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是中國河流一哥,無論是長度還是水量都是獨孤求敗的地位。(什么是河流點這里)
哪怕在整個世界范圍內,長江都能隨便拿出去battle。
長度6380多公里,僅次于尼羅河和亞馬孫河,排名世界第三,亞洲第一。
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約9600億立方米,占中國河流年徑流量的36%。
僅次于亞馬孫河和剛果河,也排名世界第三,相當于20條黃河,搞得黃河很沒面子。
最特別的是,不同于其他世界大河地跨好幾個國家,長江是完全在一國境內流淌的最長河流。
從青藏高原發源,干流流經中國11個省區注入東海,整個流域面積占了中國陸地面積的18.8%。
中國境內1平方千米以上的自然湖泊中,有77%都分布在長江流域。
形成
因為中國在新生代以來構造活動強烈,沒有穩定的地臺,比起亞馬孫河、恒河、密西西比河這些國際同行,黃河、長江都是河流界比較年輕的朋友。
在2億年前的三疊紀,整個長江流域,包括今天青海、云南、貴州都還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湖北西部是古地中海向東突出的一片廣闊的海灣。
云夢澤、西昌湖、滇湖等一些湖泊相互串聯,從東向西流入地中海,和今天長江的流向相反。
隨著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長江流域開始間歇上升。
上升過程中,東部和緩,西部急劇,水系開始逐漸向東流。
距今300萬年前,古人類已經出現的時候,喜馬拉雅山快速長高,從湖北伸向四川盆地的古長江溯源浸蝕作用加快,切穿巫山,使東西河流貫通,江水注入東海。
今天我們看到的長江才正式形成。
源頭
在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人們普遍認為長江最大的支流——岷江是長江的源頭。
上個世紀70年代,中國長江水利委員會組織了首次長江源科考,探明長江源頭位于昆侖山和唐古拉山脈之間的青藏高原腹地。
兩大山脈的冰川融水形成多支溪流,逐漸匯成三個源頭。
當曲是唐古拉山東段多條支流匯聚而成,經過大量濕地過濾,河水清澈。
楚瑪爾河是從昆侖山南坡匯水而下,流經含鐵豐富的巖層,河水偏紅色。
沱沱河從唐古拉山主峰順勢而下,冰川融水攜帶大量泥沙,看起來很渾濁。
因為在當時的測量條件下,沱沱河最長,一直被認為是長江正源。
今天沱沱河上還有一座長江源大橋,附近的唐古拉鎮上還有一個長江1號郵局。
近些年,在遙感影像的幫助下,也有很多學者提出了當曲因為長度和水量都大過沱沱河,應該是長江正源的學說。
最終,三個源頭最終匯入長江干流通天河,通天河河道寬廣,河水清澈。
今天河岸邊還有傳說中《西游記》中唐僧師徒晾曬佛經的曬經臺。
上游
湖北宜昌以上的長江干流為上游,跨越中國地勢的第一級和第二級階梯。(什么是中國地勢三級階梯點這里)
長度占了總長度的70%,流經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慶等省區市。
從青海省玉樹市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賓市之間的干流被叫做金沙江,金沙江還成為四川和西藏的界河。
南下云南之后,金沙江和瀾滄江、怒江三條大河在橫斷山區并行奔跑了170多公里,形成世界罕見的三江并流奇觀。
金沙江深切高原,在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間形成著名的虎跳峽,成為世界最深的峽谷之一,還有一條國際著名的徒步線路。
在云南浪了一段之后,最終在玉龍縣石鼓鎮突然來了個急轉彎又北上四川了。
在四川宜賓合江門,金沙江與最大支流岷江相聚,才正式被叫做長江,宜賓也被叫做萬里長江第一城。
長江第二大支流嘉陵江從重慶城區朝天門匯入長江。
重慶人自古就在江邊生活,世代捕魚拉纖,甚至把家都安在船上。
船工纖夫們把屠宰場丟棄到江邊的動物內臟撿回家烹調,在辣鍋里煮內臟成為最早的重慶火鍋。
長江在重慶東部與巫山山脈正面遭遇,切割巫山形成的峽谷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大峽谷,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峽。
中游
從湖北宜昌開始一直到江西九江湖口縣被認為是長江中游,經過湖北、湖南和江西三個省區。
在中游河段,沒有高山敢阻擋,長江帶著占總量一半的徑流量,滾滾向東。
最長的支流——漢江在武漢與長江牽手成功,兩江交匯的地方叫南岸嘴。
人們可以眼睜睜看著清澈的漢江匯入渾濁的長江不可自拔。
長江和漢江攜手沖積形成了廣闊肥沃的江漢平原。
海拔 50 米以下,河網密集,還有洞庭、鄱陽、洪湖等數以千計的大小湖泊組團出道,在古代被叫做云夢大澤。
今天中國市場上的一半小龍蝦來自這里。?
