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整理的)
一言本草
蒲公英:通利外焦空間的能量化熱,清熱。(胞外)
公英:促進內焦能量上行。起到收、托、推、拉的作用。
公英7克,味重能夠在下焦增加空間濃度,就能夠增加空間壓力,促進下焦細胞運動,起到補充下焦空間能量的作用,7克能啟動人體的元氣之根,作用點在會陰部,達到強腎固本,它相當于7克黃芪。7克治泌尿各種疾病如子宮出血、子宮脫垂、早泄、遺精、尿失禁、大便次數增多等。 公英
公英1~
公英7克配5克獨活作用于下丹田,把后部掏空了,底下向上走,能量通過尾閭向會陰部撞擊到丹田,形成一個循環,公轉暢通,公英起領路的作用,空腹服。 公英勝人參、勝黃芪。治腹瀉、子宮出血、腹脹腹痛、膽結石。
同時有推動人體動力上升的作用,有拖信氣機下陷引的陷癥如胃下垂、子宮垂下垂等。
公英能清除空間的污染,能運動全身的能量,使人氣血暢通。它統領三焦的淤滯,啟動人體的元氣之根,治泌尿各種疾病。公英能使會陰周圍的細胞都運動起來。 7克公英能治肚臍以下所有病。
一般情況下的疾病,只需要:(公英7克) 獨活3(5)克,九節菖蒲1克香附1克就可以使問題解決了;因為她們不是治療某種疾病的藥物;而是調節肌體平衡的幾味湯劑,只要肌體處于平衡狀態,身體康復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二、獨活:
獨活:引外焦能量下行。減少頭部能量的壓力;補心;補腎;撞擊膝、足。治高血壓、頭暈、頭痛等,治心衰、治腰痛、治足跟疼痛。 (治舌尖厚大、薄厚苔)
獨活
獨活
獨活
獨活:能量從頭走足,使背部空間清亮了,能量向下走,頭部和胸部的能量才能越肩而過,腹部的瘀積才能化解。清理外焦、補腎、治心衰。它掃除從頭到尾的高能量、高微物質,為外焦暢通開辟一條通道。
獨活與公英配伍能促進公轉,公英主行獨活主化,是治一切疾病的綱領。
獨活2克至胸部;3克至腹部;4克至腰部;5克至腿。
公英獨活能夠公轉,是治療一切疾病的綱領。有人說現在開蒲公英少。香附、獨活也能夠公轉,也是治療一切疾病的綱領;石菖蒲、獨活能夠公轉,還是治療一切病癥的關鍵。
三.佩蘭
佩蘭:分解空間水濕、止瀉,佩蘭用于水分多(若水瀉厲害2克),當歸用于水分少(若缺水用1克,若大便干得厲害用2克另加桂枝1克)。治脘腹脹滿、口淡無味、大便稀不成形。(治舌苔色白胖大水濕之舌)
它能運化空間的水濕,均衡細胞內外的濕度,它能化解舌體厚大、水濕之舌。大量的水濕積聚在細胞內部,水走腸間,水不化氣導致的大便稀,就用佩蘭來化解。
佩蘭1
佩蘭2
佩蘭是調節水的分布,它使水化為氣治中焦之水;云苓是專門治水的藥物,它是直接把腸間的水分通小便排出; 葶藶子把上焦的水分直接送到下焦排出; 炒棗仁治胸水有南水北調的功效。
佩蘭:2~4克清除胃腸細胞空間的水濕,為脾臟的運化減輕負擔,用于腹瀉、大便稀、次數增多。
1克能運化肺部空間、咽喉部、頭部及背部細胞空間的水濕,使其蒸騰汽化。(舌苔白、厚膩、質嫩用之)
四.桂枝
桂枝:打開細胞壁,使細胞內外的物質與能量能自由轉化,調節平衡。只有開門的作用。
桂枝:開合人體大小細胞。 (舌尖瘀滯、薄、尖、緊的舌苔)
打開細胞壁,使細胞內的物質與細胞外的能量自由轉化。桂枝開合細胞,只管開門,不論細胞的內外壓力和濃度自然調節,桂枝1
舌苔薄,淤滯說明胞內物質不能向外輻射,可用桂枝來宣騰人體的細胞,打通任督二脈在上部的交接口。
桂枝能舒展細胞的作用,同時也舒展了細胞內部的能量淤滯。
桂枝還能幫助當歸促進腸部蠕動,它能增加腸蠕動治便秘。配當歸活血通便1~2克能通達末梢,7克能疏通腹腔。 桂枝和佩蘭各2克治上焦水淤,舌頭窄(出現胸滿、心慌氣短),還能能芳香化濕。
中焦水淤了用焦三仙和桂枝。 桂枝配白芍能減輕舌苔的作用(空間能量向胞內轉化,舌苔就減少了。)
舌體凸凹不平的說明有局部的能量積聚,用桂枝去平地,起宣地的作用。
1
桂枝加赤芍進門;加葛根出門;加麻黃出門。 細胞壁空間運動失調用桂枝主治。
舌頭窄,后頭寬大,證明前頭水淤了出現胸滿、心慌、氣短。用桂枝、佩蘭各2克。
如膈下的氣引起來的肝部病變用生麥牙、桂枝各1克。 陰虛內熱用桂枝、連翹各1克(治無舌苔的)。
桂枝1克平衡細胞內外的能量、活通經絡。
五.當歸
當歸:加速微循環,促進物質運動,增加細胞內的水分。
