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判詞
(2016-02-24 09:27:03)
分類:
收藏紅樓夢天天讀紅樓詩,估計大家都膩歪了。天天看紅樓美女,估計也審美疲勞了。今天我們不讀詩,轉讀詞,不看美女,轉看衰鍋。
寶玉是《紅樓夢》第一主角,本是一塊女媧補天遺棄的頑石:
”無才可去補蒼天,
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誰記去作奇傳?”
于是被一僧一道攜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那里去走一遭”,遍嘗人世間酸甜苦辣。
正因為有如此來歷,所以《紅樓夢》的原名叫《石頭記》。也就是說,整部《紅樓夢》就是圍繞著這塊頑石來做文章的。
《紅樓夢》第三回,黛玉初進賈府,寶玉此時登場,寶黛初會, 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寶玉的出場亮相也是《紅樓夢》中十分精彩的一個人物“開臉”,緊接著,曹雪芹借后人之口吟出了兩段很有寓意的《西江月》。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兩段詞:《西江月》
《西江月》其一
無故尋愁覓恨,
有時似傻如狂;
縱然生得好皮囊,
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庶務,
愚頑怕讀文章;
行為偏僻性乖張,
那管世人誹謗!
《西江月》其二
富貴不知樂業,
貧窮難耐凄涼;
可憐辜負好韶光,
于國于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
古今不肖無雙;
寄言紈绔與膏粱:
莫效此兒形狀!
此兩首《西江月》從表面文字來看,每一句都是在批評,然而在批評的背后卻大有深意。請大家注意:曹雪芹寫這兩段詞是假借“后人”之手寫出來的。讀整部《紅樓夢》,我們已經深刻體味了曹雪芹寫誰像誰的高超寫作技藝,此段既然是假借“后人”之手寫的,那自然是應該以“后人”的口吻來評價賈寶玉,那自然是批評聲一片!
那“后人”為何要批評呢?這與賈寶玉的離經叛道有關。而恰恰這種離經叛道卻正是曹雪芹想要極力表現的一大主題!所以曹雪芹借后人的批評反其意而用之,明貶實褒。
明白了這種“正話反說”的寫作手法后,我們就不難理解這兩段詞了。
現在的紅學界有把這兩段詞作為賈寶玉的判詞。
通讀這兩段判詞,結合《紅樓夢》整部著作,我們看到了賈寶玉的以下特點:
1,青年才俊
“俊”:詞曰“”生得好皮囊。好到什么程度?上文說道,書中是這祥描寫寶玉的:天然一段風騷,會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外貌極好,難知底細。
“才”:通靈寶玉本是女媧煉成的補天石,一僧一道曾稱通靈寶玉為“你家現有希世之寶”,預示著這塊寶玉是這個家族的希望。后來證明寶玉確實有才。賈家被查抄破敗后是賈寶玉高魁貴子、家道復興。另外《紅樓夢》諸多詩會都少不了賈寶玉的加入,說明其文采也是斐然的。
2,天生情癡
賈寶玉癡情于大觀園女兒,互相關愛,互相體貼。按照原著的用詞稱之謂“意淫”。
賈寶玉用情于男兒的義氣之交,相互敬佩,相互賞識。比如對秦鐘,關愛有加。
同時寶玉將這種癡情升華為一種博愛,對世間任何美好事物都懷有一種深厚的博愛之情,甚至于悲風傷月,落紅傷懷。所以詞曰: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
3,離經叛道
賈寶玉性格叛逆,痛恨社會的虛偽、丑惡、腐朽無能、庸陋可憎,具體表現有多方面,比如不喜讀《四書》《五經》,癡迷《西廂記》等等。《西廂記》當時被侮為“艷詞”,是不為封建士大夫所能接受的,所以判詞說他:潦倒不通庶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事實上,賈寶玉真的是“怕讀文章”嗎?非也。從他后來能夠高中魁首就知道,他《四書》《五經》也是讀的相當好的,只不過,他的性格決定了他不喜歡讀那些虛偽的道德文章而已。
4,主張平等
