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問題,都是來自于把自己囚禁在小我這個牢籠之中。這個小我設計的陷阱是這樣運作的:首先,你要有一個受害者的意識,那就是:都是別人的錯,他的行為、他說的或是他沒做、沒說的,讓我受到傷害,所以我痛苦。有受害者情結的人,就是無法對自己生命負全責的人。他能做的,就是自怨自艾自憐,即使知道這些對事情、對自己、對他人一點幫助都沒有。
受害的人,內在其實還會有一個聲音出來,那就是:你已經做得夠好了,他這樣是因為XXXX,你下次再努力一點就好,你再小心一點,再付出一點,、再忍耐一點、再變好一點就好了。這就是拯救者的聲音,它用理性的角度來說教、勸誡、教訓,并且做你忠實的拉拉隊長,給你加油打氣。但是拯救者的聲音只會讓我們更沮喪,更加覺得自己無力。于是,另外一個聲音的誕生就有其必要了,因為它會帶給我們虛假的力量感。
那個聲音會說:那個混賬東西,他以為他是誰啊?過分!你就不應該對他那么好,下次一定不可以留情。你就是這個樣子,懦弱無能,我真為你感到羞恥。這就是迫害者聲音,讓我們陷在頭腦里的對話中,作繭自縛,沉溺在負面的情緒和思考中。
知道這個模式,當然是很有用,但是,你必須要知道這個牢籠的出口在哪里。很多人以拯救者的身份,天天在努力鞭策自己,或是用迫害者的驅力去驅策他人,給別人帶來很多壓力。其實,這個迷宮的出口就在受害者。
受害者之所以選擇受害的心態,是因為他的內在需要經歷這樣的情緒(我書上說的勝肽),其實也就是他的人生模式的一再重演。為什么要再度經歷這個從小就令你害怕的情緒呢?因為你的靈魂想幫助你療愈童年、甚至前世的創傷。
我們以前經歷的傷痛,如果沒有被療愈,就會在我們的生命中,一直創造類似的情境,好讓我們反復經歷到這些我們以前壓抑或是沒有好好面對的情緒。但這正是我們的出口,當你掙扎、爬行,通過了關口之后,你會發現有好大的一份天賦禮物在出口的另一端等待著你。
困難就是,我們的小我太會編故事,編到最后我們自己都不得不相信對方真的是壞人,太不通情達理或是太不正常啦。我自己最近也才剛剛發現一個受害者情結在我身上,隱藏得那么好,以至于我在教導別人、指出別人的受害者情結的時候,都看不到自己的,哈哈!
還有就是,那個舊傷是如此之痛,我們投射出去責怪別人要比自己舔舐傷口容易得多。我有一個朋友,也靈修很久了,在年紀不小的狀況下,經歷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后來對方撤退走人,她一直不能原諒對方,還使出各種報復手段,包括報復她自己:得了抑郁癥,病了好一段時間。對方觸動的是她最深處的無價值感,這是她原生家庭就不斷在“提供”給她的。一旦再度赤裸裸的相逢,多年的靈修都派不上用場,元氣大傷。
我們外人會覺得,男歡女愛,又都是成年人了,交往一陣子,每個人都有自由覺得不適合而走人的(當然你的小我會有借口,他做得太絕、手段太卑劣等等),但是,雙方又沒有婚約,為什么對方不能變心呢?如果你對他那么深沉的愛,在轉瞬間就可以化為這樣的恨,那么你給出的也不是真愛,你與對方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雙方都是為了自己小我的需求在戀愛,都不是真愛。
這一段原本美好的戀情,最后以雙方都覺得受害的情況收場。如果雙方能看破這個世界的幻相,將來在另一個國度,雙方是否會握手言歡,恭喜對方扮演角色的完美稱職?(參考我的文章:我鐘愛的克里斯多夫老師)
不過,當我們還是迷失在幻相中時,在紅塵俗世的紛擾、煩憂中,不由得讓人贊嘆小我設計的受害者劇碼真是厲害夠看。這個世間的悲歡離合,都是這樣被創造出來的。對這一切了然于心之后,下次再度中計進入牢籠中的時候,你是否可以比較快速的脫身呢?我們一起努力吧,呵呵!(張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