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語中,意義完全相同的詞并不多,更常見的情況是詞義有同有異,這種意義相近的詞,通常也叫做同義詞。例如“美麗”和“漂亮”都有“好看”的意思,在某些場合,這兩個詞可以互相替換使用,如“這個小姑娘長得很漂亮”,也可以說“這個小姑娘長得很美麗”,只是“漂亮”更口語化一些。但在下面兩句話中,“美麗”和“漂亮”意思卻不一樣,不能換用,例如:
我們熱愛祖國的美麗河山。
這場球打得真漂亮。
前一句的“美麗”不只是表示好看,還含有“堂皇”“莊嚴”的意思;后一句的“漂亮”有“精彩”“出色”的意思。
漢語的同義詞非常豐富,同義詞越多,語言的表現力就越強,可以把思想感情表達得充分、細致,使文章生動活潑,避免語言的單調、重復。我們運用同義詞,不僅要弄清這些詞之間的相同點,尤其要辨別他們之間的不同點。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選用同義詞。辨別同義詞的不同點,可以從下面這幾個方面去看:
一是看詞義的輕重差別。例如“批判”和“批評”。前者是對錯誤的思想、言論或行為作系統的分析,加以否定;后者是對缺點和錯誤提出意見。可見“批判”比“批評”重。
二是看所指范圍的大小。例如“時代”和“時期”,前者所指的時間范圍大,后者所指的時間范圍小。
三是看和其他詞語的搭配習慣。例如“堅定”和“堅強”,前者常和“立場”“方向”等詞語配合,后者常和“性格”“意志”等配合。
四是看詞的感情色彩。詞語的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詞語上的褒揚、喜愛、肯定、尊敬或者貶斥、厭惡、否定、鄙視等感情。如“奮不顧身”“大公無私”“鍥而不舍”是褒義詞,“貪生怕死”“損人利己”“見利忘義”是貶義詞,但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下,有時褒義詞可以貶用,貶義詞可以褒用。
下面結合具體的練習,針對學生易出現的問題,來看看詞語應該如何正確運用。
1、填入下面語段空白處最恰當的一組詞語是( )
那興安嶺上起伏不斷的茫茫林海,那開滿斑斕多彩的無名花兒、長滿 奶油草的呼倫貝爾草原,以及舉手可以接天的險峻的華山。曾給人多少有趣的遐想,曾激發多少變幻的感情。走近看時,原來是樹身上布滿了 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 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
A . 綠油油 綠茸茸 綠瑩瑩 B.綠沉沉 綠瑩瑩 綠油油
C. 綠茸茸 綠瑩瑩 綠油油 D.綠瑩瑩 綠油油 綠茸茸
錯誤選擇:C
正確答案:A
本題考查考生對詞語的正確理解和運用。“油油”形容濃而潤澤,用它修飾“奶油草”,恰當而逼真;“茸茸”形容柔軟纖細而稠密,用它修飾“青苔”形象而傳神;“瑩瑩”形容光亮而透明,用它修飾“蘇堤”明朗而生動。屬于詞語的搭配習慣不同。所以正確答案為A。
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橫線處最恰當的一組詞語是( )
(1)河畔 的防風林,像綠色長城保護著果樹和成熟的莊稼。
(2)在這 的平原上,糧食平均畝產量比去年增長三成左右。
(3)我國是一個幅員 ,物產豐富的國家。
A.寬闊 遼闊 廣闊 B.寬闊 廣闊 遼闊
C.廣闊 寬闊 遼闊 D.遼闊 寬闊 廣闊
錯誤選擇:C
正確答案:B
學生對于“遼闊”一詞掌握得比較好,但對于“廣闊”“寬闊”兩詞卻不能很好地比較區別。這一組同義詞都是形容詞。它們“都表示面積寬廣”。但有區別,主要表現在詞義的范圍的大小。“寬闊”范圍較小,著重表示尺度寬,橫向距離大;“廣闊”范圍稍大,著重表示面積大,又廣大又寬闊;“遼闊”范圍最大,著重表示遼遠無邊。所以選擇B。
3、根據情境限制,在下面句子空白處填入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今年4、5月份,SARS病毒突然襲來。為最終戰勝病魔,我國醫護人員和科研工作者在積極謀求國際合作的基礎上廢寢忘食,日夜攻關,所取得的 為世人矚目。
A.成果 B.結果 C.后果 D.結局
錯誤選擇:B
正確答案:A
此題考查的是同義詞的辨析能力。語詞應注意感情色彩,“成果”是褒義詞,“后果”是貶義詞,而“結局”指最后的結果,“結果”指在一定階段,事物發展所達到的最后狀態。根據語境,正確答案應選A。
