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馬克思哲學是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哲學思想的“合理內核”以及費爾巴哈唯物主義思想的“基本內核”。前面我們已經共同探討了黑格爾,下面我們一同走進費爾巴哈的“唯物世界”,共同了解其深刻且具有巨大意義價值的宗教觀。
對費爾巴哈的哲學了解,當從馬克思對其的批判開始。偉大的導師馬克思曾寫下《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這本書馬克思開始產生唯物主義的萌芽,并且在其中馬克思完成了方法論的無意識性到能動屬性的過渡,在得到了科學而合理的研究方法后,馬克思便進一步構建革命的社會歷史理論,極大地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石。而在之后同恩格斯一同著下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開始真正標志唯物史觀的形成,以此發現震驚世界的真理。
而在《提綱》中,馬克思又主要針對費爾巴哈的什么思想進行了批判呢?簡要說,便是對費爾巴哈所代表的傳統形而上的唯物主義的批判,之前的唯物主義并未真正落在“實踐”之上;并對意識的現實起源進一步加以揭示;同時還對費爾巴哈的人本觀進行了批駁——費爾巴哈認為“宗教的本質是人的本質”這沒有錯,但是卻錯誤的將人的本質作為了個體所具有的抽象物,實然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些便是《提綱》中大致的批判性內容,正是這些具有超前意識的真理內容,讓這本書被譽為“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自此之后,唯物史觀的發現愈來愈近。
從導師馬克思的批判我們其實已經可以大致知曉費爾巴哈的哲學的主要內容了。其實哲學有局限,當然也有進步以及發展的一面。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德國又一重要且核心的大思想家、哲學家。是德國古典哲學的最后一位,同時又結束了德國古典哲學,開啟了唯物主義的哲學浪潮。費爾巴哈一生顛沛流離,命途多舛。一生的時間中,費爾巴哈因自己的“無神論”觀點一直被學術界所排斥,在他晚年其賴以維生的瓷廠也直接倒閉,最終在貧寒孤獨中度過了他的晚年。但是費爾巴哈終生堅持其學說思想,并且其對宗教的批判學說,為“無神論”的延續發展做出了功不可沒的成就。
費爾巴哈的哲學思想,尤為是對于宗教的認識主要收錄在其《基督教的本質》一書中,該書從“人的立場”出發,徹底地批判了宗教的本質以及根源,沉重且深遠地打擊了宗教神學及其社會政治勢力,對于之后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學術理論依據。極大促進了現代學科,諸如心理學、現代自然哲學的創立以及壯大。更為進一步恢復唯物主義的主流地位做出了先導以及榜樣,為偉大的馬克思哲學的開創做出獨一無二的貢獻。下面我們一同領略其宗教哲學觀。
宗教的本質——人的本質
費爾巴哈首先就表明了其態度以及觀點——“宗教的本質就是人的本質,宗教就是人的學說”。在其的論述中,是從“人”開始說起:人能夠明白“個體”以及“類”的概念,這樣,我們也就可以明白人作為一個個體的屬性、能力以及規定,以及人作為一個類的本質的屬性、能力以及規定。這樣說來就很容易理解了。個體的人的各方面能力肯定是有限的,比如我們的感覺能力都有限度、思維的能力也有局限等。但是作為“類”的人,人的延續是無限的,人的能力也是無限擴大的,那么人終有更為強大而擁有無窮能力的一天。這種發展觀我們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那里也有過了解。那么,宗教是什么呢?就是我們從現實的、當下的、有限的自己,而把未來的“自己”也就還是人類的那種希望的、發展的、無限的本質外化為一個獨立于人的精神實體,這,便是宗教。
宗教的本質我們清楚后,費爾巴哈進一步區分了自然宗教以及基督教:一、從主體看,自然宗教將世界擬人化,人通過想象力將世界看作具有人性的存在,如是,自然還是宗教的基礎;而在基督教中,人將自己的本質以及想象力直接幻化為純粹精神的實體,無需任何現實的、或者自然的基礎;二、從中介看,自然宗教當然還需要中介為依靠,而基督教則完全排除了中介物;三、從能力看,自然宗教自然神有很多,但是基督教只有上帝一個;四、從限度看,自然宗教的自然神有局限,但是基督教中的上帝全知、全能,是人的絕對化,權威以及能力無限。
宗教的沖突——矛盾重重
因此,宗教的來源以及本質被一覽無余,被費爾巴哈徹底地揭露了出來。而宗教中的那些教義、以及所謂的各類規定,也都是錯誤、漏洞百出。費爾巴哈之后便對其中的宗教的基礎教義以及基本理論都加以嚴厲的批判。
在本質的沖突上。上帝的本質就是人的本質。而人的類本質費爾巴哈看作是“理智、意志、心”,而上帝全知,就是人理智的對象化,是絕對統一的本質;上帝的道德完善,也是人的道德良心的外化;上帝具有的感情,就是對人的同情以及憐憫。
在“三位一體”的問題上。費爾巴哈認為三位一體就是人對于生活狀態、婚姻以及親子關系的外化、理想化。而在邏輯的問題上,那些上帝所創的“法則”實際上也是人的經驗認識。在信仰與愛的問題中,上帝只對信徒有“愛”的成分,這種愛明顯有條件有局限,不是普遍的愛……費爾巴哈從一個個的基本教義以及信條入手,不斷批判了基督教的各種錯誤以及所存在的問題,為其唯物論打開了大門。
宗教的偏向——“愛”的宗教
而到了最后,費爾巴哈也沒有走出宗教以及意識的最終來源問題,雖然認識到是精神被物質所決定,但仍然沒有走出唯心史觀的范疇,到最后,讓宗教又回到人的世界中,卻用“愛”的倫理來作為世界的秩序,沒有看到宗教的階級根源以及社會起源。但是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立場以及對宗教的深刻批判依然可以讓其在哲學史上熠熠生輝。“宗教是人類精神之夢”,讓我們以這位哲人為榜樣,去堅持自我思想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