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FasTrakCareer
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FasTrak常常會遇到很多人來咨詢他們的職業選擇。
舉個例子,前兩天,小Q同學找到我們咨詢 -
他在一家全球頂尖的外企工作多年,在未來一兩年有望被提拔為公司重要的領導層。
然而,他發現,組織的低效,工作的重復性讓他越來越質疑自己的長期職業發展。
他在思考要不要職業轉型。但他很糾結,他的糾結點在于 -
現在的職業路徑已經被證明是可行的,他的能力足以勝任現在的工作,也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升遷;
如果轉型,比如去咨詢,不知道這條路徑是否可行,不知道自己能力是否足以勝任,是否會成功…等等。
他內心知道他并不想要做到老板的位子,成為老板一樣的角色,但他無法下定決心改變現狀。
他的困惑可能是很多人的困惑,種種猶豫讓他一直糾結,止步不前。
很多人在面臨職業選擇的時候,都會經歷和小Q一樣的障礙:
把現實的困難看的比實際要大很多
不注重內心的想法
猶豫不決
但其實職業生涯是很長的,你可能現在只工作了五六年,未來還有三十年。
不要被現有的環境和能力所困住,從底層往上層的思維方式是很局限的。大多人是從底層開始想的,即我的環境里面大家都想干什么,我有什么資源。
但真正能實現目標的人,都是從上往下想。我的底層驅動力是什么,想成為什么人,再去想如何實現。
FasTrak想分享一下,我們是如何幫助大家借用NLP的模型思考自己的職業 -
這個自上而下的思考過程,其實非常類似于任何一個戰略的CASE,要問的第一個問題,永遠不是現在有什么,而是我們想要成為什么公司,想要實現什么目標。
對于職業規劃,我們也應該先問 -
“對你來說,什么最重要?”
“你想要什么?”
“你想要成為什么人?”
NLP是什么
先簡單給大家介紹下NLP -
NLP是神經語言程序學的縮寫。Neuro是指你的神經學;Linguistic是指語言;Programming指的是神經語言的功能。
對一件事情的理解,可以分成不同的層次,而這個層次是有高低之分的。
高緯度的理解層次是目標的制定者,而低緯度的理解層次是目標的接受者。
如果你用低維度的視角去看待世界,會感覺很大的局限。但當你站在更高的一個維度去看待它,就會感覺一切迎刃而解。
NLP的6個理解層次
我們將從NLP的六個層次從頂層至底層一一闡述。
1
精神
NLP理解層次的最高層次是精神層。
精神是什么意思?
就是你與世界的關系 - 你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什么?這個世界會因為你而有什么不同?
我們可以姑且稱之為夢想,它可能并非是一個狹義的職業,而是一個人窮其一生想達到的境界。 當然,這個夢想既不能是空談,也不需要那么偉大。
比如 - “我想活得很有趣。”“我希望我能為社會創造價值。”“我希望幫助其他人。”
在這個時代,你已經很少能看到一個成年人正經八百地談夢想了。
這其實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 大部分人隨波逐流,為了生活按部就班地過著上一輩人眼中正確的生活。
而總有一小部分人,他們用截然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們不愿意隨波逐流,更希望總一些與眾不同的事。而這種人,就是咨詢在尋找的人。
比如,FasTrak成功學員小M的故事 - 史上最難秋招,他卻收到咨詢合伙人親自發OFFER
他在訪談中曾講述過自己的初心: “...我從小對生物非常熱愛,夢想通過生物研究幫助病人...”
而正是這種想要幫助病人的使命感,讓他開始思考 -
“為了達到這個夢想,我到底想成為誰?”
2
身份
NLP理解層次的第二層次是身份層。
如果說精神層代表的是“我想我的人生是什么樣的?”,那身份層代表的就是你在向往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 “我想成為誰?”“我是什么樣的人?”
身份不等同于社會角色,一個身份可能折射出無數種匹配的社會角色。
舉個例子,
你的夢想是守護和平,那你可能就會傾向于做一個“調解紛爭”的人,這樣的社會角色可以是政客,也可以是軍人。
但選擇同一種社會角色的人,他們對自己身份的定義是總有相通的地方。
最后選擇做咨詢顧問的人,即使他們最初懷抱的目的都各不相同,但對自己身份都有一個共同的定義 - “成為一個解決問題的人”。
比如,剛才說的小M,
他想成為一個“幫助病人的人”,而在“咨詢顧問”和“生物科研”這兩種社會身份中,
他認為“咨詢可能更能解決當下存在的問題”,因而選擇了咨詢。
再比如,另一個成功學員大帥比的故事 - 從小黑屋到麥肯錫,我一直在「找刺激」
大帥比喜歡有趣的生活,而解決問題會讓他沒什么業余愛好的生活更有意思,因此他看上了咨詢這個行業 -
“做咨詢需要一直動腦...可以給我大腦刺激...每天的生活都可以豐富充實。”
當你為自己選擇了一個具體的社會身份之后,你面對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就會和其他人有著不同的價值觀。
3
價值觀
NLP理解層次的第三層次是價值觀層。
價值觀層代表的是 - 你為了成就這個身份,而抱有的一些信念和原則。
都說人生是走出來的,每個人人生的不同,往往是由因為選擇的分叉路口不同,而支持我們去做價值衡量的,就是價值觀。
設置一個現實情境的例子:
假設現在是春節,你現在有半個月的假期。你打算用來旅游、逛街、看書、還是約會?
