感覺是什么?石享是個令人欽佩的名將!也許作者底觀點是同文中的統領一樣是持貶義的, 可讓讀者卻覺得石享是個悲劇英雄!其實這個人從智謀武功到人品無一可取,大敗而歸,畏敵避戰的是他,擁力英宗復辟謀取富貴的也是他!再如九把刀《殺手,角》將歷史上有名的禮賢下士,立志救國的太子丹完全丑化了。作者將原本武藝平常以至于刺殺失敗的荊柯寫成身手不凡,也能將秦舞陽寫得大奸大惡,可是他連重要歷史人物都不放過嗎?此外還有優客李伶寫的那個曹操式的蔡京,全都是不尊重歷史的! 

  想構筑自己的歷史很容易,滄月,小椴時未寒做做的都很好,再有架空歷史不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嗎?可為什么要扭曲歷史呢? 

三、大陸新武俠的成長----從故事到小說的過渡

  不想多說什么,只是想談一下,為什么如今許多上了些年紀,離開學校的同仁們對《武俠版》捧起的步非煙諸人極為反感,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寫的根本就不是小說?是什么?故事!

  那么故事跟小說的差別是什么?差距又是什么呢?我個人以為,故事講求的是情節,離奇曲折之余再加些可以感動少男少女(某算個例外吧~)的兒女情長,而小說呢,則要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在其中,必須反映某些社會現實(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在這個原因了),這才是走入社會的人所關心,所支持的.這樣就清楚了,于是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正是這個原因使《武俠版》在學校會受到異常的歡迎,卻難以爭取到更廣大的市場。(這個是值得讓編輯們去研究的問題,而不是我們讀者該考慮的。)

  現在也許你要問了,大陸新武俠究竟為什么非要寫小說?我想最直接的就是要發揚大陸新武俠,為了"武俠"二字,我,還有很多讀者,不希望它同"言情","奇幻"畫上等號!

  雖然現下,大陸新武俠有滄月(鼎劍閣以廟堂和江湖相結合,還是非常值得稱贊的),步非煙,沈纓纓這樣以華麗辭藻,光怪陸離取勝的寫手,燕歌那樣以陳舊故事登場的寫手,可同樣有楊叛這樣的幾乎現實主義的頗有潛力的作者。楊叛在《武俠版》發表作品雖然大都較短,但是也大都給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記憶,記得有一篇了論刀,先是寫民族尊嚴之爭,而后是一個更深刻的主題----救人的刀才是真正的好刀,它弘揚的是助人的俠義精神。

  還有,近來馬伯庸(從清歡的介紹中看,這應當是位名人,我對網絡文學不熟悉,大家見諒)揭露的是現實中追求外表的虛偽,楊虛白寫的少年吳戈則是更高一籌,那是真正的平民武俠(和宋陽不可同日而語,宋陽不過是刻意追尋罷了),在中成功的表現了英雄相惜和自身職責間的矛盾,它呼喚的是公正的執法者!

  其他,優秀如鳳歌,小椴在其作品也是成功的在構筑矛盾,描寫現實,前途不可測,振興大陸新武俠的重任在肩。

  讓我們呼喚更多的小說,而不是故事!

四、什么才是“新”

  某天驕想說一下對大陸新武俠的理解。“大陸”自然是一個地理概念,它意味著武俠的中心已從香港,臺灣北上神州大陸,開始了武俠的另一個高潮。至于兩者區別,《昆侖》的作者鳳歌在最近的訪談中說的非常好-----臺灣武俠娛樂性比較強,套路化嚴重,但氣量見小,有一種短兵相接的味道;香港武俠雖好,但往往體現了一種強烈的民族情懷,這跟它身處是分不開的,大陸則不同,我們自由,獨立,領土廣大,大可淡化這一類的情感,體現出一種成熟自信,有容乃大的氣魄,地緣決定文化。

  那什么是“新”呢?溫瑞安在《游俠納蘭》的后記中說;“寫前人沒寫過的,寫前人寫過的,但是用不同于前人的方式寫的,寫前人寫過或沒寫過的,但用自己領悟的方式寫的都能稱之為新。”顯然今天的大陸新武俠寫手們對以上三種方式的創新都已嘗試,從對政治制度的構想到對武俠內容的擴展無所不包,因此如今的大陸武俠實在無愧于“新”。

  然而,創新并不等于優良,新的同時我們還應追求好,可怎么才算是好呢,某天驕以為,為探尋一種思想,表達一種情懷,用心去寫的才有可能是好的文章,諸如此類,感覺目前惟有小椴,鳳歌,滄月(還有臺灣的孫曉)才能當此殊榮。某天驕希望,在香港金庸,臺灣古龍之后,大陸能有為社會所承認的真正可以扛起振興武俠大旗的王者!

