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浙江省金華市十校2015屆高三上學期調研考試語文試題

浙江省金華市十校2015屆高三上學期調研考試

語文試題

一、語言文字運用(共24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糧囤(dùn)     行(háng)貨   絆(pàn)腳石    綆(gěng)短汲深

B.癥(zhēng)結   伺(cì)候      綰(wǎn)頭發   噤(jìn)若寒蟬

C.編輯(jí)       讕(làn)言     煞(shā)風景   東漸(jiān)于海

D.粘(nián)液     眩(xuàn)暈   熬(áo)白菜     用行舍藏(cáng)

2.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濃稠的白色,一點一滴,從一枚枚罌粟果子中滲出,如同淚珠要落不落,將墜未墜,掛在小小的青澀果實上,無語凝噎。那是一副怎樣的動人景象啊。

B.為保障搶修期間的通航秩序,三峽通航管理局已進行周密部署,葛洲壩三號船閘搶修期間,葛洲壩一、二號船閘與三峽南北兩線船閘匹配運行

C.書中的世界精彩紛呈,你可隨沈從文走進邊城去感受湘西那淳樸的風氣,還可與魯迅并肩作戰,去喚醒那一個個急待蘇醒的靈魂?

D.孫凱筆觸冷竣,道實情,說實話,點出霧霾的前世今生,前因后果,告訴你對霧霾的根本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作品不矯情,是涉及此類題材少見的力作。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反腐倡廉不僅有助于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以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對其他國家驅除腐敗這一毒瘤也有借鑒意義。

B.以梁啟超為核心的一批知識人,自覺地承擔起會社會啟蒙和民眾教化的任務,輸入“新民”、“國民”等概念,促進國人覺醒,從而實現自治之“新中國”。

C.戰爭是以暴力手段解決人際紛爭的一種方式,戰事一起,生靈涂炭,受害者往往是廣大的平民,而且首當其沖的是處于社會最底層的弱勢群體,尤其是婦女與兒童。

D.從習慣了老師、家長的指引到自己探尋前方不清晰的路,我們會恐慌、會不安、會害怕,我們會遭受挫折與失敗,但是當我們入木三分地看清自己的時候,我們會勇敢的擁抱自己的世界,走出自己的正確的路。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我國應加快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盡早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

B.當長久的壓抑和郁積終于在影片最后一刻得到宣泄的時候,自由的光芒如同涼爽的海風、遼闊的海洋和明媚的海灘一樣,啟發人們永遠無可名狀的渴望與遐想。

C.走進“龍游民居苑”,仿佛走進歷史隧道,——白墻黛瓦明清書院民居,與散布其間的街巷、池塘、戲臺輝映,已成為當地一個頗具人文內涵的旅游景點。

D.消費者一致認為,就業形勢和工資預期的改善以及油價持續走低,是推動美國經濟預期持續改善的重要因素。

5.2014年9月,浙江省公布了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并從2014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一學生開始實施。新方案最大亮點是給學生多種選擇的機會,也因此給學生和家長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此,浙江某地方報紙作了相關報道,并配發了下面這幅插圖,請仔細觀察,根據要求作答。(5分)

 

(1)簡要說明畫面內容。(2分)

(2)從這幅插圖的創意出發,揭示畫面的內涵。(3分)

6.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語境,在空格處寫上一句話,要求得體,能為主持人解除尷尬。(3分)

一主持人主持一臺晚會,當她儀態萬方、充滿自信地走上舞臺時,不小心被麥克風的拉線絆倒了,全場啞然,陷入一片尷尬之中……她迅速地站了起來,說:“    ”并深深鞠一躬……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

7.請從我國古典文學中選取任一與橋相關的句子,續寫下面的文字,要求:①緊扣句首觀點,符合語境;②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方法;③語意連貫,內容充實;④60-100字。(4分)

橋,是歷史冷靜的看客,它見證了繁華與凋敝,見證了得意與落魄,見證了悲歡與離合。翻開中國古典文學,多少美景、多少情意,與橋息息相關。

二、現代文閱讀(共29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9分)

在破與立中建構中國風骨

彭綺文

中山大學教授林崗著的《口述與案頭》一書(以下簡稱《案頭》),由漢語文學是否有史詩傳統這個學術公案作為楔子,利用當代世界仍存的史詩傳唱活動和中土文學生成及發展脈絡的史實,通過逐層剖析,得出漢語文學沒有口述史詩的文學傳統,卻有案頭傳統的結論,并進而完成中國風骨的建構。

《案頭》是如何建構中國風骨的呢?作者從回應學術巨人的論述著手,把蔣由智、王國維等人提出的關于中土上古未有史詩產生或史詩已經散亡的觀點歸納為:想像力匱乏說、人神淆雜說、文字篇章書寫困難說、亞細亞生產方式說和神話歷史化說。作者對這些觀點深入分析,并逐一提出否定的意見。

否定了前輩學術巨人的觀點后,《案頭》指出史詩的創作乃是口傳的文學活動,分析了口述傳統變成史詩有以下三個要素:第一,神話和傳說,這是構成史詩所采用的文化材料。第二,有一批以講述和傳唱先代作品為生的宮廷或民間藝人。第三,史詩具有世俗的娛樂性質。口述傳統變成史詩要具備以上要素,那么中土文明是否有這些要素呢?中土傳統文明的神靈莊嚴肅穆,令人敬畏,不像希臘的神那樣具有人間情欲,從這個因素看,中土的神不可能被人間諭唱,它們猙獰的面目,人們也不敢諭唱。其次,中土有對神傳誦的“瞽者”,但他們在祭祀活動中頌詩,由于祭祀活動是莊嚴神圣,程序安排嚴謹的,所以瞽者不能用自由吟唱的方式頌詩,也就是說中土的瞽者沒有發展為以傳唱先代作品為生的藝人。第三,從社會制度看,中土是宗族制度和對祖先的崇拜,社會講究井然有序,沒有史詩產生需要的世俗狂歡性質,由此可見,中土文明缺乏口述傳統變成史詩的要素,因此,《案頭》認為中土文學沒有產生史詩的傳統。

中土沒有史詩傳統,那么《案頭》怎樣向西學東漸的歷史交代?解決中土文學傳統問題必須回到本土文學的源頭,于是,由西行尋蹤,返回東方“尋祖”。通過對漢字的產生、書冊典籍的保管、文官制度的形成和文人的書寫的深入探討,提出中土的文學是“案頭傳統”的觀點。