當歸:促進細胞內物質運動,增加細胞內的水分。破小細胞的淤滯;補充胞內物質。疏通大小動脈及微循環。
舌尖淤滯薄小是胞內物質不流通,微循環不通暢,可以用當歸
當歸能增加水分就能增加腸系膜內部的水分,故治便干,同時治療老年體虛、產後血虛引起的腸燥便秘、月經不調、痛經等癥。 當歸2克配桂枝1克治頑固性便秘。
2克當歸解決沉在水底的瘀滯。水分過盛津液缺乏時用當歸補充細胞的津液,津液過盛時用佩蘭來調整水分。
2克能運動活化血管內的能量,增加血管內的動力,使能量從腹腔部運動到上焦、后背、直達腰部,改善人體末梢的微循環,解決細胞內水分的不足,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治心腦血管等微循環淤滯的病變。同時治療老年體虛引起的腸燥便秘、月經不調、痛經等。
六.浙貝
浙貝:疏散上焦(胸中)空間的能量,降低上焦空間的壓力、熱度。
浙貝:增加空間水分。舌尖高凸干燥,缺乏津液的舌苔。 浙貝補腎,石菖蒲和瓜蔞仁也補腎。
舌尖高厚還可以用浙貝,,浙貝屬於上焦大面積的能量運動。 浙貝
舌前部瘀滯不展、有苔時用之。
浙貝:能把胸部的能量越肩背而下,能達命門,故有補腎的作用,重用可補腎。適合舌中間不太高,而是舌前邊高。 舌前面這一片高,中間不突出、不明顯的用浙貝、杜仲。
浙貝1克疏散胸中的熱結。2克能輻射到后背,打通上焦到外焦的通道。
浙貝能增加細胞的活力,但必須應用葛根、桔梗或地丁配之,故治乳腺、乳房、食道等,有清熱的作用,一切細胞內充盈的病均用之。
浙貝治乳腺炎,乳腺癌,乳腺腫塊,因為它把胸部的能量搬到背部,胸部沒有能量,乳腺上的腫塊不就沒了嗎?
七.桔梗
桔梗:引動肺內外能量向上。(胞外)提壺揭蓋;內焦向外焦轉換。桔梗宣肺。
桔梗:引動上焦兩側空間能量向上越肩井到外焦。 打開人體兩側能量瘀滯。(治舌尖兩側上翹舌)用于舌前低舌兩邊高。 適合舌兩邊高,前面不高用1克。
桔梗:起點在兩肋,終點在兩肺。是引兩肋空間的能量向上的運動,從而對肺的撞擊,故能宣肺,引肝、兩肋的能量向上疏散,起到舒肝的作用,打開任督二脈的大門,又促進內焦能量上升。桔梗能提壺揭蓋,開人體兩側細胞運動,由兩肋向上越肩胛到外焦,這是桔梗的功效,
桔梗是把內焦多餘能量運送到外焦的藥物。
桔梗1克使兩肺的能量從兩肋外宣提至云門、中府,牽動肺部能量向上,減輕肺部的壓力,使物質向能量轉化,帶水分外出,故治咽干、咽痛、咳嗽痰多、聲啞等肺氣不宣等癥。同時加大肺部能量向大腸輻射的力度,并治療習慣性便秘。 舌前兩側棱狀隆起者用之。
八.海浮石
浮石:吸收空間水分。(胞外)對上焦的濕濁有清除的作用,同進對氣管內部的空間也有效。
海浮石:清除上焦(肺內)的頑痰; 吸收多余水分。治上焦疾病,可清肺內的痰液。用于上焦水分過多的舌苔,舌尖必厚大。(舌尖高厚之舌苔)
海浮石也是治療上焦疾病的藥物,可以清除肺沉積之痰,是粘著、有塊、黑痰為沉積之痰。海浮石去沉積之痰過程中,清除上焦的水分。應用藥物不光知道應用藥物運動的特性,還要知道藥物作用人體之後,水液的變化,無水就不能去水, 水多才考慮去水。
浮石1~2克化肺部空間和細胞內痰濕水瘀,使肺部空間清亮,用于治胸積水、食道癌、痰迷心竅等痰喘癥。
九.瓜蔞仁
瓜萎仁:祛除腸部的推力。清腸部積熱。
瓜蔞仁:疏通上焦能量,促進外焦能量下行,補充腸內津液。它能拉動上焦的能量,沿外焦撞擊命門,撞擊兩腎,同時也利于腸部增加腸部的水分,即促進了金生水的作用;增水行舟;通因通用。起金生水的作用既瀉肺又補腎
(舌尖高凸舌根低洼之舌)(舌尖厚大的舌苔) 治大便干頭(增加腸部津液)。
瓜蔞仁
患者結腸炎,按中醫講這是腸胃部積熱引起的.舌苔往往是紅色的,是炎證,實熱之證,治療要通因通用,照用瓜蔞仁
瓜蔞仁3
蔞仁代替活血藥,以行氣代替破血,有血癥時候用蔞仁走的是能量,輸通的是腸內物質,不走血分。適合舌前邊有楞楞,大便干燥的用1克,若很大便很干燥的用2克。
大便干,舌尖上是一個高坎用瓜蔞仁。
瓜蔞仁:清肺通便,也補腎,肺的淤氣越肩而過,下行命門。引舌尖的能量到命門,疏通大便,促進金生水,拉動上焦沿外焦,撞擊兩腎。能減輕上焦的水分,增加下焦的水分,清肺通便補腎。它有疏導背部的作用。
瓜蔞仁1~3克去除胸部細胞內痰結水瘀,使胸部能量下行運動,解胸部之滿悶,借以推動消化道的物質能量下行直達肛門,故治肺熱或肺氣不降引起的大便干頭。 清肺通便又補腎。 舌前部隆起者用之。