五、大陸新武俠一大特點-----“奇幻”+“武俠”=“?”(論步非煙與女子武俠)

  在軒轅春秋的一位朋友曾經說,“大陸武俠很明顯就是奇幻路線了,雖然我一直認為缺乏西方式文化底蘊的中國人更像在寫網游神話------根本沒有出路。”我覺得這話說的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現在這種情況最典型的代表人物無疑就是被受吹捧的步非煙了。

  也許大家還記得凡爾納的故事,在當初他將要寫小說的時候,幾乎所有的領域都被人寫過了,可是他獨具慧眼,發現了地理這塊處女地,于是凡爾納以地理為創造素材寫出無數杰出的科幻作品,最終享譽全球。顯然當前武俠也同樣面對與凡爾納相似的問題,于是我們惟有一個選擇----創新。

  首先我要肯定的就是步非煙的創新精神,畢竟她是第一個將“奇幻”與“武俠”結合而以此成名的人,步非煙是北大美女,更是才女,我是無法評論她的人的,事實上我對她的為人甚至是很欣賞的,在她對于我關于李商隱的話題的回復中足見步非煙之胸襟。所以以下我只論文,決不涉及其本人。

  步非煙的《武林客棧》系列雖不算上佳,但是至少可以算是“武俠”,我現在主要想談的是它的正傳——《華音流韶》系列。步非煙的“奇幻武俠”的“新”在他將印度教神話再塑造,可這樣一來,小說就幾乎成了神話,人物也幾乎沒了人性,只剩下神性了。這也就是說,小說徹底脫離了現實,這恐怕不能稱之為“武俠”吧?現在正掀起一個對神話傳說再創作的活動,蘇童剛剛完成了對孟姜女故事的再創造,我想步非煙的作品是不是也應算做這個范疇之內呢?

  對于她的人物塑造及寫作風格,我想借用幾位俠友的話足以說明問題。云煙過水“步非煙的小說倒是寫的熱鬧好看,但仔細揣摩會發現其中有許多非常不合理的情節(比如摘葉飛花),影響書的可讀性,而且意境太虛,不知道作者想通過書表達什么。步非煙說過‘既然古龍把武俠從寫神帶入了寫人,那么我為什么不能改回來呢’。武俠本來就是一種很虛的東西,你為什么又非要把它推向更虛呢?完全不食人間煙火的作品讀過以后缺乏回味。” 斷暸的弦“我覺得步非煙寫的沒有什么高潮,整個小說都平平淡淡,看完了也說不出好與壞,唯一值得稱贊的就是想象力”。

  有一點無庸質疑,步非煙是有廣泛讀者支持的,這個從我的調查中足以看出,但是我想問的是——難道大家真的是把他當作武俠來讀的嗎?我想他們還是更看重其奇幻色彩的吧。一部小說,有讀者就是一部成功的小說,因此步非煙是有成就的。現在世界科幻,魔幻,奇幻橫行,哈利波特和張小凡正在受著無盡追捧,我沒有理由因為不喜歡步非煙的作品而否定它,我只是希望,不要將武俠二字之前冠以奇幻,但使步非煙成為“奇幻宗師”不好嗎?

  《武俠版》在2007年二月的留言是-----女子武俠的興起是大勢所趨還是對武俠的背離-----某天驕覺得這個命題首先就是存在問題,因為文壇之上從來就不缺少女性的身影,其中更不乏一代大家,從蔡文姬到李清照,從冰心到勃朗特三姐妹,她們構筑出一部女性文學史。同樣武俠既然并大多數人視為文學的一個分支,它當然不會排斥女寫手。而事實上又的確有許多朋友在對女子武俠進行著口誅筆伐,這是為什么?某天驕答之,因為奇幻正是以女寫手為旗幟的,所以包括某天驕在內的廣大朋友批判的并非“女子”,而是“奇幻”,當奇幻與武俠不在壁壘分明,我們惟有出來仗劍一言。

  《七夜雪》是一部杰出的作品,從文筆到思想,到故事都堪稱不凡,更可貴的在于其中并沒有過多的奇幻元素,所以某天驕會接受它,并且喜歡它,讓我們呼喚更多的類似與《七夜雪》的女子武俠!

