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指的是長期用來種植農作物,并且能夠穩定收獲的土地。人類的生存發展離不開糧食,而耕地能夠穩定的產出糧食,保障人類的生存,因此耕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和資源。對于一個國家來說,耕地面積越大,能夠種植的農作物也就越多,但耕地的形成,就像各種礦產資源一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形成,而且也需要一定的自然環境。
就比如黑土耕地,是一種土壤極其肥沃的耕地,但黑土地的形成,是腐殖質長期積累的結果,平均每產生一厘米厚的黑土地,就需要大約300年的時間。而且黑土地的形成還需要特殊的氣候,因此世界黑土地主要分布在北緯45度一線。世界上的其他耕地也是如此,基本都是分布在溫帶濕潤的平原地區,還有一些高原地區,由于環境優越,也有大片耕地分布。那么具體來看,世界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呢?
第一,歐洲。歐洲全稱歐羅巴洲,總面積約1016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洲。歐洲雖然面積不算大,但耕地比例非常高。按照位置劃分,歐洲可以分為五大區域,分別是東歐、西歐、中歐、南歐和北歐。
北歐位于高緯度地區,冬季漫長寒冷,凍土分布廣泛,耕地面積狹小,只在南部波羅的海沿岸,有零星耕地分布。而西歐、中歐、南歐,東歐地區,耕地面積非常廣闊。歐洲地形優越,從西到東,主要有三大平原,分別是西歐平原、中歐平原,東歐平原。
西歐平原位于歐洲大陸西部,東起萊茵河口,西至比斯開灣,北部到達英國中部,南部到達法國中部,分屬于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國。中歐平原也叫波德平原,西至萊茵河口,東到波蘭東部,主要屬于波蘭和德國。
東歐平原是世界第二大平原,東到烏拉爾山,西到波羅的海,北到北冰洋,南到里海和黑海,總面積達到了400萬平方公里。東歐平原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特別是黑海北部,第聶伯河流域,頓河流域等地,東歐平原北部地處高緯度地區,耕地稀少。
第二,亞洲。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總面積達到了4457萬平方公里。亞洲面積廣闊,地形和氣候非常復雜多樣。按照位置劃分,亞洲分為東亞、中亞、西亞、北亞、南亞、東南亞六大區域。
北亞地區氣候嚴寒,凍土廣闊,只有西西伯利亞平原南部有大片耕地分布。西西伯利亞平原,位于烏拉爾山以東,是亞洲最大的平原。中亞和西亞地區,氣候干旱,沙漠廣闊,耕地也非常少,主要分布在小亞細亞地區和兩河流域。東南亞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馬來群島地區氣候為熱帶雨林氣候,耕地也比較少。
亞洲的大部分耕地主要分布在東亞和南亞。我國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都是東亞主要的耕地分布區域。南亞地區的耕地比例非常高,包括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都有大片耕地分布。
第三,美洲。美洲包括南美洲和北美洲。北美洲的耕地主要分布在美國和加拿大中部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長河,主要流經美國的中部大平原。美國中部平原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是世界主要的黑土分布區之一。不過平原地區一馬平川,容易出現暴風和寒潮等自然災害。
南美洲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等國。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北部屬于亞馬孫平原,但亞馬孫平原為熱帶雨林氣候,分布著廣闊的熱帶雨林。巴西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巴西高原地區。烏拉圭和阿根廷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拉普拉塔平原,特別是拉普拉塔平原南部的潘帕斯草原,土地更加肥沃,是阿根廷的農業基地。
第四,非洲和大洋洲。非洲總面積約3020萬平方公里,但耕地分布并不廣泛。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面積將近1000萬平方公里,非洲中部有赤道穿過,分布著廣闊的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整體來看,非洲耕地只在中南部地區零星分布。
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大洲,主要包括澳大利亞,以及眾多的島國。澳大利亞大陸是一個干旱的大陸,大部分地區降水稀少,沙漠廣闊,只有東南部和西南部,有耕地分布,是澳大利亞主要的農業基地和人口聚居區。總體來看,世界耕地主要分布在溫帶氣候濕潤的平原和海拔較低的高原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