這是一個與口述傳統完全不同的傳統,這個觀點經得起推敲么?該書首先從創作文學的人的因素進行論證。漢字由統治者創造并壟斷的,文字、書冊、典籍、檔案是國家文治的靈魂血脈,文治要通過大批文官熟悉、運用典籍完成的,而文官的公務文牘,以及他們操控文字、書寫、傳承典籍須由案頭完成,很多文官有很好的文學素養,他們寫出不少偉大的作品,當文人的書寫達到追求故事講述、網羅逸聞樂趣的小說創作時,文學就從文字和書冊的目標功能中分離出來,由此可見,中土的文學傳統源自案頭。其次,中土文學案頭傳統的第二個理由有三方面的支持:漢字有浩如煙海的文本;案頭寫作經過深思熟慮,敘事短小精悍,多寫事物特征,不講究故事的完整性;在漫長的歷史里,案頭文學浸染士大夫高雅精神生活趣味和修辭特征。

《案頭》不僅解決學術問題,它更深層的意義在于讓人思考西學東漸,西方話語霸權的時代怎樣建構本民族的問題。中國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現在要重返世界,要讓世界認同中國的重要,我們會被解構、被挑戰。如何陳述中國、如何表達中國的聲音成為我們的時代使命,完成這一使命要有精神支撐,這種支撐源自于中土千年文明的風骨。該書的作者在建構中國風骨上給我們很好的借鑒。(有刪改)

【小題1】下 列關于“中土上古未有史詩產生或史詩已經散亡”的原因分析,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中土上古未有史詩產生的因為想像力匱乏、人神淆雜、文字篇章書寫困難、亞細亞生產方式和神話歷史化等等。

B.西方希臘的神普遍具有人間情欲,而中土傳統的神靈莊嚴肅穆,高高在上,令人敬畏,由此決定了中土的神不可能被人間傳唱。

C.中土的“瞽者”,盡管他們在祭祀活動中頌詩,但因為瞽者不能用自由吟唱的方式頌詩,也就沒有發展為以傳唱先代作品為生的藝人。

D.中土是宗族制度,講究對祖先的崇拜,要求社會井然有序,這種社會制度的土壤產生不了具有世 俗狂歡特質的史詩。

 

【小題2】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口述與案頭》利用西方古代史詩傳唱活動和中土文學生成及發展脈絡的史實,通過逐層剖析,得出漢語文學具有案頭傳統的結論。

B.解決中土文學傳統問題必須回到本土文學的源頭,返回“東方”尋祖,只有通過對漢字的產生等問題的深入探討,才能得出關于中土文學傳統的正確的觀點。

C.因為文學、書冊、典籍、檔案是國家文治的靈魂血脈,又由于許多文官寫出許多偉大的作品,所以案頭文學建構了漢語文學的精神風骨。

D.《案頭》不僅解決學術問題,它更深層的意義在于讓人思考:在西方話語霸權的時代,我們應如何陳述中國,表達中國的聲音,建構中國風骨。

【小題3】結合全文關于漢語文學案頭傳統的論述,簡述漢語文學的特征。(3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20分)

壁畫

簡媜

(1)我在臺大文學院擁有很多幅壁畫,有時候,我 簡直是個快樂的畫廊主人。

 (2)第一次進臺大文學院,就像走進中世紀巍峨的宮殿。高大的列柱,有著歲月撫摸的色澤,雕花的壁,總讓人聯想到神話。沿著石階而上,踏著清脆的跫音,便有古老的浪漫自壁間回響出來。這里,永遠有美的傳說。

 (3)我仍記得那個午后,我像是偷溜進宮殿的小孩,躡手躡腳地,怕驚動侍衛,被轟一聲趕出來。實在不該擇那么一個寧靜的夏日午后去文學院,那種肅穆的氣氛頗令我害怕。但是,有一股莫名的力量吸引著我,我仿佛一下子被魔術般地帶進中世紀的世界,帶進一個完全陌生的夢境,心中猶豫著,有點不知所措。我終于鼓足勇氣上樓,心里仍舊忐忑,我會是幸運的愛麗絲嗎?當我看到亮麗的陽光透過長型玻璃窗首先迎接我時,哦!誰說我不是幸運的?瞧窗外翠綠的小草原,微風中不停點頭的濃樹,用親切的姿態歡迎我,心里那口憋著的壓力,便一下子舒落了。好美的窗子,仿佛輕輕一推,便能推出涼爽的夏季。我不禁設想,久遠以前,是否有個公主如我,也用喜悅的雙手推開這扇窗?那長長的回廊,蜿蜒著長長的遐想,一路我脆響的足音,是輕輕的暗號,盡頭,會是怎樣的神話迎我?環視靜寂的四周,剛剛那種害怕的感覺已一掃而空,只覺得窗里窗外,漫著醉人的夏日古典。瞬間,對于美的直覺便如泉涌一般活潑起來,于是,我愛上文學院。

 (4)那年我大一,大一不能在文學院上課,真是可惜。

 (5)上了大二,天天在文學院上課,我常常有新的發掘。我最愛在二十四教室上課,那里的陽光最多,好像是來自多陽光國度的畫家,啥也不愛畫,就愛畫滿畫布的陽光。我喜歡在那兒上文學史課,陽光中,那些詩人、學者一個個都從書本上跳出來,那么親切,仿佛我昨天才見過的。我也愛在那兒上詩選,總是一下子便跌入詩的國度,偶爾抬頭望望窗外,想到和漢朝共用一個天空,和建安七子曬同一個太陽,便覺得他們的感情有一半也是我的。這學期要走入唐朝,被李白醉過的眼睛,再看看陽光壁畫,大概會滿是長安風情了。

 (6)二十四教室的壁畫,總讓我有無限遐思。

 (7)有一天,我在二十三教室上課。教授的話一扯開,我的思緒也跟著岔開。便旁若無人地,顧自欣賞那幅大壁畫。那幅畫,很工整,沒什么主題,像是剛剛拿畫筆的人的水彩寫生。但是,角度很好,畫面上有一種秩序,是個拘謹的人的作品,我不太欣賞一板一眼的東西,所以,不覺得二十三教室的壁畫有什么特殊。可是,有一天清晨,我來得太早了,莫名奇妙地去開后面那扇窗,突然,我嚇了一跳,心里全然沒有準備就被驚倒:樓下那棵漫天盤伸的大樹,張著手臂般的粗枝,像要滿天空攫抓什么?甚至有一枝,幾乎要伸進窗里來。眼睛眨一下,就覺得它們又伸長許多。一股無法按捺的伸展力,在每根粗枝上凝聚。好一幅嚇人的“力”之特寫!粗枝后面,是一方池,滿晨霧色把背景涂得很暗;池中間,正開著白睡蓮,寧謐、安詳、有一種淡淡的柔。池水把樹影映成墨黑,只留著蓮的雪白和灰白的倒影。而粗枝虬勁地盤突著。……不知怎地,我竟想起梵高。

