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科學的發(fā)現(xiàn)證實了以心為主的靈性修持體系一向來所主張的看法,
即心臟具有它本身的思想與智慧,它的智慧甚至可能超越人腦所具有的智能。
新科學對心臟的發(fā)現(xiàn)有二:
1) 我們其實擁有兩個腦,也就是頭部大腦和心臟的腦;心臟的體積雖小,功能卻比頭腦還強。
2) 心臟不但是我們體內(nèi)的一個氣泵,也扮演著腺體丶神經(jīng)網(wǎng)絡和許多其他的角
按照傳統(tǒng)的科學說法,人類的智能中心確定是在腦部,生理學書籍也指出,情緒智商位於中腦,這些科學文獻都將心臟視為一個血泵而已。
新時代科學的發(fā)現(xiàn)則推翻了這些說法,他們的發(fā)現(xiàn)證實了以心為主的靈性修持體系一向來所主張的看法,即心臟具有它本身的思想與智慧,它的智慧甚至可能超越人腦所具有的智能。
新科學對心臟的發(fā)現(xiàn)有二:
1.我們其實擁有兩個腦,也就是頭部大腦和心臟的腦;而且在兩者之間,心臟的體積雖小,功能卻比頭腦還強。
2.心臟不但是我們體內(nèi)的一個氣泵,而且也扮演著腺體丶神經(jīng)網(wǎng)絡和許多其他的角色。
有趣的是,它也是一個電磁波發(fā)送站及接收器,所發(fā)送的信息不但能影響我們的大腦,也能夠影響其他人。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在修習某些以心為基礎的靜坐方法後,比一般人還容易感應到他人的情緒;為什麼有些精神導師的四周似乎存在著一種祥和丶快樂的磁場,讓接近他們的人都能夠享有他們的安寧和快樂。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長期從事“以心為基礎”的靈性鍛煉的人更能夠體諒他人,他們似乎能夠“察覺”他人的情感和信息,就如器官移植病人能夠察覺器官捐贈人的情感和訊息那樣。
心臟負責發(fā)號施令
對某些人來說,以心為主導是很可怕的事。有些人和我一樣,從小就被灌輸要小心注意頭腦的理性與內(nèi)心感性之間的對立,如果依照內(nèi)心的感情行事,若自己太過情緒化,做出錯誤的決定該怎麼辦?
(注:很多人都嘗試要理性與感性兼顧,取得平衡,不過通常遇到的狀況都必須二選一,只能在該理智的時候不要情緒化,在需要感性的時候別用腦太多,結果辦得到這麼恰到好處的時候很少,多數(shù)時候是在該理智的時候感情(或義氣)用事,該用心時卻用腦在分析衡量,顯得很無情。如果能夠不帶情緒,也不用腦思考,就能發(fā)揮(量子思維) 心識的SQ-Spiritual Quotient靈性丶神性的智商(智慧),讓心靈來自動找到兩全齊美的解決方案,取得平衡,沒有輸家,不犧牲不打擊任何一方,全部都照顧到,各有退讓,近乎圓滿,皆大歡喜。
其實不用擔心,在某些情況下,讓心替代頭腦做主導反而會更好,訣竅在於我們的感情和良好的正面情緒(先要培養(yǎng)出正面情緒或思維才來嘗試,別讓情緒沖昏了頭)。
心臟的節(jié)奏可以很準確地反映我們真正的情緒狀況和壓力的程度,致力於從事心臟智慧(心智)研究的HeartmathInstitute心臟數(shù)理研究所的研究顯示,當我們感受憤怒等負面情緒時,我們的心跳節(jié)奏和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會變紊亂。另一方面,當我們感受到贊賞,關愛和快樂等情緒的時候,心跳節(jié)奏和自主神經(jīng)功能會變得和諧統(tǒng)一。
上圖是Frustration>灰心,無奈,絕望,沮喪和Appreciation>贊
當心臟處於和諧統(tǒng)一狀態(tài)的時候,它就有能力影響大腦和身體的其他部位,讓身體變得更健康。此外,如果我們可以刻意改變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的生活,這將對我們的身體狀況和免疫能力有正面的影響;大腦的認知作業(yè)能力,還有心臟的清明程度與直覺能力也會相對低增加。
1995年刊在Journal of Advancement inMedicine(新進醫(yī)學雜志)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當研究對象花費五分鐘的時間回想那些令他們憤怒的經(jīng)歷時,他們的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明顯下降長達6個小時之久。相反的,當研究對象花費5分鐘的時間從事一些以心為基礎的心靈鍛煉時,例如修習慈愛觀的靜坐,將心專注於關懷與慈愛的情緒上,他們的免疫功能會明顯提高并恢復至普通水平,而且在同一天里還會繼續(xù)升高。
