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追本溯源話海東(市)

   作者:超巨星

    海東市位于青海省東部,總面積1.31萬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141.87萬人,是青海省轄區面積最大、最年輕的地級市。現轄樂都區,平安縣,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4個自治縣。市政府設在樂都區。

 

    一、西漢中屬金城郡,東漢末歸西平郡

   海東地處黃河上游及其重要支流湟水之間,是青海省開發較早、文化歷史悠久的地區。這里史稱“河湟間”或“河湟地區”。據考古發掘,早在六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秦漢以前,這里是羌人的天下。

   漢武帝元鼎六年(111),派兵征討河湟羌人,在“湟中”設置“護羌校尉”,開始經略“湟中”。宣帝神爵二年(60),在河湟地區增設允吾(治今民和縣下川口,一說治今甘肅永靖縣鹽鍋峽鎮)、臨羌(治今湟源縣南古城,一說今湟中縣多巴鎮)、安夷(治今平安縣)、破羌(治今樂都縣)、浩亹(治今甘肅永登縣河橋鎮)、允街(治今甘肅蘭州市紅古區花莊鎮)、河關(治今青海貴德縣河陰鎮,一說治今甘肅積石山縣大河家鎮)等7縣,屬金城郡,并將郡治由金城縣(治今蘭州市西固區)移至允吾縣。從此,青海東部地區正式納入漢朝的郡縣體系。安夷縣曾長期為漢護羌校尉治所。

 

   東漢初,將金城郡河關縣改屬隴西郡。建安十年(205年;一說建安十九年,214),析金城郡西部置西平郡(治所在今西寧市),安夷、破羌等4縣改屬西平郡。允吾縣仍屬金城郡。今海東地區大部屬西平郡。

 

   曹魏曾在今民和官亭設置白土縣(一說西晉置),屬金城郡。西晉永寧元年(301年),析西平郡置晉興郡,治晉興縣(在今民和縣境內)。

 

  二、后涼設立樂都郡,南涼三度都樂都

 

   十六國時期,河湟地區曾被前涼、前秦、后涼、后秦、南涼、西秦、北涼、西涼等地方割據政權相繼統治過。前涼、前秦時,今海東地區分屬西平郡(西都縣、安夷縣)、金城郡(允吾縣、白土縣)、晉興郡(晉興縣)、湟河郡(前涼新置,治今化隆群科)。后涼呂光(389399年在位)析西平郡置樂都郡(治今樂都城西,領縣無考,轄今樂都縣地),析金城郡置三河郡(治白土縣,轄今民和南部)。后秦、南涼、西秦沿置,北涼裁三河郡,其余沿置,西涼因襲。

 

   隆安元年(397年),河西鮮卑禿發部首領禿發烏孤于廉川堡(今民和縣川口鎮史納古城)建立政權。隆安三年(399年),遷都樂都。同年,其弟禿發利鹿孤即位后,遷都西平(今西寧)。元興元年(402年),禿發傉(nù)檀即位,還都樂都,義熙二年(406年)遷都姑臧(今甘肅武威),義熙六年(410年)再次還都樂都。義熙十年(414年)南涼亡于西秦。

 

    三、北魏設鄯州,一州統河湟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勢力進入今青海。太平真君初(440443年),廢樂都郡,改設樂都縣。太平真君十六年(455年)置洮河郡(治黃河城,今化隆群科)。景明三年(502年)置石城縣(治所在今化隆群科),屬洮河郡。孝昌二年(526),置鄯州,治西都縣(今西寧)。因河隴地區爆發反魏起義,同年,鄯州移治樂都縣,改樂都縣為西都縣。廢允吾、白土、晉興等縣,在龍支城(今民和古鄯)設置金城縣(西魏改名龍支縣),屬鄯州,在邯川戍(今化隆甘都)置廣威縣,屬洮河郡,隸鄯州。今海東地區大部屬鄯州。

 

   西魏、北周沿置鄯州,轄西平、湟河等郡。廢帝二年(553)改石城縣為化隆縣(治今化隆群科),屬湟河郡。北周改西平郡為樂都郡,仍治西都縣。

 

    四、唐隴右道駐鄯州,躍升為西北中樞

 

   隋唐時,今海東地區曾盛極一時,所處地位舉足輕重。今樂都一度成為隴右乃至西北地區的政治中心和軍事指揮中心。

 

   隋初沿置樂都郡,開皇三年(583),改郡治西都縣為湟水縣,廢廣威縣。大業三年(607年),改鄯州為西平郡,轄湟水、化隆二縣。

 

