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啟:
梅花,和蘭花、翠竹、菊花,并稱古代“四雅”之一,很受文人墨客的青睞,詩詞書法繪畫佳作層不不窮,令人嘆為觀止。
點擊加載圖片
在眾多膾炙人口的詠梅詩中,有那么一個小類,別開生面,獨辟蹊徑,涌現了不少名篇佳作。
這一小類的詠梅詩,共同擁有有一個新穎的標題,那就是——《早梅》。
所謂“早梅”,顧名思義,就是最早綻放的梅花。早梅才是名副其實的迎春花,不折不扣的報春花。
早梅,是溫暖的先行者,也是美麗的使者。它給人間帶來春天的消息,它給世界增添五彩繽紛與芬芳四溢,它給世人啟迪堅韌不拔與自強不息。
下面,讓我們一起到古詩詞中去尋找春天,欣賞迎雪綻放、凌寒盛開的早梅吧。
點擊加載圖片
張謂: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早梅
(唐)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張謂(生卒年不詳), 字正言,河內(今河南沁陽市)人,唐朝詩人。
《早梅》是張謂的代表作,《唐詩三百首》各選本多有輯錄。
這首七言絕句的大意是:一樹梅花凌寒綻放,枝條批雪凝冰,潔白如玉條。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默默無聞吐露芳華。
起先并沒有意識到,臨近水邊的寒梅,是提早開放喲,還以為是枝頭上的白雪,經過一冬仍然沒有消融呢。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末尾兩句讀起來覺得十分傳神,將詩人發現瞬間的驚喜之情渲染得淋漓盡致。
點擊加載圖片
柳宗元: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
早梅
(唐)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在“永貞革新”失敗后,柳宗元被貶謫偏遠落后的永州,但是他并未因為政治上遭受打擊而意志消沉,反而更加堅定了他對理想的追求。
“言為心聲,歌以詠志。”柳宗元這首《早梅》,在遭受政治斗爭失敗打擊的情形下,橫空出世,彰顯了他不屈不饒的斗爭精神。
詩人通過描寫早梅迎風斗寒,以梅喻己,表達了自己絕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及其對友人的懷念。
該詩的大意是:早開的梅花點綴在高高的梅樹上,遠遠望去,火紅的梅花與碧藍的天空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寒冷的北風吹拂著梅花,在夜色里散發著幽香;嚴霜降臨,怒放的梅花在拂曉的晨光中顯得冰清玉潔。
我本欲折枝早梅,贈送給遠方的友人。無奈路途遙遠,山水迢迢,不能實現這個美好的心愿。
寒冬中盛開的梅花,終將會因天長日久而枯萎萎謝,真的不知道到那時候,我將用什么來慰藉遠方的友人呢?
點擊加載圖片
齊己: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去,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臺。
齊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號衡岳沙門,湖南長沙寧鄉縣祖塔鄉人,唐朝晚期著名詩僧。
一年冬天清晨,剛剛下過一場大雪,詩僧正準備出去時,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
突然,前方的幾朵報春的蠟梅花,引來了報春鳥,團團圍著歡快地鳴叫。
齊己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馬上回到寺廟里,寫下了《早梅》這首詩。
不過,該詩的第三、四句原本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
齊己寫好之后,自我感覺良好,便拿給當時著名詩人鄭谷(851年——910年)看,希望能得到肯定的評價。
點擊加載圖片
誰知道鄭谷看后卻笑了笑:“數枝梅花都開了,還是早梅嗎?”于是拿起筆來,將“數”改成了“一”。
齊己聽了,佩服不已,要拜鄭谷為師。鄭谷由此成了齊己的老師,而這個典故,就是“一字之師”的由來。
我們再回過頭來,細細品味齊己這首五言律詩的意境。
萬木禁受不住嚴寒,都快要摧折了,梅樹汲取地下暖氣,別具一格,精神抖擻,生機勃勃。
蒼茫大雪籠罩著山村鄉野,昨天夜里,一枝梅花卻凌寒傲雪,迎風怒放。
微風吹拂,梅香四溢,別有一番情味。梅花素雅芳潔的姿態,令禽鳥驚窺,圍觀鳴叫。
如果明年的梅花還能按時綻放,希望它開在賞春臺,接受游人的頂禮膜拜。
點擊加載圖片
小結:
一朵早梅,會讓一千個詩人創作一千種不同風格的《早梅》詩。
而一首《早梅》詩,會讓讀者有一千種品讀心得與人生感悟。
也不知道唐詩宋詞里,究竟綻放著有多少色彩斑斕的早梅詩,但每一朵凌寒斗雪的梅花,都蘊含著真的憧憬,善的理解,美的追求。
如果早梅尚未綻放,來一起讀讀《早梅》詩吧,何妨迎來一身蓄勢待發的力量;
如果早梅盛開正艷,來一起讀讀《早梅》詩吧,何妨染得一身高潔偉岸的氣質;
如果早梅已經凋零,來一起讀讀《早梅》詩吧,何妨留得一身盈滿乾坤的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