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會習慣性地用外貌神態來判斷一個人,畢竟古人們常說“相由心生”。所以說老一輩的人還是非常在意這些小細節的,在言行舉止上都有所講究。尤其是到了適婚年齡的男女,家里的老人都會對他們言傳身教,讓他們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免影響了自己的婚姻大事。而俗語“娶妻不娶仰頭女,嫁漢不嫁低頭漢”,就是很好的體現。
在現在看來,嫁娶最重要的是人品,這句俗語說的卻是根據女子低頭、男子仰頭來判斷適不適合嫁娶,到底有沒有道理呢?老祖宗的話真的有用嗎?至于有沒有道理,我們繼續往下,相信各位讀者心里自然有一個答案。
如今社會上“仰頭女”實在是太多太多,她們有著自己的事業,不需要靠著男人活著,自然是非常的自信,走路喜歡昂首闊步。這是新時代女性的提醒,但是在我國古代,這樣的女子為什么就不能娶了呢?說來說去,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古代女子的地位比較低,人們都認為女性應該守在深閨中,不能拋頭露面。
舊社會中,如若外出碰到女子說話不懂得含蓄內斂,時刻與人仰頭大聲說話,那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她是個“潑婦”。如果把這樣的女子娶進家門,難免會和公婆、丈夫之間發生摩擦,甚至是鬧得家中雞犬不寧。所以不少老人都告誡后輩,不要娶這樣的女子入門,不過現在的人看來,女人仰頭其實無傷大雅,是一種自信開朗的象征,對于一個家庭而言,這樣的性格無疑是錦上添花。
那為什么不能嫁“低頭漢”呢?自古以來,男人都是家里的頂梁柱,無論遇到什么困難,男人都該迎難而上,撐起一個家。如果男子總是經常低頭,從某種角度而言是一種自卑的表現,是很難讓女人有安全感的。男人需要在外拼搏,自然需要膽子大,性格奔放,如果遇事總是畏首畏尾,自然是不能成大事的,這種性格也是不受大家歡迎的。
而且很多人也認為,總是低著頭的男人,一般都是比較有心計的。他們雖然嘴上不表達,心里卻在默默地算計著,嫁給這樣的人以后的日子互相算計,這樣確實是沒有什么意思。婚姻是家庭餓港灣,如果回家還不能放松的話,這個家夜未眠有一些悲哀。
而在如今,“低頭漢”又有了另一種說法,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上,低頭謙虛是一個難得的品質,如果一個低頭漢平時不愛出風頭,默默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也不是什么壞事。所以說“娶妻不娶仰頭女,嫁漢不嫁低頭漢”,這句俗語并不是那么絕對的,如果年輕人尋找自己的另一半,還是需要長時間的互相了解、接觸才是最好的辦法,并不能單單憑借外在形象而決定是否嫁娶。
總而言之,老祖宗的話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確實能夠說明一些問題。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明顯已經有一些不適用了,各位讀者朋友,你們覺得老祖宗的擇偶觀,是否正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