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財政基礎知識


財政基礎知識

(財政概論、財政收入、財政支出、國家預算)

 

*******************************************************************************

財政基礎知識目錄

一、財政概論      1、什么是財政    2、什么是公共財政     3、公共財政的基本特征    4、公共財政的職能  ⑴資源配置職能。  ⑵收入分配職能。  ⑶調控經濟職能。  ⑷監督管理職能。

二、財政收入     1、財政收入的定義   2、財政收入的形式    3、財政收入的分類    4、稅收收入   5、非稅收入

三、財政支出     1、財政支出的定義   2、財政支出的分類

四、國家預算     1、什么是國家預算   2、國家預算的特征  3、預算編制    4、預算執行    5、決算

*******************************************************************************

一、財政概論

(這個問題簡單講四個內容:1、什么是財政,2、什么是公共財政,3、公共財政的基本特征,4、公共財政的職能)

1、什么是財政

    財政是國家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對一部分社會產品進行的集中性分配,是履行政府只能和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經濟活動。

    2、什么是公共財政

公共財政,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的分配活動或分配關系,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政府收支模式或財政運行機制模式,是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一種財政類型,是市場經濟國家通行的財政體制和財政制度。。                                                                                                                  

3、公共財政的基本特征

一是公共性。即公共財政著眼于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公共財政的職能范圍是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口徑界定的,凡不屬于或不能納入社會公共需要領域的事項,財政就不去介入;凡屬于或可以納入社會公共需要領域的事項,財政就必須涉足。

二是非盈利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其行動的動機不是、也不能是取得相應的報償或盈利,而只能以追求公共利益為己任。其職責只能是通過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活動,為市場的有序運轉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證和物質基礎。即便有時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務的活動也會附帶產生數額不等的收益,但其基本出發點或歸宿仍然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不是盈利。表現在財政收支上,財政收入的取得,要建立在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籌集資金的基礎上;財政支出的安排,要始終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宗旨。

三是法制性。即收支行為規范化。公共財政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基本出發點,與全體社會成員的切身利益直接掛鉤。不僅財政收入要來自于社會成員的繳納,財政支出要用于向社會成員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事項,而且財政收支出現差額帶來的成本和效益,最終仍要落到社會成員的身上。既然大家的事情大家都有份,社會成員對于公共財政的運作便有強烈的監督意識,從而要求和決定著政府財政收支行為的規范化:以法制為基礎、全部政府收支進預算、財稅部門總攬政府收支。

    四是調控性(書上講是以上三個特征)。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財政是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們知道,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抑制通貨膨脹、提高就業水平等。政府各項調控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一定的財政手段的支持。這些手段包括稅收、規費、支出、預算、補貼、國債、赤字等。對財政政策的調控可以從不同角度加以劃分。首先,根據財政政策對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可以劃分為分配性、調節性、再分配性財政政策。分配性財政政策涉及到將服務和利益分配給人口中的特定部分個人、團體、企業和社區。如農產品價格補貼,只對生產特定農產品的農民進行補貼。調節性財政政策則與限制和規定某些個人、企業或團體的行為有關,如稅收的獎限政策就是為了鼓勵或限制那些受調節者的某些經濟行為,實現政府某一經濟目標。再分配政策指政府在社會各階層中針對財富、收入、財產等所進行的轉移性分配。政府從公平和效率權衡的角度,采用累進個人所得稅、轉移性支出,實現收入公平分配的目標。其次,根據財政政策具有調節經濟周期的作用,劃分為自動穩定的和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自動穩定的財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夠根據經濟波動情況自動發生穩定作用的政策,無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產生控制效果。通常政府借助稅收和支出的自動穩定性,達到調節經濟波動、穩定經濟的目的。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據經濟景氣變動情況,通過稅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策進行的、使社會供需總量達到短期平衡的財政操作。再次,根據財政政策在調節國民經濟總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劃分為擴張性、緊縮性和中性財政政策。擴張性財政政策是指財政通過減稅、增支或財政赤字和擴大國債發行來增加刺激社會總需求,促進社會供需總量的平衡。緊縮性財政政策是指財政通過增稅、減支或財政盈余來減少和抑制總需求;中性財政政策是指財政政策對社會總需求的影響保持中性,既不擴張,也不收縮。通過上述不同類型和不同性質的財政政策調節,達到全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社會供需總量的平衡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目的,從而充分體現公共財政的“調控性”。

