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我們去觀察身旁的聰明人,只不過他們都是這樣:
你會很容易地和他們結識,相互之間也都談得來,他們尊重你的信仰觀點,你也理解他們的處境,但是當你們吃吃喝喝之后,想要深一步了解時,會發現他會有意無意地和你保持著微妙的距離,讓大家之間盡管熟悉,可是始終隔著一層紗。
聰明人,往往很少交朋友,他們和多數人保持友善,卻只和少數同等級的聰明人坦誠相待。
1、和聰明人做朋友,層次不對等的人難以交流
美劇《生活大爆炸》可以說是非常夸張地體現了“層次對等”這一概念,該劇描述了一大群高智商死宅,他們是物理學、宇宙學等等領域的拔尖人才,所以當其他平凡的人生角色加入時,他們中間不一樣的思想的碰撞,制造了許多笑話。
天才死宅嘲諷著凡人啥都不懂,凡人嫌棄著天才們各種怪癖,沒有生活小常識。
放到現實生活中,其實往往是想要去結識高手的“你”會更加惶恐不安:當你想要和一群高手天才做朋友時,你是不是會準備很久,會去想自己談論的話題會不會太LOW了,人家都看不上?
這種情況說難聽點,就是你們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
這種層次,其實不僅僅是智商,也是經驗,交際能力等等綜合實力的一種集合。
咱們這樣的凡人獨立思考往往都是A推理出B,B推導到C,然而聰明伶俐人們可不是這樣,他們可能A過了就是E,隨后就到H了,更甚者靈光一閃,高喊一聲“尤里卡!”直接A到Z。
所以如果說聰明人要和很多人交朋友,他們就不得不降低到ABCD這個檔次去,甚至還要去表述自己怎么會省略那些流程,這種情況用魯迅先生的話說,就是“無異于謀財害命”。
2、時間有限,應該把時間交給更關鍵的事
在幾乎所有的藝術作品,尤其是電影電視劇中,天才們的形象往往帶有內向、討厭社交那樣的特征。
他們要不就是自身有社交缺陷,害怕社交;要么就是社交技巧MAX的高手,懂得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影視作品中,前一種情況更多,而現實生活中,后一種更多。
因為人際交往本身就是極為投入精力的事情,就拿咱們普通人來說,逢年過節要走人戶串門,平日里要打點和同事的關系,隔三差五要和老同學老友聚一下,此外還有更多地和不那么熟悉,但是又必須要應酬的人一起假裝熱情。
這些時間,對于聰明人來說,其實就是在浪費。所以他們往往會直接繞過這些選擇項,而是專注地去做自己認為真正重要的,有價值的事。
希望大家都能夠交到越來越多的真朋友!
我是路轉花明
文章到這里就結束了,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文章每天都會更新,圖片也會搭配一些優美的合規的給到大家,另外小視頻也會經常更新,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希望大家能喜歡。如果喜歡,請多多關注支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