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隨著通訊技術與智能設備的發展,年輕人之間的交流更加專注在網絡世界,對于一些古老的民俗文化漸漸就不那么關注。事實上民俗文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很大的影響,相信很多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有被長輩們用“棍棒底下出孝子”之類的俗語教訓過,這就是民俗文化對人的典型影響。
其實這里的“三盤菜”并不是說具體的三種菜肴,而是與兩盤菜、四盤菜相對,人們在吃飯的時候,桌子上不應該擺放有三盤菜肴,因為古人對于“三”這個數字有點忌諱。事實上,中國的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偏愛雙數,講究的本來就是“好事成雙”,對于單數有點不喜歡,尤其“三”就更加不吉利了。
這與中國人的祭祀禮節有關,人們在祭祀祖先也就是亡靈的時候,所采用的祭品數量上基本都是三。點上三根白燭,燒上三支香,再擺上三杯水酒,另外還需要有三樣祭品,呈品字的形狀擺放在供桌上,普通人家基本上就是放的羊頭、豬頭和牛頭,而帝王權貴之家就是全羊、全豬、全牛,這三樣供品還有著專屬的名字“三牲”。
另外很多地方不僅僅是在祭祀祖先的時候,供桌上擺放著三道菜,另外在祭祀灶王爺、城隍土地等等神靈的時候也是如此。如此一來,人們在祭祀的時候,桌上擺三道菜就成為了慣例,時間長了以后,在桌上擺三道菜也就被視為是在進行祭祀亡靈,對于活著的人來說,這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情。
就好像是在南方很多地方,在出席葬禮的很多酒席上,第一道菜基本上就是一道水豆腐,表示的是一種對于逝者的追勉與懷念,若是在婚宴以及壽宴上,第一道菜為水豆腐的話,那就肯定會被認為不吉利,所有出席這個酒席的客人都會為此而感到不自在。
這是起因與結果之間互為影響的典型表現,桌上擺放三道菜也正是如此,直到今天很多老一輩人在生活當中,依然會有這種“桌上不能拜訪三道菜”的忌諱,與此類似的還有筷子不能夠直接擺在碗上,更不能夠豎直插入米飯中,因為那也是人們在祭祀的時候才會有的舉動。
當然現在人們的生活已經沒有了那么多的講究,尤其是對于那一些在外打拼的年輕人來說,可能吃一段飯都是匆匆忙忙點的外賣,吃飯的時候已經缺少那一種端莊敬肅的心情,至于“不能擺放三個菜”之類的忌諱更是少有談及,然而若是能夠有選擇,那么我們對于這些吃飯的禮儀還是有所注意才好。
無論生活怎樣,吃飯都是值得被認真對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