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良寺距皇宮很近,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這三位晚清重臣,都曾在此居住,其地位之重要可見一斑。然而,賢良寺最悲愴的一個故事,卻是由李鴻章和淚著寫的。
△李鴻章
李鴻章的悲傷
1900年7月17日,年近八旬的李打點行裝,準備登船北上,作為全權大臣赴京處理庚子事變。
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的時候,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帶著一大幫人“西狩”了。大臣投降的投降,戰死的戰死,皇皇帝都已經成了八國聯軍的天下。在這社稷難保的關頭,慈禧太后想到了在兩廣總督任上的李鴻章。連慈禧都知道這是一項“勉為其難”的任命,李鴻章此去兇多吉少。
李鴻章于10月5日由百名俄軍護送,自天津乘船北上。到北京的當天,也就是10月11日,就會同慶親王奕劻開始與德、奧、比、西、美、法、英等十一個國家的代表進行艱難的談判。整個談判期間,賢良寺西跨三院就是李鴻章辦公的處所。
當時占領者宣布,除承認李鴻章住的賢良寺,以及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滿族皇室慶親王奕劻的住處,是“由清國政府管轄的兩個小院”外,其他均為占領軍所有。但這兩處也是由外國人把守大門。
這等同監禁的侮辱,他忍了。對李鴻章來說,這種羞辱難道比得過當年《馬關條約》簽訂后臣民的唾罵嗎?
每當夜已至深,屋外唯一的燈熄滅之后,李鴻章經常一個人陷入長久的回憶。年輕時的日子一點點清晰起來。
弱冠即舉翰林,又投筆從戎。他師從曾國藩,被這位清季伯樂認為才氣內斂、膽大心細,在人才濟濟的曾門被視為第一人。然后他募淮軍,援上海,破天荒地開始編練近代軍隊。他從鎮壓太平天國起家,以一介文人投身戎馬,匡扶行將倒塌的帝國。
他開辦制造局、譯書館,帶著虎狼淮軍平定東南,功績勛業趕上了可稱為前輩的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三人。他后來繼承曾國藩事業剿平捻軍。在老臣凋零之后,他靠著一手創建起來的北洋勢力獨撐這個搖搖欲墜的老大帝國。
他是這樣一個在大浪潮中試著摸索自己道路前進的人。然而1895年的甲午戰爭,經營了十年之久、耗資數千萬兩白銀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徹底摧毀了他的信念。他的一切努力最終都化作了塵埃。
對日談判,充滿著在外力壓迫下的無奈。《馬關條約》里沾著他自己的血!
《馬關條約》簽訂之后,他負罵名黯然返國。他從“坐鎮北洋,遙執朝政”的位置上跌落下來,除了一個大學士的空銜,已是一無所有了。因為在京沒有房產,他就在賢良寺住了漫漫的五年。
天不遂人愿
此時的京城,門生故吏,紛紛叛離。政敵們還在不停地聒噪,直欲將其置之死地而后快。
然而到了第二年,被晾起來的李鴻章就有了新的使命。他奉派周游列國,從上海放洋,先后到俄國、德國、荷蘭、比利時、法國、英國和美國轉了一大圈兒,成為第一次出訪這么多國家的中國政府最高級官員。
大開眼界的他本以為可以為大清做點什么,卻不料剛去軍機處上第一天班,就被扣罰了一年的工資。起因很簡單,他從國外回來時,曾去憑吊已成廢墟的圓明園,哪知此時里面正在修復,已經成為皇家禁地了。馬上有人揭發他,以“李鴻章擅入圓明園游覽”的罪名,交禮部評議。
不幾日,交上來的動議是革去職位。西太后手下留情,“旨改為罰俸一年,不準抵銷”。這樣不客氣地對待剛剛搞定外交亂局的“洋務”功臣,目的是要殺殺他在洋人面前的威風,同時也平息北京對他的“賣國”指責。
李鴻章環球出訪的一頭興致,就這樣被莫名其妙地澆了一盆冷水。于是,他仍回到賢良寺,繼續自己的賦閑生活。就這樣上上下下,唯有賢良寺的青燈黃卷以不變的氣息陪伴著他。
天不遂人愿,大清國又一次到了危難之時。李鴻章曾提出過“外修和好,內圖富強”的治國方略,換來的只是一次次的粉身碎骨與深深的絕望。而他又被任命為“議和全權大臣”。這仿佛給人們一種錯覺——李鴻章平生別無所長,只會議和這一樁。甲午戰爭后因為簽訂《馬關條約》而遭到國人的聲討,“李二先生是漢奸”的罵聲至今還在耳邊回響。
△慶親王奕劻
李鴻章與慶親王奕劻一起,戰戰兢兢地踩在京城的瓦礫堆上,聽憑外國人的叫囂與侮辱,承受著聯軍時不時的恐嚇,在談判桌上“日與其使臣將帥爭盟約,卒定和約十二款”。在對方的威勢之下,他們一次次不情愿地屈從,被對方帶著慣有的粗蠻暴力,模糊不清地看著事件的前方,走向一個黯淡的結局。
談判前后進行了九個月。各國公使輪番訛詐欺辱。年近八十的李鴻章還親自過問每一個細節,一條條地辯駁,一條條地力爭。為了給大清省下幾兩銀子,保全幾寸疆土,留住幾分顏面,李鴻章吐血了。
一代名臣辭世
臨終前,李鴻章在奏折中痛心地說:“臣等伏查近數十年內,每有一次構釁,必多一次吃虧。上年事變之來尤為倉促,創深痛巨,薄海驚心。今議和已成,大局稍定,仍希朝廷堅持定見,外修和好,內圖富強,或可漸有轉機?!?/p>
1901年1月15日,李鴻章和慶親王代表大清國在“議和大綱”上簽字。簽字后的一夜,李鴻章吐血不止,滴水不進。
賢良寺迎來晨曦的時候,一代名臣李鴻章在這里去世。臨終前,他目猶瞠視不瞑。老部下周馥哭號著說:“老夫子有何心思放不下,不忍去耶?公所經手未了事,我輩可以辦了。請放心去吧!”
李鴻章忽然睜大眼睛,嘴唇喃喃顫動,兩滴清淚緩緩滾出眼窩。周馥一面痛哭流涕,一面用手撫其眼瞼,李鴻章的雙眼方才合上,須臾氣絕,終年七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