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不伏櫪,不可以趨遠。——《后漢書》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后漢書》
馬不伏櫪,不可以趨遠。——《后漢書》
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后漢書》
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賈誼《過秦論》
卑而不失義,瘁而不失廉。——《晏子春秋》
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而改節。——《孔子家語》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
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老子》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
哀莫大于心死。——《莊子》
身修然后可以理家,家治然后可以治國。——恒寬《鹽鐵論》
人之善惡,不必世族;性之賢鄙,不必世俗。——王符《潛夫論》
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無思也;有而不施,窮無與也。——《荀子》
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馬援《誡兄子嚴敦書》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
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與義,分別有讓,其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司馬遷《報任安書》
君子獨立不慚于影,獨寢不慚于魂。——《晏子春秋》
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左傳》
廉者,政之本也;讓者,德之主也。——《晏子春秋》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禮記》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紅樓夢》
富潤屋,德潤身,心寬體胖。——《禮記》
公則生明,廉則生威。——朱舜水《伯養說》
意誠而心正,心正而身修,身修而家齊,家齊而國治,國治而天下平。——譚嗣同《治言》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禮記》
惟不求利者為無害,惟不求福者為無禍。——《淮南子》
目察秋毫之末,耳不聞雷霆之聲;耳調玉石之聲,目不見太山之高。——《淮南子》
天道何親,惟德之親;鬼神何靈,因人而靈。——劉基《司馬季主論卜》
善為吏者樹德,不能為吏者樹怨——《韓非子》
陶者能圓而不能方,矢者能直而不能曲。——蘇軾《送張道士序》
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蘇軾《上樞密韓太尉書》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蘇軾《留侯論》
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韓非子》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
美成在久,惡成不及改。——《莊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周敦頤《愛蓮說》
懿德茂行,可以勵俗。——韓愈《祭薛中丞文》
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正義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荀子》
古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心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韓愈《原道》
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輟行。——《荀子》
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為善之利。——韓愈《原毀》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韓愈《原毀》
不求聞而人聞之,不求用而君用之。——韓愈《爭臣論》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后漢書》
以耿介拔俗之標,瀟灑出塵之想,度白雪以方潔,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孔稚珪《北山移文》
君子安貧,達人知命。——王勃《滕王閣序》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魏徴《十漸不克終疏》
聲溢金石,志華日月。——顏之推《祭屈原文》
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戰國策》
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當虞。——《戰國策》
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左傳》更多古文名句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相關文章。
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左傳》
山林不能給野火,江海不能灌漏卮。——王符《潛夫論》
知而弗為,莫如勿知;親而弗信,莫如勿親。——《孔子家語》
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禮記》
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禮記》
尺之木必有節目,寸之玉必有瑕瓋。——《呂氏春秋》
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晏子春秋》
誠有功,則雖疏賤必賞;誠有過,則雖近愛必誅。——《韓非子》
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列子》
得眾而不得其心,則與獨行者同實。——《管子》
災人者,人必反災之。——《莊子》
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莊子》
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莊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莊子》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戰國策》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周易》
舍己從人,不虐無告,不廢困窮。——《尚書》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紅樓夢》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三俠五義》
雖然是我身貧,我身貧志不移;我心經綸天下,志扶持社稷。——關漢卿《裴度還帶》
人之學也,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仁者之勇,雷霆不移。——蘇軾《祭堂兄子正文》
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蘇軾《賈誼論》
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務持重,不急近功小利。——歐陽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銘序》
寧以一死,不茍幸生,而視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歐陽修《縱囚論》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人之才有大小,而志有遠近也。——王安石《送陳升之序》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難,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柳宗元《箕子碑》
進不為盈,退不為抑,荒涼昏默,卒不自克。——柳宗元《愚溪對》
人生一世,其久幾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小人君子,其心不同,惟乖于時,乃與天通。——韓愈《送窮文》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閣序》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
為山者基于一簣之土,以成千丈之峭;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劉晝《劉子·崇學》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諸葛亮《后出師表》
學須志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誡子書》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由于某種原因多數你想看的,都發不出來!加入微信xuexistyle往平臺回復1-10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