舌體厚大,上焦過高,即使大便稀也可用蔞仁來通解人體的能量,稀是水分過多,舌體過大說明物質過多,水分過多,泄是它的生理反應,蔞仁同因同用。 蔞仁能減輕上焦的水分但也增加了下焦的水分。
如果中間不通,瓜蔞仁3克;中間很通順,香附2克這兩味藥治高血壓,肺部病變,喘,腰疼,腎炎,腎臟病,腰椎間盤突出,肚子疼,婦科病,胃疼。
腎不納氣問題在上焦,見舌根黃膩,使肺的能量過背向下撞擊兩腎,使金生水。
十.生麥芽
生麥芽:從隔右向左能量運動。(胞外)
十一. 夜交藤
夜交滕:能降低右心房、右心室外側空間的壓力,增強右心房右心室的血液回流。(胞外)
夜交藤:減輕右心房壓力,加強右心靜脈血液, 促進回流。 使心臟的血液供應充足故治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衰。舌尖左側高凸。
夜交藤能降低右心房、右心室外側空間的壓力,增強右心房、右心室的血液回流,故對人體回流有獨特的效果,是治靜脈疾病的首選之藥。
用量1
重病後期心臟動力不足亦可應用,癌癥腹水時用。
1~2克促進上、下腔靜脈血的回流、增加右心房、右心室的能量壓力,加快其回流速度,有助于頭面部的血液循環、腹腔部肝一門靜脈的循環。治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煩、甲元及各種心臟病,并治療肝脾腫大、腹水等門脈高壓癥及下肢腫脹等。
足部腫是大循環的問題,膈膜以下是靜脈血回流的問題,調整右心房右心室。
腿腫,我們醫學界都知道是心衰。
十二. 九節菖蒲
九節菖蒲:降低右心房右心室外側空間的能量的濃度和壓力,促進頭部能量回流。(胞外)九節菖蒲:疏通舌尖中間部位的能量向外焦運動。打通上焦到外焦的通道; 金生水; 增加上焦的濕度。
九節菖蒲:減輕右心房濃度和壓力;補腎還腦。 它是瀉膻中的首選之藥。 能把右心房(室)的能量輻射到外焦,促進頭部能量向下回流,使頭部能量更新,減少胸部的壓力,能補腎,能治一切頭、腦、眼的疾病。治腦血栓、高血壓、心情煩燥、胸悶等。 有心腎相交之用。腦血管病的,都離不開石菖蒲。
用于膻中部能量過剩,(舌苔上焦中部高凸、舌尖瘀滯)適合舌前半部中間高的
九節菖蒲
九節菖蒲
7克使胸腔的能量直線運動達到命門,起到金生水的作用,治療腎部的一切疾患。
九節菖蒲引頭部能量下行于胸中,頭部能量下行,下部能量必然向上補充。故治腰酸痛。
它能清除心臟的濕熱,減輕心臟周圍的壓力,增加小循環,推動大循環,同時給頭部的能量運動創造了空間,用以治療頭部的一切病變,如各種頭痛、頭暈、高血壓、耳鳴、記憶力減退、失眠、多夢、精神病等。清理頭部;補腎,使頭腦能量,經膻中、胸部通過后背到達外焦直達命門。舌前部中心隆起、苔白、苔厚、濕膩者選用。
心肺之間可互相影響,肺氣虛衰、宗氣生成不足,可見血脈運行不暢,同樣影響肺氣的宣降,因而出現咳嗽、喘息、胸悶、胸痛、自汗、畏寒肢冷、舌淡苔白等癥。 石菖蒲能使頭部空。
舌中間高的用九節菖蒲7克,直達命門,2克才到舌尖。如果膻中區太高了容易產生腦溢血、腦部的缺血。
舌中心高,一定將舌的前方挖空,九節菖蒲也治療中心高,也可用浙貝或桔梗。
膻中部位的高是因該處高能量的積聚致使能量不運動形成的,石菖蒲是關鍵。石菖蒲把膻中區的能量向前運動走到命門。所以石菖蒲是瀉膻中的首選藥物,而且它另外的副作用還可以補腎。只有膻中的清亮,我們大腦才能清亮,我們記憶力才能增加,我們才能開發智能。
石菖蒲的作用:一,使我們頭部的能量壓力降下來二,使我們的心淤解開它有清理心經,清理頭部和補腎的作用。
應用石菖蒲的時候要注意,舌前面堵著的話,就要先開路,用瓜蔞仁開路。
腹水證明了右心衰,胸水證明了左心衰。胸水,是胸部的靜脈回流有問題。膈膜以下是陽間,所以膈膜以下所有的病變都和靜脈的回流有關系。所以左心房左心室的動力在膈膜以上小循環的靜脈。因為膈膜以上的靜脈轉向了左心房左心室的動脈。這是一個由靜轉動。膈膜下的大循環,是由動轉靜。通過這個膈膜,這是陰陽二間的界限,以上了陰間了一下了陽間了,天上天下。如果要增強動脈的能量必須從肺靜脈開始。那么只有增加肺靜脈的力量才能解決胸水。只有增強右心房的能量,才能解決腹水。減輕腹腔的壓力:蒸頭;減輕胸腔壓力的:火灸尾閭。
十三. 炒棗仁
炒棗仁:增大左心房、左心室外側空間的濃度和壓力。(胞外)治胸水有南水北調之功效。
炒棗仁:增加左心房壓力;能促進細胞外能量向細胞內補充,軟化血管,增加血管彈性。