  愿大陸新武俠之新不要犧牲正統武俠的些須影響,創新也要有體“度”,恰倒好處的滄月值得學習。

六、大陸新武俠的希望---- 羽公逞奇才,鳳歌譜昆侖

  公元1983年縱橫俠壇三十年的一代大師,新派武俠的開創者----梁羽生先生封刀歸隱,這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又是二十年,武林新秀鳳歌以一部《鐵血天驕》崛起江湖,名揚九州。

  不久鳳歌另一部緊接前書的《昆侖》橫空出世,并且得到羽公題字,由此鳳歌與羽公的名字被聯系到了一起。

  社區的尤迪安大哥曾將鳳歌同金庸相比較,鳳歌也曾出來為“仿金”問題出來為自己澄清,但是如果將鳳歌來和羽公比較又將如何呢?

  我感覺鳳歌同羽公最大的共同在于對傳統那帶有叛逆色彩的推陳出新。羽公的幾步代表作,如《白發魔女傳》顛覆了以往以男性為主人公的定式,《萍蹤俠影錄》反駁的是成王敗寇的傳統關念,你朱元璋奪得了江山又怎么樣,還不是靠我張士誠后人的博大胸襟保住的天下!還有我在另一篇文章中說的《女帝奇英傳》中對武則天的客觀描寫,不再一味的丑化。

  而鳳歌則在更移一種傳統的思維模式——主人公必定是漢人以抵抗外族入侵,在《昆侖》中梁蕭助元攻宋,滅亡了漢人王朝,無論這樣寫而引起的爭論孰是孰非,鳳歌的大膽創新是值得肯定的,在顛覆傳統上鳳歌同羽公走到了一起。

  另外的一點共同是鳳歌同羽公都是很善于利用歷史的,這一點是許多現代的武俠寫手應當學習的,中國的武俠用中華民族的背景是更有真實感的。

  我相信鳳歌一定能走出一條新路,甚至超越羽公!

七、勿使武俠成大片

  當李安以《臥虎藏龍》名揚天下,中國內陸名導再也忍耐不住,于是自張藝謀《英雄》始,一部部斥巨資打造的國產大片一次次折戟奧斯卡。而觀眾們則從《英雄》一直罵到了《夜宴》,而且大有延伸至《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氣勢。我們難道不該從中為武俠的發展總結出點什么嗎?為什么一部從演員陣容到視聽效果都豪華無比的大片卻連連失敗,某以為,究其根本它還少了一種東西----中國化的真實。

  《英雄》有內涵,可故事他凌亂,《十面埋伏》情節太簡單,那個什么《無極》我都無話可說,套句胡戈的話說----《無極》等于無聊。《夜宴》號稱取材于五代(貌似是后晉宮廷糾紛),可完全西方化的對白,能得到國人共鳴才怪。弄了半天,拿走小金人的依舊是那個臺灣美國人李安,這與中華何干?

  由此及彼,某天驕以為,一些新武俠寫手們忽略真實,無視內涵,一味天馬行空的的想象永遠不可能寫出足以傳世的作品,如此怎能得到讀者肯定?

  武俠雖非正統文學,可總不能流于那些毫無價值的大片吧?

【轉】大陸新武俠(二)

(2008-11-08 18:08:04)
    新武俠是中國內陸“文革”以來出生的一代新人的武俠創作,20世紀90年代末出現于網絡, 以2001年《今古傳奇·武俠版》創刊為標志大規模進入紙質傳媒,2004年,該刊和《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1世紀中國俠文化”專欄正式提出了“大陸新武俠”的概念,新的武俠高潮已噴薄而出。

    鳳歌的《昆侖》出版時,某媒體稱“這是近年來武俠文學界一件標志性的大事,若干年后,當我們回顧21世紀大陸新武俠時,也許會將《昆侖》和1958年金庸《射雕英雄傳》的出現相比。”這一評價是否太高?我不置可否。但是,武俠小說在網絡的興起卻是不爭的事實。《昆侖》在“清韻書院”網絡連載時,即被評為“十大武俠經典作品”之一,在《今古傳奇·武俠版》連載,又成為該雜志的年度作品,迄今已有數百萬忠實擁躉。新武俠已成為和奇幻小說并舉的一大門類。

(一)新武俠小說風起云涌

    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對中華讀書報說:“大概從2000年開始,武俠小說創作突然有一個新趨向,涌現了一批20歲上下的年輕人。為避免與港臺新武俠重復,它被定名為‘大陸新武俠小說’。”他認為,新武俠小說創作未必要超過前人,而是要另辟蹊徑。這些作者多屬自發型,且文化素質較高,與港臺新武俠的整體創作隊伍相比,質量很高。因為他們“站在前人的肩頭”,有自己的優長。影響他們的既有金庸,又有西方文學。

