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羅馬法律至上的啟示

作為理性代替感情的表現,羅馬比希臘進步的另一個方面是法律代替了道德。在東方國家,道德和法律是渾然一體的,二者沒有區分。就是在希臘人中,道德同時也是法定的權利,因此憲法的制定和貫徹完全依賴于道德和良心,就是說還沒有一定的原則來制約人們內在生活的易變性和個人的主觀性。“現在羅馬人起來完成了這個重要的劃分,發現了一個權利的原則,這個原則是外在的——那就是說,是不依賴意見和心靈的。”因此黑格說:“成文法律的淵源和發展應該歸功于羅馬世界抑制的、非精神的和非感情的理智。”據此,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感情主義到理性主義的轉變,催化了羅馬法律的誕生。

法律在羅馬的重要地位首先表現在全社會對法律的重視。進入共和國以后,羅馬逐漸成為一個尊重秩序與法律的民族。羅馬人并不像希臘人那樣善于和熱衷于哲學思考,但他們采用希臘哲學的精髓,并把它運用到社會生活特別是法律中。為了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和糾紛,特別是為了規范各種經濟關系,他們理性地總結了長期以來社會生活的實踐經驗,于公元前450年制定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

自從《十二表法》產生后,它不僅成為羅馬人社會生活的法律準繩,而且成為兒童的啟蒙教材,多少代的羅馬少年都是在背誦《十二表法》的法治氛圍中長大的,直到西塞羅時期仍然如此。羅馬人對法律的重視,在西塞羅身上體現得最為清楚。西塞羅認為,哲學家們對美德的討論固然重要,但對美德的運用更加重要;“對美德的最好運用在于管理國家,并且是在實際上,而不是在口頭上實現那些哲學家們在他們的角落里大聲議論的東西”;所謂實現哲學家們大聲議論的東西,就是把哲學家們議論中的正確的東西加以立法。

西塞羅推崇希臘最著名的哲學家之一克塞諾克拉特斯,因為當克氏被人們問及他的門生能學到什么時,他答稱會使他們自覺自愿地去做法律要求他們做的事情。西塞羅還認為,法律比哲學具有更大的作用,因此他說,“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利用自己的行政權力和法律懲處迫使所有的人去做那些哲學家們以自己的講演只能說服少數人去做的事情,那么這樣的公民理應受到比探討那些問題的學者們更大的尊敬。”顯然,西塞羅對法律的重視只是羅馬人對法律重視的縮影。這就是為什么羅馬人在制定了《十二銅表法》后,又制定《市民法》和《萬民法》,目的就是要強制所有的人服從國家的法律——如果他們不能自覺自愿地去做法律要求他們做的事情的話。

羅馬法律成長的核心是權利意識的成長,而權利意識的成長又表現在對私有財產權的保護。在公民與國家的關系上,羅馬與希臘不同。希臘強調公民對城邦政治生活的參與,強調公民對城邦公共權力的掌控,羅馬則強調國家對公民權利特別是私有財產權的保護。羅馬保護私人財產權的意識,突出地表現在《十二銅表法》中。通覽《十二銅表法》,在其私法部分有大量涉及契約締結和私有財產權的條款,諸如買賣、借貸、繼承以及水流和道路的使用等幾乎無所不包的經濟生活,都有明確的條文規定當事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而其核心是保護私人財產權。這種狀況用黑格爾的話說,就是在羅馬,“個人進到法人的地位”;“所謂’法人’就是指承認個人的重要性,這種承認并不以它的生動性為根據,而是把它當作抽象的個人”。

黑格爾的意思是說,由于羅馬公民權的不斷擴大,個人權利發達起來,人與人之間更加平等,本來財產權受到各種各樣的差別的限制,現在一概沒有分別了。“我們還看見,羅馬人是從抽象的’內在性’的原則出發,這個內在性現在在’私權’中自己實現自己為’人格’。’私權’就是個人以個人身份在現實中受到重視。就是說,在它自己給予自己的現實——財產——方面受到重視。那個有生命的政治形體——那種使這形體活潑生動而成為這形體的靈魂的羅馬感情——現在孤單化了,回復到一個無生命的’私權’。”——無生命的“私權”, 抽象的個人,就是“法人”。

