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女人,我絕對不會對自己的性別感到不滿,因為所有統計數據都表明在這個世界上女人明顯比男人活得舒
如果我是女人,我絕對不會對自己的性別感到不滿,因為所有統計數據都表明在這個世界上女人明顯比男人活得舒服。比如中國男性平均壽命為76。1歲,中國女性平均壽命為80。9歲;再比如正常男女出生比例為105:100,知道為什么男孩出生多嗎?因為男人面對著更大的生存壓力,非正常死亡的可能性更大,所以自然選擇讓男人出生時多幾個,為兩性平衡做好了準備。
面對嚴酷的生存競爭,男性從小就要接受一種教育,什么跌倒了要自己爬起來啦,什么男兒有淚不輕彈啦,等等。種種的外在期待都將男性定格在強勢的位置上,社會需要的是男性的爽朗、健康、自信,容不得他們有懦弱、自卑、心虛。男人們只好將這些“不好”的東西全部藏起來,但藏起來卻并不等于沒有。藏一天沒問題,藏兩天沒問題,不過男人的心胸雖然寬闊,但終歸是容量有限的。總有一天,他會不堪重負。所以好妻子都懂得關愛丈夫的必要性,因為丈夫是自己生活中一個“功能性的”伙伴。雖然看上去強韌,但依舊屬于容易的消耗品。
說到關愛,現在上關于亞健康或者壓力等方面的建議已經很多,今天我在這里就來說一說男人需要關愛的另一個領域,心理:
男人的“例假”
男人們每個月總有那么幾天,心情比較煩躁,看身邊的每個人都感覺不順眼,甚至動不動就跟太太發火。不要以為這是自己的丈夫脾氣壞,其實這是每位男士都躲不開的一種心理周期,而且和女士的“例假”一樣準時,所以不少干脆將其稱為男人的“例假”。只不過有的人比較顯性,有的人隱性而已。
生物鐘導致男性“例假”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生物節律,如個人的智力水平、情緒好壞等。只不過有的人節律明顯,有的人不明顯。不少男人周期性發作的心情煩悶恰恰就是一種心理上的“情緒低潮”現象,這是由人的生物屬性決定的。一般人的情緒周期大約每個月一次,在這個時期出現心情煩悶、發無名火等情緒起伏是很正常的。
一般情況下,男性可以通過半年左右的觀察尋找到自己的“例假”規律,并在情緒周期到來之前做好心理準備,避免因為工作的事情煩心,必要時參加些輕松活潑的活動以調節自己的情緒。更重要的是,做妻子的更應在此時間關心理解丈夫,做好其心理疏導工作,而不是給丈夫施加更大的心理壓力。
太太對策:“例假”來臨順著他
你若不了解丈夫的心理周期,就很可能會在這個時候遭受到莫名其妙的感情打擊。你會發現不需要任何明顯理由,心愛的男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突然疏遠自己。他好像很冷淡,甚至不愿意跟你說話,總是躲在一邊,或者看書,或者看電視。當你努力接近丈夫時,他的反應會令人難以接受。他會躲閃,甚至會大聲說:“走開,讓我清靜一會兒。”如果你以為愛情就此結束那就錯了。事實上,這是男人在心理“例假”作用下產生的周期情脫離,既非他的錯,也非你的錯。
當丈夫心理周期來臨時,太太不要試圖把他拉回來。女人應該利用這段時間做些本來自己曾想做的事情,給他自由,讓他游離在你的關注之外。過了那幾天,他就會自己回來。
男性更年期
相信女性都對更年期這個詞并不陌生,不過可能你并不知道,男人也有更年期現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中指出,43歲到45歲之間男人在生理上將發生巨大的變化,為此把44歲定為壯年和中年的分界點。
男人的生命曲線從高峰跌下,而工作和家庭的負擔曲線上升,這兩條剪刀狀曲線的相交處正是44歲,所以44歲又可稱為“中年剪刀軸”。由于生理上的變化,使中年男人在心理、思維和工作等方面都發生顯著變化。
孤獨感充斥內心
這一階段男人忙忙碌碌,負載著家庭和事業兩副重擔。由于一頭扎在自己的天地里,他們很少有時間與別人進行交流,備感孤獨。面對競爭空前激烈,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冷漠,成功的44歲男人有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而事業進展不順的44歲男人難免會沮喪、壓抑。
對成功者有敵意