    在西南師大教授韓云波的印象中,新武俠小說最早出現于期刊和網絡。專門刊登武俠的期刊目前發行量達到幾百萬冊,幾十種新武俠圖書陸續出版。其中有長江文藝出版社推出的“中國新武俠典藏書系”(首批4本:《小椴作品》、《步非煙作品》、《小非作品》和《楊叛作品》),以及北方文藝出版社的一套“武俠新力量排行榜”。

    韓云波認為,新武俠主流創作隊伍有三大特點:

    一、高學歷:大學生、碩士生很多,相當多是博士;二、年輕化:基本上是“70后”,60年代出生的都很少;三、專業或職業多為理工科:比如滄月學的是建筑學,麗端北大畢業后在深圳銀行工作,沈瓔瓔則是天壇醫院的醫學博士。

    新武俠在2005年出現出版熱潮,一直持續至今。《今古傳奇·武俠版》雜志榮獲了全國期刊百強,很多作者備受關注,被稱為金古黃梁溫下的小椴專門從事武俠小說創作,小非被稱為“青春武俠第一人”,滄月則被稱為少女武俠宗師,有“大陸新武俠宗師”之稱的鳳歌去年曾憑借有120萬字的《昆侖》領軍大陸新武俠閱讀潮流,事隔一年后,鳳歌又攜新作《滄海》(山海經系列第二部)與廣大讀者見面。與此同時,研究金庸的孔慶東教授開始研究這一群新武俠作者,西南師大的韓云波教授也提出了相關理論。

    5年的時間不算短,回首被“熱捧”的武俠寫作者和代表作品,孔慶東所說“當前的新武俠創作總體上五彩繽紛”確為精當,他認為大陸新武俠小說大致可分兩派,一為傳統派,模仿金庸、梁羽生,如鳳歌,模仿金庸可謂到一流;一為學習西方的,奇幻作品較多,不像港臺新武俠那樣注重歷史,對歷史的闡述更有現代性。

    各路作品的表現內容也是各有特色的。小椴的《洛陽女兒行》、時未寒的《換日箭》講述江湖恩怨,滄月的《鏡·雙城》、優客李玲的《紅顏四大名捕》、步非煙的《曼荼羅》、沈瓔瓔的《逝雪》寫江湖女俠,藍蓮花的《千帳燈》和《風煙引》,以及蕭如瑟的《如夢令》,寫武林中人的兒女情長,小非的《游俠秀秀》、何員外的《何樂不為》、韓寒的《長安亂》則試圖重建自己的江湖。韓寒自稱,自己的優勢在于沒看過金庸、古龍的小說。這批人將自己旺盛的創作力投入創作中去,因為心中無所顧忌反而別有滋味。

    作品題材也豐富多樣。《昆侖》以宋末元初為歷史背景,通過主人公梁蕭的傳奇經歷,給讀者展開了一幅氣勢磅礴的江湖畫卷。蕭鼎的《誅仙》之所以大熱,其實更多得益于近年來風靡網絡的玄幻小說的一波又一波的攻勢。它能在眾多的奇幻小說中脫穎而出,實在是因為其作為“武俠小說”的堅實質地。小椴作品很好地繼承了中國傳統武俠小說中的俠義精神,其情節背后潛伏著人性以及社會規范下人的抗爭這樣的大主題。步非煙的文化背景取自佛教和印度教,有著典型的泛東方文化色彩,這使看習慣了中國傳統武俠中國道統的讀者耳目一新。楊叛由一篇《死香煞》奠定了他新武俠的代表作家地位。這篇帶有強烈懸疑色彩的作品讓讀者再一次領略到古龍當年創下的武俠懸疑的魅力。但他的文風又有更多凌厲之處,在力量上比古龍作品要突出。小非的《游俠秀秀》在某種意義上說顛覆了中國傳統武俠概念,滑稽搞笑,幽默風趣,在小非筆下,江湖不再是充滿血腥充滿殺戮的,取而代之的江湖是一個充滿諧趣的世界。

(二)創作者的武俠夢
  
   《昆侖》作者鳳歌是《今古傳奇》武俠版的編輯。《今古傳奇》已經為大陸的武俠小說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小非、滄月、燕壘生、小椴們都是這本小開本雜志的作者,但這本雜志分量最重的作者可能正是鳳歌本人,他的《昆侖》一共寫了100萬字,被稱為最接近金庸實力的作家。

    鳳歌對中華讀書報說,自己的創作最初只是一個很小的念頭。有一天他百無聊賴,上網閑逛,偶見許多武俠小說,文采斐然,作者則很陌生,后來才知道:原來金、古、梁、溫、黃之后,仍有人寫作武俠小說啊。可惜遍覽諸文,均有不如人意處,當時便萌生出一個荒唐的念頭:“或許,我能寫得更好吧?”