我們的第二個大腦
心臟到底還具有什麼其他特性,讓它可以成為我們的第二個大腦?科學家一般都相信大腦是身體里面唯一擁有神經(jīng)元(儲存資料和記憶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器官),但是,最新的資料顯示,心臟實際上也是一個腺體,能夠生產(chǎn)影響人類情緒的激素。以往一般都相信大腦是唯一能生產(chǎn)促進愛心和增進人與人之間感情的內(nèi)分泌激素oxytoxin(催產(chǎn)素)的地方,但是現(xiàn)在我們確知心臟也能生產(chǎn)這種激素,不僅如此,它還生產(chǎn)其他的激素。
科學家John和BeatriceLacey的研究發(fā)現(xiàn),心臟能夠不受大腦與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約束獨立做出決定,特別是當它處於和諧統(tǒng)一狀態(tài)(平靜平和)的時候,它甚至能夠促使大腦遵循它的電頻率信號。
一顆處於和諧狀態(tài)的心臟是一個強力的電磁發(fā)送與接收器,很多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經(jīng)驗:當我們和自己心愛或關懷的人在一起的時候,如果他們的心情低劣或正在為某些問題煩惱,很多時候我們都也會感覺到(那種氛圍)。Pearsall敘述了這麼一個故事:有一位病人前來接受血管照相的心臟檢測,他的妻子便留在辦公室和我聊天。突然間那位女士顯得痛苦非常,她彎下腰,雙手抱住胸膛,大聲說:“糟了,他的心臟病發(fā)作了,Joe的心臟病剛才發(fā)作了!”我連忙叫醫(yī)護人員前來協(xié)助,送她到心臟科部門接受治療。當我們推著她經(jīng)過檢驗室時,她的丈夫正好從里面被護士推出來。夫妻各自躺在病床上,關切地望著對方,一位護士看出妻子的焦慮,就安慰她說:「不用擔心,他沒事,剛才在檢驗室里出了一點狀況,他的心臟停了幾秒鐘,但是我們已經(jīng)幫助他恢復心跳了,他不會有事的?!?/font>
和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一樣,一些具有心靈感應能力的人似乎也可以感受到其他人的情緒。
最新的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細胞也可以遠程傳遞訊息,特別是傳遞情緒方面的感覺。美國陸軍情報與安全司令部(INSCOM)曾經(jīng)做過一個非常特別的實驗,證實兩組細胞就算相隔很遠,還是能夠呈現(xiàn)相同的反應??茖W家從自愿參與研究的人口中刮出一些白血球,對它們進行離心處理後,再把它們裝入試管中,然後植入心理測試棒。捐獻器官者接著坐在另外一個房間觀看電視節(jié)目,當他看到打斗和殺戮的鏡頭時,測試棒顯示試管中的細胞呈極端興奮的狀態(tài)(見下注釋),雖然這些細胞是放置在走廊另一端的房間里。在另一次試驗中,科學家將細胞與捐獻細胞者分開50英里的距離,測試的時間也定在取出細胞樣本的兩天後進行,所取得的結果還是和第一個試驗相同。這些細胞樣本與它們的主人保持著一種科學家稱為非本地non-local的能量聯(lián)系,它們似乎能夠“記得”自己的發(fā)源地。
(注:很多人還不明白,為什麼看太多負面的電影,電視,圖畫等畫面和情節(jié)如宣揚暴力,情色,變態(tài)狂,鬼怪,虐待,吸毒酗酒,針鋒相對臭罵,戰(zhàn)爭之類性情會變得跟劇中人物一樣,沾染了同樣的習氣,尤其是心智很迷糊很弱容易受控制能量已經(jīng)傾向於負面的人,孰不知不只是人在看而已,還有思想很負面變態(tài)的阿修羅和餓鬼等等也來一起欣賞,這些人們的肉眼看不到的眾生比人類更感興趣,需要從這些很負面的畫面和情節(jié)中吸取也很負面的精神營養(yǎng)和能量。但這類能量聚集在一起觀賞時,就會籠罩整個空間和場地,磁場(或氣場)能量弱容易被穿透污染的人也不知不覺地沉浸在這種氛圍和能量中,薰入身丶心丶靈,頻率調低到跟好兄弟們一樣,也會做出很多不像是人會做的事來,共同點是再也沒有愛心,沒有感情,很麻木,眼神呆滯。)
科學家相信,這些細胞是透過電磁頻率的方式相互溝通,而我們的心臟便是人體里最強大的電磁通訊器。研究員RollinsMcCraty和他的同事使用儀器測量心臟的電磁場,發(fā)現(xiàn)心臟的電場比大腦的電場強60倍。心臟所發(fā)出的信號非常強大,我們?nèi)矶急话谶@個電磁場內(nèi),這也就是為什麼心臟有能力協(xié)助身體和細胞維持和諧健康狀態(tài)的原因了。(注:心磁比腦磁大了約1,000倍。腦部磁場10的負7次方mG,心臟磁場10的負4次方mG。)
心臟能量的傳遞