淡軟無力或舌尖缺損的舌苔。 舌質淡、小、軟而無力者用之。
能暢通氣血,安神定志。治心血不足、心悸、失眠、心臟引起的末端供血不良等。有止汗的作用。
能增大左心房、左心室外側空間的濃度和壓力,加大動脈血液的動力,增強左心房動脈血的輸出,能夠促進胞外能量向胞內補充,軟化血管,增加血管彈性,止汗的作用。 癌癥後期胸水,胸腔積液時用炒棗仁。
加大左心房排血量,增加動脈循環。
炒棗仁1~2克作用于心臟左側的空間,增加左心房左心室外側空間的壓力,使心臟的輸出血增加,從而帶動右心房回流血增加,增加動脈循環。治心氣不足、心血不足、虛汗無力等細胞不運動引起的疾病如心功能失調導致的心慌、心肌炎、心房纖顫、心臟供血不足、多夢等到。
頭部腫是小循環的問題,膈膜以上是肺循環,調整左心房左心室。人生下來先是左心房的跳動推動右心房的跳動。
十四. 香附
香附:促使膈下中焦部位能量通過公轉路線越膈而上至膻中。(胞外)
香附:促進膈下中焦能量通過公轉越膈而上至膻中,使中焦能量通暢,下焦能量往上走,有補元氣的作用。 香附能疏通中焦,拉動下焦的能量向上運動,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疏通三焦,有升消的作用。 解決中焦雍阻。 助脾生肺;安神定志;疏通中焦,拉動下焦能量向上運動。(治舌尖膻中部位低凹之舌)(治舌中焦隆起舌尖不高的舌苔既中焦滿而舌尖平坦無瘀用之)舌苔中間很高用香附對舌尖向上推。 治內焦和中焦疾病,如子宮下垂、脫肛、胃下垂夜尿多。用量過多可引起胸發悶、心慌、心悸、氣短甚至吐血。 香附使氣血的循環速度加度,是提升能量的首選藥物。下部腿疼、腿關節炎用香附1克、白術1克。香附治一切腰椎病。
香附:能使下焦、中焦空間的能量向上升,能治腿沉、腿部關節炎、婦科病、腎炎。
飲食入胃化為五氣,變成五味上輸於肺,經過肺的宣發輸降,再把精微物質輸送到全身。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胃腸的消化吸收,脾散精於肺的過程。在中藥來講香附就有升清的作用。把中焦的精微物質輸送給上焦補充肺臟的作用。這就是脾生肺的五行相生之理。
香附促進能量運動的起點在中焦,所以它能夠減少中焦空間壓力,在元氣的推動下就能夠促進下焦的能量向上焦運動,有拉動下焦能量向上運動的作用。
香附在上升的過程中同時也衝擊了膻中部位,能衝開膻中部位的淤滯,填補膻中部位能量不足,就能夠治療因膻中部位淤滯引起的精神類疾病,有安神定志的作用。 把中焦的能量積聚輸送到上焦,起到疏通中焦,順暢三焦作用,使內焦通暢。
香附:能疏通中焦、下焦的能量,這個能量走到上焦膻中,促使肺部的細胞運動故土能生金,如果中焦濕氣過大必須配佩蘭,如果中焦的燥氣過大必須配當歸,如果中焦很干燥香附走不動了,用白術來解決。
用2克香附解決中焦能量雍阻,使膈下能量疏散在胸中,減少中焦空間壓力,促進中焦物質向能量轉化,有承上啟下作用。治腹脹、腰痛、消化不良、兩肋脹痛和下焦病變如腿痛、下肢關節疼痛、腰間盤突出等。
1克能量直達膻中部位,治精神恍惚、多夢、幻覺、睡眠不佳等。有安神定志的作用。舌體中部滿、隆起者而舌體上部軟、無力、平坦者用之。
十五. 川樸
川樸:掏空中焦,減輕中焦的壓力,促使下焦能量上升,增加清升濁降的動力。
川樸:斬援兵; 減少中焦能量。川樸能把中焦空間的能量吸收到胞內,減輕中焦胞外的壓力。用于三焦隆起之舌。
治腰痛、尾閭痛。(治舌中焦高凸的舌苔,舌根部高厚可用之,低洼者不用。)
作用有兩個,一是減少中焦空間能量壓力促進腎部能量向腹腔運動,治療腰痛,尾閭痛。
二是能夠使能量回收到包內,通過包內物質的向下排泄,掏空中焦的能量物質。同時也能夠減少中焦能量向上焦運動的壓力,斬上焦的多餘能量來源,加快上焦向外焦的能量疏散,加快治療效果。
川樸:治腰痛。它能減輕腹腔、背部的壓力故能治喘。喘是背部瘀聚有炎證,故用桂枝加杏仁厚樸湯治喘。
川樸1~2克打開下焦能量通道,促使物質向大腸輻射運動排出,減輕腹腔的壓力。物質積聚多用川樸,治中下焦的濕阻、不暢、氣滯不通、脘腹脹滿、便秘、痰飲胸滿、反胃嘔逆、喘促咳嗽以及各種脾胃寒濕痰患。
舌體中下部隆起、有瘀滯、苔厚時用之。
如果舌的前端堵,舌根的部位也很高,要動中間,用川樸,從中間瀉掉。中間空了,舌根高的能量運動過來了,舌根就平了,舌尖的能量也就運轉過來了。
十六. 焦三仙
