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玉米秸栽培雙孢蘑菇

玉米秸栽培雙孢蘑菇

 

前言

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從根本上取決于人類對食用菌栽培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開發食用菌產業不僅僅是提高產量和質量,以及它的食用和藥用價值,更重要的是拓寬食用菌栽培的原料范圍,從而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如果用整節玉米秸稈栽培腐生菌:雙孢菇、雞腿菇、姬松茸、草菇等品種,將對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挖掘巨大潛力,我國玉米秸稈的資源非常豐富,特別是長江以北一帶,玉米產量更大,為了開發出用生玉米秸稈栽培腐生菌,我經過多年(13年)的探索和實踐,刻苦鉆研,終于將這種原料和整節料發酵試驗成功,并用于栽培上述幾個品種,尤其是露地栽培。通過對比,產量比用稻草、麥草栽培的高20%30%,而且菇的品質很好。如果這項技術能夠推廣,將給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帶來無限生機。提供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栽培特點:

雙孢蘑菇栽培第一階段是采用堆制發酵技術培養一些分解纖維素及其他有機物能力較強的微生物,把培養料分解成蘑菇能利用的狀態;培養料經發酵成熟后,才能播種,進入栽培的第二階段,即培養蘑菇菌絲階段;第三階段就是出菇管理階段,蘑菇栽培首先要準備適合蘑菇生長的培養料,然后再用它來栽培蘑菇。

1.蘑菇最適宜用腐熟的發酵料進行栽培,用未經發酵過的培養料栽培蘑菇難度很大,且栽培效果也沒有發酵料的好。

2.栽培過程中,必須在其生長的菌床上覆蓋一層土壤,否則不能正常的長出蘑菇來。

3.蘑菇栽培所用培養料有稻草、麥草、畜禽糞便,而且我公司所用材料是以玉米秸稈為主要原料,在農村價廉易得,取之容易,栽培后廢料也便于回歸自然,盡其所用。此外,蘑菇韌性較好,加工方法簡單,鮮菇耐長途運輸。所以,雙孢蘑菇比其他菇更適于農村栽培。

二、生產所需的條件

蘑菇栽培一般需要具備菇場、培養材料和菌種三個基本條件。

1.種植蘑菇的場所,有室內菇房和室外菇棚,有條件的地方還可用山洞或地下人防工程作栽培場所。大多數菇場內部都用床架作栽培。

2.栽培的原料:一是青鮮玉米秸稈或干玉米秸;二是烘糞肥,有馬糞、牛糞、豬糞、雞糞等禽糞便及人類尿,最好是沼氣渣和沼液;三是含氮餅肥、化肥及其他輔料,如豆餅、菜籽餅、花生餅、棉籽餅、尿素、硫酸銨、石灰氮、石膏粉、碳酸鈣、石灰、過磷酸鈣、磷肥等;四是覆土的材料,如稻田土、菜園土、河泥等,最好是巖石中挖取的黑色土粒最佳。

3.菌種:一般在栽培過程中,蘑菇栽培種可以購買,也可以自制,自制時應具備相應的制種條件。

三、蘑菇的形態物質征及生活條件

(一)形態特征:

蘑菇的基本形態可分為兩大部份。一是構成菌床主體的菌絲體;二是生長菌床表面的子實體。

1.菌絲體:蘑菇菌絲體是由無數纖維細的管狀菌絲細胞組成,其作用類似植物的根、莖、葉,被稱作蘑菇的營養器官。蘑菇的菌絲體多為白色至灰白色,蘑菇栽培養菌期間,菌床中的菌絲體形態主要有絨毛狀菌絲。菌床在覆土調水時,特別是在噴結菇水前后,土層中的菌絲體由絨毛狀轉變成線狀。線狀菌絲除具備結菇功能外還會繼續交織、增粗,形成菌絲束。菌絲束呈現素狀或根須狀,主要作用是輸送養份和支撐蘑菇子實體的生長,發育成較大的菇體。

