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當中脾胃被認為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被稱為后天之本。
胃主受納飲食,對食物進行初步消化。
脾主運化水谷,將精微物質傳送輸布到全身各處,濡養各個臟腑器官,充實全身氣血。
脾胃虛弱之癥
脾胃本就是化生氣血的來源,脾胃虛弱,則氣血化生不足,氣虛則氣短乏力、語聲低微,血虛則面色萎白。
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脾胃虛弱,則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脾失健運,不能運化水液,水濕內停而濕從中生,則出現大便溏薄。
四君子湯組方
古今中醫補脾胃第一方是哪個組方呢?對中醫了解的人都知道是四君子湯。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人參9g、白術9g、茯苓9g、甘草6g
【用法】每次15g,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大半碗
【功效】益氣健脾。
【主治】脾胃氣虛,面色萎白,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腹瀉
四君子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有很好的補氣健脾的功效,是補氣的基礎方子。四君子湯由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組方。
之所以稱作四君子湯,是因為“四”指的是四味藥,“君子”具有“厚德載物”的美德,暗合了四味藥搭配具有健補脾胃、藥性平和的特點,故取名“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藥理
人參是中藥里補氣作用最強的藥,這補氣第一方里自然少不了人參。
四君子湯,將大補的人參作為君藥,味甘性溫而能益氣,可以健補脾胃。
用白術作為臣藥,協助人參健補脾胃之氣,還可以利用白術的苦溫特性,健脾燥濕,健運脾氣。
配伍利水且健脾的茯苓,既可以協助白術健運脾氣,又可以利用它的甘淡特性,滲利濕邪,同時使人參、白術補而不滯。
最后用甘溫益氣的甘草,協助人參、白術補中益氣,起到調和諸藥的作用。四味藥既使用補脾益氣的藥物,又使用了苦燥淡滲的藥物,主次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