賈寶玉曾說自己就是一塊頑石,和他人沒有什么兩樣。他憎惡和蔑視世俗男性,親近和尊重處于被壓迫地位的女性。對那些出生寒門,地位低賤的給予同情和幫助。事事追求平等,處處反對強權,所以判詞說他: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
對于這樣一個性格的人,又處于那樣一個世俗的社會,難怪“后人”會寫出“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
寄言紈绔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最后,我們再來大略說說《西江月》這個詞牌。
《西江月》詞牌有好幾種格式?!都t樓夢》的比段詞運用的格式是雙調,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兩平韻,一葉韻。
既:
(句)(韻)(韻)(葉韻)
(句)(韻)(韻)(葉韻)
可能這樣說大家不是很明白,我舉個大家熟悉的《西江月》,可能就容易理解了。請看:
西江月·井岡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
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
報道敵軍宵遁。
上闋:
望(句),聞(韻),重(韻),動(葉韻)
下闋:
壘(句),城(韻),隆(韻),遁(葉韻)
葉韻:xie yun 通俗地將就是用諧音去做韻。與語音的演變有關。跟今天的主題關系不大,我們不深入挖掘了。
今天我們看了賈寶玉這個人物,他身上有光輝的積極向上的一面,也有消極怠世的一面,對這個人物的理解是搞懂《紅樓夢》的關鍵。讓我們再來看看影視劇中的賈寶玉,欣賞一下寶玉的風采:
最后留一個好玩的都能參與的活動:
依你的眼光看,這張圖中 誰和寶玉更有夫妻相?是黛玉?還是寶釵?
玩玩而已,別當真。呵呵……
《話說賈寶玉》
說說他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匿名 | 瀏覽 2127 次
我有更好的答案
1條回答
賈寶玉形象 賈寶玉是主要中心人物。作為榮國府嫡派子孫,他出身不凡,又聰明靈秀,是賈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繼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卻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說充分描寫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環境和他的具體境遇的各方面特點,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長的主客觀原因。一方面,以男子為中心的貴族社會是那樣虛偽、丑惡和腐朽無能,使他因自己生為男子而感到終身遺憾;另一方面,少女們的純潔美好又使他覺得只有和她們在一起才稱心愜意。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讀四書、五經,但家塾的內容和風氣是那樣的腐朽敗壞,那些循著這個教育路線培養的老爺少爺們是那樣的庸陋可憎,他對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他很少接觸做官的父親,畏之如虎,敬而遠之。家長從小把他交給一群奶娘丫鬟。那些圍繞著他,各以一顆純真的心對待他的丫鬟,才是他的啟蒙老師。丫鬟們的深摯純潔、自由不羈的品格感染著他,她們由于社會地位所遭到的種種不幸也啟發著他。在賈寶玉的直感生活里,她們和那些以世俗男性為主的居于中心統治地位的勢力,在每一點上都形成鮮明的對照:聰明和愚蠢,純真和腐朽,潔凈和污濁,天真和虛偽,善良和邪惡,美好和丑陋。賈寶玉在這樣的環境里,逐漸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愛憎傾向。