因為流經古荊州地區,這段長江河道通稱荊江。
江面變開闊起來,從300米突然增寬至2200多米,流速減慢,七拐八彎,泥沙開始淤積。
因此,荊江400多公里的河道是長江干流最不省心的一段,也讓湖北成為長江流域洪澇災害發生頻率最高的地區。(什么是洪水點這里)
如今每到汛期,武漢人都能享受幾天海景假期,整個長江流域都在想方設法保衛武漢。
為了利用水能,杜絕水患,荊江水道上水利工程眾多。
除了荊江分洪工程、丹江口、葛洲壩,還有世界工程史上的巨無霸——三峽大壩。
下游
長江從江西九江湖口縣到入海口的河段被認為是下游,穿過安徽省、江蘇省和上海市等省區。
大約7000年前,長江在今天揚州、鎮江一帶入海,直到1000多年前的宋朝,現在上海市區大部分地區才形成陸地。
幾千年泥沙堆積形成今天揚州以東肥沃的三角洲平原,匯入了黃浦江這條長江最后一條支流后,長江在上海北部入海。
還包郵贈送了一個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
隋代在揚州南面的長江邊設置了渡口揚子津,今天揚州以東的河段被叫做揚子江。
明末清初時,自海上而來的歐洲人從長江口溯流而上經過揚子津,因此,歐洲語言普遍以Yangtze作為整條長江的名稱。
中國特有的野生動物揚子鱷和白鰭豚就產在長江下游河段。
還有長江鰣魚是敬奉皇帝的御膳珍饈,河豚是古代的網紅餐,大V蘇軾親自帶過貨。
文明
中國長江流域自古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尤其在廣大中下游平原,地勢低平,土壤肥沃。
距今170年,金沙江畔發現的元謀人是中國人已知最早的祖先。
距今一萬年前,野生水稻是中國長江流域的常見物種。
今天長江流域也是全球公認的水稻起源地,在公元前2800年,水稻就已經成為中國五谷之一了。
考古學家普遍認為,水稻的馴化和稻作農業孕育了中國早期文明。
公元前5000年左右,長江下游河湖附近出現了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人們已經開始養豬種稻、種桑養蠶,劃船出海,甚至都開始把玩玉器。
中國夏商周三代王朝作為立國重器的鼎和祭祀天地用的玉琮等基本禮器,大多是良渚文化的先民首創。
這些璀璨的古文明甚至撼動了中國文明起源于黃河流域這個觀點,如果說黃河是母親河,那我們把長江叫聲爹地也不過分。
天險
在古代中國,長江水量非常豪橫,江面最寬處有15公里,大約是今天的5倍。
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北岸是緩坡,南岸是峭壁,沿著南岸山脊建立軍事要塞,就是一個天然城墻,防御力MAX。
因此,長江成為一條重要的軍事屏障,直到1957年才有了第一座大橋。
中國歷史上很多重要戰爭都發生在長江之上,例如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
每當中原被草原民族占領,漢族流亡政府就渡過長江,躲在南岸休養生息。
長江南岸的南京城國色難掩,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中國首都。
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包括后來的明朝、民國都在南京建都。
托了長江的福,以南京為中心的南方政權總是能夠茍延殘喘個幾十年上百年。
南京成為中國第一個人口破百萬的城市,因為每次都在家國危難之際保存實力,也被叫作華夏文明復興之地。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政府機關、大學、工廠企業都是 從宜昌沿長江而上撤退至重慶,重慶成為中國戰時首都。
重慶頂住了日本軍國主義長達6年的大轟炸,“在廢墟上創造新中國”這樣的標語頑強地立于殘垣斷壁,鼓舞著全中國的斗志。
富庶
社會穩定,農業發達、交通通達造就了長江沿岸的富庶與秀美。
長江沿岸平原自古都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棉生產基地,也是蠶桑、茶葉、油料主產區,古代有“天府之國”“魚米之鄉”“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
同時,長江水運是中國古代南方最重要交通運輸通道,至今長江干流通航占了全國河流通航總里程的三分之二。
千年以來,政府財賦從這里獲取,宮廷珍玩從這里制造,海外貿易從這里進出,資本主義從這里萌芽。
元到明清,長江流域的糧食和財富通過大運河源源不絕地輸往中原,維系著整個龐大國家的運轉。
百年前,長江這條黃金水道和中國南北海岸線交匯處的上海成為亞洲第一大貿易港。
今天的長江流域以五分之一的土地,生產了中國近一半的GDP,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等沿岸城市成為中國經濟巨輪發動機。
哪怕放眼全球,依然是產業規模最大,城市體系最完整的流域經濟區。
幸福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長江這條中國大河滾滾波濤,萬里綿延,灌溉良田,創造財富。
攜帶著青藏高原的圣潔凜冽,橫斷山區的激情澎湃,江漢平原的良田萬頃,江南兩岸的富貴繁華。
寫滿了滾滾長江東逝水的英雄往事,也留下日日思君不見君的婉轉故事,更守護了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華夏文明。
希望無數悲歌慷慨與柔腸激蕩的過往都成為根植于心的遙遠記憶,長江成為永遠流淌著國泰民安富庶安康的幸福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