焦三仙:運動中焦細胞,增加細胞開合運動。導致中焦的脾胃物質瘀滯不化,用焦三仙化解。還治便稀。
焦三仙:化中焦食積; 實大便; 增回腹壓。(舌體中焦隆起,形成舌中焦高凸之舌)也適合舌苔下下一般厚。
舌焦中下焦高厚的舌苔。
焦三仙能促進中焦肌肉運動 ,而促進消化吸收,人體能量的來源都是通過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焦三仙也能起到泌別清濁作用的加強,焦三仙各
焦三仙是把局部沉積的雜物喧騰起來;焦四仙是把中焦物質通過腸胃排出體外,針對中下焦的高厚舌苔而且年紀小的,如是年老人要考慮用焦三仙。
舌后邊高,一直高至中間,大便次數多,稀的且晨起大便的,可不需中間動,用焦三仙3克(把后邊的物質就地消化),如大便干,則把后面的物質從腸部瀉下去用焦四仙3克。 淤在中焦用焦三仙、桂枝。
舌苔,上焦中焦下焦都滿了,所以我們只好從中焦入手,在中焦消滅它一部分,我們用焦四仙。
舌苔上,前后周圍都是滿滿的,它的缺點就是中間低沉。一,我們要在前方疏通它的板結。二,我們必須讓中間喧起來。只有喧起來才不至于壓迫周圍的細胞,不至于使周圍的細胞不運動產生內瘀。
舌質,清除污染,一個要喧——焦三鮮。一個要喧而動——焦四仙。一個是腸部的揉動——大蕓。腸部的不揉動易造成拍便難問題, 小方治病特別注意你的大便,因為注意你的大便是觀察你三焦的能量運動。注意你的大便是觀察你腸部的揉動。因為腸部的揉動影響下焦部,影響中焦部,影響人體的循環。腸部的運動也影響婦科。長期的大便干燥,影響懷孕,因為影響了子宮細胞的運動。
十七. 白術,
白術:增加中、下焦空間的溫度水分和壓力,使空間能量轉入胞內物質。(胞外)
白術:增加胃腸區的壓力和濕度。 重用有瀉下的作用。生白術治老年便秘(舌質淡軟、無苔,微微顫動用之)。
增加中焦下焦空間濕度水分,如果中下焦物質本來就過盛.使積聚濃度更加增高,白術可使胞外水分回收到腸部,增加腸部細胞的蠕動,恢復腸部的代謝功能,所以可治療便秘。 舌苔中焦干燥、少苔。
白術:能增加下焦的濕度、潤化下焦空間的能量物質,同時增加下焦空間濃度和壓力,起到向上的推動作用。與香附配伍一推一拉治下肢所有疾病。
白術:1~2克解決中焦部脾胃空間的能量不足,增加其水分,扶托心氣,加強了脾胃的運化。
白術補充了公轉路上任脈能量的不足,輔助了元氣,增加了內部的動力。
十八. 杜仲
杜仲:1
杜仲能增加命門到尾閭之間的壓力,這一區域的壓力增高,實質上增加了督脈段能量向任脈段的過渡,從而加大公轉力度,使能量從頭向下行走,減輕了頭部壓力,從而降低了血壓,治高血壓。 由命門到丹田,由命門能量向丹田走,命門必然至空,上部能量必然向命門補充,命門能量得到更新, 就是人體腎部能量得到更新,杜仲有一個更新腎部能量的作用,也可以補充人體的腎氣,往往用於元氣虧損,下焦動力不足,多為久病體虛患者。
杜仲:
舌根什么都沒有,都非常薄,腎氣非常虛弱,要前面走,后頭要補腎,用1克杜仲。 適合舌后根低的。
舌前高舌后低用九節菖蒲、杜仲。
十九. 白頭翁
白頭翁:清除下焦腸胃部空間,外焦命門到尾閭空間的濕度和熱度,清除這區域空間污染。(胞外)
白頭翁:清除污染;加快外焦能量向下運動。(舌根厚膩之舌)能把外焦濕濁吸收到胞內,排出體外。
尾閭部濕濁過剩用白頭翁
白頭翁清除了外焦下部空間污染,使空間濁度歸到胞內從大便排出,用於舌根厚膩水濕舌的,不是用於舌根乾膩的,必須有充足的水分才能用之,用量1-2克。
空間的污染來源於胞內,白頭翁既能夠清除胞外污染,又能夠清除胞內的濁,從大便排出體外,所以能夠治療腸炎。減少了胞外的空間濁度和壓力,相對來講就能加了胞內的壓力,促進了內焦向外焦的能量轉換,所以能夠治療肺部等內焦疾病。
白頭翁:2~7克可消除下焦的熱與濕,使積聚的濕熱物質下行走大腸排出,瀉而不寒。即調整雙滲透,為公轉掃清障礙。舌根厚膩用之。
白頭翁:能清化上焦能量的過高濃度,可治上焦的一切病變。如咽喉部及頭部。
清化外焦空間的濕濁,引濕濁化水而下,有瀉下作用。
使聚積的能量物質疏散、運動。能清化下焦腸胃的能量濃度與壓力,加強下焦力度,胞內的能量消散在外焦空間。 用過多可使心慌無力。
二十. 葛根
葛根:引胞水分到微循環。(胞內→胞外)提收腹腔水分有止瀉的作用。
葛根:用于舌尖緊缺津液,舌根水濕舌苔。 井(指胃腸水分)中取水;濡養細胞。
葛根能滋潤肌肉紋理,使之疏松舒展,能提收腹腔水分,有止瀉的作用。
