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說:最牢固的人脈關系,一定是金錢關系,人脈的本質不是互相認識,而是互相需要,錢是衡量人際關系的工具,利害關系越大的兩個人,關系就越牢固,真正的朋友不是受歡迎,而是被需要。
莫言的這段話聽起來有點扎心,但是揭示了人際關系的復雜性,引人深思。
1.利益是檢驗人性的試金石
成年人的世界很難說有永遠的朋友或者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當利益到位,陌生人會變成朋友。當利益消失時,朋友會變成陌生人。
成年人的世界,其實很復雜,也很單純。人的本性就是逐利的,當你能給別人帶來利益時,人性是善良的。當你不能給別人帶來利益時,人性是自私的。當你觸碰了別人的利益時,人性是惡毒的。
成年人的世界只談感情,不談利益,似乎有點天真。你一貧如洗,手無寸紙,口無銀腔, 肚無墨汁,除了父母雙親,誰會跟你談感情。
正所謂,酒,喝不出朋友;煙,抽不走寂寞;訴,換不來同情;怨,改不了命運;有了物質,細節就會被淡化,沒有物質,細節便會被放大。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家書中對兒子所說:“利益檢驗我們人性的試金石。利益是光照人性的影子,在它面前,一切與道德、倫理有關的本質都將現行,且一覽無余。”
2.真正的朋友不是受歡迎,而是被需要
當你不夠優秀時,你越是努力的踮起腳尖千方百計的討好他人,就越會被他人看不起。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只有雙方旗鼓相當,才能攜手共進。
童年時,友誼很純粹,交朋友是出于一種本能。成年后我們逐漸認識到,所有的人際關系本質上都涉及到價值的交換和需求的滿足。
王志文說:“當你優秀的時候,自有人趨之若鶩,當你弱小的時候,自是門前冷落。”
一旦你領悟了這些道理,你就不會因為緣聚時而過度歡喜,也不會因為緣散時而過度悲傷。
永遠不要高估自己在心目中的地位,不要覺得自己很重要,只是偶爾被需要。與其將過多的期望寄托在人際關系,不如努力的修煉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內在價值。
只有不斷擴展知識領域,培養技能,修煉品德,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實力,才能在各個領域中找到歸屬和價值。只有不斷的自我增值,我們才能在不同的機會中被認可和需要。
只有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的基礎上,我們才會成為他人眼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只有持續的自我提升,我們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贏得他人的青睞、賞識和尊重。
你若盛開,清風徐來。如果你足夠優秀,該來的都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