羅馬共和國是在把有生命的、具體的個人變成無生命的、抽象的個人即“法人”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了權利意識,從而保護了公民權利,并使自己成為法治國家。至于說羅馬在進入帝國時期后,公民的權利受到各種侵犯,權利意識也受到嚴重挫傷,以致在哲學上發展出一種對現實包括對現實權利漠不關心的“不動心”思潮,那是后來的事情。

從某種意義上講,法律和道德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對立:前者是剛性的,后者是彈性的;前者是無情的,后者是有情的。如何處理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并尋找平衡點,考驗一個民族的智慧。《十二銅表法》涉及羅馬人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部法律的許多條文顯然有些苛刻。例如,第八表第十二條規定“夜間行竊,如當場被殺,應視將其殺死為合法”;第八表第二十三條規定“作偽證的,投于塔爾佩歐巖下摔死”。然而,事情的另一面是,在一個民族向法治社會邁進的起步階段,沒有嚴格的法律規定和嚴格的執法手段,是不足以建設法治社會的。正如論者指出,在這些條文的背后所涵蓋的理念,對于我們理解羅馬品質和羅馬人對待權力的方式至關重要,羅馬人首先要的是法治,而非人治。

沒有任何人能凌駕于法律之上,不論他擁有多大的財富或享受怎樣的特權。法律至上而不是道德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些具有現代精神的立法理念和司法實踐,即使在21世界初的許多文化上的東方國家,也還是人們可望而不可及的仍在追求中的目標,但是在公元前5世紀,它在羅馬已成為現實,這不能不說是羅馬對人類社會法治建設的重大貢獻。

和現代國家的憲法、法律一樣,羅馬法不僅限制了個人,而且對政府權力的構成、運作方式以及權力邊界等也做出了嚴格的限制。在羅馬共和國,法律規定行政長官、元老院成員等一切高級官職純屬榮譽職務,不拿官俸,有些官職(例如監察官)甚至還要拿出自己的財產來公用,且不允許從事商業貿易。此外,對于出任官職的限制還有其它許多法律規定和沿用慣例,如公元前342年通過蓋努修斯法,規定一人同一年內不得兼任兩種以上的官職,接任同一官職須有十年間隔期;公元前265年法律又規定,任何公民不能兩次被選為監察官。

在對公權的邊界上,羅馬法的規定十分清晰,比如《十二銅表法》第九表中有兩條這樣規定,“對剝奪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國籍的判決,是專屬百人團大會的權力”,“任何人非經審判,不得處死刑”。由于對公權的限制如此嚴格和如此嚴密,于是我們看到,在羅馬解決了如下兩個問題:

第一,在希臘比如斯巴達存在的亦如亞里士多德所批評的那種監察官權力很大,但在決斷大事的時候,沒有“法律上成文的條規”可以遵循,只“憑私意隨便決定”的人治狀態,在羅馬不見了。羅馬共和國的每個官員、各個權力機構有多大的權力,如何行使這些權力,都有明確的法律條文,這是一個有法可依且有法必依的社會。

第二,在東方文化形態下普遍存在的、在希臘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權與法孰高孰低、孰輕孰重的問題在羅馬解決了,其答案就是西塞羅提出的“權力從屬于法律”的著名論斷。

西塞羅認為,官吏之所以擁有權力,其根據就是法律,甚至官吏本身就是法律的創造物。他說:“由于法律治理著官吏,因此官吏治理著人民,而且可以確切地說,官吏是會說話的法律,而法律是沉默的官吏。”正因為法律高于權力,法律統轄權力,所以羅馬人能用法律把權力“關進籠子”,從而做到全體公民,包括執政官、監察官和新舊元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不能超然于法律。此一法治理念和法制規范不僅直接影響了近代歐美法治文明的建設,而且在今天的世界范圍內仍然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羅馬人發展的最值得稱道的法律觀念是自然法觀念。自然法不是起源于司法實踐,而是從晚期希臘哲學斯多葛主義關于有一個普遍法則統治宇宙的思想中產生的。斯多葛主義認為,宇宙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存在著一種支配萬物的普遍法則,即亦可稱為“邏各斯”、“世界理性”或“上帝”的“自然法”;自然法不僅支配自然界,而且支配人類行為,因此它是人類行為的最高準則;此一普遍法則建立在亙古長存的人類理性與宇宙理性之上,不隨時空變化而改變。西塞羅繼承并發展了早期斯多葛主義的自然法思想,把它運用到與人定法關系的闡釋中。