2.子實體:蘑菇子實體俗稱菇體,它由菌絲發育成熟而來,是供人們食用的部份,也是制作蘑菇菌種的種源,被稱作蘑菇的繁殖器官,相當于植物的花、果。

3.蘑菇子實體多為白色和棕色,發生初期,其體形很小,似米粒狀或鉚釘帽狀的原始小菇蕾,所以人們俗稱其為米菇、釘頭菇。在一定的時間內菇蕾逐漸發育分化,長出菌蓋,菌柄的雛形,呈倒葫蘆形,黃豆粒大小時,菌柄逐漸增粗,菌蓋不斷長大,并由球形變為半球形,菇蕾發育成紐扣狀幼菇。幼菇長大后,子實體發育并進入成熟期。成熟后的子實體外形成傘狀,它由菌蓋、菌柄、菌褶、菌膜等部份組成。

(二)生長的各種條件

在栽培蘑菇過程中,影響蘑菇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很多,其中主要有:營養、溫度、水份、空氣、光照、酸堿度、氣候及覆土層等。

1.營養:蘑菇是一種草腐菌,屬異養型生物,體內無葉綠素,不能通過光合作用來制造養份。所需的營養物質量主要是碳源、氮源和無機鹽。碳源主要來自作物秸稈,其次是糞肥、餅肥和化肥,是常用的氮源。蘑菇的生理特性表明,蘑菇菌絲分解纖維素和木質素的能力差,也不能直接吸收蛋白質,用生料(未經發酵腐熟的培養料)栽培蘑菇不易成功。實際栽培時,培養料必須通過堆制發酵,經物理、化學的作用和微生???降解,才能達到蘑菇能利用的完整狀態。

蘑菇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無機鹽包括主要元素磷、鉀、鈣、鎂等和微量元素鐵、銅、鋅、硼、鉬等。這在培養料中,覆土層和栽培用水中均有一定含量,不足部份一般在培養料配制時加入。

2.溫度:蘑菇栽培時不同溫型的品種,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不同,常用的中低溫型品種的發菌溫度為632℃,最適溫度為2224℃,超過33℃基本停止生長,35℃以上易灼傷死亡。出菇的溫度范圍為622℃,最適溫度為1316℃。而高溫型品種的發菌溫度為2038℃,最適為2632℃,而出菇溫度在2438℃,最適為2631℃。蘑菇發菌階段除注意環境溫度變化外,更要注意料溫的檢測,后者一般較前者要高,而栽培中往往容易忽視。出菇期間,要保持菇場內溫度相對穩定,長菇時溫度變化急劇,對菇體正常發育不利。

3.水份:蘑菇所需水份主要來自培養料和覆土層,其次是空氣濕度。蘑菇培養料在堆制發酵期間,含水量應調節在60%70%之間,播種時培養料含水量應控制在60%左右,產菇期培養料含水量應控制在62%65%。覆土層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18%22%。發菌期間,空氣濕度要求在60%70%,不得超過75%。出菇期間空氣濕度應提高到90%左右較為理想。濕度過低菌床容易失水,菇蓋會產生磷片,菌柄會出現空心,即空心菇現象。濕度過高,菌床易發生病害,菇體會出現銹斑,紅根等癥狀。

4.空氣:蘑菇是一種好氧性真菌,其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氣,排出CO2,在栽培蘑菇過程中,菌絲體和子實體的呼吸作用以及對培養料的分解過程中會不斷產生CO2以及NH3,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如果這些有害氣體積累到一定濃度,如不及時排出,就會對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育產生抑制或毒害作用。因此,注意菇房經常性的通風換氣,是栽培蘑菇中極重要的管理工作。

5.光照:蘑菇子實體生長發育階段不需要光照,即使在黑暗的條件下,子實體也能順利發育,且菇體色澤潔白度高,蘑菇忌陽光直射,菌床管理可無光線的黑暗條件下進行。但間接的微弱的散射光對蘑菇生長沒有妨礙。加強菇場的遮陰管理,采用弱光措施,是蘑菇生長發育良好的必要條件。