(8)文學院左側,一上樓看到的那幅壁畫,剛開始覺得它很糟。樹枝歪歪扭扭地全擠在左邊,天空的比例也很怪,兩排椰子樹就這么從畫布中間開過去,像道籬笆,布局亂得很,怎么看怎么不對勁。可是,漸漸的,我喜歡站在這兒欣賞,愈看愈覺得可愛。畫里大膽地留著寬闊的空間,讓上課、下課的人們走動,這是我在其他畫里看不到的。我喜歡它的人情味,我甚至覺得它有點畢卡索味道。常常,我便在窗前注意起來,看看有幾個我認識的朋友走進畫里來。

(9)樓下的長廊,有一幅我特別喜愛;那是個落雨的下午,我抱著書匆匆走過,不經意的一眼,便把我吸引了。那幅畫不大,因為窗子是半開的。遠處,帶著黑的樹蔭葉影,像潑墨的畫法,三兩枝窗前瘦瘦的枝條,不著葉,隨意地曲斜,一朵初綻的花在雨中淋成淡淡的粉紅。水珠密密地在畫布上渲染著,整幅畫有著柔柔的意境,像是國畫大師張大千剛揮灑的一幅未干的國畫,看了整個人就像浴過仙泉,覺得超離俗塵了。

(10)至于那幅欖仁樹的畫者,一定是個愁思的少婦,怎么秋天一到,便一夜之間把欖仁浸入相思,第二天就霜紅起來。

(11)十八教室有幅蕭條不帶一片葉的樹景,想必是只憂郁的筆才畫得出來,它總是陰沉沉地擱在畫廊的一角,獨自鎖著成了形的塊壘。

(12)無論是樓上的或樓下的畫廊,總是一年四季地美。它們總在悄悄間又換了新畫,秋之展過后,便是冬的杰作;現在,就等杜鵑花一畫好,便可以開春之畫展了。

(13)有時候,我真想把壁畫指給別人看,然而我仍舊緘默。因為每個人都有一雙心靈的眼,如果它們緊閉著,我再怎么描述都是徒然;如果它們已大大地張開,不用我說,便早已醉了。

(14)由于這些壁畫,讓我在課堂上變成一個不很專心的學生,但也由于這些畫,我的思路更無止境地擴寬、更加活潑,讓我發覺處處是俯拾不完的美,有時候,我覺得,天天只到文學院打開書本,才真是可惜。

(15)如果,一朵花中有一個世界。

(16)如果,一片葉脈是一個秋天的軌跡;

(17)那么,對我而言,文學院便是一座羅浮宮。(有刪改)

【小題1】第三段作者想象“是否有公主如我”,有什么作用?(3分)

【小題2】簡析下面兩個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妙處。(4分)

(1)我也愛在那兒上詩選,總是一下子便跌入詩的國度,偶爾抬頭望望窗外,想到和漢朝共用一個天空,和建安七子曬同一個太陽,便覺得他們的感情有一半也是我的。

(2)至于那幅欖仁樹的畫者,一定是個愁思的少婦,怎么秋天一到,便一夜之間把欖仁浸入相思,第二天就霜紅起來。

【小題3】賞析第(7)段劃橫線的語句。(4分)

【小題4】第(5)段說“我常常有新的發掘”,請概述這些新發掘及其特點。(5分)

【小題5】聯系全文,結合你的感受,說一說你對“因為每個人都有一雙心靈的眼,如果它們緊閉著,我再怎么描述都是徒然;如果它們已大大地張開,不用我說,便早已醉了。”這句話的理解。(4分)

三、古代詩文閱讀(共37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 19分)

三國志通俗演義序

(明)蔣大器

夫史,非獨紀歷代之事,蓋欲昭往昔之盛衰鑒君臣之善惡載政事之得失觀人才之吉兇知邦家之休戚以至寒暑災祥褒貶予奪無一而不筆之者。有義存焉。然史之文,理微義奧,不如此,烏可以昭后世?語云:“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此則史家秉筆之法,其于眾人觀之,亦嘗病焉。故往往舍而不之顧者,由其不通乎眾人,而歷代之事愈久愈失其傳。前代嘗以野史作為評話,令瞽者演說,其間言辭鄙謬,又失之于野,士君子多厭之。若東原羅貫中以平陽陳壽傳,考諸國史,自漢靈帝中平元年,終于晉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損益,目之曰《三國志通俗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紀其實,亦庶幾乎史。蓋欲讀誦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詩所謂里巷歌謠之義也。

書成,士君子之好事者,爭相謄錄,以便觀覽,則三國之盛衰治亂,人物之出處臧否,一開卷,千百載之事,豁然于心胸矣。其間亦未免一二過與不及,俯而就之,欲觀者有所進益焉。予謂誦其詩,讀其書,不識其人,可乎?讀書例日:若讀到古人忠處,便思自己忠與不忠;孝處,便思自己孝與不孝。至寸:善惡可否,皆當如此,方是有益。若只讀過,而不身體力行,又未為讀書也。予嘗讀《三國志》求其所以,殆由陳蕃、竇武立朝未久,而不得行其志,卒為奸宄謀之,權柄日竊,漸浸熾盛,君子去之,小人附之,奸人乘之。當時國家紀綱法度壞亂極矣。噫,可不痛惜乎!矧何進識見不遠,致董卓乘釁而入,權移人主,流毒中外,自取滅亡,理所當然。曹瞞雖有遠圖,而志不在社稷,假忠欺世,卒為身謀,雖得之,必失之,萬古奸賊,僅能逃其不殺而已,固不足論。孫權父子虎視江東,固有取天下之志,而所用得人,又非老瞞可議。惟昭烈,漢室之胄,結義桃園,三顧草廬,君臣契合,輔成大業,亦理所當然。其最尚者,孔明之忠,昭如日星,古今仰之;而關、張之義,尤宜尚也。其他得失,彰彰可考,遺芳遺臭,在人賢與不賢。君子小人,義與利之間而已。觀演義之君子,宜致思焉。

弘治甲寅仲春幾望庸愚子拜書。(有刪改)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史:虛浮、不實

B.目之曰《三國志通俗演義》   目:為……擬定標題

C.事紀其實,亦庶幾乎史    庶幾:接近、略同

D.則三國之盛衰治亂,人物之出處臧否   出處:身世、出身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由其不通乎眾人       浩浩乎如憑虛御風

B.士君子之好事者        夫晉,何厭之有?

