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窯中以汝窯名列首位,北宋時期,汝窯與定窯、耀州窯、鈞窯、官窯一起都曾燒制過宮廷用瓷,在河南寶豐清涼寺的窯址上,經過多年的調查研究,不僅發現了多處宮廷用瓷遺物,而且更值得驚奇的是發現了22件成品,這一發現,不但解決了汝窯窯址的定位問題,而且對于本來就少之又少的汝窯瓷器藏品而言,更增加了深入研究的可能性。
整個北宋王朝,定制宮廷用瓷的窯址已經能夠確定的有六個,包括了上面提到的定窯、耀州窯、鈞窯和官窯,除此之外,還包括了自從唐代開始起就是南方稍瓷中心,并且較汝窯等更為珍貴的浙江越窯。這六窯中,燒窯時間都相當短,其中以汝窯為代表,燒窯時間大概在哲宗到徽宗年間的三十年間,傳世品極少,現在關于汝窯的傳世品到底有多少件,大概的數字是不足百件,我曾經聽到的是六十九件,其中收藏汝窯瓷器最多的是臺北故宮博物館,并且汝窯傳世品的器形多以筆洗、盤等為主,可以得知汝窯在當時是作為宮廷生活用具來定制的,比如宋朝人周密的《武林舊事》中就曾經記載過用汝窯瓷器做成的香爐等器。
關于汝窯的特色,我總結了幾點:
1、汝窯瓷器胎體都比較薄,呈香灰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香灰胎,這點我們可以從支痕以及考古發現中的汝窯磁片可以看得出來,所以對于工匠的技術要求非常高。
2、燒制過程中整個器物蕩釉,連同器物的口沿、足際以及底部都通體施釉,只是在底部燒制的時候采用支釘工具來完成,所以會出現3到5個支釘的支痕,明人曾將這樣的支痕稱之為芝麻花,此乃滿釉支燒。
3、釉色特別,從傳世品來看多以天青色為主,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和情趣,釉下開片猶如細小的蟹腿,據傳說釉料里面加入了瑪瑙粉末,所以燒紙出來帶有極其細微的小氣泡,力求作品的精致和完美。
4、現在存世的汝窯瓷器大都沒有刻花,但是在清涼寺遺址中曾發現過帶有刻畫的瓷片,其器形與釉色相得益彰,非常重視適度的難捏,以及適度的弧度把握,再加上口沿釉汁較薄處顯露出來的偏粉紅色調效果,使得整個器形金屬器物般明快的感覺。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汝窯的特色的話,我們可以這樣說:莊重中不失明快,金屬中玉質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