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士楊
前些日子買了本書,是關于演講與口才的,里面有不少比較不錯的話,有些雖然明明自己業已清楚,但是讀來還是頗有感觸。在這只列出一段其間自己最為欣賞的一段話:
與智者言依于博;與博者言依于辯;與辯者言依于要;與貴者言依于勢;與富者言依于高;與貧者言依于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于敢;與愚者言依于銳。
與智者言,因為既然所謂智者,其思想必是不可小覷的,他的思想深度應是他智者為智的體現。吾等若有與其一般的智慧固然稱好,所謂知音難覓,兩人一道縱論天下也不失美事一樁,問題是能稱其為智者,其必非等閑之輩,我們若真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鉆石之器跟他神侃,那么怎么跟他交流,怎么跟他相處呢?^_^,依于博是也!我們硬碰硬的以智對智,那是自取其辱,何必又何苦,但是,智者千論,必有不涉,故以博來與其交談,一可補智者他之所短,二可充智者所缺,三更可顯我之識,以此三要,智者無理由跟我拒談,或許他還欲罷不能的跟你言語不休,哈哈。
與博者言,同理,博者為博在之博,與博談博,不妥。因此,面對博者,我們應與之辯,辯其博者之論,辯其博者之見,因為這個世界無人可道仙,你再博也有因博而研之不深的窘境,故我一辯辯他是否膚淺,二辯辯他意義何在,三辯,哈哈,就不需要了,因為,此時,就看人了,要是他是大量之人,真正有學心之人,那我們未來就是朋友了,不用再辯,抑或天天有得辯,反之,兩人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以后或許也不用再見了。
與辯者言,我比較有心得,呵呵,如今參照頗為有理!辯者為辯,就是他的口才了,管他巧舌如簧,任他滔滔大論,不用怯懦,無須膽顫,抓其主旨,捉其要害,只用三言或兩語道出辯者真意,再以四言或五句揭其短處,縱是他開河之論也起碼先得自認有瑕,這就是跟辯者言,抓其要點,應”依于要“的道理。
與貴者言,此貴或可解為權貴,或可是自認高貴之人,這類人一般有低看他人的常舉,對待這些人,就需從氣勢上高于或壓于他,以示其貴在我等身上不足為物,富貴于我如浮云,我只清風邀明月!哈哈,起碼是要裝出來的。但是最重要的一點,還是需要從我方之能力,之見識,之有節有度有理上與之交談,做到不卑不亢,收方自如,如此這樣,我想貴者無論如何自會有種刮目相看、推崇備至甚至是自慚形穢之感。
與富者言依于高,這句話其實就是當今世界這么多管理咨詢公司存在的根本原因了。富者開始有貴者初相,開始有點自鳴得意,開始忘乎所以,與此等人交流,如果我們本身沒有一點真正的能耐能讓他看上眼的話,那么勢必還會成為他們的笑柄和談資。故以高人一等的學識,眼光,見解吊起他的眼光,吊起他的吸引力,給足他震撼心靈的驚嘆,直至他不得不對你佩服的五體投地方才罷休。最顯然的例子,我們浙江號稱企業家如云,前日看報紙,又登出,中國現在大企業總部設在浙江的第一,企業家數第一,殊不知,這些新貴新富者們有多少是上過大學的呢,甚至還是目不識丁,但是他們憑他們的勤勞,智慧,甚至是規則的偷襲者,成功了,你要跟他們談,沒有點真能耐,腦子里沒有點真正閃光的東西,人家是不會理你的,“儂一個小時賺多少錢,知道不?”
與貧者言依于利,此句易解,世間真正能做到“貧賤不能移”的是極品,更是什么獻身與藝術的那些人,罕見者不在我們考慮之列。貧者以利引,以利誘,以利導,都是常事。
與賤者言依于謙,低賤之人并非都是無才之人,這個道理古今相通。若因他人初時之潦倒之低賤卑微而不予幫助,更以冷眼,勢必不德,也是不惜人才,我想終是要后悔的,故以謙待賤,反受大恩大報,即使不報,托人一把舉言之勞,何樂不為?做人謙,做事狂,這也是自己的做人準則,做人謙字當頭是也,呵呵,當然吹牛就不算了!
與勇者言,處處顯弱,處處顯柔,必不受人歡迎甚至遭致唾棄,故兩選,你實就是怯弱之人,那就不要跟勇者為伍,惹人后腿,何必,要么就是以敢應敢,以勇對勇,英雄惜英雄,勇者自當愛勇者。
與愚者言依于銳,愚者之愚有時真的是不可理喻的,人一時甚至被他搞得哭笑不得,此時就得來個破血療法,給他個一針見血,如刀劍一樣直接揭其愚,諷其愚,不要顧忌,不要猶豫,忍一時之痛換他一世英明,即使朋友都做不了也是值得的!無論怎樣,以銳氣一劍刺入,其愚才或可蒙釋,故依于銳!
我個人的解釋差不多就這樣了,也僅是個人見解,如有朋友還有其他觀點,或補充或探討,都可。
總之,希望此篇能給各位一點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