賈寶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個性,主張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動。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惡、美丑的劃分。他憎惡和蔑視世俗男性,親近和尊重處于被壓迫地位的女性。他說過"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與此相連,他憎惡自己出身的家庭,愛慕和親近那些與他品性相近、氣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賤的人物。這實質上就是對于自己出身的貴族階級的否定。同時,他極力抗拒
封建主義為他安排的傳統的生活道路。對于封建禮教,除
封建主義生活的否定,卻又十分朦朧,帶有濃厚的傷感主義和
虛無主義。
賈寶玉對個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現在愛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聽從父母之命,取決于家庭的利益??墒琴Z寶玉一心追求真摯的思想情誼,毫不顧忌家族的利益。他愛
林黛玉,因為
林黛玉的身世處境和內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蘊了生活環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動、使他親愛的客觀與主觀的特征。他和
林黛玉的相愛,是以含有深刻社會內容的思想感情為基礎的。反之,這種愛情與
封建主義的矛盾,又成為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點和弱點,日益發展他進步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的支持力量和推動力量。這個以叛逆思想為內核的愛情,遭到封建勢力的日益嚴酷的壓迫。按
曹雪芹原來的安排,林黛玉將淚盡而逝,賈寶玉將在她去世之后與
薛寶釵結婚。
薛寶釵的性格和婚后的生活使他徹底絕望,他終于棄家出走,回到渺茫的虛無之中。
賈寶玉的叛逆性格并不是一開始就定型了的,作品著力描寫了他性格發展成長的歷史。他生活在罪惡腐敗的貴族環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著一些貴族公子的惡劣習氣和腐朽觀念,這些壞的東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傾向并存著。但隨著生活中他所見聞的重大事件給予的刺激和教育,隨著他在卷入現實矛盾時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擊,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惡劣的東西就慢慢減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性格漸漸堅定了,成熟了。
他對待身邊的女孩子們的態度,同情和親愛始終是主導的方面,但在最初也帶有一些腐朽、邪惡的成分。秦可卿之死、秦鐘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飄零、身為貴妃的姐姐內心的悲苦,使他開始認識到在
男女關系方面尊重與玩弄、純潔與腐朽、美好真摯與罪惡虛偽的區別,從此他對兩性關系逐漸表現出嚴肅態度,對自己所在的社會表現了深一層的反感。他曾以為天下女孩子的眼淚都要送給他。他愛林黛玉,但遇著溫柔豐韻的
薛寶釵和飄逸灑脫的
史湘云,卻又不能不眩目動情。為著他感情的游移不明,林黛玉以血淚和生命對他不斷地施加影響,使他從苦痛的體驗中逐步擺脫社會勢力和貴族惡習對他的糾纏和吸引,使他的性格趨于純化,頭腦趨于清醒,思想感情趨于穩固與堅定。
