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什么,就會成為什么”現代人痛苦的根源就是“焦慮”,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么,不知道自己會這樣,也不知道別人會怎樣對待自己。社會發展的太快,我們小時候接觸到的事物現在的小孩子是不能理解的,恐懼會讓人止步不前,最讓人軟弱無力的是憂慮,也就是我們對未知的恐懼。但是,“一分鐘目標”可以減輕孩子的憂慮,讓他用自由的心情去把事情做得更好,自己的目標要和家人的目標同步,自己的目標要實際可行,一旦定下目標就要想辦法去實現它,不能只是放在紙上或黑板上供人參觀的,要天天審查自己做了什么、做了多少、還差多少等等。做對了,自然就會得到相應的稱贊,這是用一種最自然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學會喜歡自己,建立高度的自尊,孩子學習的同時,家長也獲得了樂趣,每個負責任的家長都會按照自己覺得對的方法去做,但是,“立刻行動去做正確的事,比等到覺得自己能做好時才動手更重要”。我們都需要得到別人的真心的贊賞,即使我們所做的事情在大千世界里顯得微不足道,孩子更需要。特別是來自自己父母的稱贊、擁抱、眼神、承認等等方式的溝通,每天不時抽出一分鐘來注視孩子的臉,贊賞他的一點點成績,同時孩子也會對你說“您是個了不起的媽媽,我愛您,媽媽”,這時,你是不是也同樣得到了認可了呢,你的感覺是不是會和孩子一樣愉悅呢,你們的家庭是不是也更加融洽了呢。相信你自己吧,一定會的。“一分鐘批評”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它可以緩解壓力,二是它能促進成功。什么是緩解壓力,就是它可以讓你立刻去糾正孩子不好的行為,以免將來面對許多家庭不得不面對的嚴重問題,也就是現在付出較小的代價,來避免以后更大的損失。不能袒護孩子的一點點小錯誤,如果對小問題的置之不理,那么它們就會惡化,變本加厲發展下去,孩子的天性就是那樣,你不說錯那就是對的,另外孩子最害怕孤獨、被拋棄。所以,一分鐘批評的關鍵就是用一種愉快的方式來處理那些不愉快的情況,讓他知道并沒有受到父母的冷落,也沒有被拋棄,只要改正不良行為就還是好孩子,媽媽一樣疼愛他,關鍵是在孩子接受批評的同時,能否讓他因為壞行為受到責備的同時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覺。“當適當的壓力施加到孩子身上,只能擠出孩子本身具有的東西……自尊”作為家長,我們的任務很簡單,就是培養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自信的孩子自我感覺會很好,而且會主動地培養自律,它們長大以后會過得快樂,做事更加高效,同時,他們還能給家長帶來快樂。對家長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孩子在自己面前的表現,而是他們在自己背后的表現。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家長不是現實中的父母,而是孩子心目中的那個‘家長’,這個心目中的家長會隨著孩子到任何地方,并在他面對任何事情的時候幫助他作出決定,我們作家長的不是要管教孩子,而是幫助他培養自律,在開始的時候,我們的管教僅僅為孩子提供自律的范本,這只是漫漫長路的第一步,是為了通往更重要的目的地――培養自我約束的意識。小孩子都愛模仿,那么他們的學習方式就是模仿榜樣、模仿榜樣、還是模仿榜樣。我們大家都可以生氣,要讓孩子知道,誰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感情,即使是消極的感情也可以安全地表達出來,只要在這種感情剛剛萌芽的時候就要及時表達出來,互相溝通,不要在精神或肉體上虐待孩子,不要把太多的負面情緒強壓在心里,都要通過愛的方式來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