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第8版《美國居民膳食指南》正式頒布。該指南認為現有證據不支持限制為飲食膽固醇設定上限,因此取消了既往指南中“將每日膳食中膽固醇攝入量控制在300 mg以下”的建議。該指南發表后,迅即被很多人片面解讀,大呼膽固醇不是壞東西,可以隨便吃,雞蛋也可以隨便吃,不必限制飲食膽固醇的攝入。沸沸揚揚的炒作搞得非專業人士無所適從,不知道到底咋吃飯了!
此后,美國心臟協會(AHA)發表了最新科學建議,明確表示,應該限制飲食膽固醇的攝入,雞蛋不能任性吃(如圖)。
這份科學建議指出,盡管關于飲食膽固醇攝入量與血液膽固醇水平以及心血管病風險之間的關系尚存爭議,但有理由認為限制膽固醇攝入量有助于降低膽固醇水平以及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建議人們的飲食應該富含蔬菜、水果、全谷、低脂或脫脂奶、植物蛋白、堅果與植物油。
由于雞蛋黃中膽固醇含量較高,建議健康人每天最多可吃一個雞蛋。素食者可以適當增加雞蛋攝入量。
患有高脂血癥、糖尿病或其他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者,應該更為嚴格的控制富含膽固醇的食物。
考慮到雞蛋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膽固醇水平不增高的老年人每天可以吃兩個雞蛋。
對于吃雞蛋這個問題,要注意避免兩個極端:一是“雞蛋無害論”,鼓吹雞蛋隨便吃;二是“雞蛋恐懼論”,主張吃雞蛋扔掉雞蛋黃。多數專家認為,雞蛋(包括蛋黃)能為人體提供多種重要的營養物質,適量攝入是有好處的,但是吃雞蛋太多可能會增高膽固醇水平甚至心臟病風險。
【小知識——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有哪些?】 每100 g食物中膽固醇含量超過1000 mg的食物有動物腦、蛋黃、鵪鶉蛋。每100g食物中膽固醇含量超過100 mg的食物有:雞蛋、魚籽、魷魚、墨魚、動物肝腎肥腸等內臟的膽固醇含量均較高(其中100 g雞蛋中膽固醇含量約600~700 mg)。這些食物可以適量食用,但不宜過多,長期大量使用肯定會增高循環中膽固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