此外,丫鬟的品格和遭遇也影響著他,使他領悟"人生情緣,各有分定"。他對女孩子們一般是溫存和順的,但在初期有時也暴露出一些暴戾作風,攆茜雪,踢襲人,訓晴雯等1齲?嬤??吹氖墻痤酥?籃鴕蚪痤恕⒔?褫?的事所遭到的父親的毒打,經歷了這一系列事件之后,他不但永遠拋棄了打罵丫鬟的行為,也使他的叛逆思想大為加強,認識更加深刻。從此他對被壓迫、被糟踐的女孩子的同情體貼之心,更為深切周到、無微不至;而且在對女性的社會地位和命運認識加深的基礎上,進而對她C遣煌?乃枷胄愿懙氖抵視辛死斫猓?傭?諤?壬嫌?了分明的取舍,如對于林黛玉和薛寶釵、
賈寶玉否定封建主義
社會秩序,但思想上并沒有達到否定君權和族權亦即封建主義統治權的高度。一方面他步步發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傾向著被壓迫者并且支持他們;他堅持著與林黛玉的愛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其實這一切,都是憑藉封建勢力給予他的特權而產生的,他還不可能否定封建主義的統治。他所深惡痛絕的,正是他所仰賴的;他所反對的,正是他所依靠的。他無法與封建主義統治徹底決裂,又不可能放棄自己的民主主義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虛無縹緲的超現實世界中去。
熱心網友| 發布于2013-11-17 17:25
評論 38 9
賈寶玉形象賞析
發布時間:2015-07-31 編輯:shixisheng2
手機版我們就從賈寶玉那句有名的話說起吧。寶玉曾說過:“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覺清爽;見了男人,便覺濁臭逼人”。(第二回)這是寶玉與女兒和男子交往的一條重要原則。但是,我們會發現,寶玉并沒有完全依照這條準則行事。比如,他和柳湘蓮、秦鐘、北靜王等人交往十分密切,而對女子,也有另一種看法。那就是“這些人只嫁了一個漢子,染了男人的氣味,就這樣混帳起來,比男人更可殺了”。(第七十七回)對于這種矛盾,孟富本地議會的一條側批寫道:“受氣清濁,本無男女別”。這種:“受氣說”,在理解賈寶玉的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受氣說”的系統闡釋者是賈雨村。第二回中,當冷子興說賈寶玉“將來色鬼無疑了”時,賈雨村急忙罕然厲色制止,并說了一通玄而又玄的話。他認為,世間本來有正氣和邪氣,大賢之人和大惡之人就稟賦著正氣或邪氣。而當時是“運隆
祚永之朝,太平無為之世,清明靈秀之氣所秉者,上至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甚至所余靈氣漫無可歸,就化作甘露和風,“洽然
溉及四?!薄T谶@樣的世上,邪氣只能充塞在深溝大壑之中,不見天日。如果邪氣泄漏而出,因為正邪不相容,便會互相搏擊,直至一方消亡為止。這樣就產生了“正邪兩賦”的人。這種人“上則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成為大奸大惡”,“聰明靈秀”而又“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他們“弱生于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癡情種;若生于詩抒清貧之家,則為逸世高人;縱再偶生于薄
祚寒門,斷不能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驅制駕馭,亦必為奇優名倡?!比绻覀儼奄Z寶玉、北靜王、秦中、柳湘蓮、蔣玉菡等人與賈雨村所列舉的三類人進行對照,就會發現他們十分吻合。
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
紅樓夢》的寫法是“將真事隱去,用假語村言”(據考證,應該是“假語存焉”,與“真事隱去”對應。),而且發表“受氣說”的正是賈雨村?!凹僮髡鏁r真亦假”,賈雨村的這些話也就真假皆有之了。那么,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呢?我的看法是這樣的:賈寶玉等人正是秉正邪二氣而來的人,但何為正、何為邪,賈雨村說反了。也就是說,充溢于天地之間,漫無所歸的,是殘忍乖僻的邪氣,而充塞于深溝大壑之內不見天日的,正是清明靈秀之正氣。