    4、公共財政的職能

  按照現代西方財政學,市場化國家的財政職能一般包括資源配置職能、收入分配職能、經濟穩定職能。中國正處于向市場化轉軌的過程中,確立我國的財政職能,一方面需要借鑒西方財政理論的有益成份,另一方面必須結合中國國情考慮。具體分析,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財政職能包括下述四個方面:

  ⑴資源配置職能。

  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就是將一部分社會資源(即國內生產總值)集中起來,形成財政收入;然后通過財政支出分配活動,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務,引導社會資金的流向,彌補市場的缺陷,最終實現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優狀態。在市場經濟中,財政不僅是一部分社會資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也是全社會。資源配置的調節者。這一特殊地位,決定了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既包括對用于滿足社會共同需要的資源直接分配,又包括對全社會資源的間接調節兩個方面。具體表現在;一是調節社會資源在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之間的配置。主要是調整財政收入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使之符合優化資源配置的要求。二是在政府部門內部配置資源。主要是根據不同時期政府職能的變化,通過財政對自身支出結構的調整,將財政資金分別用于滿足各種社會公共需要,如保證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穩定以及經濟正常運行等方面的需要。三是對非政府部門資源配置的調控。盡管非政府部門的資源配置活動主要是由市場來完成的,但財政作為彌補市場機制缺陷的主要手段,通過財政資金的分配以及制定和執行有關政策,可以引導非政府部門的資金投向。如對某些需要發展的產業,在市場機制難以引導資金投入時,財政可通過提供補貼或稅收優惠等手段,鼓勵和支持其發展。

  ⑵收入分配職能。

  收入分配職能,是指政府財政收支活動對各個社會成員收入在社會財富中所占份額施加影響,以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標。在政府對收入分配不加干預的情況下,一般會以個人財產的多少和對生產所做的貢獻大小等因素,將社會財富在社會各成員之間進行初次分配,這種分配可能是極不公平的,而市場對此無能為力,只有依靠政府的力量,才會對這種不公平現象加以調整和改變。財政收入分配職能的實現方式有四種:一是劃清市場分配和財政分配的范圍和界限。原則上講,屬于市場分配的企業職工工資、利潤、租金和股息收入等,放手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財政分配的范圍是醫療保健、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等。二是規范工資制度。主要是由財政供給的國家公務員的工資制度和類似的事業單位職工的工資制度。凡應納入工資范圍的收入都應納入工資總額,取消各種明補和暗補,提高工資的透明度;實現個人消費品分配的貨幣化,取消變相的實物工資等等。三是加強稅收調節。比如通過個人所得稅,調節個人勞動收入和非勞動收入,使之維持在一個相對合理的差距之內,實現社會基本公正;通過企業所得稅,調節不同企業的利潤水平;通過遺產稅、贈與稅,調節個人財產分配等等。四是通過轉移性支出,如社會保障支出、救濟支出和補貼等,使每個社會成員得以維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⑶調控經濟職能。