C.而不身體力行        而謀動干戈于邦內

D.求其所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小題3】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蔣大器對《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幾方人物進行了鑒評,推舉蜀劉為漢室正統,其“尊劉貶曹”的思想態度極為鮮明。

B.作者認為以前的有關三國的評話“言辭鄙謬又失之于野”,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文字不艱澀,文詞不鄙俗,事件記述基本屬實。

C.作者對孫權父子的肯定在曹操之上,認為孫權父子“虎視東南”,有取天下之志,尤其在用人方面遠勝曹操。

D.本文行文比較嚴謹,既高度評價了《三國志通俗演義》小說的特點和價值,也不諱言其存在“過與不及”之處。

【小題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限斷七處)。(3分)

蓋 欲 昭 往昔之盛 衰 鑒 君臣之 善 惡 載 政 事 之 得 失 觀 人 才 之 吉 兇 知 邦家 之 休 戚 以 至 寒 暑 災 祥 褒貶予 奪無 一 而不 筆 之 者

【小題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1)此則史家秉筆之法,其于眾人觀之,亦嘗病焉。

(2)曹瞞雖有遠圖,而志不在社稷,假忠欺世,卒為身謀

(二)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題。(7分)

雨夜

何景明

院靜聞疏雨,林高納遠風。秋聲連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燈里,清笳萬井①中。天涯未歸客,此夜憶江東。

【注】萬井:指市井。

【小題1】        聯直抒胸臆,抒發了   之情。(2分)

【小題2】本詩在寫景方面很有特色,試作賞析。(5分)

(三)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題。(5分)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授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荀子·禮論》

【小題1】根據材料,孟子和荀子兩人中,        主張“性本善”觀點。(1分)

【小題2】孟子和荀子認為道德分別起源于什么?(4分)

(四)古詩文默寫。(6分)

2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選3小題)

(1)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晏殊《蝶戀花》)

(2)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           (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3)    ,誦明月之詩,    (蘇軾《赤壁賦》)

(4)青山隔送行,               (王實甫《長亭送別》)

(5)          ,羅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

四、作文(60分)

26.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人要有三個頭腦,天生的一個頭腦,從書中得來的一個頭腦,從生活中得來的一個頭腦。——蒙田

智者受理智的指導,常人受經驗的指導,而野獸受直覺的指導。——西塞羅

我們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導游者,沒有導游者,一切都會停止,目標就會喪失,力量也會化為烏有。——歌德

對于上述材料蘊含的意思,你有何所思所感或所見所聞?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②不得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②③明確文體,但不得寫成詩歌;④不得抄襲、套作。

 

 

 

 

 

一、語言文字運用(共24分, 其中選擇 題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 的一項是(      

A.糧囤(dùn)     行(háng)貨   絆(pàn)腳石    綆(gěng)短汲深

B.癥(zhēng)結   伺(cì)候      綰(wǎn)頭發   噤(jìn)若寒蟬

C.編輯(jí)       讕(làn)言     煞(shā)風景   東漸(jiān)于海

D.粘(nián)液     眩(xuàn)暈   熬(áo)白菜     用行舍藏(cáng)

【答案】B

 

考點: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層級為識記A。

2.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濃稠的白色,一點一滴,從一枚枚罌粟果子中滲出,如同淚珠要落不落,將墜未墜,掛在小小的青澀果實上,無語凝噎。那是一副怎樣的動人景象啊。

B.為保障搶修期間的通航秩序,三峽通航管理局已進行周密部署,葛洲壩三號船閘搶修期間,葛洲壩一、二號船閘與三峽南北兩線船閘匹配運行。

C.書中的世界精彩紛呈,你可隨沈從文走進邊城去感受湘西那淳樸的風氣,還可與魯迅并肩作戰,去喚醒那一個個急待蘇醒的靈魂?

D.孫凱筆觸冷竣,道實情,說實話,點出霧霾的前世今生,前因后果,告訴你對霧霾的根本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作品不矯情,是涉及此類題材少見的力作。

【答案】B

 

考點:識記并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范漢字。能力層級為識記A。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反腐倡廉不僅有助于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以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對其他國家驅除腐敗這一毒瘤也有借鑒意義。

B.以梁啟超為核心的一批知識人,自覺地承擔起會社會啟蒙和民眾教化的任務,輸入“新民”、“國民”等概念,促進國人覺醒,從而實現自治之“新中國”。

C.戰爭是以暴力手段解決人際紛爭的一種方式,戰事一起,生靈涂炭,受害者往往是廣大的平民,而且首當 其沖的是處于社會最底層的弱勢群體,尤其是婦女與兒童。

D.從習慣了老師、家長的指引到自己探尋前方不清晰的路,我們會恐慌、會不安、會害怕,我們會遭受挫折與失敗,但是當我們入木三分地看清自己的時候,我們會勇敢的擁抱自己的世界,走出自己的正確的路。

【答案】C

 

考點: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我國應加快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盡早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

B.當長久的壓抑和郁積終于在影片最后一刻得到宣泄的時候,自由的光芒如同涼爽的海風、遼闊的海洋和明媚的海灘一樣,啟發人們永遠無可名狀的渴望與遐想。

C.走進“龍游民居苑”,仿佛走進歷史隧道,——白墻黛瓦明清書院民居,與散布其間的街巷、池塘、戲臺輝映,已成為當地一個頗具人文內涵的旅游景點。

D.消費者一致認為,就業形勢和工資預期的改善以及油價持續走低,是推動美國經濟預期持續改善的重要因素。

【答案】D

 

考點: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

5.2014年9月,浙江省公布了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并從2014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一學生開始實施。新方案最大亮點是給學生多種選擇的機會,也因此給學生和家長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此,浙江某地方報紙作了相關報道,并配發了下面這幅插圖,請仔細觀察,根據要求作答。(5分)

 

(1)簡要說明畫面內容。(2分)

(2)從這幅插圖的創意出發,揭示畫面的內涵。(3分)

【答案】

【小題1】畫面的主體是一支棱角分明的筆,在筆的不同側面分別延伸出走向不同的箭頭。筆的右側是一個托著下巴思考的人,頭頂上方有一 個大大的“?”。(2分)

