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一例外,都是因為方便,用戶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已經用它們上癮了。用戶一旦養成使用習慣,再轉換用其他產品或者工具就比較困難了。因為這會產生轉換成本。
比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都是移動支付方式,日常購物消費、發紅包我都用微信支付;而在繳納水電費、轉賬、信用卡還款時,我都用支付寶。其實,兩者都好用,只是我形成了不同的使用習慣。所以,讓用戶養成對產品的使用習慣是搶占用戶時間的有效手段。用戶使用上癮,是最為成功的標志。以下,Enjoy:
崔德乾 | 作者
01
培養用戶使用習慣
大致來說,培養用戶場景使用的習慣有三條路徑。
1、不斷解決用戶的痛點,節省用戶的時間。
支付寶和微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們不斷跨界接入各類服務場景,比如生活繳費、信用卡還款、快遞查詢、醫療健康、車主服務、共享單車等。這些應用不但節省了用戶的時間,也解決了用戶查詢、排隊等候的痛點,慢慢讓用戶形成依賴。
盒馬鮮生、小米社區、大悅城都是利用這個規則來培養用戶使用習慣的,直至讓用戶上癮產生依賴。12306為什么增加點餐和選座服務?就是在解決用戶的痛點,增強用戶的使用習慣。
2、給予利益補貼。
支付寶和微信為鼓勵用戶的使用,當用戶支付的時候會給用戶發紅包。滴滴和共享單車,為了鼓勵用戶使用,會進行使用補貼。
統一、可口可樂、東鵬特飲、星巴克、肯德基為了讓用戶重復消費產品,會給用戶發紅包或者抽獎機會。總而言之,就是利用利益補貼的方式,培養用戶對產品的重復購買興趣,這是另一種搶占用戶時間的辦法。
3、填補用戶精神空虛和空閑時間。
人在某些場景下是會精神空虛的,你的產品若能填補這些空虛,也是可以搶占用戶時間的。長期出差的年輕人難免精神空虛,空虛的時候就會點開微信,與老朋友聊聊天,微信的通信功能填補了用戶的空虛時間段。
抖音為什么深受工廠和工地上班一族用戶的歡迎?當他們結束繁重的工作之后,點開抖音可以找點樂子,打發空閑的時間,這也是一種享受。出差的女士為什么喜歡下載很多電視劇?在高鐵上或者飛機上點擊愛奇藝或者其他視頻產品追劇,可以以此來填補這段空閑的時間。
02
用場景和用戶一起“嗨”
很多品類消費頻次比較低,如手機、家電、無人機、珠寶,對于這類產品如何搶占用戶的時間呢?那就是利用娛樂手段,借助特定場景和用戶一起玩一起“嗨”!
小米就是通過小米社區將用戶組織起來,線上線下組織用戶一起玩一起“嗨”,比如開展游戲比賽、手機攝影比賽,比如組織用戶跑步、K歌、開辦明星演唱會等。這些活動跟銷售沒有關系,就是以享受的名義來消耗用戶的時間,培養用戶對品牌的高度信任。再比如大疆無人機就和很多旅游景點合作,凡是大疆無人機的用戶,都可以免票進去游玩。
帶VIP客戶看電影、聽音樂會、旅游是很多品牌搶占用戶時間的做法。在這方面,母嬰零售品牌孩子王做得登峰造極。孩子王每家門店一年要做1000場的活動,他們不停邀請目標用戶參加各類文化娛樂活動和專業的場景體驗活動,比如親子繪畫、手工、職業體驗、兒童抓周、寶寶爬爬賽、孕婦課堂、三好學堂等,和用戶一起玩一起“嗨”。通過這些活動,孩子王創造了不俗的業績。
現在,不僅實體商業和各個品牌會邀請用戶一起玩一起“嗨”,京東、小紅書等電商企業也組建了各類圈子,比如京東的時尚搭配圈、美食圈等,以此來組織用戶在線上一起玩一起“嗨”!