這一點很容易得到證明。賈雨村的立場是封建官僚的立場,在他們那里,抹殺天性、真情的“理”才是最終價值標準。在這種價值標準的支配下,他們根本不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我們只要看一下評價寶玉的兩首《西江月》就可以知道了。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從書中看到,作者曹雪芹對當時的社會也是抱著失望的態度的。我在這里不多展開,僅指出兩點:一,曹公在開頭用了女媧補天的神話,脂硯齋在這里批道:“補天濟世,勿認真用常言?!睘槭裁匆a天呢,因為“天”已經破了。脂硯齋提醒我們要注意神話后的含蘊,即社會已經破敗了。二、《紅樓夢》中多次寫到“末世”,比如甄(士隱)府、林府、賈府等等。在賈雨村出現時,脂硯齋批道“有寫一末世男子”??梢?,曹雪芹認為當時的社會已經到了末世。
在這樣一個“天”都已經破敗的末世,充斥世間的只能是邪氣。那些偶爾泄出的清明靈秀之氣是彌足珍貴的。并正邪二氣而來的人同樣彌足珍貴。賈寶玉就是這樣的人,他的許多性格特征和生命活動都可以由此得到解釋。
首先,我們談一談“意淫”?!耙庖笔窍鄬τ凇皭側菝?、喜歌舞,調笑無厭、云雨無時,恨不能盡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時之趣興”的“皮膚淫濫”(第五回)而言的。它“唯心會而不可言傳,可神通而不能語達”。這主要體現在對女兒的態度上。當時的社會僅僅把女子作為玩物,而并沒有給與她們應有的價值。但是,賈寶玉卻視女兒為“阿彌陀佛”“原始天尊”(這本是甄寶玉的話,但“假(賈)作真(甄)時真亦假”二者是相通的),對她們呵護備至。是什么造成了這樣的反差呢?原因正在正邪二氣上。“天地靈秀之氣,只鐘于女兒”女兒是清秀之氣的結晶。而當時的社會,所謂的“天理”(就是理學之理)已經摧殘和淹沒了人的天性。人們反對人欲,輕視、消解人的獨立的價值。女子,天地靈秀之氣的結晶,正是男權社會的弱勢者、犧牲品?!笆軞庹f”來講,邪氣充斥世間,漫無所歸,它們是世界的主宰。而清明靈秀之氣,只能拘于幽壑之中。一旦有正氣泄出,便會因為“正不容邪,邪復妒正”而引起異常激烈的搏擊,“必至搏擊掀發后始盡”。這種搏擊的代價,往往是自由或者生命。我們看到,襲人在一步步的失去她的自由,而晴雯則失去了生命!這正是“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社會原因!在這樣的社會里,女子當然不可能有獨立的人格和價值。
而寶玉和世人迥異。他天性中有一段“癡性”,這種癡性就是他與生俱來的氣質稟賦,使他身上具有的清明靈秀之氣。這樣一來,他便站在了與世人迥乎不同以至于對立的立場上。同氣相求,是人之常情。寶玉這種天生的氣質使他對女兒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憐愛。我們可以看到,在周歲“抓周”時,他只抓取脂粉環釵之類;七八歲時,便有“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边@樣的驚世駭俗之語;及至十三四歲,成人以后,更是“怡紅"不已。他曾說自己“這個心操碎了也沒人知道”,可見寶玉對女兒珍愛之至。他給
麝月梳頭,為平兒理妝,為襲人侍藥,看齡官
畫薔……這一切都遠遠超越了皮膚淫濫,而是靈魂、人性的對等的交流,也是對對方和自身清明精神的關懷。正是寶玉靈秀之氣與女兒靈秀之氣的統一,決定了“意淫”的平等性。對女子人格上平等的關愛,在當時的社會,是十分超前的,它具有極高的價值。
“意淫”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在于它是詩意的、審美的?!扒榍星辛枷ń庹Z”“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白玉
釧親嘗蓮葉羹”等等
故事,都是如詩般的清麗、脫俗。而“杏子蔭假鳳泣虛凰”一回中,描寫了“同性戀”這樣一個現在看來還是“丑”的主題。但是我們在品讀時,并沒有感到厭惡,反而獲得了極微妙的審美體驗?!耙庖敝跃哂羞@樣的詩意和審美性,是于其中“情”的交感密不可分的。關于這一點,在談到寶黛愛情時再進行進一步的分