【小題2】筆象征著一個人的個性特長與掌握的知識,(1分)由筆體延伸出不同的箭頭走向代表著不同的個性選擇與發展方向。(1分)這幅插圖以其巧妙的構思直觀形象地呈現了新高考方案給人帶來的新變化、新思考:我該怎樣選擇呢?(1分)

 

考點: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

6.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語境,在空格處寫上一句話,要求得體,能為主持人解除尷尬。(3分)

一主持人主持一臺晚會,當她儀態萬方、充滿自信地走上舞臺時,不小心被麥克風的拉線絆倒了,全場啞然,陷入一片尷尬之中……她迅速地站了起來,說:“    ”并深深鞠一躬……全場報以熱烈 的掌聲。

【答案】親愛的觀眾朋友,你們的熱情讓我傾倒。(3分)

 

考點: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

 

7.請從我國古典文學中選取任一與橋相關的句子,續寫下面的文字,要求:①緊扣句首觀點,符合語境;②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方法;③語意連貫,內容充實;④60-100字。(4分)

橋,是歷史冷靜的看客,它見證了繁華與凋敝,見證了得意與落魄,見證了悲歡與離合。翻開中國古典文學,多少美景、多少情意,與橋息息相關。

【答案】示例1:“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詩人李白筆下的鳳凰橋與濟川橋,體姿優雅,在明艷的秋陽里,幻變出奇異璀璨的色彩。透過斑斕的光影,我們分明看到了流浪四方的李白與謝跳在雙橋上的精神聚合與溝通。

示例2:“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是風流才子杜牧筆下的二十四橋與披著銀輝的玉人,簫聲輕渺,在已涼未寒的江南秋夜里細語。透過皎潔的月光,我們分明感受到了杜牧對老友韓綽的調侃和重聚的向往。(引用1分,修辭1分,內容充實2分)

 

考點: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

二、現代文閱讀(共29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9分)

在破與立中建構中國風骨

彭綺文

中山大學教授林崗著的《口述與案頭》一書(以下簡稱《案頭》),由漢語文學是否有史詩傳統這個學術公案作為楔子,利用當代世界仍存的史詩傳唱活動和中土文學生成及發展脈絡的史實,通過逐層剖析,得出漢語文學沒有口述史詩的文學傳統,卻有案頭傳統的結論,并進而完成中國風骨的建構。

《案頭》是如何建構中國風骨的呢?作者從回應學術巨人的論述著手,把蔣由智、王國維等人提出的關于中土上古未有史詩產生或史詩已經散亡的觀點歸納為:想像力匱乏說、人神淆雜說、文字篇章書寫困難說、亞細亞生產方式說和神話歷史化說。作者對這些觀點深入分析,并逐一提出否定的意見。

否定了前輩學術巨人的觀點后,《案頭》指出史詩的創作乃是口傳的文學活動,分析了口述傳統變成史詩有以下三個要素:第一,神話和傳說,這是構成史詩所采用的文化材料。第二,有一批以講述和傳唱先代作品為生的宮廷或民間藝人。第三,史詩具有世俗的娛樂性質。口述傳統變成史詩要具備以上要素,那么中土文明是否有這些要素呢?中土傳統文明的神靈莊嚴肅穆,令人敬畏,不像希臘的神那樣具有人間情欲,從這個因素看,中土的神不可能被人間諭唱,它們猙獰的面目,人們也不敢諭唱。其次,中土有對神傳誦的“瞽者”,但他們在祭祀活動中頌詩,由于祭祀活動是莊嚴神圣,程序安排嚴謹的,所以瞽者不能用自由吟唱的方式頌詩,也就是說中土的瞽者沒有發展為以傳唱先代作品為生的藝人。第三,從社會制度看,中土是宗族制度和對祖先的崇拜,社會講究井然有序,沒有史詩產生需要的世俗狂歡性質,由此可見,中土文明缺乏口述傳統變成史詩的要素,因此,《案頭》認為中土文學沒有產生史詩的傳統。

中土沒有史詩傳統,那么《案頭》怎樣向西學東漸的歷史交代?解決中土文學傳統問題必須回到本土文學的源頭,于是,由西行尋蹤,返回東方“尋祖”。通過對漢字的產生、書冊典籍的保管、文官制度的形成和文人的書寫的深入探討,提出中土的文學是“案頭傳統”的觀點。

這是一個與口述傳統完全不同的傳統,這個觀點經得起推敲么?該書首先從創作文學的人的因素進行論證。漢字由統治者創造并壟斷的,文字、書冊、典籍、檔案是國家文治的靈魂血脈,文治要通過大批文官熟悉、運用典籍完成的,而文官的公務文牘,以及他們操控文字、書寫、傳承典籍須由案頭完成,很多文官有很好的文學素養,他們寫出不少偉大的作品,當文人的書寫達到追求故事講述、網羅逸聞樂趣的小說創作時,文學就從文字和書冊的目標功能中分離出來,由此可見,中土的文學傳統源自案頭。其次,中土文學案頭傳統的第二個理由有三方面的支持:漢字有浩如煙海的文本;案頭寫作經過深思熟慮,敘事短小精悍,多寫事物特征,不講究故事的完整性;在漫長的歷史里,案頭文學浸染士大夫高雅精神生活趣味和修辭特征。

《案頭》不僅解決學術問題,它更深層的意義在于讓人思考西學東漸,西方話語霸權的時代怎樣建構本民族的問題。中國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現在要重返世界,要讓世界認同中國的重要,我們會被解構、被挑戰。如何陳述中國、如何表達中國的聲音成為我們的時代使命,完成這一使命要有精神支撐,這種支撐源自于中土千年文明的風骨。該書的作者在建構中國風骨上給我們很好的借鑒。(有刪改)

【小題1】下列關于“中土上古未有史詩產生或史詩已經散亡”的原因分析,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中土上古未有史詩產生的因為想像力匱乏、人神淆雜、文字篇章書寫困難、亞細亞生產方式和神話歷史化等等。

B.西方希臘的神普遍具有人間情欲,而中土傳統的神靈莊嚴肅穆,高高在上,令人敬畏,由此決定了中土的神不可能被人間傳唱。

C.中土的“瞽者”,盡管他們在祭祀活動中頌詩,但因為瞽者不能用自由吟唱的方式頌詩,也就沒有發展為以傳唱先代作品為生的藝人。

D.中土是宗族制度,講究對祖先的崇拜,要求社會井然有序,這種社會制度的土壤產生不了具有世俗狂歡特質的史詩。

【小題2】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口述與案頭》利用西方古代史詩傳唱活動和中土文學生成及發展脈絡的史實,通過逐層剖析,得出漢語文學具有案頭傳統的結論。