心臟所發(fā)出的電磁信號非常強大,可以延伸到體外影響其他人,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具有深厚修行功力的高僧和精神導師們可以散發(fā)出讓周圍的人都可以感受到的安祥與慈愛的高頻率。MacCraty和他的同事所作的另一個試驗是測量兩個距離相近(數(shù)尺)的人的生理訊息,發(fā)現(xiàn)到那些具有高度心臟和諧人士的心跳節(jié)奏能夠影響另外一個人的心跳節(jié)奏,令他們的心跳節(jié)奏變得更和諧。
如果按照Pearsall的研究取得的結論來看,心臟不僅傳遞有關情緒的信息,也能夠傳遞一些較為具體的資訊,就如心臟移植病人的個案一樣。在他從心臟移植病人那里搜集的故事中,有些就如天方夜譚一般奇異。某些病人在接受了謀殺遇害人的心臟移植後,能夠清楚地接收到與受害者相關的一些影像和明確的訊息,因而協(xié)助警方破案。
科學現(xiàn)在才開始證實,以心為基礎的心靈鍛煉其實并非消極的活動。當我們在自己的內(nèi)心播下和平的種子時,我們也可以說是為他人播下和平和治療的種子。透過培養(yǎng)一顆和諧統(tǒng)一的心,我們將開啟與他人進行非語言溝通的深層聯(lián)系,并且與一種可以拉近人類距離的超凡智慧銜接。
作者:Li-Anne
佛教的觀點
西方醫(yī)學界一直都認為心臟只是個血泵,推動血液循環(huán)正常運作,而腦則支配著神經(jīng)系統(tǒng),控制和協(xié)調行動,體內(nèi)狀態(tài)。沒了頭腦,移植心臟之後,為什麼器官移植者的習性會改變?心和腦是一種怎樣的關系?是心主思維,還是腦主思維?
心識左右根身的運作
以佛教的觀點來看,器官并不是主宰思維或習性的樞紐,器官(根身)只是四大(地水風火)及其屬性(堅固體/支撐性,濕沾體/凝聚性,溫度/促熟性,動力/擴張性)和其他因緣(物理/心理因素)配合下的運作體。佛教注重的是心識的內(nèi)涵,心識才是左右根身的主力,不管是舉手投足的日常活動乃至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活動,Pathopsychology>病理心理活動等等,都和心的意識細細相關。然而,所謂的心識并沒有特殊的器官,不是大腦,也不是心臟(都只是載體)。
心識是什麼?
心意識的解說先得從意說起。意的梵語是末那,是思量的意思。意的特殊含義有二:
1.意味身心交感的中樞,意根與五根的關系,五根是由四大所造成的清凈色,是物質的,屬於生理,意根為精神的,屬於心理。意味五根所依止,即是說,物質的生理機構,必定依心理而存在和起作用,心理活動一旦停止,生理的五根也即時變壞(睡覺時不想東西,肉體也停止活動和休息)。所以,五根與意更是相依共存的,實為有情自體的兩面觀。
2.意為認識作用的泉源,意根不但生意識,而且還能生出前五識。
心是三者的總和綜合體
識,了別義,重在觸對境界的認識,能了識別,故稱為識。所依的根有六,所取的境也有六,識也因此分為六種。<</SPAN>中含。唋諦經(jīng)>說:如火是同一的,草燒即名草火,木燒即命木火。識也是這樣,依六根,緣六境,成為六識。佛說“依意生識”,應以與根身相依存的<</SPAN>意>為根源。
心的梵語有四種含義,但中文字譯成同樣的<</SPAN>心>字,原文是citta,是<</SPAN>種種>的意思,但不是種種,而是由種種而存在而成長的,所以古人將“種種聚集滋長”解說為<</SPAN>集>。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的認識,取之於外,同時留下所認識的印象在內(nèi),即成為<</SPAN>心>。識的攀緣越多,內(nèi)存的心象(印象,經(jīng)驗,知識等等)也越多,所以說種種滋長。可見心的特殊含義就是精神的統(tǒng)一,總的來說,心是三者(心臟/頭腦,意念,意識)的統(tǒng)合。
死亡雖然在物質世界里很真實,但也只是一種印象或感覺,也不能說生命就在心臟里面,真正的心是很抽象(無形)的。很多人以為想就是用心,其實不是,心的反應是直接,快速,一念起一意生就一念三千(意愿才是根本,都是直覺,不必思考,思考是意念產(chǎn)生之後才進行的智能活動),產(chǎn)生很多生理和心理的連串反應(可以正面,也可以負面),接著又連鎖地推動內(nèi)在和外在的物理及精神反應,所以會有“心和腦在控制”的概念(誤解)。
(注:佛祖說過,人有一日萬念。因此,想得多不如想得少,想得少不如想得好,想得好不如都能覺知到每一個念頭的緣起緣滅,因為要覺知到自己的念頭升起的那萬分之一秒的光速去選擇要不要這麼想和怎麼想比起想得少又好還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