   唐武德二年(619年)改西平郡為鄯州(治湟水縣,今樂都),改澆河郡為廓州并移治化隆縣(治今青海化隆群科)。先天元年(712年),改化隆縣為化成縣。天寶元年(742年)復改鄯州為西平郡,改廓州為寧塞郡,改化成縣為廣威縣。至德二年(757年)又改西平郡為鄯州,改寧塞郡為廓州。上元二年(761年),鄯州地入吐蕃。廣德元年(763年)廓州地入吐蕃。大中五年(851年),鄯州、廓州一度回歸唐朝。唐亡后,為吐蕃殘余、黨項(西夏)等占據。

 

   貞觀元年(627)置隴右道(為全國十道之一),治所在鄯州(今青海樂都)。轄鄯州、廓州、秦州、蘭州、河州等20州及安西都護府,相當于甘肅省隴山。六盤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東及新疆東部地區。開元二十一年(733)置隴右道采訪使,乾元元年(758)廢。

 

   儀鳳二年(677年),為防御吐蕃東侵,置鄯州都督府(駐鄯州),轄河源軍、莫門軍、積石軍、洪濟鎮、合川守捉、懷遠軍等。開元二年(714年),置隴右節度使,駐鄯州(今樂都縣城)。領鄯州、廓州、秦州、蘭州、河州等12州行政,先后統臨洮、河源、積石等軍和綏和、平夷、合川守捉。安史之亂時,隴右駐軍內撤,河湟地區陷于吐蕃。

 

    五、唃廝啰三遷建國,北宋兵兩復河湟

 

   北宋時期,約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吐蕃貴族唃廝啰來到河州(今甘肅臨夏市),被當地大姓迎往移公城(今循化縣黑城子古城),很快被吐蕃部落首劫往廓州(今化隆群科)并擁立為主,不久被劫往宗哥(今青海平安,一說樂都),約天圣元年(1023年)遷居邈川(今青海樂都,一說在今民和上川口),約明道元年(1032年)遷往青唐(即今西寧)建立政權,史稱唃廝啰政權。

 

   元符二年(1099)宋軍平定唃廝啰,收復河湟,置湟州(治邈川,今青海樂都,一說在今民和上川口)、廓州(今化隆群科)等州,這是自唐亡后200多年后中原漢族王朝首次重返河湟地區。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宋軍撤出。崇寧二年(1103年)宋軍再克河湟,復設湟州、廓州等州。宣和元年(1119年),改湟州為樂州

   北宋亡后,金和西夏占有河湟地區約一個世紀,沿置湟州、廓州等州。

 

   六、明設衛、所,清改縣、廳

 

   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河湟地區納入蒙古汗國。蒙哥三年(1253年),在河州設置“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下設積石州(轄今循化縣地)、貴德州(轄今化隆縣部分地區)等州。中統二年(1261年),廢樂州、廓州,并入西寧州。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屬甘肅行省。今海東地區大部屬西寧州。

 

   明清兩朝,今海東地區除循化縣較長時間屬河州管轄外,其余屬西寧衛、府轄地。明洪武六年(1373), 改西寧州為西寧衛,在今樂都置碾伯千戶所,在民和古鄯置古鄯千戶所,屬西寧衛。明朝在青海確立了土司制度,遂成為一種正式的地方政治制度(清朝襲之,一直延續到1931年才被完全廢止)。清順治二年(1645),今海東地區歸屬清朝。雍正三年(1725),廢碾伯、古鄯千戶所,置碾伯縣。今海東地區屬西寧府的西寧縣和碾伯縣管轄。乾隆九年(1774),在今化隆巴燕置巴燕戎格撫番廳,隸西寧府。乾隆二十七年(1762),移河州同知于循化,改置循化廳,屬蘭州府。道光三年(1823年)改屬西寧府。

 

    七、民國青海建省,直轄河湟各縣

 

   1912年民國建立,碾伯縣、循化廳、巴燕戎格廳仍屬甘肅省西寧府。

 

   19134月,改循化廳為循化縣,改巴燕戎格廳為巴戎縣。置海東道(治西寧縣),轄原西寧府各縣,循化、碾伯、巴戎縣屬之。

 

   19146月,改海東道為西寧道,循化、碾伯、巴戎縣屬之。

 

   1926年,廢西寧道,改設西寧行政長官,轄原西寧府各縣,循化、碾伯、巴戎縣屬之。

 

   1929, 青海建省,裁西寧行政區,改碾伯縣為樂都縣,改巴戎縣為巴燕縣。循化、樂都、巴燕縣由省直轄。

 

   1930年,析西寧縣置互助縣,析樂都、循化縣置民和縣,由省直轄。

 

   1931年,改巴燕縣為化隆縣。

 

   19499月,青海解放,樂都、民和、互助、化隆、循化等15個縣由省直轄。

 