    什么力量讓他完成了這篇百萬字的小說呢?鳳歌說:“或許來自某種感動吧。對于我們這一代人,武俠就是一個夢,是一種魂。對俠的感動恰是我寫作的初衷,一夜夜埋首于鍵盤,才華豐瘠已屬其次,激情才能決定一切。每當萬籟俱寂,我縱極想象,刻畫千年前種種情狀,那份感覺,就如同將軍夜獵,萬騎雜沓,從胸中呼嘯而過,其中的森然古意、血氣奔騰,只有局中人才能領會,這份感覺就是所謂的感動,有了這份感動,俠者便能拔劍揚眉,歌者便能高歌停云,舞者便能為君一舞,畫者便能揮毫落墨,浸染煙霞。而在這五年中,我從長江之畔到天府之國,又從天府之國到江漢平原,山川換改,年華老去,昔日的年少輕狂已變成了今天的世故老練,所幸,胸中那份感動還在,那份俠情依然。”

    鳳歌說,在創作中,他不但學習前人的技巧和故事結構,又在其中翻出新意來。“對于我們這一派來說,更看重故事性和知識性,我們學習的榜樣是《達·芬奇密碼》。將古代的歷史與幻想的江湖結合,并使之煥發出光彩。”在《昆侖》中,精通古代算術的主角梁蕭通過自己的知識來尋求武術上的突破,而這算術的運用又涉及整個江湖的格局。對于這些作者來說,能夠將現代的思想與古代的知識融合起來,在想像力上無疑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何員外在談到《何樂不為》時,說自己受到了兩個作家的影響,一個是王小波,另一個便是小非,那時,小非的《游俠秀秀》已經在網上紅了很久,《何樂不為》充滿了對《游俠秀秀》的模仿。

    北大中文系研究生步非煙的武俠作品空靈飄逸,以詭異細密見長,2004年榮獲了溫瑞安設立的神州奇俠獎。她說:“我希望有朝一日,大家能認同,在儒家之俠之外,還有另外一種俠客。這種俠客也許并不以為國為民為己任,而是遁世而出,逍遙天地之間。”

    小非則認為,自己的新作《宋昱外史》的寫法絕不同于任何一部傳統武俠小說,甚至帶著明目張膽的顛覆企圖——從江湖格局的古怪設定,到正邪之間的另類互動,再到武功作用的推翻重建,處處都在閃躲常規。

    楊叛從小就喜歡武俠,一直到現在,一分鐘也沒有停止過。他說總將自己的每一刻的空閑沉湎于那夢幻般的世界中去。江湖,多么遙遠而神奇的地方!在那里的一切都如此的單純又如此的滄桑,如此的飄逸又如此的激烈,如此的無奈又如此的多情。

(三)新武俠小說的優勢及不足
  
  每一次文學文化的高潮,都必然會有標志性事件出現。1994年,人們對金庸小說“文學大師”和“文學革命”的評價,已經成為中國大陸武俠文化高潮的標志。10年之后的2005年,鳳歌《昆侖》的連載和出版,則無疑是包含著觀念與技巧巨大創新的武俠新高潮的標志性事件。

    韓云波認為,這一代人“文革”后才有記憶,思想觀念與上代人完全不同,成長的文化氛圍也不同,而媒介的變化也會影響人的思維方式:我們用筆寫作,他們用電腦;我們主要看紙質媒體,他們依賴電子媒體,各有通行的語言方式。

    他在評價新武俠小說的成就和不足時說:“成績就是多元繁榮,形成了一種宏大的局面。不足有三點:一是受網絡游戲影響而形成的設定性,欲先有框架,模式老套;二是一些作者成名太早,沉溺于良好的自我感覺,不去思考是否拋棄過去,最終有些作者可能曇花一現;三是商業層面的操作導致作者的浮躁情緒。很多武俠小說的出版是文化公司在操作,他們必須適應市場。這三個問題使得大陸新武俠潛伏著重重危機。”韓云波說,最初幾年,他是以發掘優點為主,對新生事物不棒殺,但從今年開始,他認為新武俠已形成一定氣候,因而才站在更高的層面上要求作者。