能夠將水分從腸部細胞帶到身體任何部位,起到井中取水的作用,可以緩解肌肉痙攣,肌肉緊、硬等情況。他能夠運走腸間水分,可以治療腹瀉。
葛根2克使人體的津液部分外注于皮毛,進入肌肉細胞的微循環,營養肌肉,是治療肌肉病變的首選藥。如咽炎、心肌炎、心房纖顫、冠心病、背沉、頸背強直等,吸收腸胃水分輸送全身所以有升陽止瀉、生津止渴等功效,能運走腸間水分,可治腹瀉。
葛根與桂枝配伍走太陽膀胱經,調理全身的空間,平衡細胞內外的滲透壓力。
二十一. 益母草
益母草:分化胞內的水與血而加強物質與能量的轉化。
益母草:化解胞內雜質,促進水代謝。 化瘀; 減少水分。 舌苔厚大內含紅點之舌。益母草是解決胞內水又活血,胞內水向胞外走(由海浮石解決胞外水,與海浮石配伍),或和桔梗配伍也行。
益母草1
舌質上有很多的紅點,這是細胞內的水,用1克益母草解決。舌體肥大厚因細胞內有水瘀,而有齒痕者用之。益母草2克可輸通全身的水路、血脈動,使多余的水分通過小便排出。治各種水腫如腎病、心臟氣血淤滯、肝瘀引起的水腫、不便不利、大便偏稀,對月經失調,閉經、痛經等癥有獨特的效果。舌體肥大、厚,因胞內有水瘀而有齒痕者用之。
二十二. 赤芍
赤芍:暢通細胞內的物質運動。(胞內)
赤芍:內外焦開口; 疏通微循環,疏通大小動脈管的血液運動。 (舌尖尖瘀硬的舌苔)
暢通細胞的物質運動。能夠破除動脈管內的淤滯。1
白芍:促使胞外能量轉化為胞內物質。(胞外→胞內)治各種疼痛多汗多尿。
舌質即舌的本質、舌的肉質,它反映人體實體的病變。舌質就是人體的胞內,舌苔就是人體的胞外。舌質的病變就是細胞內部的病變;舌苔就是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空間的病變。桂枝加白芍,空間的能量向胞內運動、胞內轉化,舌苔就減少了。胞內的能量物質向胞外轉化就增加了舌苔。
舌苔是舌質表面上的一層附著物,它反映人體空間的病變。
人體內部空間缺乏津液則沒有舌苔;人體水分過多則舌苔極少,舌質濕漉漉的。
舌苔整個都高,且大便干燥或舌苔非常大,舌燥腸部不揉動,只要不是癌癥的用當歸2克和桂枝1克則能使腸部揉動。如是癌癥用焦四仙3克和桂枝1克照常使腸部揉動。
舌苔整個很厚、水濕舌苔,大便次數多用佩蘭2克和桂枝1克,依次調節水分。舌苔白膩盡可能不用血藥。舌苔高的地方是最凸顯癥狀的地方,藥物的運用必須掌握起點和終點,如此才能做到能量搬家。
舌根部舌苔厚膩就是人體的命門到尾閭這一段不暢通,肺部的能量通過背部向下運動不通暢,叫金不生水即腎不納氣,易得食道癌、肺癌及肺部的疾病。
舌尖厚的、瘀滯的,任督不能吻合,能夠生成全身的各種疾病。所以空間醫學是治舌尖;傳統醫學是治舌根。傳統醫學認為,舌根虛了是腎虛,要補腎;空間醫學認為舌尖厚了,是任督不交合,不能推動腎部的細胞運動,所以就腎虛了。
陰虛不足是細胞內的物質不足,治療時應以胞外能量物質轉向胞內,使胞內物質充足。
陽虛是胞外物質不足,治療時應以胞內物質轉向胞外,使胞外能量充足。
23、大活:引頭部能量下行至足。(胞外)
24、葶藶子:細胞吸收而排水。(胞外→胞內)它把上焦的水分直接送下焦排出。
25、麻黃:3克能開啟后背腠理。因肺主皮毛,肺細胞的開合升降運動失常,導致腠理層能量淤滯。
26、梔子:消除上焦空間的能量。(胞外)
27、天冬:增加心區內細胞的水分。(胞內)
28、花粉:增加胃區細胞內的水分。(胞內)
29、板蘭根:增加右心房(心室)區域的水分和壓力。(胞外)
30、白疾藜:疏通隔膜以上到頭部的血管,小血管,特別是毛細血管的血流。(胞內)
使膈膜以上的微循環增加。與石菖蒲配伍能使血下之,能量下之,使頭部調整正常。
31、檳榔:推動細胞內物質。2克用于中下焦細胞內部,使腸胃細胞積聚的物質能量下行,故能清腸驅蟲,治中焦氣滯、食滯引起的腸胃細胞不運動、大便不通等,提高腸胃細胞的清亮度,增強腸胃吸收功能,兼有清肺、宣肺、瀉肺氣之功效,引脾、肺部的能量下達足尖,清除胸腔部空間的污泥,解決胸腔部空間的壓力問題至關重要。
32、薏米:吸收外焦中、下部空間能量物質的水分。(胞外→胞內)能減少細胞內的水分向外滲透,使外焦空間的水分歸入胞內,清除外焦空間的濕熱,還可清除下焦空間的濕熱。與白頭翁配伍既補腎又補肺,能啟動尾閭周圍能量的動力,增強下腹部能量的濃度和壓力,使能量上行補肺。
