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日子出門旅行,很悲慘的發現我的英語又回來到了看不懂菜單的水平,因而才有了這篇關于如何點Pasta的知識貼,不過后來才發現原來不是我看不懂菜單,是運氣爆炸到我們去的大多數餐廳,基本都直接用的意大利語法語寫菜單。
不過,意大利作為西餐的鼻祖,是整個世界上最會做菜的民族,除了披薩外,意面是另一個容易被我們,被全世界大多數人可接受的美食,而且呢,面條的種類應該可以和中國抗衡。其實兩國間有很多異曲同工之妙。
(圖片來自foodpanda)
首先呢,記得學英語時候,Spaghetti說是意大利面。。。其實這單詞只是面條種類的一種,長相就類似與國內餐廳炒面會用到的,細,長,圓。事實上,很多西餐廳是不會有Spaghetti這個單詞的(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很少看到,不過,一般的Bolognese, Seafood pasta 都會使用Spaghetti,可能是因為傳統也算是面條中的老字號。)
在細面條中,經常能看到還有,Capellini(咔譜理你),這個比Spaghetti 更長,更細,口感會比較軟,長得很像擔擔面用的面條。
(圖片來自Salt & Spectula)
Angel Hair出鏡率也比較高,如果喜歡有嚼勁的面條,那就千萬別點, 它比Capellini更細,更長,比粉絲粗那么一點,纏綿程度和粉絲差不多,但由于還是小麥制成,口感上和有木薯做成的粉絲相比,沒有一絲嚼勁,更像是發脹后的面條,我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點過這個,是在cheesecakefactory,配上了紅醬和蝦,不是很喜歡。
(圖片來自whatdidyoueat.typepad.com)
Linguine( ling gui ni) 也是細面,和前三者不同的是,它是扁的,其實就是Spaghetti壓扁制成,長相上就是掛面的樣子,我覺得和國內一般湯面使用的面條差不多,口感上, 面條本身不會有spaghetti一樣的嚼勁,但也不會很像 Angel Hair 很粉。我想也應該就是這樣的原因, 它可以完美搭配不同的醬汁Tomato sauce, Cream Sause or Garlic and white wine sauce。
相比細面,我還是傾向于寬面,最常見到的就是Fettuccine(伐提qhi你), 長度適中,寬度0.8-1.5cm左右,Fettuccine Alfredo 是最為傳統的奶油面,搭配蝦,雞肉,帶子都可以。
(圖片來自www.daringgourmet.com)
有時候能看到 Tagliatelle,查了查資料,只是意大利各地對同一種面條叫法不同,F是來自于意大利中心,而T起源于意大利北部,做法長相上和Fettuccine沒有很大的差別。
另一種就是Pappardelle,這個比Fettuccine更寬些,在1.5-2cm左右,口感上會比Fettuccine跟有韌勁些,第一次點這個的時候,給我感覺就是長像大盤雞里面的寬面誒。有些餐廳的Pappardelle會有小小的波浪紋的花邊,并且會比較短,有些則是長長寬寬沒有花邊,mushroom pappardelle搭配雞肉,或搭配帶子,都很合適。
( 圖片來自dVermouth)
(左圖 Celestino, 141 South Lake Ave, Pasadena,CA 91101, Yelp 評價不高但是 Open Table評價不錯,這面菜單上木有,因為一開始服務員講了個special聽著白醬我就要了,沒想到有意大利火腿,可能看出了我尷尬的表情,服務好到,直接問我想吃什么,于是有了這個, 他家菜單上還有甜菜根Risotto,整盤紅色,以及白黑結合的貝殼意面,算是畫面感極強的料理,右圖拍攝于ATL)
(圖片來自網絡)
還有,一些更加奇奇怪怪的名字,形狀長的很Q面,我個人感覺就像字母餅干一樣發明給小孩子吃的,增添吃飯樂趣。
(圖片來自domesticcharm.blogspot.com)
比如說 Orecchiette,帶耳朵的,Rotini/Fusilli螺旋面,常常做成涼拌沙拉。
(圖片來自www.foodnetwork.com)