6.酸堿度:蘑菇適宜在偏堿性的環境中生長,菌絲生長的最適PH值范圍為6.87.0之間,子實體發育階段PH值為6.56.8,在栽培蘑菇過程中由于菌絲的代謝作用會產生碳酸、草酸等有機酸,同時在菌絲周圍和菌床中會發生脫堿現象,致使菌床逐漸變酸。所以,播種時培養料的PH值應調節至7.5左右,覆土層的PH值應調節7.58.0之間。在栽培管理過程中,需用噴石灰水清洗和撒石灰粉的方法來經常調節菌料床的PH值。

7.覆土:覆土是蘑菇出菇的必要條件。菌床不覆土就不會出菇。覆土材料的質地、結構、土層的厚度、持水量、酸堿度以及覆土的時機等,都直接影響到結菇性能和長菇質量。

四、栽培蘑菇的季節及品種選擇

(一)栽培的主要季節

當前全國各地蘑菇產區絕大多數采用中低溫型品種,選擇秋季為栽培季節,秋、冬、春出菇,秋栽蘑菇的主要優點是:培養料堆制發酵容易,發菌和出菇溫度應自然,便于控制,栽培產量高,收效好。而采用中高溫型或高溫型品種,選擇春夏季栽培的唯數甚少,且栽培量也不大。原因是:栽培技術尚不完善,菇場設施造價高。管理難度大,堆料發酵質量和病蟲害等都不容易控制,栽培穩定性不夠,風險也較大。但是,此時蘑菇市場價格看漲,預計今后幾年,蘑菇的春夏季栽培量會迅速擴大,有較大的發展前景。

蘑菇春栽通常選擇在3月上中旬播種,4月下旬至6月下旬前后出菇,根據菇場控溫性能設施采用中低溫或高溫品種。夏栽一般選擇6月中旬左右播種,7月下旬至9月上旬出菇,此時必須采用高溫型品種。也可安排隊在7月底播種,9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出菇,此時宜采用中高溫型品種。

(二)品種的選擇

蘑菇的栽培品種可劃分為幾種實用類型:一種是按菌絲體生長特征和形態特征劃分成貼生型、氣生型、半氣生型品種;另一種是按子實體正常發育所需適溫范圍不同劃分為中低溫型、中高溫型和高溫型品種。

1.貼生型、氣生型和半氣生型品種

1)貼生型品種:菌絲灰白色,緊貼在瓊脂斜面培養基表面匍匐而生,氣生菌絲極少或無,基內菌絲較多較深,貼生型品種較抗高溫、耐重水、抗病力強、產量高,一般以鮮銷內銷為主,但加工質量不理想,有176111333等品種。

2)氣生型品種:菌絲色澤潔白,在瓊脂斜面培養基上呈絨毛狀生長,又濃又厚,長速快,深入基質內部菌絲較少較淺。氣生型品種較耐低溫,菇質好,適宜加工外銷,不足之處是結菇性能不理想,抗病力,抗逆性較弱,產量也不高,這類品種有1022、閩1號等。

3)半氣生型品種:菌絲白色至灰白色,基外觀特征介于貼生型和氣生型之間,這類品種栽培適應性好,抗性強,出菇溫度范圍廣,產菇潛力大,單產高,菇體質優良,內外銷售均可,是目前最常用的,品種類型有AS2796等。

2.中低溫型、中高溫型和高溫型品種

1)中低溫型品種:它的子實體發育溫度范圍大致在622℃,適宜秋栽,中低溫型品種在栽培品種中數量最多,使用廣泛,常用的有2796152176等品種。

2)中高溫型品種:這類品種子實體發育溫度范圍大致在1028℃,適宜春栽,早秋栽,中高溫型品種目前在生產上使用的不多,常用的是大肥菇品種。

3)高溫型品種:這類品種子實體發育溫度范圍大致在2438℃,適宜夏栽,常用的品種有夏菇93、夏秀200、新登96等品種。

五、栽培蘑菇的重要方式和程序

(一)栽培的重要方式

1.床架式栽培,又稱立體式栽培。其特點是占地面積小,空間利用率高,栽種、噴水、通氣、采菇等管理作業都很方便,菇形、菇質易控制,床架通常用竹、木、鋼材、水泥構件、硬質塑料管等搭建,26層不等。床寬0.81.5m,層間距離60cm左右,培養料發酵后分層堆放在床架上進行栽培,床架栽培是我國蘑菇生產中最重要的栽培方式,無論室內、菇房還是室外菇棚基本上都采用這種方式。

