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呀!我是你們的vivi~
新的一年,你是不是也發現娃開始解鎖了新技能,除了學坐、翻身、爬等等基本技能,還有些“升級版”技能出現:
“我家簡直是撕紙大師,撕紙撕繪本,啥都撕”
“不知道哪里學的壞習慣,啥東西到手都扔出去!”
“我孩子才3歲,已經學會說謊了”
……
莫慌!寶寶這些行為,可能是聰明的表現,趕緊看看你家寶貝占了幾個吧~
01
很多媽媽會發現,家里6~7個月大的寶寶,居然愛上了撕東西,紙張、繪本無一“幸免”,讓人頭大。
這是娃生長發育的正常表現,寶寶撕紙說明手部精細動作發育好,手指的指關節靈活,眼手動作配合協調,這些都會促進寶寶感官發育,也反映了寶寶大腦的發育飛躍。
爸媽可以這樣做
① 保證安全:選擇柔軟、干凈的紙張讓娃撕~雖然撕紙不是啥危險事,但架不住寶寶的好奇心,所以爸媽們還是要在一旁多留心,防止娃把紙屑塞嘴里。
② 撕紙小游戲:可以嘗試讓娃大紙撕小紙,慢慢引導寶寶把紙撕成各種形狀,比如圓形、方形等,可以讓寶寶辨認形狀,培養專注力。
02
有個愛扔東西的娃是種啥體驗?凡是拿到手上的東西,下一秒咻的飛了出去,毛絨玩具還好,手機要是飛出去,掉地一瞬間老母親心在滴血!
你一定很火大:又是什么壞習慣?咋這么愛亂扔東西?然后準備擼起袖子直接開揍...
先消消氣!這其實是寶寶智力發育的表現。
孩子愛扔東西,這個過程認知能力快速發展,而且運動技能也得到鍛煉,因為扔東西這個動作,可是需要抓握能力、眼手協調能力、上臂力量都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的哦~
爸媽可以這樣做
① 平心靜氣:不急著訓斥,告訴孩子,哪些東西不能扔,還有玩具應該怎么玩,比如“寶寶這個積木不是用來扔的,可以搭起來,你試試看”。
② 準備可扔物品:準備好可以扔的玩具,比如毛絨玩具、小球,準備個收納桶作為“投籃點”,告訴寶寶可以扔的玩具,應該扔在收納桶里。
03
春節帶娃出門溜達拜年,可家里的娃膽小的很,不敢打招呼,也不肯給其他人抱,要不就干脆扒著爸媽的腿躲后面,讓人頭疼。
莫慌!寶寶怕生其實是認知發展的表現,說明寶寶大腦發育逐漸完善,記憶和認知能力變強了,可以區分認識和不認識的人。
爸媽可以這樣做
① 不給孩子貼標簽:不要把孩子怕生、不打招呼,貼上“不禮貌”“內向”的標簽,這樣反而會給孩子面對陌生人時有更大壓力,也會越來越抗拒和焦慮。
② 爸媽佛系點兒:不要強制孩子打招呼,可以先和寶寶介紹對方,如果寶寶真的很抗拒也不勉強,讓娃熟悉一會兒,最后讓娃嘗試說再見~
③ 多帶娃出去玩:平時多帶娃到樓下溜達、散步,外出游玩,見識更多寶寶也不會再抗拒陌生環境和人。
04
很多寶寶都會有“愛畫畫”的階段,有媽媽說“家中墻、沙發全員遭殃,狠起來連自己身體都不放過”。
孩子從1歲半以后,尤其是到3~4歲左右,就會開始經歷涂鴉敏感期的階段,畫畫是孩子認知世界,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對孩子創造力和想象力,以及精細運動、大腦發育都有幫助。
爸媽可以這樣做
① 給孩子準備涂鴉空間:爸媽們可以準備專屬空間,讓寶寶可以隨意“發揮”,比如一面專屬的繪畫墻,或是畫畫本等。
② 購置裝備:如果寶寶對涂鴉特別感興趣,再考慮購買不同繪畫材料,比如水彩筆、顏料等,以及不同材質畫紙,如快遞紙箱、舊衣服等。
③ 讓孩子主導:不干預娃怎么拿畫筆,應該畫什么,這樣才能保護孩子想象力和專注力。爸媽可以做好引導,比如寶寶畫了圓圈,可以加上幾筆,變成足球、盤子等等,再鼓勵孩子也來嘗試畫畫看。
05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很多孩子2歲就開始說謊,這是正?,F象。
而說謊需要認知、邏輯、語言等能力互相配合,這是大腦神經系統發育與認知能力的發展,也能從側面說明,早說謊的孩子可能更聰明。
除此之外,2~3歲孩子分不清現實和幻想,以及父母教育方式過于嚴厲,比如不允許孩子犯錯等都可能是讓娃“說謊”的原因。
爸媽在對待孩子的說謊上,比起焦慮、斥責孩子,或是縱容不管,更重要的是理解孩子說謊原因后,引導孩子改正。
爸媽可以這樣做
① 不貼標簽:不要第一反應給娃貼上學壞、不乖的標簽,爸媽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平靜和孩子溝通了解事情經過。
② 讓娃學會承擔后果:不責怪孩子,溝通過后,讓孩子明白即使“闖禍”了,只要誠實的說出真相,不會被批評,學會承擔后果才是關鍵。
③ 爸媽做好榜樣作用:父母是孩子行為的鏡子,有時候爸媽不經意的舉動,就會成為孩子“模仿”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