44歲的男人可能會同情那些在生活中陷入困境的人,相反對那些平步青云的人卻往往會生出敵意,這大都與自卑感相關。如果這一階段之前男人有了一番建樹的話,他會變得和藹、富有同情心和慷慨大方;但是假如并沒有什么突出的成就,他便非常容易惱怒,在工作中遇到小麻煩或者孩子打翻油瓶就足以使他大發雷霆,可同樣的事情若發生在自己得到上司嘉獎的那天時,他的態度可能會是柔聲地對孩子說:“不要緊,別怕。”雖然敵意對44歲男人來說是十分普遍正常的現象,但它畢竟是種消極情緒,過多的敵意很容易使一個人的心靈扭曲,習慣戴著變色眼鏡看人,以至于經常牢騷滿腹、痛苦不堪。
太太對策
這一階段的中年男人要想擺脫心理危機,需要積極的自我調整,培養快樂的心態,重新調整人生的奮斗目標。妻子需要讓丈夫感到豐富的人生意義,不要讓他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事業得失。想讓丈夫認識到人生除了功成名就還有很多其它的樂趣和目標,最好的方式就是妻子通過自身的帶動,讓丈夫嘗試盡量多的休閑娛樂方式,無論是旅游、健身、收藏還是琴棋書畫,都能達到這一目的。
男性的產前焦慮
相信不少女性都會同意,妊娠期中女性的優越地位是理所當然的,丈夫至少在這個時期應該無條件的做到盡善盡美。如果有哪個丈夫膽敢在這10個月中沒把任勞任怨落實到細節上,那他的不良記錄必然會作為話柄受到終生譴責。
雖然堅決支持女性在妊娠期享有特權,但還是要悄悄提醒一下諸位太太們,妊娠期對于丈夫來說同樣意味著莫名的焦慮:
安全的焦慮
“我能夠保護和供養我的家庭嗎?”這也許是準爸爸最基本、最直接的問題。對大多數工薪族家庭來說,當孩子降生時,、尿片、保姆、就醫……經濟負擔就會突然增加將近一倍,原來兩人的收入負擔著兩個人,而現在則要負擔3個人。雖然夫妻雙方的責任是同等的,但我們又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現實,做爸爸的必須表現得更堅強一些。
許多在做爸爸之前不曾考慮的問題現在都成了現實又現實的問題,一旦做了父親,男人不僅要在經濟方面給孩子和家庭提供保障,而且在感情上也要有較大的付出。妻子需要丈夫的精神支持,她所要經歷的戲劇性的感情變化需要丈夫理解。
衰老的焦慮
孩子即將來到的現實會“提醒”男人:“你不再是最年輕的人了,你的“替代者”即將來到,如果一切正常的話,你將‘走’在你孩子的前面。”當然,這是客觀的自然現象。但是男人在認同并接受這一事實之前,總是要品嘗一點失落的,雖然這個過程并不會太長。
太太對策
在等待孩子降生的過程中,既然你的丈夫即將面對更多的付出和責任,既然他就要以自己的歲月來成就“另一個人”的未來,那么他也許會需要一點勇氣和一點奉獻的動機。這并不很難,你只要在言談中掌握一下方向就可以。比如問問他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或者讓他規劃一下孩子的成長軌跡,他會在這種設計的過程中感到欣喜,他對孩子的發言權(即使是憧憬)會強化“那是我的孩子,我要如何如何”這樣的參與動機,同時,他對孩子的期待也就被誘發了。
男性產后抑郁
你妊娠和分娩,他卻得了產后抑郁?沒錯,這是第三種聽上去很新鮮的問題,不過已經被證實確實存在。美國東弗吉尼亞醫學院副教授詹姆斯?保爾森領導的課題組對新生兒父母患產后的情況進行了。接受調查的5089對夫婦來自美國各地,他們均育有一名9個月大的嬰兒。結果顯示,夫妻雙方在孩子出生后均容易患產后抑郁癥。女性患病比例為14%,與之前數據基本持平;男性患病比例為10%。
成因多樣化
孩子出生本來是人生的一大喜事,但丈夫卻在高興之余難免擔心往后的日子和生活的重擔,這樣一來精神壓力隨之不斷增加,使他的脾氣日漸暴躁,而且出現失眠,有時整天悶悶不樂,甚至為了些小事而和太太爭吵不休。此外,女性產后或多或少都會把相當部分的精力花費在嬰兒身上,精神依托也會由丈夫轉移到嬰兒,從而減少了對丈夫的親切和柔情。這樣的變化對于女性來說或許是無可厚非,但對于男性卻是一種打擊。
抑郁會傳染
同女性一樣,患上產后抑郁癥的父親也變得十分“懶惰”,逗弄孩子的時間和次數明顯減少。更嚴重的是,父親的產后抑郁癥還具有“傳染性”,他們甩手掌柜的姿態和煩躁態度會令妻子感到在感情上被拋棄,安全感下降,這將極有可能誘發妻子的產后抑郁。
太太對策
丈夫的產后抑郁來自對父親這一角色的適應不良,孩子在父親的眼中,除了作為上帝的禮物之外還意味著一種無法擺脫的責任意識,包括未來20年的經濟支出和精力牽扯,這都需要一個適應和接受現實的過程。太太首先要明白,這不過是暫時現象,并不能說明丈夫的責任意識薄弱。相反,抑郁正是他承擔起父親責任之前的情緒波動。
太太需要有耐心等待這一適應過程結束,而且有意識的對丈夫多一些關注。如果你24小時都在圍著孩子轉,丈夫也會因此感到醋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