2.畦式栽培:又稱地床式栽培,簡稱地栽。其特點是投資最省,推廣最易,尤其是在鮮菇市場活躍的城鎮周邊地區發展前景看好,畦式栽培應充分利用閑置地塊,與其他農作物輪作套種,如水稻田、蔗田、果園、林地、玉米地等。畦栽過程是:先按規劃開挖整理好畦床,床上再搭建與之相配套的黑色塑料棚,然后將發酵好的培養料直接鋪放在畦床地表進行栽培。畦式栽培工藝與床架式栽培基本相近,從栽培效果來看,中棚較大棚,小棚更經濟適用,具體操作以大田中棚地栽蘑菇為準。

(二)栽培程序

蘑菇的栽培程序應根據各地的氣候情況而定,由于氣候的影響,各地栽培時間的安排并不一樣。根據貴州省的氣候特點將秋栽蘑菇的程序及時間作如下介紹:

1.糞草收集與貯藏:11月至翌年6

2.蘑菇栽培種制作:6月底

3.發酵堆料: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

4.播種時間:8月中旬至8月底

5.覆土:9月上旬至9月中旬結束

6.出菇管理:9月底至10月初

7.越冬管理: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

8.春菇管理:2月下旬至5月下旬

9.栽培結束:5月底至6月上旬

在上述栽培程序的時間安排內,以黔北地區為準,黔南地區相對比黔北地區要推遲510天為最佳。

六、主要的栽培原料

栽培蘑菇原料主要是草料、糞肥、餅肥和化肥,其中草料和糞肥用量最大。不同蘑菇產區的原料略有不同,但都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多選用原料廣、數量多、價格低、材質結構好的原料。

(一)玉米秸桿及草料的收集

栽培蘑菇最常用的草料是稻草和麥草,而我公司在生產中以玉米稈為主,以及畜棚禽舍內的墊草(廄肥)、沼渣和種植過草菇、金針菇等的下腳料(廢菌糠),這些材料都可以用來種蘑菇。

玉米秸稈莖桿較硬,蠟質層厚,吸水差,腐熟速度慢,但通氣性能好,玉米秸以干燥為準。如使用我公司一種獨創的發酵腐熟劑,能夠將長秸稈在20日發酵腐熟,不需要任何破碎或農用機械進行預制處理,就可使玉米秸稈能自然破裂,變形變軟,從而有助于吸濕和發酵。

(二)使用糞肥的選擇

在糞肥中以馬糞為最好,其養分多、質地蔬松、保溫保水性好,產熱量大,升溫快,持續時間長,發酵效果好。

牛糞養分多、肥效長,用其栽培蘑菇,出菇稀,但菇質好,后勁足,以黃牛糞肥效果好,其次是奶牛、水牛。

豬糞性冷,營養成分好,NPK含量都較高,其中速效N比牛糞多,用豬糞種蘑菇,出菇快,菇密,菇質欠佳,前景產量高,后期產量低。豬糞的透氣性不及牛糞。

禽糞中養分含量以雞糞最好,鴨糞、鵝糞次之,禽糞N素含量高,營養成份較齊全,堆料發熱快,溫度高,但堿性強,黏性大,特別是單獨使用雞糞時易使蘑菇菌床和子實體感病。

人糞尿是一種含有NPK等多種養分的農家肥,堆料時用部份人糞尿代替部份糞肥效果也很好,生產上常用人糞尿來對預堆前的草料、糞肥或在建堆時和翻堆初期堆料所需水份和養分進行補充,以提高堆料發酵質量。