4、能使下列語意順暢、連貫的一組短語是:( ) (2分)
實施素質教育有賴于、或者說根本受制于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有人說,孩子們的心就像一塊奇妙的大地,播下 ① 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下②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下 ③ 的種子 ,就會獲得性格的收獲,播下④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育工作者確實是主宰每一個學生命運的人。
A、①思想 ②性格 ③行為 ④習慣 B、①思想 ②行為 ③習慣 ④性格
C、①行為 ②習慣 ③性格 ④思想 D、①性格 ②行為 ③習慣 ④思想
錯誤選擇:A
正確答案:B
本題不同于同義詞比較,屬于詞語前后環環相扣的問題,本身有一定的邏輯關系,不能顛倒,所以選擇A是不對的。
5、根據句意依次填寫詞語最恰當的是( )
(1)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 )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
(2)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 )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
(3)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 )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
(4)沙丘的移動雖然慢,可是所到之處,森林全被( ),田園全被埋葬,城郭變成丘墟。
A. 烘托 寂靜 進入 摧毀 B. 映襯 平靜 進入 毀壞
C. 烘托 平靜 撲入 摧毀 D. 映襯 寂靜 撲入 毀壞
錯誤選擇:A
正確答案:C
此題考查“根據語言環境選擇詞語”的能力。(1)句中“一點點黃暈的光”是柔和的,只能作為陪襯,“映襯”的意思是“映照、襯托”,兩個事物之間沒有主次之分;(2)句中“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突出了“平”而非“寂”;(3)句依據“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這一語境,用“撲入”更加生動形象;(4)句中“摧毀”比“毀壞”更能突出沙丘對人類危害的嚴重程度。屬于詞義的輕重差別。所以正確答案為:C。
6、下列句中橫線上的詞語,使用最恰當的一項是( )
(1)我家的書架上有許多本 ,我最喜歡的一本是《三國演義》。
(2)三峽庫區蓄水后,人們將看到“高峽出平湖”的壯麗 。
(3)我國第三顆北斗導航定位衛星發射升空, 了我國航天事業的又一新篇章。
(4)銷聲匿跡數十年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白鶴和雪雁等20多種 鳥類,最近陸續出現在黃河入海口。
A.書 情景 揭穿 珍奇 B.書籍 景致 揭開 珍稀
C.書 景觀 揭開 珍稀 D.書 景致 揭露 珍貴
錯誤選擇:B
正確答案:C
此題考查的是考生的同義詞辨析能力。“景觀”指某地或某種類型的自然景色,“景致”即風景,包括一切可供欣賞的東西;“揭穿”和“揭露”都指對不好的人事的公開,“珍貴”指價值大或意義深刻或寶貴,“珍奇”指稀有而珍貴,“珍稀”指珍貴而稀有,所以根據文意應選C。
7、下列句中橫線上,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1)包蘭鐵路通車以來,火車在沙漠上行駛,從來沒有因為風沙的 而發生事故。
(2)農民兄弟要做好準備,防止害蟲 農作物。
(3)由于長城外的風沙 ,榆林城也受到襲擊。
(4)這個區域不斷受到風沙的 ,有些部分逐漸變成荒漠了。
A.侵襲 侵害 侵入 侵占 C. 侵占 侵入 侵襲 侵害
B.侵入 侵害 侵襲 侵占 D. 侵害 侵占 侵入 侵襲
錯誤選擇:B
正確答案:A
此題考察的是考生的同義詞的辨析的能力。這組詞是比較難區分的,四個詞語的第一個字都是一樣的,所以可以采取存同求異的方法。“侵入”是進入內部;“侵害”是侵入而損害;“侵襲”是侵入并襲擊;“侵占”非法占有別人的財產。根據語境,應選擇A。
