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說服人們的是嚴密的邏輯
首先,需要普及一下邏輯推理論證的三種基本方式:演繹推理 歸納推理 類比推理
一,演繹推理:演繹法是從一般性的前提出發,通過推導即“演繹”,得出具體陳述或個別結論的過程。演繹推理的邏輯形式對于理性的重要意義在于:它對人的思維保持嚴密性、一貫性有著不可替代的校正作用。演繹推理的最典型、最重要的應用,通常存在于邏輯和數學證明中。
例a:
前提:1、所有人都會死,2、張三是人;結論:張三會死
例b.
1.所有手機都需要充電,2.Iphone是手機,結論:Iphone需要充電
演繹推理是由一般性知識做前提,推出特殊性知識做結論的推理;
演繹推理屬于邏輯最嚴密的必然性推理!
二,歸納推理:歸納法是根據一類事物的部分對象具有某種性質,推出這類事物的所有對象都具有這種性質的推理,叫做歸納推理(簡稱歸納)。歸納是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它屬于合情推理。
例c:
條件:我養的一只貓A喜歡吃魚。鄰居家的一只貓B喜歡吃魚。貓C喜歡吃魚。貓D喜歡吃魚。……結論:貓喜歡吃魚。
例d.
條件:今天見的烏鴉是黑的,明天見的烏鴉是黑的,在北京見的烏鴉是黑的,在河南見的烏鴉是黑的......結論:烏鴉是黑的
歸納推理是從特殊性知識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識為結論的推理。
歸納推理屬于或然性推理。
一旦樣本中出現不同的例子,結論就會被推翻,就必須加上前提。比如說“正常情況下,人是兩條腿”“正常情況下,烏鴉都是黑的”“正常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攝氏度”........
三,類比推理:類比推理是根據兩個(或兩類)事物的某些屬性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另一屬性也相同或相似的非演繹推理。
例e. “樹往高處長,人往高處走”
例f. 歌詞:“我的愛如潮水,愛出潮水將我向你推,緊緊跟隨,愛如潮水它將你我包圍。”
如果我們把這段歌詞中所包含的類比推理單獨拿出來,那就是:潮水能拉近我們倆的距離,愛情就像潮水,那么愛情就能拉近我們倆的距離。
我們的愛和潮水如果不相似的話,那我們的愛也不一定會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因為愛是一種人類之間的社會關系,而潮水是一大堆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所組成的水分子堆積而成的東西,這兩者之間沒有什么相似之處。而且,哪怕真的愛如潮水,潮水也可以把人分開,甚至將人淹死。我們如何知道,愛會像潮水一樣拉近兩人之間的社會距離,還是會像潮水一樣把兩個人淹死呢?
在進行類比推理時,我們往往很難搞清楚,A與B究竟有多相似。我原先提到的那個例子,因為樹往高處生長,所以人也要往高處走。但人和樹完全是不同的物種,很難說有什么值得嚴肅考慮的相似之處。所以這個類比推理的支持力度很弱。
最不靠譜的邏輯推理:類比推理
類比推理是一種很難使用的推理,大家最好不要用。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類比推理,大多是沒有什么效力的。因為A與B根本就不相似。類比推理,其實更多時候是起到一個說明的效果,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們想表達的結論。如果只用類比推理來為結論提供支持,那么這個支持的力度通常會非常弱。
比如,某人通過某種方式賺了不少錢,那你也能通過這個方式賺到錢嗎?這取決于你和那人有多相似,你使用的這種方式能在什么程度上再現當初那人使用的方式。你和那人在實施這個方式時,背景環境有多相似。由于市場瞬息萬變,你如果僅僅是以別人賺到錢為例,那是無法支持“自己用這種方式也能賺到錢”這個結論的。
所以,我建議大家最好不要依賴類比推理,因為它很難用好。我們可以用類比推理來啟發自己的思考,來向他人通俗易懂地說明自己的想法,但最好不要用類比推理來支持自己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