   19542月,撤銷互助縣,改設互助土族自治區(縣級);撤銷化隆縣,改設化隆回族自治區(縣級);撤銷循化縣,改設循化撒拉族自治區(縣級)。均由省直轄。

 

   1955年,互助土族自治區、循化撒拉族自治區、化隆回族自治區均改為自治縣。

 

   19593月,原由省直轄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劃歸黃南藏族自治州代管。9月,國務院批準:化隆回族自治縣人民委員會駐地由巴燕遷至群科(注:19604月,縣機關辦公樓在群科開工,年底,因國民經濟困難,工程下馬)。

 

   19601月,原由省直轄的湟中縣劃歸西寧市領導。4月,省直轄的互助土族自治縣劃歸西寧市。西寧市將市郊小峽公社高寨、紅莊大隊及湟中縣平安、三合公社劃出,設立平安區(縣級)。

 

   19621月,黃南藏族自治州代管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和西寧市領導的湟中縣、互助土族自治縣由省直轄。4月,西寧市撤銷平安區。7月,中共湟中縣委在平安設平安工委(副縣級),196510月撤銷。

 

  八、設地區抱團發展,地改市開啟新篇

 

   197810月,為加強對東部農業經濟區的領導,集中力量發展大農業生產,發揮東部8縣市的經濟特點,推進經濟建設的發展,經省政府上報,國務院批準:設立海東地區,地區行署駐平安縣。以湟中縣的部分地區設立平安縣。將原由省直轄的湟中、湟源、民和、樂都4縣和互助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及新設立的平安縣劃歸海東地區。當年,海東地區總人口110.8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占比高達94.8%,是典型的農業大區。海東地區行政公署駐地選址平安縣,蓋因平安地處8縣(包括自治縣)中心位置,坐中四聯,位于東西、南北交通的十字路口,無論是召集開會,還是下縣視察,都非常方便。

 

 

 

 

 

   19793月,海東地區行政公署、平安縣正式成立。

 

   198511月,撤銷民和縣,設立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

 

   199912月,將湟中、湟源2縣劃歸西寧市。海東地區管轄縣級政區由8個減為6個。

 

   20132月,國務院批準(國函[2013]23號):同意撤銷海東地區和樂都縣,設立地級海東市。海東市政府駐新設立的樂都區;海東市設立樂都區,以樂都縣的行政區域為樂都區的行政區域。樂都區政府駐碾伯鎮;海東市轄平安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樂都區。據官方統計,2012年全區城鎮化率為34% 


    海東市行政中心選址樂都,是按照國務院關于地級市人民政府駐地相關規定,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綜合考慮的。無論從悠久的歷史淵源,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還是從發展基礎、國家標準看,樂都撤縣設區作為海東市行政中心條件相對成熟,是大勢所向。從地理位置看,樂都地處6縣(包括自治縣)中心,交通方便;從人口數量上看,樂都總人口近30萬人,屬中等規模;在宜居程度上,樂都位于湟水河中線,海拔比較低,氣候、環境、生態都相對較好。

  

 

   參考資料:

  • 《青海通史》:崔永紅、張得祖、杜常順主編,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9月第1
  • 《青海簡史》:王昱、聰喆主編,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12月第1
  • 《青海史話》:李士發,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1月第1
  • 《青海省志·大事記》: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9月第1
  • 《青海省志·建置沿革志》: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4月第1
  • 《青海省志·民政志》:黃山書社19987月第1
  • 《西寧市志·大事記》: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6月第1
  • 《湟中縣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3月第1
  • 《樂都縣志》:陜西人民出版社19928月第1
  • 《民和縣志》:陜西人民出版社19936月第1
  • 《平安縣志》:陜西人民出版社19969月第1
  • 《互助土族自治縣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12月第1
  • 《化隆縣志》:陜西人民出版社19945月第1
  •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志》:中華書局20019月第1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青海人必須要知道的青海歷史簡表
八九十年代的青海西寧,老照片里的夏都記憶
青海為什么叫青海,青海古時候叫什么,青海歷史的由來
歷經劫波西寧在
1911年全國重名縣大盤點 · 西寧
西寧的歷史概況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鲁科尔沁旗| 兴安县| 奉新县| 合川市| 昔阳县| 裕民县| 博白县| 库尔勒市| 吴桥县| 罗山县| 许昌市| 庄河市| 镇坪县| 治多县| 故城县| 肥东县| 黔东| 郴州市| 翼城县| 隆尧县| 吐鲁番市| 武汉市| 桂东县| 江津市| 钟祥市| 成安县| 木兰县| 冕宁县| 南宫市| 河西区| 德安县| 罗山县| 谷城县| 西乡县| 哈巴河县| 买车| 瑞金市| 辉南县| 万载县| 郎溪县| 周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