Handkerchiefpasta手帕面,(感覺就是沒切的面皮直接燒,放大加厚版本的餃子皮做成pasta),Gnochi這個是有土豆粉做成的土豆湯團,而Gnocchetti則是貝殼狀的意面。Garganelli(像是弄成面皮后對角又捏合在一起了) Farfalle 蝴蝶面。
(圖片來自Yelp)
一般來說,類似于 Spaghetti, Linguine, 或者 Angel Hair 這樣子的細面條,由于叉子卷起來后量大,更適合口味清淡的醬汁,因為如果一旦配上由奶油制成的白醬(Alfredo,Carbonara, Cream sauce,) 一口下去,滿口醬汁的感覺固然爽,但會導致幾口就膩到不行。
(圖片來自網絡)
因而,以西紅柿調味的紅醬,或者由羅勒橄欖油制成的青醬,都會使用細面條來搭配,比如傳統的Bolognese(統指肉醬),Veal meatballs。
(圖片來自www.recipeshubs.com)
而類似于Pappardelle, Fettuccine這樣的長寬面,,既不能像Spaghetti做成掛面形式包裝,也與Farfalle,Orecchiette 這樣個子小小的花式面不同,不容易做成干燥面包裝,所以一般餐廳里的寬面條往往是新鮮的,新鮮的面條容易吸收醬汁,搭配白醬最適合。比如說經典的Chicken Afredo, Mushroom Pappardelle。
(圖片來自togathercuisine.com)
后來為了寫這篇知識貼,回LA之后也去了幾家意式餐廳,就領悟到了點單的訣竅,菜單看很久并不會點到心儀,就想著自己喜歡吃什么,告訴服務員,等著服務員推薦,直接告訴你它們有什么。以下是個人覺得各種面條的合理搭配。
Tips:
如果想吃紅肉.......
可選: Tomato/Meat Sause 配 Spaghetti/Linguine/Angel Hair
Bolognese(肉醬)/ Veal-XXX (基本就是小牛做成的XXX)/Sausage(意式火腿香腸種類太多了,沒分清過,都是豬肉做的,因為不吃,所以也就不關注了,有些地方火腿會搭配白醬,不知味道如何)
如果想吃海鮮......
可選: 海鮮大雜燴(Seafood pasta) Mussel, Shrimp, Salmon, Scallop直接會搭配輕輕的紅醬,因為主角是海鮮不會是醬汁一般來說如果是貝殼類的海鮮都是紅醬出場的,好吃程度取決于餐廳本身以及價格。
但如果是Shrimp,個人覺得搭配紅醬白醬都可以。Scallop這個的,如果是個頭很大很大的帶子,紅醬白醬都是點綴,如果是小的,則搭配白醬和寬面,個人感覺紅醬沒有很多肉的話,并不好吃。
(圖片來brazilianflairintheusa.com)
如果想吃蔬菜.......
一定要嘗試 Zucchini, Mushroom with Garlic and Wine Sauce or Alfredo 選擇寬面,這個主要搭配,經典與好吃到,大多數餐廳都做的不錯,想吃肉就加點chicken,另外蘑菇與蝦也是好搭檔!
(Mangia-Mangia, 16079 Goldenwest St, Huntington Beach, CA92647, 小哥特別帥氣,家族餐廳,店小但是水準挺高,甜品提拉米蘇意外的好吃)
另外, 近幾年興起的有色面條,威尼斯人早在14世紀就發明了這 “黑” 料理,利用墨魚汁,這樣天然染色劑做成的黑面,例如Squid Ink Pasta,一般醬汁的搭配以白醬為主,再配上蝦shrimp,帶子scallop,變成海鮮pasta。
(圖片來www.buitoni.com)
還有一種常見的有色面,就是為了搭配青醬,參入了菠菜汁制成的面條或者的Ravioli(意式餃子)。 我個人感覺,面條只能以口感來評價,加入了幾滴天然染色劑,只是增加了整道菜的趣味和顏值,味道上和一般意面沒有很大的差別,不過,的確可以是點單的驚喜。
(圖片來自于網絡)
(Osteria Mamma, 5732 Melrose Ave, LA, CA90038. 他家的墨魚面很有名,我覺得是因為蝦比較好吃, 外加意大利經典Caprese salad 很正宗, 性價比也高)
最后推薦幾家LA,評論和口碑都不錯的餐廳
撰文 | dVermouth
編輯 | nicotff, 凱西
不能馬上吃到好吃的意大利面,先去吃貨小賣部看看有什么好吃的月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