B.解決中土文學傳統問題必須回到本土文學的源頭,返回“東方”尋祖,只有通過對漢字的產生等問題的深入探討,才能得出關于中土文學傳統的正確的觀點。

C.因為文學、書冊、典籍、檔案是國家文治的靈魂血脈,又由于許多文官寫出許多偉大的作品,所以案頭文學建構了漢語文學的精神風骨。

D.《案頭》不僅解決學術問題,它更深層的意義在于讓人思考:在西方話語霸權的時代,我們應如何陳述中國,表達中國的聲音,建構中國風骨。

【小題3】結合全文關于漢語文學案頭傳統的論述,簡述漢語文學的特征。(3分)

【答案】

【小題1】A

【小題2】D

【小題3】(1)敘事短小精悍,多寫事物特征,不講究故事的完整性;(2)浸染了士大夫高雅精神生活趣味和修辭特征;(3)小說多寫逸聞樂趣。(每點1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20分)

壁畫

簡媜

(1)我在臺大文學院擁有很多幅壁畫,有時候,我簡直是個快樂的畫廊主人。

 (2)第一次進臺大文學院,就像走進中世紀巍峨的宮殿。高大的列柱,有著歲月撫摸的色澤,雕花的壁,總讓人聯想到神話。沿著石階而上,踏著清脆的跫音,便有古老的浪漫自壁間回響出來。這里,永遠有美的傳說。

 (3)我仍記得那個午后,我像是偷溜進宮殿的小孩,躡手躡腳地,怕驚動侍衛,被轟一聲趕出來。實在不該擇那么一個寧靜的夏日午后去文學院,那種肅穆的氣氛頗令我害怕。但是,有一股莫名的力量吸引著我,我仿佛一下子被魔術般地帶進中世紀的世界,帶進一個完全陌生的夢境,心中猶豫著,有點不知所措。我終于鼓足勇氣上樓,心里仍舊忐忑,我會是幸運的愛麗絲嗎?當我看到亮麗的陽光透過長型玻璃窗首先迎接我時,哦!誰說我不是幸運的?瞧窗外翠綠的小草原,微風中不停點頭的濃樹,用親切的姿態歡迎我,心里那口憋著的壓力,便一下子舒落了。好美的窗子,仿佛輕輕一推,便能推出涼爽的夏季。我不禁設想,久遠以前,是否有個公主如我,也用喜悅的雙手推開這扇窗?那長長的回廊,蜿蜒著長長的遐想,一路我脆響的足音,是輕輕的暗號,盡頭,會是怎樣的神話迎我?環視靜寂的四周,剛剛那種害怕的感覺已一掃而空,只覺得窗里窗外,漫著醉人的夏日古典。瞬間,對于美的直覺便如泉涌一般活潑起來,于是,我愛上文學院。

 (4)那年我大一,大一不能在文學院上課,真是可惜。

 (5)上了大二,天天在文學院上課,我常常有新的發掘。我最愛在二十四教室上課,那里的陽光最多,好像是來自多陽光國度的畫家,啥也不愛畫,就愛畫滿畫布的陽光。我喜歡在那兒上文學史課,陽光中,那些詩人、學者一個個都從書本上跳出來,那么親切,仿佛我昨天才見過的。我也愛在那兒上詩選,總是一下子便跌入詩的國度,偶爾抬頭望望窗外,想到和漢朝共用一個天空,和建安七子曬同一個太陽,便覺得他們的感情有一半也是我的。這學期要走入唐朝,被李白醉過的眼睛,再看看陽光壁畫,大概會滿是長安風情了。

 (6)二十四教室的壁畫,總讓我有無限遐思。

 (7)有一天,我在二十三教室上課。教授的話一扯開,我的思緒也跟著岔開。便旁若無人地,顧自欣賞那幅大壁畫。那幅畫,很工整,沒什么主題,像是剛剛拿畫筆的人的水彩寫生。但是,角度很好,畫面上有一種秩序,是個拘謹的人的作品,我不太欣賞一板一眼的東西,所以,不覺得二十三教室的壁畫有什么特殊。可是,有一天清晨,我來得太早了,莫名奇妙地去開后面那扇窗,突然,我嚇了一跳,心里全然沒有準備就被驚倒:樓下那棵漫天盤伸的大樹,張著手臂般的粗枝,像要滿天空攫抓什么?甚至有一枝,幾乎要伸進窗里來。眼睛眨一下,就覺得它們又伸長許多。一股無法按捺的伸展力,在每根粗枝上凝聚。好一幅嚇人的“力”之特寫!粗枝后面,是一方池,滿晨霧色把背景涂得很暗;池中間,正開著白睡蓮,寧謐、安詳、有一種淡淡的柔。池水把樹影映成墨黑,只留著蓮的雪白和灰白的倒影。而粗枝虬勁地盤突著。……不知怎地,我竟想起梵高。

(8)文學院左側,一上樓看到的那幅壁畫,剛開始覺得它很糟。樹枝歪歪扭扭地全擠在左邊,天空的比例也很怪,兩排椰子樹就這么從畫布中間開過去,像道籬笆,布局亂得很,怎么看怎么不對勁。可是,漸漸的,我喜歡站在這兒欣賞,愈看愈覺得可愛。畫里大膽地留著寬闊的空間,讓上課、下課的人們走動,這是我在其他畫里看不到的。我喜歡它的人情味,我甚至覺得它有點畢卡索味道。常常,我便在窗前注意起來,看看有幾個我認識的朋友走進畫里來。

(9)樓下的長廊,有一幅我特別喜愛;那是個落雨的下午,我抱著書匆匆走過,不經意的一眼,便把我吸引了。那幅畫不大,因為窗子是半開的。遠處,帶著黑的樹蔭葉影,像潑墨的畫法,三兩枝窗前瘦瘦的枝條,不著葉,隨意地曲斜,一朵初綻的花在雨中淋成淡淡的粉紅。水珠密密地在畫布上渲染著,整幅畫有著柔柔的意境,像是國畫大師張大千剛揮灑的一幅未干的國畫,看了整個人就像浴過仙泉,覺得超離俗塵了。