析。
下面,我們談一談寶玉的另一個重要特征,也就是“情榜”中的評價--“情不情”。(脂批顯示,“情榜”出現在《紅樓夢》一書的最后一回,對全書的主要人物進行評價,評語都以“情”字開頭,寶玉居“情榜”之首,評語是“情不情”)我們首先看一下“情不情”的語法結構:第一個“情”用作動詞,意思是“用情”;“不情”即“無情”這里用作名詞,意思是沒有感情(或沒有感情交流)的人和物。那么,“情不情”就是用情于無情之物。當然了,既然寶玉能用情于無情,就更能用情于有情了。還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情”是廣泛意義上的情,它泛指一切真情的關愛。下面,我們看一看“情不情”的表現。寶玉在鐵
檻寺邊農舍里觀看二丫頭紡線(第十五回),贊嘆襲人的姨妹妹(第十九回),提醒齡官避雨(第三十回),等等。在第三十五回中,傅試家的婆子對賈寶玉的描述正是對“情不情”的最好注解:“時常沒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見燕子,就和燕子說話;河里看見了魚,就和魚說話;見了猩猩與月亮,不是長吁短嘆,就是股股濃濃的。且連一點剛性也沒有,連那些毛丫頭的氣都受的。”
從這些表現中,我們可以看到出寶玉用情的對象:燕子、魚、星星、月亮、女兒,等等。他是絕對不會用情于須眉濁物的。從治理,我們會看到寶玉用情的對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秉賦著天地之靈氣。寶玉用情于“不情”,實際上也是自己清明靈秀之氣的外化與認可。由此看來,“情不情”與“意淫”有著相同的內在驅動力,那就是氣質稟賦的惺惺相惜。在與“不情”的交感中,寶玉可以發現自己,尋找到自己的價值。正因為自己的價值在于這一切清秀之氣中,寶玉才把女兒看得極為珍貴,甚至生死以之。事實上,“情不情”與“意淫”的思想內核是相同的,我們可以把“情不情”看作“意淫”在范圍上的擴展。
然后,我們來談談寶黛愛情。在前面我們說過,寶玉和紅樓女兒們都是秉賦著清明靈秀之氣的,他們之間的親密關系也是基于正氣的同氣相求。而在所有的女兒中,氣質稟賦最接近寶玉者,當屬黛玉。寶黛的淵源可以追溯到第一回中神瑛侍者和絳珠仙子的神話。絳珠草能夠經延歲月,修成女體,是因為有神瑛侍者“日以甘露
灌溉”。這里是有明顯的象征意義的,即神瑛侍者同絳珠草通過甘露進行生命意識的交流。在現實中,寶黛思想統一的根源,就在三生石畔。
這樣一對具有極為相似的氣質的兒女既緣定三生,又相逢今世,愛情的產生是必然的,而產生的愛情也必不同尋常。寶黛愛情已經超越了普通的男女摯愛,這是繼成的定論。但人們都從政治、階級角度進行分
析,我個人認為是不妥當的。我認為,寶黛愛情之所以超越了普通的男女摯愛,是因為他們的愛情具有無與倫比的美學價值。前面提到的“意淫”的審美性特點,與之相通,這里一并談談。
關于寶黛愛情的思想基礎,前人已經論述得很充分了。用假報與的話,就是“林妹妹從來不講那些混賬話”。我就不再多說了。我想說的是,愛情,是寶黛二人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主要途徑和最高形式。
我們先看寶黛二人的人生價值在哪里。我們以寶玉為例,黛玉和他基本相同。寶玉的人生價值不在功名富貴,不在忠孝節義,聽聽他批判“文死諫,武死戰”的酣暢淋漓的話就知道了。這樣一來,在整個正統封建社會里,他不可能找到自己的價值。于是,他走向內斂,在自身和女兒、花草蟲魚那里尋求自我,尋求價值。在當時的人看來,他就成了“玩劣異常,極惡讀書”“于國于家無望”的“混世
魔王”。
寶玉這種生活方式在當時是不可能被世人理解的,但現在,我們多少可以理解一些。我們知道,寶玉是有詩人氣質的。這種氣質使他不在乎(至少是不重視)世俗的欲求,而向往更高層次的價值--生命在空間上的無限和在時間上的永恒。這并不是我個人妄加
臆測的。首先,任何一個有思想的人都會追求無限和永恒,在座各位仔細審視自己的思想,就會發現。事實上,人對無限和永恒的追求同生命的優先和短暫的矛盾正是人生悲哀的來源。其次,我們在《紅樓夢》中經??梢月牭綄氂駥γ篮檬挛锊荒軌蛴来娴陌@。例如,第二十八回中,寶玉聽完《葬花吟》后,想到黛玉等女兒、斯處、斯園、斯花、斯柳終有無可尋覓之時,竟慟倒在山坡之上;第五十八回中,寶玉因見杏樹“綠葉成蔭子滿枝”而感傷女子韶華苦短。這種憂慮的背后,正是寶玉對永恒的真摯渴望。無限與永恒是寶玉最終要達到的人生價值的所在。黛玉的情況與之類似,就不再說了。