  財政的調控經濟職能,是指通過實施特定的財政政策,促進較高的就業水平、物價穩定和經濟增長等目標的實現。財政調控經濟職能的實施方式有四種:一是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分別采取不同的財政政策,實現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基本平衡。當經濟下滑的時候,社會總需求不足,失業增加,這時政府應采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增加財政支出,同時減少稅收,以便刺激總需求的擴大,緩解失業現象;當經濟膨脹的時候,社會總需求過度,會引起通貨膨脹,這時政府應采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減少財政支出,同時增加稅收,以便控制總需求,抑制通貨膨脹。二是通過發揮累進的個人所得稅等制度的“內在穩定器”作用,幫助社會來穩定經濟活動。如累進的個人所得稅使稅收在經濟蕭條時趨于下降,從而有利于經濟的復蘇;在通貨膨脹時期趨于上升,從而有利于經濟的降溫,這是保證經濟健康運行、減輕經濟周期性波動的一個重要原因。失業救濟金制度也有這樣的功能。三是通過財政投資和補貼等,加快農業、能源、交通運輸、郵電通信等公共設施和基礎產業的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和環境。四是逐步增加治理污染、生態保護以及文教、衛生等方面的支出,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⑷監督管理職能。

在財政的資源配置、收入分配和調控經濟各項職能中,都隱含了監督管理的職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利益主體的多元化、經濟決策的分散性、市場競爭的自發性和排他性,所以需要財政的監督和管理。特別要看到,我國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保證政令統一,必須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更需要強化財政的監督管理職能。一是通過對宏觀經濟運行的監督管理,跟蹤、監測宏觀經濟運行指標,及時反饋信息,發出預警信號,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決策依據,從而為經濟正常運行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二是通過對微觀經濟運行的監督管理,規范經濟秩序。主要是建立健全和嚴格執行財政、稅政、會計法規,為市場競爭提供基本的規則,當好市場裁判,保護企業之間的正當競爭;同時嚴肅財經紀律,依法治稅,依法理財,保證國家財政收入。三是通過對國有資產營運的監督管理,主要是實施價值形式的監督管理,在搞活搞好國有企業的同時,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促進國家財力的壯大和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再生產。四是通過對財政工作自身的監督管理,不斷提高財政分配效益和財政管理水平。

二、財政收入

(這個問題簡單講五個內容:1、財政收入的定義,2、財政收入的形式,3、財政收入的分類,4、稅收收入,5、非稅收入)

1、財政收入的定義

財政收入首先應理解為一個過程,它是財政活動的第一階段,即組織收入、籌集資金階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收入是以貨幣來度量的,從這個意義上理解,財政收入又表現為一定的貨幣資金,即政府為履行其職能的需要而籌集的一切貨幣資金的總和。  

2、財政收入的形式

  所謂財政收入形式,是指政府通過哪些方式或渠道來取得財政收入。如在自然經濟條件下,政府通過征收實物或勞務而取得財政收入,我國封建社會的“粟米之征”、“布帛之征”、“任役之征”等都是財政收入的具體形式。在商品貨幣經濟條件下,財政收入則表現為國家占有和支配一定量的貨幣資金。目前我國財政收入的形式,主要包括稅收收入、非稅收入、政府基金收入等。

  3、財政收入的分類

  依據不同的管理要求,財政收入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按照現行的預算管理體制,財政收入劃分為一般預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我們通常所說的財政收入是指一般預算收入。

以下是6種詳細劃分,了解一下。

⑴按取得收入的依據,可將財政收入分為政府公共財政收入和國有資產經營收入

  政府公共財政收入是指政府以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者身份,依據政治權力,主要以稅收形式籌集的財政資金,包括對各種商品、勞務、所得、財產、土地、資源等征收的稅款以及行政性收費收入。國有資產經營收入是指政府以國有資產所有者身份,依據財產權力,參與資產收益分配所籌集的財政資金,主要包括國有企業上繳利潤、從政府參股控股的股份制企業中分享的股息和紅利,以及國有資產租賃和產權轉讓收入。

  ⑵按取得收入的穩定程度,可將財政收入分為經常性收入和臨時性收入

  經常性收入是指每個財政年度都能連續不斷、穩定取得的財政收入,如稅收、經常性收費等。臨時性收入是指在財政年度內不經常或不很規律地取得的財政收入,如國債收入、出賣公產收入、罰款、捐款等。

  ⑶按收入的管理權限,可將財政收入分為中央財政收入與地方財政收入

  中央財政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是指按照財政預算法律和財政管理體制規定,分別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籌集、使用的財政資金。

  ⑷按經濟成分,可將財政收入分為來自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各種非國有制經濟的收入

  ⑸按經濟部門,可將財政收入劃分為來自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和商業服務業的收入

  ⑹除上述分類形式外,財政收入還可根據其他標準,分為國內收入與國外收入,直接收入與派生收入以及強制性收入與非強制性收入等.

