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視頻。
一名女子婚后帶著女兒回家探望媽媽,還沒呆幾天就要回自己的家了。
臨出發前,她幫媽媽收拾房間時,女兒突然問了一句:
“我們什么時候還能再來外婆家呀?”
聽到這句話,她瞬間就淚崩了。
她說,媽媽從小獨自把她撫養大,可她卻為了嫁給老公,毅然去了一座很遠很遠的城市。
只留下媽媽一個人在老家,萬一出什么事情,自己也不能第一時間趕回來。
“假如有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我一定不會遠嫁?!?/strong>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不會同意女兒遠嫁。
他們擔憂的通常不是養老的問題,而是女兒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沒有其他依靠。
假如跟老公或者婆家有矛盾,就連哭訴的地方也沒有了,害怕女兒受委屈。
很多經歷遠嫁的過來人都說,“遠嫁就像是一場豪賭,而大多數女孩都賭輸了,融不進的婆家,回不去的娘家,哪里都沒有你的家......”
遠嫁,真的有這么可怕嗎?
那些遠嫁后過得很幸福的人,都做對了什么?
今天,壹心理就和你聊聊,遠嫁這件事。
也愿所有女孩,無論遠嫁與否,都能嫁給幸福。
孩子都斷奶了,
老公還沒“斷奶”
讀書時,小琪就定下了明確的找對象標準:原生家庭幸福。
因為她自己的爸媽重男輕女,最常對她說的,除了“養你有什么用”,就是“女兒終歸是別人家的”。
她一路咬著牙死磕,連大學生活費,都是靠著做家教,一百兩百掙出來的。
直到交了男朋友,才知道,原來家可以有多溫暖。
別人一周跟家里聯系一次,而男友每天都要和家人嘮一小時,掛電話總是戀戀不舍;
和小琪吵架時,也會按照媽媽的“建議”,去哄小琪;
周末,七大姑八大姨一起出動,帶著他倆到處玩;
過年時,男友媽媽送來的餃子,讓她吃得掉了眼淚……
于是一畢業,小琪就迫不及待地嫁給了他,留在了這個千里之外的北方城市。
跟公婆住在一起也很開心,因為她終于可以有一個熱氣騰騰的家了。
但日子一天天過去,小琪發現:
家是有了,但老公,卻“不見”了。
每當老公過來抱孩子,過不了幾分鐘,婆婆就會把他趕走;
下班回家,老公就是躺在沙發里等飯上桌;
偶爾逗逗孩子,他就覺得自己干了不少事。
小琪提了一句:爸爸得多陪陪孩子呀。
婆婆聽到,立刻變了臉色:
我們家兒媳婦厲害的喔,男人在外面掙錢那么累,回家還要聽她指使干活。
她把這些事轉述給老公,老公不知是揣著明白裝糊涂,還是壓根就覺得無所謂。
一轉頭,就把這事當成笑話,說給家里人聽。
現在,孩子快2歲了,正是讓人頭疼的年紀。
但小琪覺得,老公比孩子,更需要媽媽的“照顧”。
遠嫁的壞處之一,就是對方家庭的深度介入。
婚姻,原本是兩人從原生家庭中獨立出來,建立一個小家庭。
遠嫁,卻可能讓你融入一個大家庭。
如果這個家庭分化水平剛好很低,那么家庭成員就會有意無意地使用“三角化”的方法,把媳婦拉入進來,以此平衡本就存在問題的兩人關系(如母子關系)。
再想要獨立出去,往往就難上加難了。
老公有親戚有朋友,
但我只有他
每當跟小琪吐槽抱怨,閨蜜都勸她說:
公婆都是這樣的。
至少,你婆婆還是幫你們做了不少事的。
你在那邊,只有他一個算是親人,要好好和他過日子……
“只有他一個算是親人”,這讓小琪非??謶?。
前段時間,孩子咳了一周都不好,她想帶孩子去醫院,而婆婆堅決不讓。
小琪和婆婆爭辯,一來二去,聲音就逐漸大了。
這時,老公終于從沙發里抬起頭:
有什么好吵的,聽咱媽的吧,她還能害孩子嗎?
小琪一怒之下,抱著孩子就摔門而去。
但從醫院出來,她卻不知道還能去哪了。
在附近的小餐館待到十一點,孩子都在手上睡熟了,小琪茫然四顧,不知何處為家。
這一刻,她深深地羨慕起閨蜜來。
雖然閨蜜也會受氣,但不出15分鐘的車程,就能找到三兩個無條件挺她的朋友;回娘家,也就一腳油門的事。
遠嫁的壞處之二,就是遠離親友的孤獨。
當遠嫁的你和他的家人起了齟齬,才能深刻地認識到:
如果他不站在你這邊,你的身邊就空無一人了。
“遠嫁”相關的話題下,不乏這樣的評論留言:
我現在的狀況就是,沒有朋友,只認識我老公一個人?,F在我很累,我老公也累。
即便認識了朋友,也會發現:
我以為我來到新的城市,認識了新的朋友,但這些新朋友,其實都是他介紹給我的。
如果我們吵架、鬧離婚,有幾個人會向著我?
