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是由內外因素相互作用引發的一種炎癥性皮膚病,其臨床特點為皮疹多樣性,有滲出傾向,多對稱分布,自覺劇烈搔癢,病情易反復,可多年不愈。
以下是濕疹的專方治療:
(1)地歸烏藥荊防湯
組成:荊芥、防風各6克,生地、當歸、烏藥、刺蒺藜、白蘚皮各12克。
加減:體弱氣虛加黃芪;皮膚瘙癢加黃芩、蒲公英;大便秘結加生大黃。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2)加減當歸拈痛湯
組成:當歸、防風、羌活各10克,升麻6克,茵陳蒿12克,苦參12克,黃芩10克,蒼術10克,白術12克,澤瀉12克,豬苓12克,知母10克,生甘草3克。
加減:濕熱盛者可加赤小豆、生米仁;血虛風燥加首烏、丹參;血熱加紫草、槐花、地骨皮。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3)濕疹三方(外用)
組成:①硫黃60克,枯礬150克,煅石膏500克,青黛1.5克。
②青黛、薄荷各150克,黃柏120克,黃連45克,人中白9克,硼砂60克,冰片6克。
③防風、艾葉、花椒、蒼術、紅花、赤芍、白鮮皮、荊芥、蛇床子各10克,苦參、連翹各15克,白礬、雄黃、樟腦各6克。
用法:①方適用于濕熱型患者,②方適用于毒邪熾盛者,③方適用于血虛型患者。將上藥共研細末,過100目篩,香油調搽或干撤患處,每日1次。
(4)加味蛇床子方(外用)
組成:蛇床子60克,苦參、明礬、威靈仙各15克,地膚子24克,黃柏20克,冰片10克,白蘚皮、透骨草各30克。
加減:滲液明顯加石榴皮、五倍子;紅腫酸痛加蒲公英、蚤休;瘙癢明顯加艾葉、花椒。
用法:上藥煎取藥汁,每煎1次加冰片5克,乘熱熏洗陰囊處10~20分鐘,待藥稍涼后徐徐洗皮損處,每日1劑,水煎,早晚各洗1次。
(5)坐浴方(外用)
組成:苦參、白鮮皮、蛇床子、露蜂房各30克,大黃、白芷、紫草各15克,五倍子12克,花椒10克,冰片(另包)、芒硝(另包)各6克。
用法:以上中藥除另包外,先用冷水浸泡20分鐘,煎煮取汁約1000毫升,倒人盆內,加人冰片、芒硝各少許拌均勻,待水溫后坐浴浸泡20分鐘左右,早晚各1次。
(6)六合粉(外用)
組成:氯霉素片1.5克,強的松片30毫克,異丙嗪片O.15克,苯海拉明0.15克,滑石粉、黃連粉各4克。
用法:將上藥共研細粉末,急性濕疹先用冷開水洗去黃痂滲液,后用六合粉外搽,每日1~2次;慢性濕疹亦先用冷開水洗凈患處,再用適量醫用凡士林或雪花膏與1劑粉劑調勻后涂搽患處,每日1~2次。
(7)濕疹外洗方
組成:生大黃、川連、黃柏、苦參、蒼耳子各10克。
加減:滲出液多者加枯礬10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后濾液熏洗患處,每日3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