目前國內廣泛使用的糞肥是牛糞和豬糞。牛糞、豬糞除單一使用外,以混合使用效果好。采用豬牛糞堆料???培蘑菇,培養料營養成份更為豐富,前后期產菇量較為均衡,且產量和質量都相對有所提高。

(三)餅肥的選用

餅肥又叫油餅或油枯,是一類含N量高營養豐富的有機質。常用的是豆餅、菜籽餅、花生餅、芝麻餅、棉籽餅和茶籽餅,餅肥為遲效性肥,應在糞草建堆時加入,其用量要根據糞草質量及其C/N比來確定,一般占糞草干重的3%5%,通常糞肥少或無糞肥的堆料,餅肥用量要相應增加,餅肥有利于提高堆料的質量,促進蘑菇絲生長,可有效提高蘑菇的產量和質量。

(四)化肥的選用

蘑菇培養料堆制時使用的化肥以銨態氮素化肥為主,常用的有尿素、硫酸銨、碳酸氫銨、石灰氮、農用氨水、硝酸銨、氯化銨等。這些可溶性速效氮肥是調節堆料的C/N比,促使料內微生物活動和繁殖,提高堆料發酵質量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不同氮素化肥最好能搭配使用,其用量應視糞草和餅肥的C/N比嚴格把握。以尿素為例,用量一般占堆料干重的0.5%2%,糞肥、餅肥用量多時要少加,合成料內要多加。氮素化肥應在建堆時一次性加入或在建堆后第一次翻堆時分兩次加完,用量過多或加入過遲,堆內會產生大量的氨氣,造成培養料堿化過重,從而抑制蘑菇菌絲生長,甚至不能定植。磷肥常用的是過磷酸鈣,它可以補充堆料中的磷素,鈣素不足,防止氨態氮的逸散,促進微生物的分解活動,改善培養料的理化性狀,過磷酸鈣用量一般為堆料干重的0.5%1%,通常在二、三次翻堆時分兩面次加入,或在第三次翻堆時一次加入,過磷酸鈣添加量不能過多,否則會使培養料酸化。鈣肥常用的是碳酸鈣(石灰、石粉)、硫酸鈣(石膏粉)、石灰等。鈣肥可使秸稈脫脂軟化,改善培養料的通氣性狀,促進微生物的繁殖活動,提高培養料的持水力和肥力,防止堆料酸化,保持酸堿度不發生大的變化。碳酸鈣、石膏粉使用量一般為堆料干重的1%2%,通常在建堆時一次加入,或在第一次翻堆時分兩次加入。石灰使用量一般為堆料干重的3%5%,通常在第三次翻堆時加入。

七、蘑菇栽培料的配制方法

(一)栽培料的配制與類型特點:

蘑菇栽培料配制時,按糞肥使用的數量可分三種類型:采用較多糞肥配制的糞草料;不用糞肥配制的合成料;只用少量糞肥配制的半合成料。糞草料內有較多有益微生物,培養料發酵質量好,營養成份豐富,長出的蘑菇品質好,我國蘑菇栽培糞草比例初為73,后因糞來源不足,逐漸改為5546,有的甚至已降到半合成料的糞肥用量。合成料是采用含氮化肥或餅肥完全代替糞肥,其成份穩定,C /N比容易掌握,原材料無糞臭,污染源少,增產潛力大,有利于科學栽培和規模化生產,合成料蔬松透氣,堆制時要適當踩實,所建堆料的料堆要比糞草料加寬加高,以促進堆溫上升,但氮肥用量不能盲目加大,以防止草料堿性過強,游離氨積累過多,抑制蘑菇菌絲生長甚至造成死亡,但產菇后期要抓好追肥措施。

目前國內蘑菇培養料大多采用半合成料,即培養料中含有少量畜禽糞肥或使用部份人糞尿預濕堆制培養料,由于料內氮素不足,需要含氮化肥和餅肥加以補充,半合成料一是解決了糞肥不足的矛盾;二是有助于培養料的正常發酵;三是兼顧了蘑菇的產量和質量。

