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史書記載,涿鹿之戰是炎黃二帝聯合對抗蚩尤的一場決定性戰役,此戰之后原始華夏族定鼎中原,而蚩尤部落落荒而逃。自炎帝被黃帝收服后,由蚩尤帶領的黃河下游地區的東夷部族開始興起了。當蚩尤實力增強后,不滿受制于黃帝,屢次派兵挑釁黃帝。
隨后他打著為炎帝復仇的旗號,向北進軍。在出發時蚩尤還得到了與他一樣神勇的八十一個兄弟的鼓勵。還說服了苗民、山中的鬼怪、神荼、郁壘加入他的部隊。路過巨人族的時候,夸父帶領自己的部落加入了蚩尤的軍隊。
黃帝聽說蚩尤軍隊向北方進軍,隨后就領兵南下。兩軍碰到一起就展開了激烈的戰斗,由于黃帝軍隊拿的都是石器,蚩尤軍隊的是青銅器。兩軍一打起來就立判勝負,黃帝的軍隊被打的潰不成軍。
隨后蚩尤與黃帝在涿鹿展開激烈的戰斗,蚩尤的部下神勇無比,將黃帝麾下各路天神打的潰不成軍。蚩尤把握機會,從鼻子里噴出陣陣煙霧,將黃帝的部下都困在里面。
雙方都僵持不下,眼看黃帝的軍隊要全軍覆沒。幸好黃帝的大臣風后收到北極星的啟發,制造出可以指明方向的“指南車”,黃帝的軍隊才得以重出煙霧,絕處逢生。
后來,因為有了九天玄女和戰鼓的幫助,黃帝一馬當先,全殲敵人。而蚩尤的部下掩護蚩尤逃到了白龍嶺。可隨后蚩尤就被黃帝包圍了,但是蚩尤說自己要是死了也能死而復生,還會跟黃帝戰斗到底。
黃帝用震天箭一箭射死了蚩尤,部下把蚩尤砍成了一塊一塊的,為了避免蚩尤復活,黃帝下令把蚩尤的尸體埋葬在不同的地方。
雖然蚩尤死了,但九黎部落并沒有被全部殺害。他們逃到了我國的南部地區,并在那里扎根。相對于漢族一般自稱炎黃子孫,而苗族則持續以蚩尤為祖。苗族川黔滇方言區,流傳有“格蚩爺老”的傳說。
在《述異記》等書籍中記載的蚩尤部落的群眾那些難以置信的構造和個性,在苗族自己的傳說中都得到完美的解釋。而且在云南馬關、武定苗族有“跳月”或“踩花山”的風俗,傳說此風俗與蚩尤關系密切。
當時蚩尤率領苗民抵抗黃帝東進,失敗之后退入深山。為召集四方苗人,蚩尤在山上樹起樹桿,系上腰帶,令男女年圍繞花桿歌舞,吹奏蘆笙。熱鬧的聚會吸引了眾多苗人,并重整旗鼓,重新投入戰斗。此俗后成為定期的歌舞盛會,成為苗族傳統節日。
大家一定都知道戰國七雄,楚國作為當時的大國之一,地理位置就是在我國南部地區。而且據考古顯示,在了春秋至戰國時期,堅韌的苗族經過長期的發展了“五霸”、“七雄”之一的楚國主體居民。
所以,楚國人也屬于蚩尤的后裔。正如楚文王所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史記 楚世家》,不知大家對此有什么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