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靈顆粒治療兒童厭食癥
王霞芳 丁惠玲(上海市中醫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厭食癥是指小兒較長時期食欲不振,見食不貪,甚而拒食,體重不增的消化道常見病癥。多發于1~6歲小兒。但厭食日久,攝入失調,氣血不充,常繼發貧血、營養不良、佝僂病,導致患兒體重不增,生長遲緩,甚至影響智力發育;同時因氣血虧乏,使抗病力降低,易罹感冒、咳嗽、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目前對本病無特效療法。祖國醫學雖無厭食癥的病名,但屬于“不思食”等范疇。筆者根據臨床上厭食癥患兒常兼見汗多表虛,反復感冒,舌苔薄潤等癥狀,辨證為營衛不調,脾胃失司,故采用厭食靈顆粒治療,而收調和營衛、健脾醒胃之功。
所有病例均用中藥顆粒治療。
基本方:桂枝、甘草各3g(中藥飲片相當量,下同),白芍9g,陳皮5g,谷芽15g,佛手6g,生姜3片,大棗5枚。
根據不同兼癥,辨證加減:
自汗盜汗、容易感冒者加太子參、白術、浮小麥;
腹痛便軟者加木香、焦三仙、炒扁豆;
舌紅少苔,或有鼻衄者加焦山梔、川石斛、炒藕節;
大便偏干者加天花粉、火麻仁。
服用方法:每日1劑,將免煎中藥顆粒倒入杯中,用約100ml開水沖化,充分溶解,攪拌均勻后,分早晚2次溫服。服藥2周為1個療程。
卜某某,男、4歲。患厭食已3年,經常感冒,或發熱咳嗽,面色蒼白少華,形體瘦小,汗出量多,大便偏軟。舌淡紅、苔薄白,脈細軟。采用厭食靈顆料治療。處方:桂枝、甘草各3g,太子參、焦白術、茯苓10g,浮小麥、炒谷牙各15g,白芍6g,生姜3片,紅棗5枚。7劑后胃納增加,大便轉調,汗出減少。上方繼服1周,納馨便調,汗出已止而告痊愈。
厭食靈顆粒系由《傷寒論》所載桂枝湯加味而成。桂枝湯是治療傷寒中風表虛的有效方劑,又是體質改善劑、強壯劑、精神安定劑,正如尤在涇云:“此湯處癥得之,能解肌,去邪氣。內證得之,能補虛調陰陽。”由于脾胃主一身之營衛,營衛主一身之氣血,小兒營衛不和,影響脾胃的氣機,因此運用桂枝湯調和營衛,加入陳皮、佛手、谷芽健脾醒胃,脾胃健運,則營血化源充裕。
筆者觀察到采用厭食靈顆粒治療厭食癥兼有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患兒,常獲得滿意療效。同時采用無須煎煮的中藥顆粒,直接沖服,避免了煎藥費時費力。
分享更多體驗 參與更多活動
請注明申請入群 加友真驗方
加入微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