    要改變這些問題,韓云波認為有三個方面需要強調:一是作者對自己人生經歷必須有所反思;二是加強哲學思考;三是要有敬業精神,也就是不斷追求完滿的敬業精神。小椴正在將懺悔精神引入武俠,這種追求值得肯定。

(四)如何走向經典
 
   孔慶東認為,創作新武俠小說的大部分作者,現在是靠學問,靠想象,靠才情。鳳歌用古代數學知識,想象力、語言都好,但人生閱歷不夠,缺乏跟中國本土生活的聯系。現在的新武俠多是模仿加懸幻,有些懸幻還在直接模仿哈利·波特,有些東西在西方合情合理,到了中國就變得奇怪。

   “金庸寫歷史,但結合了當下中國的問題,有很深的憂國憂民的意識,比如《笑傲江湖》,他憂患當下中國,而不僅是古代。金庸的故事精彩,但最終目的是啟發當代,這樣才有震憾力和深度。我讀大陸新武俠小說,只是佩服有才華,故事編得漂亮,但是缺乏思考。”孔慶東說,“鳳歌的出現標志著這一代年輕人達到了金庸講故事的水平,但還要超越,他對古代知識的掌握超過金庸。我相信,他們肯定有能力寫出更好的作品。”

    長江文藝出版社“中國新武俠典藏書系”主編馮知明認為,大陸新武俠作品已受到無數讀者的喜歡,書中的典型人物、經典段落也開始被人開始引用,都說明大陸新武俠已經到了要確定經典的時候了。

    “我們要做經典,不是做流行。要讓裝幀配得上內容。這不是簡單的一季兩季的圖書。是我們看到新武俠發展已經到達了一個程度,已經有這么一批作品接近或者達到了經典的要求,在這樣一個氛圍內我們才有這樣的選擇。長江社的傳統不是做流行書籍,我們一直在做經典和品牌。”主持出版此書的長江文藝出版社負責人方平解釋。

    經典的武俠小說有兩種,一類是突變產生經典,比如古龍,他過去學金庸,后來轉變風格;一類是漸變,嚴家炎評金庸是“靜悄悄的革命”,就是明顯的漸變。韓云波有一個“漸變的革命”理論,他說,漸變又可歸納為三大主義,有三個方面體現出和港臺武俠小說的不同:一是從哲學主義到科學主義的變遷,以前以哲學為文化核心,而新武俠創作隊伍中的鳳歌以數學為核心;二是從現實主義到理想主義的變遷;三是從民族主義到和平主義的變遷。韓云波還發現有一個趣的現象,走突變路線的,以女性作者為主,占3/4的比例;走漸變路線的,是男性作者為主。“這可能跟過去沒以女性作者寫武俠有關,現在新武俠小說隊伍中女性作者占到一半。”韓云波說,他主張突變和漸變并行。

    總之,目前的新武俠作品中還沒有可以稱為“經典”的作品。大陸新武俠要繼續發展,必須要有深度模式。金庸的經典作品的出現在40歲左右,新武俠小說的創作隊伍還很年輕,還有很長的時間可以不斷地打磨自己、豐富自己。他們已有非常好的基礎,所欠缺的是人生經驗和哲學思考,5年以后或者說5年以來,肯定會有非常不錯的作品出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大陸新武俠研究的歷史、現狀與前瞻——中國文學網
當今十大武俠小說男女作家
金庸封筆古龍逝,大陸新武俠最具代表性的五位作家,重燃武俠夢
他們被稱為金庸的接班人,寫的每一本都讓你想通宵讀完
大陸的“新武俠”,如何成了舊故事
鳳歌山海經三部曲:昆侖崛起滄海求變,靈飛經泯然眾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市| 汽车| 绍兴县| 柞水县| 沽源县| 蒙阴县| 新乐市| 兰州市| 莲花县| 辽宁省| 马关县| 延津县| 威宁| 西城区| 江门市| 丰宁| 西昌市| 四子王旗| 固原市| 新建县| 奎屯市| 浙江省| 崇左市| 岳普湖县| 温州市| 荔浦县| 临洮县| 四平市| 会昌县| 井冈山市| 商水县| 雅江县| 深水埗区| 滦平县| 南投市| 英超| 米泉市| 宜君县| 策勒县| 巫山县| 旺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