(10)至于那幅欖仁樹的畫者,一定是個愁思的少婦,怎么秋天一到,便一夜之間把欖仁浸入相思,第二天就霜紅起來。

(11)十八教室有幅蕭條不帶一片葉的樹景,想必是只憂郁的筆才畫得出來,它總是陰沉沉地擱在畫廊的一角,獨自鎖著成了形的塊壘。

(12)無論是樓上的或樓下的畫廊,總是一年四季地美。它們總在悄悄間又換了新畫,秋之展過后,便是冬的杰作;現在,就等杜鵑花一畫好,便可以開春之畫展了。

(13)有時候,我真想把壁畫指給別人看,然而我仍舊緘默。因為每個人都有一雙心靈的眼,如果它們緊閉著,我再怎么描述都是徒然;如果它們已大大地張開,不用我說,便早已醉了。

(14)由于這些壁畫,讓我在課堂上變成一個不很專心的學生,但也由于這些畫,我的思路更無止境地擴寬、更加活潑,讓我發覺處處是俯拾不完的美,有時候,我覺得,天天只到文學院打開書本,才真是可惜。

(15)如果,一朵花中有一個世界。

(16)如果,一片葉脈是一個秋天的軌跡;

(17)那么,對我而言,文學院便是一座羅浮宮。(有刪改)

【小題1】第三段作者想象“是否有公主如我”,有什么作用?(3分)

【小題2】簡析下面兩個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妙處。(4分)

(1)我也愛在那兒上詩選,總是一下子便跌入詩的國度,偶爾抬頭望望窗外,想到和漢朝共用一個天空,和建安七子曬同一個太陽,便覺得他們的感情有一半也是我的。

(2)至于那幅欖仁樹的畫者,一定是個愁思的少婦,怎么秋天一到,便一夜之間把欖仁浸入相思,第二天就霜紅起來。

【小題3】賞析第(7)段劃橫線的語句。(4分)

【小題4】第(5)段說“我常常有新 的發掘”,請概述這些新發掘及其特點。(5分)

【小題5】聯系全文,結合你的感受,說一說你對“因為每個人都有一雙心靈的眼,如果它們緊閉著,我再怎么描述都是徒然;如果它們已大大地張開,不用我說,便早已醉了。”這句話的理解。(4分)

【答案】

【小題1】①虛寫“公主”的喜悅實寫“我”初入文學院的新奇喜悅之情。②與文末“文學院便是一座羅浮宮”照應,羅浮宮本是皇宮,后來成了博物館,暗示“我”就是文學院這座宮殿中的公主,突出文學院的藝術氛圍。③為第7段推窗賞“畫”作鋪墊。④宕開一筆,使行文曲折有致。(答對一點給1分)

【小題2】(1)”跌入”一詞一方面突出自己快速地進入了詩的境界,另一方面也表現了自己對古典詩歌的迷醉,形容自己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2)“霜紅”一詞不但描繪出了欖仁樹秋天的色彩,而且飽含古典文學意象的愁思之美,大有“曉來誰染霜林醉,都是離人淚”的意境,別具詩情畫意。(每點2分,每小題兩個方面,各自1分,大意相同即可)

【小題3】①運用擬人、夸張和比喻等手法,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樹枝的“力”之美。②情景交融,景物描寫具有鮮明的主觀色彩。③運用色彩描寫方池、睡蓮等景物,構成柔美的背景,反襯粗枝的遒勁.有名畫似的構圖美。④感嘆句式,直抒胸臆,贊美自然的創意。(每點2分,答對2點即給滿分)

【小題4】①24教室的“畫壁”充滿陽光、詩意和遐想。②23教室的“畫壁”里的占樹充滿力與突破刻板的美。③文學院左側的“壁畫”大膽留白,充滿人情味。④樓下長廊的“壁畫”有柔柔的意境,令人超凡脫俗。⑤欖仁樹富有悲秋相思之美。⑥18教室的“壁畫”陰沉憂郁,如胸有塊壘二(每點1分,答對5點給滿分)

【小題5】①一個人只有擁有審美的感受力,審美的想象力,才能發現客觀世界的美,并為美而沉醉:②文中“壁畫”,正如灞橋煙柳,夕陽秋河,都不只是客觀的描寫,而是詩人心靈的寄托。③有此審美的體悟,就能覺悟到自然生命的可愛。(理解正確2分,能夠結合自己感受加以論述2分)

 

 

三、古代詩文閱讀(共37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19分)

三國志通俗演義序

(明)蔣大器

夫史,非獨紀歷代之事,蓋欲昭往昔之盛衰鑒君臣之善惡載政事之得失觀人才之吉兇知邦家之休戚以至寒暑災祥褒貶予奪無一而不筆之者。有義存焉。然史之文,理微義奧,不如此,烏可以昭后世?語云:“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此則史家秉筆之法,其于眾人觀之,亦嘗病焉。故往往舍而不之顧者,由其不通乎眾人,而歷代之事愈久愈失其傳。前代嘗以野史作為評話,令瞽者演說,其間言辭鄙謬,又失之于野,士君子多厭之。若東原羅貫中以平陽陳壽傳,考諸國史,自漢靈帝中平元年,終于晉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損益,目之曰《三國志通俗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紀其實,亦庶幾乎史。蓋欲讀誦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詩所謂里巷歌謠之義也。

書成,士君子之好事者,爭相謄錄,以便觀覽,則三國之盛衰治亂,人物之出處臧否,一開卷,千百載之事,豁然于心胸矣。其間亦未免一二過與不及,俯而就之,欲觀者有所進益焉。予謂誦其詩,讀其書,不識其人,可乎?讀書例日:若讀到古人忠處,便思自己忠與不忠;孝處,便思自己孝與不孝。至寸:善惡可否,皆當如此,方是有益。若只讀過,而不身體力行,又未為讀書也。予嘗讀《三國志》求其所以,殆由陳蕃、竇武立朝未久,而不得行其志,卒為奸宄謀之,權柄日竊,漸浸熾盛,君子去之,小人附之,奸人乘之。當時國家紀綱法度壞亂極矣。噫,可不痛惜乎!矧何進識見不遠,致董卓乘釁而入,權移人主,流毒中外,自取滅亡,理所當然。曹瞞雖有遠圖,而志不在社稷,假忠欺世,卒為身謀,雖得之,必失之,萬古奸賊,僅能逃其不殺而已,固不足論。孫權父子虎視江東,固有取天下之志,而所用得人,又非老瞞可議。惟昭烈,漢室之胄,結義桃園,三顧草廬,君臣契合,輔成大業,亦理所當然。其最尚者,孔明之忠,昭如日星,古今仰之;而關、張之義,尤宜尚也。其他得失,彰彰可考,遺芳遺臭,在人賢與不賢。君子小人,義與利之間而已。觀演義之君子,宜致思焉。

弘治甲寅仲春幾望庸愚子拜書。(有刪改)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史:虛浮、不實

B.目之曰《三國志通俗演義》   目:為……擬定標題

C.事紀其實,亦庶幾乎史    庶幾:接近、略同

D.則三國之盛衰治亂,人物之出處臧否   出處:身世、出身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由其不通乎眾人       浩浩乎如憑虛御風

B.士君子之好事者        夫晉,何厭之有?