(二)培養料的配比方法

配制蘑菇培養料的方法應遵循配足數量和講究質量的原則,單位面積用量少,如薄料栽培,單產不高。從穩產高產栽培實例來看,每平方米糞草干重用量應達到2530。講究質量,除要求培養豐富,理化性狀好外,還要求C/N比例適當。堆料發酵時,要求配料的C/N比為301左右,C/N比值高,N素偏低,則料不肥,就不能滿足蘑菇的生長需要;C/N比值低,氮素過量,則料內氨氣溫濃,堿性重,也會阻礙蘑菇正常生長,栽培者在選料配比過程中,應注意到,用一些實踐成功的經驗配方,這些配方的C/N比接近要求或符合要求。如果想改變肥料種類或設計新的配方,就要進行計算驗證。

1.C/N比的計算方法:

1)先查出相關資料中被選用材料各自的含C和含N量的數據,就能得到每種材料重量的含C量與含N量,就能算出培養料重量和總C量和總N量,兩者相除,即為該培養料的C/N比。培養料的C/N比必須達到正規要求,否則將導致發酵料不良好,對后期蘑菇的生長帶來不利,會導致蘑菇全部死亡。

2.100平方米栽培面積參考配方:

1)稻草2000千克,干牛糞1000千克,餅肥30千克,尿素20千克,石膏粉7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石灰50千克。

2)麥草4000千克,餅肥80千克,尿素48千克,硫酸銨80千克,過磷酸鈣80千克,石灰28千克。

3)玉米秸按畝計算:8000千克(干料),菜油餅粉200千克,尿素20千克,石膏粉150千克,牛糞6000千克(濕糞),過磷酸鈣130千克,5%的石灰水,鹽1%,蘑菇秸稈腐熟水劑500ml

4)上述配比方法,通過核算后C/N比數據達到301的正規比,請按上述配方堆制發酵。

八、堆料發酵的操作規律

1.堆料發酵:

1)按常規方法堆料:高1.5m,寬2.3m,長度不限,除石灰水、石膏外,所有料建堆時全部加入,第一次翻堆時,用5%石灰水澆料,第二次翻堆時加入石膏,第三次翻堆后進入二次發酵。

2)二次發酵方法:

①用竹木架好料床,距地面15cm,寬為2.5m,長度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在料床每隔50cm按品字形,用直徑為810cm的竹木插立好,然后將前發酵好的培養料翻至料床上,建堆同于第一次發酵,目的是較徹底的殺死有害微生物及蟲體,創造更有利于食用菌生長而不利于雜菌繁殖的環境。

②利用田地進行2次發酵,方法同上,不同的是在地上挖寬20cm,深15cm,長度不限的縱向增氧溝一條,每隔50cm挖同樣深、寬、長為2.5m的橫向增氧溝。以上兩種方法堆料完成后,將立桿拔出,然后用竹木架在堆料頂部及四周,蓋上薄膜,距料20cm,前四天薄膜離地15cm,讓其自然升溫培養,四天后全部封閉嚴密,這時可以利用蒸汽升溫,溫度盡快升至60℃,維持68小時 

九、鋪料播種管理

1.建寬1m,長1520m的畦床,縱向中間設一條,橫向每隔2.5m設一條20cm,20cm厚的隔埂。

2.鋪料:在地上澆一次透水,撒上石灰粉,噴灑高效低毒殺蟲劑,將料抖松鋪料,厚度不超過17cm,料溫降到28℃以下,即可播種。

3.播種:料溫降到2728℃,并呈下降趨勢時,播種最佳,每㎡用種一瓶至一瓶半,凈重0.4千克到0.6千克,一般采用翻播或撒播,所有器皿及工具用1%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清洗。先將用種量3/5均勻灑在料面,用手抓動培養料,使種粒翻入或抖進料層內部,然后將余下的菌種均勻撒在料面,用少量培養料覆蓋,使種塊成若隱若現狀況。播種完畢,稍稍用力拍平料面,保溫發菌。