33、枸杞:增強腰部特別是腰肌空間的濃度和壓力,加強公轉的推動力。能增加外焦空間的能量物質,加大外焦空間的壓力,加速能量物質轉入胞內成為實體物質,加大空間的能量動轉力,可直達頭部,補充細胞內部的物質。 過量可致血瘀。
34、五味子:增強外焦會陰區胞外能量向胞內物質轉化緊縮能量向上運動。(胞外→胞內)使督脈的能量由命門、尾閭、會陰到達任脈。它可關閉會陰周圍的下行通道口,可補腎補五臟。
35、黃芪:啟動并加速會陰周圍細胞運動,推動能量向上運動。(胞外)它是能量制造劑。能加速會陰區細胞群的運動力度,其沖擊力可達肺區,故補肺氣,可助人體元根氣機運動之動力。與黨參配伍能啟動丹田的空間能量。 黃芪能補肺氣,還治前列腺,又能健脾胃。故治大便多,子宮下垂、消化不良、治尾閭疼痛,會陰區至足的各種病變。
36、羌活:使人體太陽區能量由下向上運動,從足尖直達頭部,促進血液回流。2克使太陽區能量開始發生變化,3克行至腰部,4克行至胸背部、大椎部,5克至頭部。
羌活、紫石英:增加少腹部的橫向運動。
羌活:促使回流;主任脈能量上升;治腳腫。
羌活和知母使太陽能量減少,由縱向轉為橫向運動,從而推動物質運動。
羌活加紫石英可使腰腎部、盆腔部、子宮部的能量橫向運動輻射。
37、知母:增加外焦區上部的水分而清熱。(胞外)
知母、桂枝、羌活、公英組成“通天湯”暢通太陽區下下左右前后的能量運動。
38、紫石英:啟動下焦的能量,活動子宮部位或者前列腺部位的細胞。
39、肉桂:增加下焦細胞撞擊運動,促進公轉。
增加下焦溫度; 打開能量樞紐。 舌苔上焦色紅下焦水濕之舌。
40、肉蓯蓉:增加下焦細胞濃度和壓力。
補充下焦物質; 通便。 舌苔下焦高凸之舌。
41、人參:能增加下焦空間丹田的能量濃度。
42、地?。菏瓜陆鼓芰枯椛渲令^部又回到胸部,治高血壓、肺結核??纱蜷_細胞,使胞內物質熱能向胞外輻射,過量則全身無力。
43、豬苓:動命門能量促膀胱排出。
44、車前子:瀉肝火(外焦中濕熱)。
45、澤瀉:瀉外焦下部濕熱。
46、王不留行(子):通行三焦化濕,通過清升濁降排水。
47、元參:增加外焦空間的水分。(胞外)
48、生地:增加四焦空間的水分。(胞內)
49、大蕓:推動腸內側的細胞運動。
50、云苓:促使腸道水分入膀胱。它直接把腸道的水分通小便排出。
51、雙丁:引動空間能量運動。(胞外)
52、麥冬:增加細胞的水分。(胞內)
53、黃芩:涼,胞內熱。(胞內)
54、銀花:使細胞內的濕熱轉化為能量物質。(胞內→胞外)
55、薄荷:把胞內的熱量轉發到胞外能使肝臟細胞內的水分清亮。傳統認為辛涼解表。
56、、水紅花子:細胞運動產生動力而排水。
57、毛狗:加強公轉推動力。
58、云苓皮:腹瀉中水。
59、大腹皮:腹瀉中水。
60、藕節:活血化瘀祛滯。
61、紅花:為細胞內的開創力。(胞內)暢通血液,活血化瘀。解決細胞內不運動的物質,暢通血液,疏散血液內的淤滯,故可活血。
62、丹參:增加胞內濃度和壓力,打開樞紐。疏通微循環,促進水分吸收。
舌苔是舌尖瘀硬之舌。1~2克加速血管內物質的運動,化瘀血、清理血中之熱,改善微循環,調節全身各部的微循環障礙。用于血瘀之心脘腹疼痛及漱積聚、風濕弊痛等,并利用其溫通熱效應臺腸嗚便稀。多用則可行血中之氣、補血。
丹參配炒棗仁、川芎、益母草治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產后淤滯、宮外孕等,有活血補血的作用。 舌質發紫、發硬均可用之。
63、川芎:疏通全身血管,為細胞內的動力。(胞內)化解血液中的瘀滯。推動細胞內物質運動,可激發物質的撞擊力,故可化解血液中的瘀滯。
白頭翁、薏苡仁管二便,蒲公英、黃芪管寒熱。人體上焦屬天,作用的藥物有炒棗仁、夜交藤、浙貝、石菖蒲、白蒺藜、菊花;人體的中焦屬人,作用的藥物有白術、香附;人體下焦屬地,作用的藥物有薏苡仁、枸杞、紫石英、羌活、黃芪。人體的上部空間要虛、空,下部尾閭空間要暢通,使下焦的能量運動,并固住會陰口,使能量不外泄。
1、簡單的舌診與藥物的變化關系。
⑴ 舌癥:舌大、硬、厚。
簡釋:細胞內物質淤積,空間能量啟動不利。以疏通為主。主藥:黃芪30克、白術17克。
⑵ 舌癥:舌小、軟、薄。
簡釋:細胞內物質不足。以補充為主。主藥:白芍12克、五味籽17克。
⑶ 舌癥:舌大滿口、舌質濕漉漉、有齒痕。
簡釋:細胞內水份、物質有余,空間能量不足水路不通。以疏通水路為主。主藥:益母草30克。