C.而不身體力行        而謀動干戈于邦內

D.求其所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小題3】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蔣大器對《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幾方人物進行了鑒評,推舉蜀劉為漢室正統,其“尊劉貶曹”的思想態度極為鮮明。

B.作者認為以前的有關三國的評話“言辭鄙謬又失之于野”,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文字不艱澀,文詞不鄙俗,事件記述基本屬實。

C.作者對孫權父子的肯定在曹操之上,認為孫權父子“虎視東南”,有取天下之志,尤其在用人方面遠勝曹操。

D.本文行文比較嚴謹,既高度評價了《三國志通俗演義》小說的特點和價值,也不諱言其存在“過與不及”之處。

【小題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限斷七處)。(3分)

蓋 欲 昭 往昔之盛 衰 鑒 君臣之 善 惡 載 政 事 之 得 失 觀 人 才 之 吉 兇 知 邦家 之 休 戚 以 至 寒 暑 災 祥 褒貶予 奪無 一 而不 筆 之 者

【小題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1)此則史家秉筆之法,其于眾人觀之,亦嘗病焉。

(2)曹瞞雖有遠圖,而志不在社稷,假忠欺世,卒為身謀

【答案】

【小題1】D

【小題2】C

【小題3】C

【小題4】蓋欲昭往昔之盛衰/鑒君臣之善惡/載政事之得失/觀人才之吉兇/知邦家之休戚/以至寒暑/災祥/褒貶/予奪/無一而不筆之者。(共3分,錯斷或漏斷一處扣1分,扣完為止)

【小題5】(1)這是史家寫作(史書)的原則,(但)它從一般人角度來看(它在一般人看來),也未嘗不是一種缺陷(也曾是一種缺陷)。(“秉筆…‘病”各1分,其余1分,共3分)

 (2)曹瞞雖然具有深遠的謀劃,但其意不在國家,他假裝自己忠心耿耿,欺騙世人,最終卻是為自身謀取利益。(“圖”“假”“卒”各1分,其余1分,共4分)

 

(二)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題。(7分)

雨夜

何景明

院靜聞疏雨,林高納遠風。秋聲連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燈里,清笳萬井①中。天涯未歸客,此夜憶江東。

【注】萬井:指市井。

 

【小題1】        聯直抒胸臆,抒發了   之情。(2分)

【小題2】本詩在寫景方面很有特色,試作賞析。(5分)

【答案】

【小題1】尾(第四)  思鄉(思歸)(每空1分)

【小題2】①以聲襯靜(以動襯靜)。以疏疏的細雨聲、高處林中的風聲,蟋蟀聲、清厲的胡笳聲等構成特有的秋聲,不但表現出“院靜”,襯托雨夜的靜寂,更襯托出詩人天涯漂泊的敏感、孤寂,深夜難眠,無限歸思。

②視覺、聽覺結合。既有雨聲、蛩音、風聲、清笳等聽覺描寫,又有高林、梧桐、孤燈等視覺意象,共同構成一幅秋夜凄清畫面,為尾聯抒情蓄勢,寄寓詩人羈旅天涯孤寂凄苦的思歸之情。

③選取典型意象。選取疏雨、遠風、蟋蟀、梧桐、孤燈、清笳等典型意象營造凄清氛圍,描繪了一幅雨夜秋思圖,烘托詩人天涯孤客的思歸情懷。

(寫出一點賞析到位給3分,寫出兩點賞析到位給5分。其他解說如言之成理,亦可給分)

 

(三)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題。(5分)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授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荀子·禮論》

【小題1】根據材料,孟子和荀子兩人中,        主張“性本善”觀點。(1分)

【小題2】孟子和荀子認為道德分別起源于什么?(4分)

【答案】

【小題1】孟子(1分)

【小題2】孟子認為道德起源于內在的人性,是人性之善的自然發展(孟子認為道德根源于人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是人固有的本心本性)。(2分)荀子認為道德源于社會制度對人欲望的約束協調,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種規范(是人們為在一起生活被動接受的一種規范)。(2分)(大意相同亦可給分)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四)古詩文默寫。(6分)

2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選3小題)

(1)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晏殊《蝶戀花》)

(2)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           (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3)    ,誦明月之詩,    (蘇軾《赤壁賦》)

(4)青山隔送行,               (王實甫《長亭送別》)

(5)          ,羅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

【答案】(1)欲寄彩箋兼尺素  山長水闊知何處

 (2)吾所以為此者  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舉灑屬客      歌窈窕之章

 (4)疏林不做美    淡煙暮靄相遮蔽

 (5)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

 

考點: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能力層級為識記A。

四、作文(60分)

26.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人要有三個頭腦,天生的一個頭腦,從書中得來的一個頭腦,從生活中得來的一個頭腦。——蒙田

智者受理智的指導,常人受經驗的指導,而野獸受直覺的指導。——西塞羅

我們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導游者,沒有導游者,一切都會停止,目標就會喪失,力量也會化為烏有。——歌德

對于上述材料蘊含的意思,你有何所思所感或所見所聞?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②不得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②③明確文體,但不得寫成詩歌;④不得抄襲、套作。

 

 

考點: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 E。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2021南京大學文學院考研真題(文學615)
2015藝考文學常識試題及答案
古代美硯,案頭風骨
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國古代文論選讀試題
2001年-2008年外國文學史歷年試題及參考答案
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綜合考試(文學)2007-2016年考研真題匯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平县| 伊宁县| 门头沟区| 绥阳县| 炎陵县| 大足县| 紫云| 永嘉县| 南充市| 霍林郭勒市| 襄樊市| 策勒县| 安平县| 太仓市| 泰宁县| 宜州市| 西充县| 安阳县| 民权县| 花垣县| 天峨县| 句容市| 新干县| 福州市| 潍坊市| 政和县| 资溪县| 视频| 长丰县| 海宁市| 青铜峡市| 盐池县| 静宁县| 乐至县| 英德市| 津市市| 南靖县| 象山县| 平罗县| 莫力| 南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