4.發酵管理:播種后三天內。菇棚要緊閉,不通風或少通風。以保持濕度在75%左右,以促進種塊萌發,溫度控制不高于32℃。3天以后通風。7天后菌絲已基本封滿料面,并加大通風量,10天后,當菌絲長入料層深度一半時,用1根粗木棍從料面至底部打孔,間距13cm左右,以排出料內積聚的CO2等有害氣體,改善料內通氣狀況,促使菌絲迅速向料層深部生長,打孔后第二天再增大通風量。一般接種20天菌絲料底。

十、覆土管理

當菌絲基本長透料時,就要進行覆土,覆土方法有:河泥嵇康覆土法、細土嵇康覆土法以及粗細土覆土法,一般采用粗細土覆土法,先在料面用1cm的粗土覆3cm厚,當菌絲長上土后,再覆1cm厚的細土,覆土完成后,輕噴一次2%的石灰水,表面濕潤即可,通風半小時后關閉,晴天每天早晚各通風20分鐘,再次讓菌絲長上土。當土面上完全長好菌絲后,強制通風12天,迫使菌絲倒伏,表面泥土也基本變干,這時噴結菇水(2500ml/m2),噴水后通風1小時。土面上形成很多小菇蕾時,每天通風23次,菇多大通風,菇少小通風或不通風,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十一、總結

1.加食鹽的效果:玉米秸稈較粗、硬、長如果用錘破、割斷處理,大面積栽培很費力,用設備粉碎,又增加成本。我們通過栽培試驗,添加1%的食鹽,能使玉米秸稈更易軟化,斷碎,破裂,增加腐熟度,同時可增產10%左右。

2.加石灰水的效果:玉米秸富含有機質,難免有霉菌和蟲體,按傳統方法處理,發現有三大問題:一是石灰結塊;二是難控制霉菌的滋生漫延;三是不易掌握培養料的酸堿度。用5%的石灰水澆料,能與料充分混凝合,易于掌握和調節。

3.窄床效果:用1m寬的菌床大田栽培,料面出菇少,菌床中間出菇更少或不出菇,邊緣菇現象相當明顯,產量不高。根據這些情況,我在生產中不斷改進方法,最后改為窄床栽培,盡管料面出菇少,但埂上長滿了蘑菇,產量卻大幅度提高。這種栽培模式有以下幾個優點:一是增加出菇面積;二是縮短菌絲向邊緣輸送養料距離,降低運送途中的能量消耗,提高產量;三是邊緣透氣性好,菌絲長勢旺;四是豐產埂的墑情好,出菇穩定;五是追肥時菌絲在短時間內將養料送給子實體,很快得到利用;六是出菇時間長,10月初下種,11月初出菇到來年4月底才結束,延長供應市場時間,不耽誤水稻種植。

4.玉米秸栽培蘑菇,是一項“變廢為寶”開拓新的栽培料的一項適用項目。既減少環境污染,又增加了農民和收入,同時,出菇后的廢料可作為有機肥料還田,保持了土地的肥力,充分實現了秸稈還田及稻菇兩熟的真正項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玉米秸稈栽培食用菌
玉米地里種蘑菇,每畝能收6200元,單種每畝1萬5,東北農業新技術
用稻草或玉米秸和牛糞栽培食用菌配方
沈陽電視臺:莊稼院 平菇栽培技術
夏季適宜栽培這些食用菌
食用菌優質安全生產100問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们市| 东乡族自治县| 喀喇沁旗| 杭锦旗| 同江市| 潜山县| 河池市| 清河县| 光山县| 西畴县| 南京市| 纳雍县| 囊谦县| 广昌县| 洪湖市| 毕节市| 通山县| 南漳县| 浏阳市| 色达县| 大方县| 许昌市| 虞城县| 南乐县| 武清区| 康保县| 桓仁| 宁晋县| 洱源县| 彭山县| 加查县| 六盘水市| 大荔县| 蕉岭县| 辉县市| 景德镇市| 洞头县| 浑源县| 哈密市| 巴南区| 无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