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離家,老大了也未曾回去;鬢毛衰了,但鄉音還留著些許辣子的味。在飄萍上的何止是客,一股鄉愁無處安放。
懷鄉,懷念著的故鄉;懷香,懷念著故鄉的香;故鄉又在何方?懷念,在湘江之畔……
品牌廣告語:舌尖上的鄉愁
舌尖上的中國,也深藏著舌尖上的鄉愁。每一個在外漂泊的中國人,對于故鄉的情感,濃如茶、醇如酒,最割舍不下的還有記憶中故鄉的味道。把鄉愁寄托于食物之中,尋回記憶中的味道,這也是懷湘樓的使命和歸宿。
品牌推廣語:好朋友,一輩子
好朋友,一輩子
朋友可能很多,但好朋友可能很少。好朋友,就是良師益友、根深本固、傾心相交。好朋友,不變不散,不爭不怨,非要在友情前面加個期限,那就是一輩子!
品牌故事:
作為異鄉來客的王先生,自大學畢業后一直在深圳這個城市生活打拼。常年在外的游子皆有念家之心,身為湖南人的王先生,時常懷念老家的家常菜,惦掛著家鄉的味道,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無論腳步走多遠,在人的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
于是,他決定自己開店,秉持著“在異地也能吃到家鄉的味道”的理念,投入畢生精力,只為了讓每一份食物都有老家的記憶,讓每一口美味賦予的不僅是充滿活力的能量,更是治愈念家的載體。
背起行囊,離開家鄉,能帶走的味道,就只有那瓶母親做的辣醬到了異鄉,扎下根,明月當空,雖分隔兩地,也和親人共同仰望城市里,遍地是金銀,卻沒有老家屋后的菜地、門前的魚塘變的是食材,不變的,是卸不下的手藝和鄉土的味,歷久彌香尋回一份記憶,卻是一絲鄉愁,從舌尖滑過,深藏心底。
每個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鄉土,是懷舊,是回憶童年的味道。無論身在他鄉,是榮辱還是浮沉,是漂泊還是落腳,都習慣了用食物連接起留下足跡的兩個家鄉,模糊了淚水和歡笑。
五味雜陳,是人畢生的經歷和感受,但唯有熟悉的味道是每個人心中守護的鄉愁。滋味和情懷已混合無間,化作一種懷鄉的思緒,才下舌尖,又上心頭…
小時候,很貪玩,但無論野多遠,當滿天是晚霞,當炊煙已裊裊,那一刻,轉過身,朝家的方向奔跑。
跑過蜿蜒狹小的石板巷,跑過曬著辣子串的天井,回到堂屋后的小樓。母親從灶房端出來的味道,每天都一樣;長大了,遠離故鄉,那時的味道,那時的小樓,每天都在想…
懷湘樓設計說明:《記憶中的家鄉》
最美的故事
常常發生在屋檐下
那里有著每個人的春夏秋冬
民居形態中的屋脊
可能是最為浪漫的一種設計符號
優雅地演繹著
豐富卻多變
我們將湖湘民居中的院落,屋檐,磚墻,護欄,長廊,山墻等元素
融入到餐廳環境之中
打造具有濃郁湖湘文化特色的餐廳
當餐廳內錯落起伏的屋脊天際線抽離成重復的線構時
就形成了一種家鄉的情景暗示
它融合新生之美
卻依舊散發著古老的韻味
它身處鬧市
卻安靜詳和
它移步換景
卻詩情畫意
它低調的存在
卻讓美食,美景與人文在此進行浪漫的對話
最美不過是家鄉!
品牌定位:
深圳湘菜老品牌,懷湘樓飲食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6日,位于深圳龍華。早期在深圳做湘菜的餐飲朋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大家學習的對象,以前單店每天十幾萬的營業額,創下了湘菜品類里的奇跡。
如今各種時尚餐飲品牌不斷出現,營銷也是五花八門,老品牌的大型餐飲面臨著轉型,不然客戶會分流。老牌餐飲企業存活率不到17%,傳統餐飲人經過這兩年的洗禮已經逐漸的互聯網化,個性化,時尚化,玩法也開始豐富多樣起來。是的,要轉型。那么如何轉?向什么地方轉?轉的好叫轉型,轉的不好叫轉死。如何迎來品牌的第二春?
市場上這么多的湘菜品牌,有的賣環境,有的賣低價,有的賣快時尚,有的賣單品,有的賣供應鏈,那我們要賣什么?
定位:舌尖上的鄉愁。
載體:原生態的家鄉食材。
場景: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新仿古風格,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有著天下第一村稱號的張谷英村,古城長沙的標志天心閣,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石鼓書院,人文薈萃的鳳凰古城,以及8個風格各異的包房,分別以湖南名勝古跡名稱命名:岳麓書院,岳陽樓,瀟湘,衡山,崀山,韶山,張家界,武陵源。
人均:70%。
服務:像朋友一樣親切的服務。
這就是我們的核心定位。
懷湘樓,擁抱湘味,散發香味,讓所有心懷湘菜的朋友。心懷這份積累,將湖湘的味傳承下去。懷湘,是懷鄉,讓每個身在異鄉的湖湘人,有寄托鄉情的地方;懷湘,也是懷香,讓不同地域的人們,都能在懷湘樓帶來盈懷的香。
/
出品:深圳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客戶:深圳懷湘樓飲食管理有限公司
/
主創團隊:
品牌策劃:俊 亦
空間設計:Nick/Judy/super
品牌設計:袁潔文
插畫設計:符 蓉
文案策劃:鄒凱/老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