西塞羅認為,在人定法之上,還有一個自然法存在著,它來自于自然,來自于統治宇宙的上帝的理性。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種與自然相符合的正當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并且是不變而永恒的。自然法通過命令的方式區分了人定法的善惡,規定了正義與非正義的標準,因而成為一切人定法的基礎。各國法律必須按自然法的要求去制定。“企圖改變這種法律是褻瀆,取消它的某個方面是不被允許的,完全廢止它是不可能的”。西塞羅還指出,“法律的制定是為了保障公民的幸福、國家的繁昌和人們的安寧而幸福的生活”。各國的法律只有符合這一目的,才是上帝和明智者的完美理性的體現,因而才是“真正的法律”。

針對現實中存在的許多國家的法律違背自然法的正當性要求卻奉自己于至上地位的狀況,西塞羅指出,“最愚蠢的想法”就是相信一個國家的法律或習慣中的內容全是正義的。他追問道:難道由暴君制定的法律是正義的嗎?難道一部規定暴君可以(甚至不通過審判就可以)任意處死一個他想處死的公民的法律能被認為是正義的嗎?盜竊、通奸、偽造遺囑等行為能被統治者的法令所認可嗎?西塞羅認為,答案是不言自明的。他強調指出,國家實施有害的、非正義的法規,理所當然地不配稱為法律,因為這種法規無異于“強盜們根據自己的意愿做出的決定”。對于這種“不配稱為法律”的規定應該怎么辦?西塞羅的回答也很斷然:“如果法不是源于自然……,都將被廢除”, “無論是以元老院的決議或是以人民的決議”。

我們看到,西塞羅在這里對法律作出了“善法”和“惡法”的劃分,并且首次明確地提出“惡法非法”的命題。如果說“惡法非法”的觀點和“惡法必違”的觀念在希臘——悲劇家索福克勒斯筆下的人物安提戈涅違背國王不準為她的因背叛祖國而戰死的哥哥舉行葬禮的禁令,還是按照宗教儀式安葬了她的哥哥——那里,是以具象的形式自發地表達出來的朦朧的意識,那么在羅馬——在西塞羅的筆下——則是以抽象的形式自覺地表達出來的明確的理論和觀點。西塞羅的“惡法非法”論舉起了向一切惡法斗爭的大旗,它召喚人們為了自己的正當權益——為了正義——應該毫無畏懼地奮起斗爭。惟有這種為堅持正義而斗爭的勇氣和行動,才是推動社會進步因而也才是保衛自己正當權益的動力和保證。

19世紀德國著名法學家魯道夫·馮·耶林說:“羅馬帝國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惟有法律的征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征服。”誠哉斯言!耶林的評論充分反映了羅馬的法律文明在羅馬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的歷史地位。

研究歷史本身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以史為鑒。然而,與兩千年前的羅馬相比,當今的我們無論是在法律至上而不是道德至上方面,或者是在權力與法律孰高孰低方面,抑或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方面,究竟是比當年的羅馬進步了,還是根本就沒有趕上?當今的我們是否應該從羅馬的法律至上中學到某種東西?——眾所周知,當年的羅馬還是奴隸社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實在法的“高級法”背景
從'良法之治'到'制約權力',西方法治理論的發展軌跡
如何評價西塞羅?
人類法治文明形成的起點,大憲章,法律,自然法和正義
羅馬先賢西塞羅
塞羅自然法思想探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虎林市| 南安市| 中宁县| 江永县| 砚山县| 易门县| 汉寿县| 霸州市| 专栏| 南安市| 乌鲁木齐县| 绥中县| 台江县| 山东| 台前县| 乌海市| 灵石县| 铁力市| 通州区| 新绛县| 来安县| 高唐县| 商城县| 上思县| 砚山县| 大新县| 康定县| 天峻县| 宁强县| 深水埗区| 上虞市| 怀远县| 开化县| 东城区| 同江市| 阳泉市| 锡林浩特市| 璧山县| 龙门县| 武穴市| 象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