無家可歸的感覺,這就是遠嫁的孤獨。
他說要“騙我一輩子”,
沒想到他真的是個騙子
諾諾的戀愛,也曾十分甜蜜。
想吃水果了,男友會削好皮切好塊,放在保鮮盒里送去。
擔心她路癡,每一次工作面試,男朋友都要陪著她去。
諾諾既開心又擔心:
你對我這么好,該不會是想要騙我什么吧?
男朋友鄭重地說:
就算是騙你,也會騙你一輩子。
這番甜蜜對話,在諾諾的朋友圈秀了一整年,也成了她跟父母對抗,遠嫁2000公里的底氣。
沒想到婚后,男友不再“騙”她了。
切好的水果沒有了,上心的瑣事不處理了。
以前怕她無聊,經常帶她出去玩、拍照、游村。
現在,什么都沒了。
如今的老公,一回家就跟手機為伴,還言之鑿鑿地說:
都結婚了,整那些沒用的干嘛?
的確,老公不出軌,肯養家,也不能昧著良心說他不是好男人。
但在無數次想跟他說說話,他卻無數次轉頭睡去之后。
諾諾開始懷疑:
我跑了2000公里,到底圖了個啥?
遠嫁的壞處之三,在婚前對他有多高的期待,婚后就會收獲多深的失望。
遠嫁,并不是一個容易下的決定。
離開父母,遠離家鄉,告別朋友。
可能還背負著父母的反對、親朋的擔憂。
這難免讓人覺得:
為了他,我犧牲了太多。
犧牲越多,期待越高:
我為你付出了一切,你如果不一直愛我,讓著我,你還有良心嗎?
然而這份“補償期待”,不一定會有回報,但一定會有反作用力。
心理學研究早就發現,浪漫的愛會在婚后很快消失[1];
并且,自由婚姻比包辦婚姻,下降得還快。
即便最初,對方能顧及“我為了你遠嫁”,而多照顧你、讓著你。
可當浪漫愛的玫瑰色濾鏡淡去,老公也不會再事事聽從于你。
甚至,他還會反過來指責、怨恨:
你跑這么遠來,是來向我討債的嗎!
遠嫁真的會變“冤家”?
也不是
家族介入、遠離親朋、期待落空。
種種可能性,讓父母和女孩憂心忡忡。
這么說來,“遠嫁”一定會變成“冤家”?
答案是否定的。
隨便點開一個視頻軟件:
遠嫁1800公里的姑娘,每天下班都收到丈夫變著花樣送的花;
遠嫁到農村4年的姑娘,抱著襁褓里的嬰兒看公婆在院子里烙饃,感嘆歲月靜好;
遠嫁了14年的孩子媽,每天拍視頻記錄一家人吵鬧又溫馨的日常,說“這就是愛”。
究其根本,遠嫁又想過得幸福,這3點是關鍵。
首先,老公從原生家庭中自我分化。
也就是,老公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現在是個獨立、負責的大人,而不是被原生家庭糾纏、拖累。
這和有沒有公婆住在一起,其實并沒有絕對的關聯。
有的公婆即便住在地球另一端,仍然能通過電話、網絡,指揮他們的兒子。
而只要完成分化,即便就住在父母隔壁,老公也會盡力維系好邊界感。
然后,自己有事業、有朋友圈。
男人的愛,可能會隨著時間日漸干癟;
公婆的好意,可能會因為意見不合而隨時收回。
只有自己創造的事業、建立的關系,才是自己最能把握住的。
如果決定遠嫁。
先在當地找到一份工作,開拓屬于自己的圈子,再計劃結婚。
這,可能是更穩妥的辦法。
即便要做全職媽媽,最好也要找到除了家庭以外,自己能投入其中的事。
也許是自媒體,也許是和朋友們共同的興趣。
總之,遠嫁后的生活,不能只圍著老公轉。
最后,無論何時,都有離開的勇氣。
這并不是說,在結婚前就做好離婚的打算。
而是要讓自己,不要死認這一條路走到黑。
畢竟,人心易變,世事難料,最初的幸福,并不一定能延續。
很多遠嫁的姑娘,過得并不開心,她們的老公可能媽寶、自私、有惡習,可能曾出軌、背叛。
但她們還是無法離開。
畢竟,遠嫁是一個沉沒成本巨大的決定,總會提醒她們:
你當初放棄了那么多嫁過來,就這樣離開的話,當初的犧牲不就成了笑話?
而孩子,更是給決定的天平,又壓上了重重一碼。
所以,很多遠嫁姑娘寧可在苦海中掙扎,也沒法把“離婚”說出口。
離開的底氣,不是僅事業、朋友能給的。
還要自己,“想明白了”才行。
寫在最后
到底要不要遠嫁,沒有人能替你做決定。
但請記住:
選擇,永遠是為了讓未來有更廣闊的可能性;
而不是自縛手腳,從此被“綁”在一片不熟悉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