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回復
古樸的城墻、青石板的街道、古色古香的店鋪,這就是湘西沱江之畔的小城——鳳凰城。鳳凰城的景點真多!我瞻仰了沈從文、熊希齡故居,撫摸著青石方磚的南墻城,漫步在美麗的虹橋,當然最吸引我的還是那柔柔的沱江,它就是中國的水世界。沿江北的道路向東而行,兩旁多是各類飯館、旅館和客棧。江北的道路要高于南岸,外形也和普通縣城相差無幾。透過建筑之間的空間可以望見對岸,由于古城被新城環繞,在這里無法清晰地看到古城全貌,卻能夠看到沱江岸邊木質的走廊和匿藏在綠樹之中的即可桃樹。遠處朦朧的山間梯田種著黃燦燦的油菜花。順路會經過玉氏山房、鳳凰大橋以及古色古香的相思鵲匯橋,在鳳凰大橋遠眺可以隱約望見屹立于縣城之中的南華門。
古樸的小吃店,仿古的商店,在古城外圍已經可以感受到歷史的氣息。從驛站到古城首先經過“古城新八景”之一的虹橋風雨樓。虹橋橫臥于沱江之上,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傳說民國年初曾經歷百年難遇的洪水而受重創,后修復而成今日的模樣。橋兩側建有大小相等的木房作為商店,中間為人行長廊,上有屋頂遮蓋。橋面兩頭各立拱牌坊門一座,由應詔上書“虹橋”二字。樓為兩層,二樓為民俗文化樓,可惜此時并未對外開放,未能一睹其真容。虹橋下的江畔是拍攝的絕佳選擇:向東可望見“萬名塔”,西邊則是沿江的吊腳樓群,沿江還可見漁船泛舟。來到鳳凰古城住宿預訂是之前就做好準備的,為了節省游玩的時間。世人知道鳳凰,了解鳳凰,估計都是從沈從文先生開始的。故居為典型的南方四合院,系穿斗式木結構建筑,房屋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墻封砌。馬頭墻裝飾的鰲頭,中間有方塊紅石鋪成的天井,兩邊是廂房,鏤花的門窗,小巧別致,古色古香。房間里的展臺上陳列有沈先生的遺墨、遺稿、遺物和遺像。故居陳列室里,一張張清晰珍貴的圖片,記錄了沈從文先生步入塵世后所走過的艱難歷程,那一行行流暢深沉的文字,忠實地記錄了他成長的過程。檀木方桌,藤編靠椅、古老的木質結構架子床,都是沈老當年使用過的實物。目睹這些實物,仿佛又在聆聽沈老的教誨:“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若還有所感,可到購物室的購書柜臺前,購買幾本從文先生的精品著作。作為鳳凰最具有人文氣息的景點,沈從文故居必然是首屈一指的。
晚飯后,鳳凰的夜景是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沿著江邊漫步而下,徜徉在光可鑒人的石板路上,華燈初上的吊腳樓群仿佛在述說著幾百年來小小古城的富庶繁華。從上游渡口起步,順著翠柳踏入北門碼頭,向老營哨街走去,經過跳巖。行程不遠,但一路走來,也得花上一個小時。如果說故宮是帝王的天堂,那么鳳凰古城則是平民的樂園;如果說夜色有著撩人的魅惑,那么明月則是她誘人的眸子。清澈的沱江水在月光下搖曳閃爍,古城展現出一種無邊無際、無我縹渺的空靈。摩肩接踵的游客沒有慣常鬧市中的喧囂,全都悄言細語地感受這古樸民居的無限韻致,這是一種超然人寰的寧靜,花開花落,云卷云舒。若不愿寂寞,可到對岸的酒吧街釋放激情,“流浪者”、“稻草人”、“原始部落”、“古城守望者”,一家挨一家,門外掛滿了各種空啤酒瓶,屋內彩燈閃爍,音樂飛揚,佳人好友一邊品茶飲酒,縱情放歌,好不逍遙自在。若有緣,在此處相遇一知己,觥籌交錯,杯盤狼藉,相互訴說著遠行的故事,卻也是一段佳話。激情過后,不妨沿步行街逛逛各類商鋪,蠟染、扎染、刺繡、織錦、根雕、銀飾、骨飾等民族工藝品制作精巧,古典風韻中不乏現代創意,令人眼花繚亂;商品街的盡頭緊接著是小吃街,姜糖、米酒、臘肉、桐葉粑粑、酸蘿卜、血粑鴨等地方食品應有盡有,物美價廉,令人垂涎欲滴。夜深時分,飽腹盡興回到驛站,泡上一杯當地的黑茶,濃郁的茶香縈繞在安靜的房間中。此時寫上幾張印有古城印章和煙雨鳳凰景色的明信片,將這段鳳凰故事遙寄他方的友人,然后滿足地閉上雙眼,緩緩進入夢鄉。詳情請登錄《游徒網》咨詢了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