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行云流水般的歌聲使所有在場的聽眾獲得了極大的藝術享受。
B.一方困難百方支援,被洪水沖得囊空如洗的災區又重建了家園。
C.這么好的天氣去旅游,同學們可以在大自然中盡情地享受天倫之樂。
D.凡是優秀的演員,總能把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錯誤選擇:B
正確答案:A
此題考查的是考生對成語的運用能力。由于學生對B項的成語的意思即使用習慣不清楚,故選擇了B,小詞大用了,且使用不當。B項中的“囊空如洗”多形容貧困或一時缺錢;C項中的“天倫之樂”指家庭之樂;D項中的“惟妙惟肖”指描繪或摹仿得非常像,所以這里不妥。故正確答案應為A。
9、畫線詞語在句中含貶義色彩的是( )
A.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情,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
B.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C.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D.我喜歡海, 溺愛著海,尤其是潮來的時候。
錯誤選擇:C
正確答案:B
選擇“高傲”是因為學生認為這個詞是“驕傲”的意思,實際上這個詞是“自豪”的意思,不帶有貶義色彩。此項中“標致”是姿態、形象美麗的意思,是褒義詞。句中是用來嘲諷清國
留學生丑態的,用的是反語的修辭方法,是貶義用法。屬于詞語的感情色彩發生變化。10、句中畫橫線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是( )
A.等得不耐煩的父親對兒子說:“看你媽出個門還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煩——讓她深居簡出還挺不容易!”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蟲,船工小心翼翼地撐著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歲的小侄子戴著大檐帽,別著玩具槍,煞有介事地在房間里巡視,那模樣真是讓人忍俊不禁。
D.為了籌建南極長城站,他嘔心瀝血;長城站落成時,這位鋼鐵般的漢子也流淚了。
錯誤選擇:C
正確答案:A
此題考查的是考生理解成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所以要從多方面去分析,答案應是A,因為“深居簡出”用在這里很牽強,不合語境。屬于成語使用不當。選擇C的學生是因為對煞有介事一詞不理解。其它的詞語能夠了解大概的意思。
11、句中畫橫線的字解釋都正確的是( )
(1)他觸目傷懷,自然感情不能自已。
(2)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
A.觸(感動)鼎(大) B.觸(接觸)鼎(古代的一種鍋)
C.觸(接觸)鼎(大) D.觸(抵)鼎(正在)
錯誤選擇:C
正確答案:B
此題考查考生對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的理解。“觸目”的“觸”應是眼睛里看到,即接觸的意思,而“鼎”則指古代的一種鍋 ,這里使用的是本義,而不是引申義,所以正確答案應為B。
12、下列用詞造句哪一項有錯誤?請你把它選出來。( )
A.醞釀:這次班會經過大家的醞釀,組織得非常好。
B.拮據:她的性格十分內向,在陌生人面前常常拮據不安。
C.慫恿:在朋友的極力慫恿下,我決定今年暑假去西藏旅游。
D.精致:文具店里擺放著幾個精致的筆盒,我很想買一個。
錯誤選擇:C
正確答案:B
此題考查的是對詞的理解和運用。答案為B。此項“拮據”指缺少錢,境況窘迫,所以跟性格沒有一絲聯系。學生之所以選擇C是因為他們認為慫恿含有貶義,實際上這個詞的解釋為“鼓動別人去做某事。”
通過以上的錯題分析,你一定了解了辨析同義詞的一些方法,但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還是應該注重積累,注重理解。這樣,我們才能在實際運用中準確地使用,更好地表情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