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導致的血尿酸過高,并沉積于關節、軟組織、骨骼、軟骨及腎臟等處而引起的疾病。痛風性關節炎主要是由于血尿酸增高后,尿酸鹽在關節組織沉積,刺激關節并引發一系列的炎性反應而造成的,所以有人又稱其為尿酸性關節炎。其臨床特點為高尿酸血癥、特征性急性關節炎反復發作,關節滑液的血細胞內可找到尿酸鈉結晶,痛風石形成。嚴重者可導致關節活動障礙和畸形,泌尿系結石及痛風性腎病。
痛風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風1%-2%是由于酶缺陷引起的,而大多數的病因尚未闡明,繼發性者可由于腎臟病,血液病及藥物等多種原因引起。
痛風以中老年及男性多見,多見于40歲以上的男性,女性患者可在絕經期后發病,發病率隨年齡而增加。多在春秋季發病,與高嘌呤飲食有關。常有家族遺傳史。痛風性關節炎在發作時有明顯的炎癥反應,如紅、腫、熱、痛及活動障礙,這種表現與風濕性關節炎、細菌感染引起的關節炎相似,但性質完全不同。屬于中醫“痹癥”、“痛風”、“歷節病”、“白虎病”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