這種價值的實現過程,是詩意的、審美的。我們常說戀愛的人“在對方身上發現了自己”。這句話的背后,是有這美學依據的。我在這里采用克羅齊的形式派美學進行解釋。形式派美學認為,美源于直覺。所謂“直覺”,簡要地說,就是關照對象時只看到對象本身,不引起其他任何的聯系和認識。在直覺中,還伴隨著主體與客體的融合,達到二者的統一,即“物我合一”。這樣,直覺產生的過程中,排除了外界的聯系,時空也就不存在了。這時,微塵即是大千,剎那就是終古。無限和永恒就這樣得以實現。這種實現的過程自然是審美的。
那么,寶黛二人能否達到這種直覺的境界,實現愛情的美學升華呢?這是我們現在要討論的問題。要排除物我以外的一切事物而達到直覺的境界,必然要求凝神而專一的觀照,要求主客體之間進行深入的情感的交流。這種觀照和交流要以二者精神的相似點或相同點為基礎。前面已經說過,寶黛二人是有極為相似的氣質稟賦,因而,他們就具有了這樣的基礎。當然,僅僅有基礎是不夠的,還要在基礎上進行有效的觀照和交流。寶黛二人無時不在進行著這樣的活動。他們平時從彼此的一言一行中進行觀察,揣測對方的心思;又彼此關懷備至。這是表面的現象,在它們的背后,正是二人精神的溝通。交流過程中自然有得有失,于是就有了“探寶釵黛玉半含酸”“意綿綿日暖玉生香”“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癡情女情重愈斟情”等等精彩的故事。而這種觀照和交流的結果也是明顯的。黛玉見寶玉所贈舊帕,感而題三絕;寶玉見黛玉所作《桃花行》,不覺淚下;“訴肺腑情迷活寶玉”一回更是明證。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在彼此的交流中,他們已經漸漸合而為一,達成了精神的統一。他們自己在對方身上的投射越來越多,得到的反饋也越來越多。這樣,他們的世界越來越小,最后只剩下兩個人。直覺的審美境界就得以形成了。在愛情的二人世界里,他們可以忘卻外界,忘卻時空,達到自己的無限與永恒。
這樣一來,寶玉和黛玉就在愛情中找到了自身存在的價值。這種價值的實現是審美的,因此,我們常說寶玉和黛玉過著一種詩意的生活。前面提到的“意淫”和“情不情”也是基于清明靈秀之氣的交流,因而也具有類似的審美性和詩意。
最后,我們看一看寶玉的最后結局:“懸崖撒手”。此語也多見于脂批,就是至寶玉出家。因為《紅樓夢》后幾十回佚失,我只能把“懸崖撒手”作為最有可能的一個結局來說說。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寶玉是清明靈秀之氣所秉賦者,在當時邪氣充斥的社會中不能尋找自己的價值,而只能在與自己氣質相近的女兒中尋求。不僅僅如此,當時社會是一個“千紅一哭”的悲劇制造場。可以作為寶玉精神寄托的女兒,也承受著社會的威壓或異化?!耙荒耆倭?,風刀霜劍嚴相逼”,晴雯、黛玉相繼夭亡,美優伶斬情歸水月,香菱屈受貪夫棒……最后是大觀園諸芳流散!“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中國
小說史略》)早在這一切悲劇發生之前,寶玉便看到了這無可抗拒的一切。因此,他日日怡紅,并希望自己在中女兒之前死去,讓她們的淚流成河,把自己的尸體漂到無人尋覓的去處。是的,他選擇了死亡作為自己生命的歸宿,希望借死亡擺脫日日熬煎的痛苦。但是,天違人愿,寶玉目睹了眾丫環的悲慘遭遇,承受了黛玉夭亡的巨大打擊,看到了大觀園諸芳流散后的凄涼,見證了賈府“忽喇喇似大廈傾”……在極端的時間里,暴風雨席卷了大觀園,席卷了賈府,奪走了寶玉所珍愛的一切。社會擊碎了寶玉的夢想,他
煢煢孑立,只看見“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生命的價值已經消失了,生命卻還在延續,這是多么巨大的打擊!!!于是,對社會徹底絕望的寶玉只好選擇出嫁,遠離這個污濁的社會。但在出家之后真的能找到一方凈土嗎?我們不得而知。因為寺院也并非不染凡塵,看看鐵