如果只考慮舒適度,我相信大部分肯定是怎么開心怎么來。
但一個想進并能進咨詢的人,會為了自己的目標而犧牲自己的娛樂,做更多的準備 - 比如mock case、苦練英語/中文。
因為在他們的價值觀里,這些比娛樂更值得。
這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方面,一個典型的咨詢顧問會有哪些價值觀?
FasTrak從我們的眾多成功學員中總結出了這三點 -
1. 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
他們認為解決問題是一種樂趣。遇到問題時,普通人會避之不及,但他們喜歡研究問題的癥狀,發現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并且找出解決方案,并且非常享受這個過程。
2. 永遠保持好奇
普通人只關注與自己直接利益相關的小事,但他們對世界的變化感到好奇 -“星巴克還能活多久?”“5G會對商業格局帶來什么影響?”…
這種好奇心使他們不斷地學習和探索新的領域。
3. 相信堅持就會有回報
比如,成功學員小N的故事 - 麥肯錫會要一個毫無咨詢背景,面試失敗數次的人嗎?
小N當時面試Bain失敗,但是他并沒有像絕大多數人一樣,因為失敗而放棄咨詢。即使當時還有PE作為Plan B,但他依舊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在麥肯錫的面試上。
在那次訪談中,他說 :“在不確定Plan A可行性的情況下,你是否還愿意投入足夠的時間、精力去做,就看你對Plan A有多認真和執著了。這就看你對Plan A有多執著了。”
有了價值觀,不代表一定能順利執行計劃,你總會在生活中遇到阻礙時,這時候就該想想自己還缺少哪些能力?
4
能力
NLP理解層次的第四層次是能力層。
能力觀層代表的是 - 我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知識和技能?
怎么看出你需要哪些能力呢?很簡單,看你遇到了哪些困難。一個問題/困難的背后,實質上反映了自己缺少某種能力。
比如,老板給的任務總是做的不如人意,你要去想想 - 是自己的分析能力有問題,還是溝通能力不行?
再比如,老板需要你去設計一張海報,可是你并不會用設計軟件。那是不是該抽空學習下PS或者AI,再不濟也看看用PPT怎么做?
一個典型的咨詢思維是這樣的 - 任何問題一定都是有解決辦法的,這個時候,找到答案比自怨自艾更重要。
除了提高原本不擅長的能力外,能力的轉化也很重要 -
舉一個例子,小X同學的故事 - 實習很爛,一樣拿到MBB面試和頂級OFFER
小X以前和科研打交道,但是進了咨詢之后,她發現學術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與咨詢顧問是相通的。
最棒的是,她把以前讀文獻的能力轉化成了極強的信息收集和整合能力。長此以往,她的工作效率反而比背景看上去更合適的同事高出好幾倍。
知道能力的重要性之后,那接下來就該思考,為了擁有這些能力,你該如何行動?
5
行為
NLP理的第五層次是行為層。
行為層代表的是 - 具體怎么做?有什么安排?
想要解決問題,想要提高某項能力,想想是沒用的,行動才是關鍵!
每一位咨詢顧問都是人們眼中的行動派,別人眼中的牛逼,都是他們堅持不懈努力而來的。
為了提升自己,看看還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去做,去改變的?
比如,我們的一個學員小J - Bain OFFEREE:沒有一個夢想的名字叫做“不可能”
學員小J從小生活在國外,沒有中國戶籍。當中國的咨詢公司開始本土化后,她被拒之門外。為了進咨詢,她拼命提高自己的中文能力。
她說 - “我每周上2-3小時的語文課,一共練了6個月...拼命地上中文課,讓自己的中文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
行動可以說是一切的基礎,上層的因素決定了方向和計劃,行動決定了所有計劃的執行。
6
環境
NLP理的第六層次是環境層。
環境層代表的是 - 周圍有沒有資源可以利用?
能實現目標的人,都善于找人脈/資源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當你發現自己很難行動,或者行動起來很困難時。
咨詢的思維會這樣思考 – 是否可以通過其他的途徑幫助我去實現?周圍有沒有資源可以利用?
比如,學員小M的故事 - 絕不可能進咨詢的背景,逼她成為L.E.K.咨詢顧問
小M在申請咨詢時,周圍的準備環境并不理想,身邊連個一起準備的小伙伴都沒有。
她的原話 - “身邊同學專注于升學,而我可能更想搶先一步做一些身邊人做不到的事,是有點孤獨的。”
但是,她沒有抱怨環境,反而主動創造適合申請咨詢的環境 -
積極networking,時常聯絡正在咨詢公司的朋友
尋求FasTrak的幫助,幫助她提高case
努力地做了這一切之后,不僅讓她提高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她不再覺得自己孤立無援的。
再回到我們一開頭的案例。
自下而上的思維模式沒有幫助小Q想清楚他的職業選擇,當我們從最上層的問題開始,進行一番靈魂拷問之后,小Q同學發現 -
精神和身份層面:他想成為的人是可以用深入淺出的方式把自己的知識教給別人的。
價值觀層面:想要在一個高效的組織和文化中工作,盡可能減少內耗,把更多事情放在”做事“,而不是”搞人“上面;盡可能減少重復的工作內容,多參與到有創造性的工作中去。
能力/行為/環境層面:明確了具體方向以后,他做了很多研究,找業內人士聊天,找FasTrak咨詢和培訓,雖然有一定能力差距,但他發現這些差距都是可以通過努力彌補的。
想清楚了這些以后,他說,我從來不因為一條路難走而放棄,只要我想清楚 - 這就是我的路。
轉載來源:Fastr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