現在進入休閑娛樂時代,消費者將大量的時間用在休閑娛樂上面,這也是消費升級的主旋律。
品牌要順應這個趨勢,結合品牌、行業邀請用戶一起玩一起“嗨”,去搶占用戶碎片化的時間,從而培養用戶是對品牌的忠誠度。這是物聯網時代的競爭武器之一。
03
讀懂用戶,同頻共振
現在進入消費者主權時代,9000歲成為消費新勢力。“懂我”是這一代消費者的核心需求。
所以,你要搶占年輕用戶的時間,品牌要放下身段傾聽他們的聲音,不斷與他們交互,以求讀“懂”年輕消費者的心聲。如果不懂用戶,你就無法與用戶進行交互。
1、產品場景交互。
即利用產品場景與用戶進行交互。可口可樂、小茗同學、味全果汁、江小白、答案茶、百度的小AI音響、360的兒童安全手表,都是利用產品場景和用戶交互,這些產品要么在產品包裝上搭載場景化的文案,要么利用產品場景化的功能和用戶交互。
2、 活動場景交互。
場景交互既指品牌與用戶之間的交互,也指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交互。
消費者不僅需要個性化、自帶場景體驗的產品,還需要場景化的活動體驗。這些體驗活動,不僅是用戶體驗品牌和產品的載體,也是相同用戶群的社交平臺,用戶與用戶之間能利用這些平臺擴大交際圈,積累人脈,用戶之間就會從陌生人變為熟人。熟人越多,這個平臺就越能搶占用戶的時間。微信、抖音、拼多多、小紅書這些社交媒體和社交電商能火,就是因為用戶的朋友都在那里。
3、社群即時交互。
即利用社群工具(虛擬社群和實體社群)將用戶組織在一起,大家分成不同的圈子,品牌和消費者乃至相關利益第三方在這里即時溝通交流。
品牌和第三方主要為用戶做貢獻,這樣的社群就會有溫度,用戶就愿意在這里。因為他有交友、學習、享受、炫耀的收益。
04
用場景,制造社交貨幣
休閑消費就是“娛樂至上、個性表達、精神享受”,休閑消費帶來的副產品是社交貨幣,發達的社交媒體讓社交貨幣得以大規模流通。
什么是社交貨幣?如果分享某項內容可以提高你在別人眼中的價值,那么這條內容就會像貨幣一樣從外界買來對你的刮目相看。
對于品牌而言,你要學會場景制造,因為場景將會產生優質內容,用戶分享優質內容就會獲得大量的“社交貨幣”,從而引爆免費的病毒式傳播。免費傳播可再次引發新用戶的時間消費與傳播,形成傳播與銷售的網絡效應。
常見的社交貨幣有五種,分別是談資幣、表達幣、價值幣、形象幣和炫耀幣。
1. 談資幣:提供談資
產品或者活動能為用戶提供談資,那么就會產生廣泛流通的社交貨幣—談資幣。
海底撈的新吃法、江小白雞尾酒勾兌、奧利奧的辣味雞翅及芥末味夾心餅干,給用戶制造了“新鮮、情趣”的談資幣;星光珠寶的“掌上明珠謝親恩、老公老公疼疼你”的場景體驗活動—用分娩體驗儀讓老公體驗到老婆生孩子的痛苦,從而給體驗者和圍觀者制造了“感恩、感動、感同身受”的談資幣。
2. 表達幣:借此表達想法、情趣、情誼和情緒
年輕人為什么購買可口可樂的昵稱瓶、歌詞瓶?為什么購買江小白的表達瓶?就是因為產品變成了道具,替用戶表達情趣、情誼或情緒。為什么很多人愿意在珠寶店的玉貔貅上摸一摸?因為它替用戶表達了“馬上發財”的愿望;用戶看到商城里面金燦燦的龍椅也會坐上去體驗一下,甚至拍照發朋友圈,為什么?因為龍椅這個場景道具給用戶提供了“我像不像皇上”的情趣。
不管是產品上的場景文案還是品牌的場景體驗或場景道具,只要能替目標用戶表達,就能源源不斷地制造出新的表達幣。
3. 價值幣:被別人需要是一種價值
每個人都想在別人面前體現自己的價值,那就是幫助別人。如果我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就意味著我被更多的人需要,這幾乎是最佳的贊美。
我們希望在朋友圈體現價值,希望幫到別人,就會在社交媒體上向別人積極推薦產品、品牌、文章,或者應朋友的要求點贊、砍價。推薦也好,幫忙點贊投票也好,都是幫助別人滿足需求,同時體現自己被需要的價值。雙11,閨蜜把拼團或者砍價頁面發過來,你一般都會參與,這是拼多多和其他電商常用的制造價值幣玩法的體現。
4. 形象幣:展示良好形象
人都有展示自己形象的需要,希望通過巧妙的動作展示自己良好的形象,讓別人覺得自己是睿智的、聰明的,這也是一種基本需求,從而促成了形象幣的產生。年輕人喝杯喜茶或體驗摔碗酒、網紅美食時都要拍照發朋友圈,就是為了展示自己“時尚、酷帥、新潮”的形象。
江小白開展“表達文案征集”、西貝莜面村開展“為月餅配詩文”、百事可樂開展“我要上罐”活動,就是品牌在制造社交形象幣,滿足用戶展示自己有才華形象的需求。
品牌產品或者品牌活動,要善于制造形象幣,如果能夠幫助用戶來展示他們良好的形象,幫助他們完成某種訴求,他們就有可能去轉發相關內容,并瘋狂參加相關活動。
5. 炫耀幣:滿足炫耀攀比心理
2018年的“炫富摔”為什么引發跟風?短短幾天有15億次的傳播量!這是其滿足了炫耀的需求。
山東一家珠寶店為購買“金筷子金碗”的新人客戶設置了特別的儀式:在婚禮大典上,由新郎贈送給新娘,寓意給她一輩子的金飯碗,給她一輩子衣食無憂的幸福。新娘給新郎贈送金筷子,寓意和他同創共享,一生成雙成對。這就是在制造炫耀幣!
消費者的付費原則是:價值與需求的雙滿足,產品滿足需求,場景滿足價值。因為場景,產品和產品相關的內容制造了社交貨幣;因為社交貨幣,消費愿意為場景體驗買單。
時代無論如何進化,商業的邏輯永遠不會變:那就是挖掘消費者未被滿足的老需求和時代催生的新需求。在這個邏輯下,我們需要關注是誰和誰在什么場景下被滿足。這是場景和商業的時代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