⑷ 舌癥:舌質小厚或軟、淡,舌邊緣或背面有淤點。
簡釋:會陰區、腎區元動力不足。應增加元動力,疏通中焦和外焦。主藥:黃芪、香附、白術。
⑸ 舌癥:質硬、苔厚、黃膩。
簡釋:物質與能量過盛,太陽區空間壓力大,臟腑細胞群運動困難,造成功能失調(多見于癌癥)。
主藥:香附、白術。
⑹ 舌癥:舌前中間部位高。
簡釋:中焦淤滯,能量不通,影響整個氣機運行。
主藥:物質部分;瓜蔞仁(上焦)、檳榔(中焦)、車前子(下焦)。能量部分;浙貝(上焦)、香附(中焦)、黃芪(下焦)。
⑺ 舌癥:舌根苔黃膩。
簡釋:代表外焦下側空間能量濃度高。主藥:白頭翁,或用蒼術、蒲公英、萹蓄、瞿麥。
2、藥物的用量(單位:克)須依實際病癥而定,避免過之。
⑴ 若舌根苔黃膩,且有水濕樣:
白頭翁與薏米的用量比例依兩便情況而定。若大便干燥則為7:4, 若大便稀則為4:7,若正常則6:6 。
⑵ 若舌根干燥:黃柏6,薏苡仁4。
⑶ 若舌根無苔:枸杞6,薏苡仁6;若血壓高或眼壓高,加青皮,不用紫石英與羌活。
⑷ 若舌根前區無苔:紫石英與羌活用量比為7:4(3);若小便多或宜出汗者,加五味籽與白芍,比例為 7:6;若左半身病變,用炒棗仁與夜交藤,比例為6:4; 若右半身疾病則為4:6; 頭腦疾病加石菖蒲7,白蒺藜4。
⑸ 若舌中部苔黃膩:加檳榔4。
⑹ 若舌淡苔少:白術6(4)。
⑺ 若舌苔淡、質軟而顫者:黃芪6(4)。
(二)功能湯與病癥
功能湯方劑的構成,是以無病名、找病因、抓主癥為前提而形成。因病因是影響人體功能的關鍵。在抓病因的時候,要抓影響力最大的,令患者最痛苦的癥狀。解決癥狀的主導原則為:膈上散,膈下升,肚臍下面要助提,唯一頭部定下行;腹之中線兩旁病,公轉自轉引路行。
疾病的癥狀按部位一般分為:頭部癥狀、胸部癥狀、腹部癥狀、下肢癥狀、背的上中下各部、左半身和右半身。要抓住痛與脹的關系,即胞內與胞外的關系。胞內痛則不通;麻則不足。胞外脹則不舒;空則不足。癥狀對應的解決部位如下:
頭部癥狀:解胸(右心),開其背,空其命門之下。
胸部癥狀:解背,開其命門,維護會陰。
腹部癥狀:上過膈關,空其背部,下出肛門。
下肢癥狀:實其腹腔,脾升提之,維護會陰。
背上 部:空其胸中,散其能量,命門空之。
背中 部:膈下之能量散于胸中,維護會陰。
背下 部:維護會陰,空其腹腔,提升膈下。
左半 身:以左心為主,加強動脈血運行。
右半 身:以右心為主,增強血液回流。
以上之原理,臨床應用的實例證實了它的可行性。例如:
1、癥狀:突發性高燒,眼睛不能視物,嘔吐,大便干如羊屎。
醫院診斷:急性腦炎、腦壞死 處方:雙花藤10g 、 石菖蒲17g、 焦檳榔4g。
功能分析:如是腦炎,應是噴射性嘔吐,反復性發作。肺部后壁,肩胛內側,大面積細胞不運動,造成任督二脈能量運行中斷。定位在外焦區,著重解決頭部的問題,和大便問題。這兩個問題的解決,是外焦區的解決。
方解:整個處方解決頭部的問題,使頭部清亮。雙花藤10g,既解決大便干的問題,同時,也解決外焦區問題。
2、癥狀:肚子痛,無食欲。
醫院診斷:消化不良(腹部有硬塊) 處方:紫石英17g 、 羌活4g 、 香附30g。
功能分析:是腹腔部的物質能量淤積。首先要撞擊疏散此部位能量,同時,打開通路,引能量上行。枸杞啟動腎區能量,腰部的能量可撞擊腹腔。
方解:紫石英、羌活 啟動子宮內細胞的運動。宮內細胞的活躍運動,必定抑制腫塊的成長。香附打開通路,使能量上行。
3、醫院診斷:精神病 處方:(主藥)石菖蒲40g。
功能分析:問題在頭部。因此,需加速腦部能量的新陳代謝。大量使用石菖蒲,速散胸部能量,才能使大腦部的能量速降,讓頭部騰出空間納入新的能量。
4、癥狀:乳房上部發癢,須抓撓后癥狀才會減輕。
醫院診斷:乳腺增生 處方:青葙子17g 、 桔梗17g 、 雙花藤30g。
功能分析:依癥狀得知,此乳腺增生具有放射性,與普通的乳腺增生不同。放射性是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如按西醫切除增生部,仍得不到緩解,因其放射性的問題根源仍然存在。放射性的癥狀,反映了高精度的能量物質的存在。要讓其往下走不容易,須采取緩解、疏散、降低其能量壓力的方法治療。
方解:用青葙子緩解因濃度密集而產生的輻射;桔梗、雙丁可降低能量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