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南位于秦嶺山脈以南,屬于西南。
陜南地貌特征為“兩山夾一川”:北部的秦嶺山脈、南部的大巴山區及中部的漢水谷地、丹江平原。它主要由古生界變質雜巖組成,是陜西農林特產和有色金屬資源的富集區;氣候潮濕多雨,常年溫熱,是中國南方的重要水稻產區。
陜南位于“南山”秦嶺山脈以南,總面積74017平方公里。秦境秦嶺是秦嶺山脈的骨干,山坡北陡南緩,山勢巍峨壯麗,一般海拔1500~3500米,高出關中盆地和漢中盆地1000~3000米。主脈分布在山地北部,有許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構成秦嶺山地的高山、中山地形。秦嶺以太白山為主峰,由西分為三支,由北而南山勢漸低,至漢中盆地邊緣已成低山丘陵。太白山以東山勢逐漸遞減,在商洛地區山勢結構如掌狀向東分開,間以紅色斷陷盆地和河谷平地。盆地和河谷平地保存有二至三級階地。太白山仍存留有第四紀冰川,而古冰川作用留下的冰蝕冰磧地形保存完好。
北陡南緩的山勢導致北坡溪峪短急,南坡諸水源遠流長,斷切東西走向山嶺,形成許多峽谷,水力資源豐富,為建設中小型水利電力工程提供了條件。川陜間的大巴山走向西北——東南,一般海拔1500~2000米,高出漢江谷地1000~1500余米,東西長約300余公里,通常把任河以西稱米倉山,以東稱大預山。大巴山北側諸水注入漢江,上游系峽谷深澗,中、下游迂回開闊,形成許多山間小“壩子”。壩子中有兩級河流階地,農田、村鎮較為集中。寧強、南鄭、西鄉、鎮巴和鎮坪等縣由灰巖組成的山地,巖芽、溶溝、落水洞、溶洞、地下暗河等巖溶地形發育,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水豐富。漢江谷地以西屬嘉陵江上游低山、丘陵區,地勢起伏較和緩,谷地較開闊,是陜、川間主要的水陸通道。著名的漢中、安康盆地,是陜西主要的農業區和亞熱帶資源寶庫,也是陜西水稻和油菜的主要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