檻寺和水月庵,我們就可以知道了。
需要指出的事,寶玉秉正邪兩氣而來,就不可能完美。他身上會多少有一些紈绔習氣。比如,他罵過茜雪,踢過襲人,等等。但瑕不掩瑜,寶玉仍然是十分可貴的。
賈寶玉的判詞
匿名 | 瀏覽 849 次
我有更好的答案
1條回答
【
賈寶玉判詞】:
其一。
天不拘兮地不羈,心頭無喜亦無悲。
只因煅煉通靈后,便向人間覓是非。
其二。
粉漬脂痕污寶光,房櫳日夜困鴛鴦。
沉酣一夢終須醒,冤孽償清好散場。
這兩首詩寫的是頑石,賈寶玉的肉身和思想意識便是這頑石的化身。
紅樓夢,用頑石比喻金剛。頑石和金剛,二者是一個。生來帶有文字的“寶玉”和“金釵”,作者安排二者是一家,也就是金玉良緣。金玉良緣四字,明白告訴我們,用頑石即玉也,來比喻金剛。還是告訴我們頑石和金剛是一家。金剛,佛法中有金剛經。讀懂金剛經,便知道金剛乃是真心自性。其中關節,需要慢慢領悟。
看其一。
這頑石,在大無情處,即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本便是天不拘地不羈,無喜無悲,這便是六祖慧能所言“本來無一物”處。實際上,天下人人都是這頑石,只是自家不覺而已。人人都是寶玉,只是不肯承當。別說作者弄個富貴家才有寶玉,就是弄個貧窮家,哪個不是寶玉?弄個富貴家,更奪讀者眼目,更有說服力而已。
修行有成者告訴我們說:“人有一寶,密在形山”,只是我們凡夫眼拙,不知道自己還是寶貝。紅樓夢作者大慈大悲,把這寶貝明明白白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卻蒙然不認,以為只有寶玉才是頑石,不知自家便是頑石,作者焉能不急?
這頑石,一經煅煉通靈,便向人間覓是非了,才有了喜與悲,才被天所拘,被地所羈了。造出諸多假來。
這第一首判詞,是說寶玉也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貪入”紅樓。
看其二。
一旦陷入紅樓,必然是“粉漬脂痕污寶光,房櫳日夜困鴛鴦”了,也即被紅塵之“情”字所纏,八苦纏身;可是,“沉酣一夢終須醒,冤孽償清好散場”。
這第二首判詞,又暗示了賈寶玉最后出家,一定能修成圓覺,最后跳出紅樓。
頑石落入紅樓,是為了讓其磨出圓覺,最后出得紅樓,這便是作者本意。所以,一部紅樓夢,作者筆之所到處,不在天不在地,不落喜不落悲,不關是不關非,不關貧不關富,因為這一切都是無常;作者只是讓人“沉酣一夢終須醒,冤孽償清好散場”。很多人覺得這“醒”這“散場”太凄涼了,那是因為您不知這醒的好處有多大;不知這醒才是人生大喜樂;不知這醒是古往今來一切真正智者的追求所在;不知這醒是人生的惟一解脫;不知道這醒既超越
物質世界也超越精神世界;不知醒來便是那“天不拘兮地不羈,心頭無喜亦無悲”的
至善至美境界。
一旦你知道了,你便理解“覺悟”何等重要;便知道那些和尚道士修女,何以過那樣的生活;便知道圣哲為何讓我們“
行善積德”,為什么說“
吃虧是福”;便知道佛祖為什么讓我們“舍”、“放下”;便知道大祖師為何讓我們做“大死人”,當“大木頭人”,為什么古人說“人生難得糊涂”,等等,一切都明明白白了。
<<西江月>>二詞,批
寶玉極恰,其詞曰: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 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 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 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就是這個了!用封建衛道者的眼光來看賈
寶玉,說他“草莽”“愚頑”等等這是以貶為褒,似嘲實贊的反面文章,揭示了這個封建逆子的思想,性格。我們老師講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zuoan836811660 | 發布于2010-02-28 10:26
評論 10
熱心網友| 發布于2013-09-12 20:07
評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