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Rishon Roberts,原文載于FastCoLabs。
選擇把 Instagram 上的照片發在 Facebook 還是 Twitter 上,有時候是喜劇也是悲劇。每當我想把特別合口味的照發發給不玩 Instagram 的 Facebook 好友時,我就可以這么做。當我特別想分享適合 Twitter 的照片時,我也可以這么做。但是每當我同時在 Facebook,Twitter 還有 Instagram 上都看到相同的照片時,我整個人都要崩潰了。尤其是,這照片還是我朋友的一只貓...... 一句話說:交互平臺整合已經開始有點過火,巨型社交網絡開始像一鍋大雜燴。
巨型社交網絡:拉低無數條街的智商
在大的社交網站上,一個人的人際網絡通常太大,大到失去了真實的群體感。在現實生活中,你有可能認為自己屬于各種不同的群體:動物愛好者,用戶體驗設計師,或者父母等等。而你的線上生活也應該是線下真實生活的寫照,我并不是說要讓一切都獨立開來,但至少你應該體驗到與周圍人的聯系。
當你的信息流中混雜著各種紛紛擾擾,無始無終的信息時,這時候信息就爆炸了。因為當你面對海量的帖子時,那些真材實料或者有特殊含義的內容就被淹沒在信息的洪流中。作為一個市場營銷人員,Facebook 和 Twitter 是我工作的必要成分,而且它們現在的影響力依然很大。但作為一個普通人,我想要的是一個更加人性化的東西。我渴望互聯網原本所提倡的互動和關注。毫無疑問網絡帶給我們巨大的溝通能量,但我們為什么要把它浪費在刷彼此生活瑣碎的更新上?
或許我是俗人們的朋友,但正是因為我的信息流(feed)內容太尋常和可預見強,所以讀不到任何有意義的東西。從社會化的層面講,作為一個網友,我無法成長,無法汲取能量。
但我認為這里有一劑解藥——為特定的,小范圍人群打造的專業化社交網絡正在日漸興起,這有助于我們精準聚焦信息,建立群體,從而重新定義線上世界。像 Quora, Quibb, Path, Potluck,甚至 Medium 這樣的網站或者應用,都將自己打造成一個論壇,讓志趣相投的人彼此溝通、形成群體,最終把有價值的言論重新帶回數字世界中。像魔法一樣充滿神奇的力量,新興的專業化網絡將“智慧”重新帶回社交網絡中,是烏煙瘴氣的社交網絡中一縷清新的空氣。
專業化社交網絡如何讓價值言論和群體復活
自 Quora 2010 年首次面世以來,它通過完成一個簡單的目標“問與答“,為社交網絡高度關注的話題搭建了平臺。借助精辟的問題和答案,Quora 在第一年便迅速累積了 50 萬用戶。因為其自身廣泛的目錄分類,Quora 極易變身一個專屬但又龐大的社區。在我的工作中,Quora 已經成為一個發現和探索資料的源泉,這里有無數關于社會化媒體、市場營銷、成功典范、數字文化的文章。Quora 是好奇心、暢所欲言以及智慧巧妙結合的神奇產物。你可以跟有共同話題的人聊天,添加自己的觀點。完全是一副雙贏的局面。
同樣的,Quibb 和 Potluck 也通過他們分享鏈接的簡單目的來建立社區。盡管它們二者略有差異:Quibb 針對工作相關新聞,Potluck 偏向于“人人參與”的平臺,兩者都為用戶提供龐大的資源。用戶可以選取與自己相關的內容,關注喜好的人,參與感興趣的話題。與 Quora 沒有什么分別,Quibb 和 Potluck 讓你跳進數據社區中,獲取別人的觀點。這些網站可以讓你時刻與相關行業和領域保持聯系。
Path 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社交網絡。盡管它最初也會邀請你整合 Facebook, Twitter, Foursquare, 和 Instagram 的賬號,但是區別在于,Path 會限制你添加好友的數量。最終,Path 會建立起一個更加私人的互動空間。它促使你邀請家人和親近朋友加入,而不是那些許多年前認識的點頭之交。實際上,這是一個微觀的社交網絡,Path 的目的是讓你與外界溝通,但只有你所關心的一個小團體才能看到你的更新。
最后,不得不提 Evan Williams 建立的 Medium:它是互聯網前途一片茫然時的一座燈塔。Medium 沒有”關注“(follow)和”加好友“(friend)功能;作為一個讀者,你只有”評論“和”推薦“兩個按鈕可以使用。雖然在 Medium 沒有什么交流互動,但僅僅是瀏覽信息流帶給我的用戶體驗遠遠高于其他任何平臺。它讓你同那些觀點鮮明,能夠激發思維的作家相連,然后被他們的言語所激勵。
聰明的社交網絡能走多遠?
現在的問題是,這類社交網絡能不能在龐大的社交網絡體系中生存,而且不會像它們一樣變得過度飽和。更重要的是,它們是否想要走下去,跟這些老牌社交網絡一戰到底?
盡管巨型社交網絡有種種弊病,但也有很多我們可以借鑒的地方。對于初始用戶,Medium 與 Twitter 相關聯(Quibb 整合 Twitter 登陸),所以當你想分享內容時,會默認提示分享到 Twitter。雖然,這又是一條推特(tweet), 但至少更有意義也更有質量。我更愿意讀一則有趣的故事,而不是一段對天氣的抱怨。所以,我認為 Medium + Twitter 的模式可能是“將老牌社交網絡與專業化社交網絡分離”法則的唯一例外。
如果你是企業家,而且你擔心在專業化社交網絡上找不到你的目標受眾,告訴你一個字:別!因為這不是該類網站的本意。相反,你在專業化社交網絡的出現,將讓粉絲們把你視為業界的意見領袖。而且,你可能會鼓勵那些最聰明的粉絲加入到談話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