4、稅收收入

⑴什么是稅收?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按照法定的標準,向居民和經濟組織強制地、無償地征收用以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的財政收入。 

⑵稅收的分類

1994年稅制改革之后,我國的稅種由37個縮減到目前的20個,具體是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退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取消科目,反映補交以前年度稅款)、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稅、船舶噸稅、車輛購置稅、關稅、耕地占用稅、契稅、其他稅收收入(補交以前年度農業稅等,實際已經取消)。

以上稅收由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海關(關稅、船舶噸稅)、財政部門負責征收。

(以上稅種簡介從略)

5、非稅收入

⑴什么是非稅收入(見教材p25

⑵非稅收入的分類

8類。(見教材p25

收入主要有以上兩大類,還有諸如社會保險收入、轉貸收入、債務收入、轉移支付收入在這里不講。

三、財政支出

(這個問題簡單講兩個內容:1、財政支出的定義,2、財政支出的分類)

1、財政支出的定義

財政支出是指政府為實現其職能、取得所需物品和勞務而進行的財政資金的支付。作為一種滿足社會共同需要的資源配置活動,財政支出是針對社會單位或私人部門資源配置不足而實施的,具有公共性的特征。財政支出是國家財政分配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國家集中性財政資金的再分配。在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中,財政支出自古以來就直接地體現國家職能的要求,成為實現統治者意志和政策取向最重要的手段。

簡單的講:財政支出可從兩個角度去理解:財政支出首先是一個過程,即政府把集中起來的社會資源按照一定的政治經濟原則分配、運用于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各種用途的過程。其次,如果從財政支出要以貨幣來度量的意義看,財政支出又是政府為履行其職能而花費的資金的總和。

2、財政支出的分類

按支出功能分類劃分:共17類。一般公共服務、外交、國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學技術、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城鄉社區事務、農林水事務、交通運輸、工業商業金融等事務、其他支出、轉移性支出。

按支出經濟分類劃分:共12類。工資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對企事業單位的補助、轉移性支出、增與、債務利息支出、債務還本支出、基本建設支出、其他資本性支出、貸款轉貸及產權參股、其他支出。

教科文支出、社保支出、行政政法支出、財政支農支出、經濟建設支出。

四、國家預算

(這個問題簡單講五個內容:1、什么是國家預算,2、國家預算的特征,3、預算編制,4、預算執行,5、決算)

1、什么是國家預算

預算一詞從字面上理解是指在經濟上預先盤算的意思。國家預算也稱政府預算,是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財政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的需要,對一部分社會產品進行分配和再分配的活動,是國家配置資源的重要方式和調控社會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是確保國家賴以存在的基本條件,有財才有政。在現代社會,任何一個國家要維持其運行,要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都必須有資金作保障。這種國家對資金的籌集、使用活動就是我們所說的財政。國家的這種分配活動要通過許多工具的運用才能實現。如國家通過稅收工具向個人和企業單位無償征收稅款,以取得收入,通過制定各種開支標準和規程來保證財政資金的合理有序運用。國家的財政分配活動不能盲目進行,國家要從社會產品中收取多少,通過什么方式收取,收來的錢用在什么地方,怎么使用,達到什么效果,都必須事先作出估算,并經過法定程序予以確認。

2、國家預算的特征

一是預測性。在編制預算時,要根據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預計,預測能收取到多少收入,根據社會管理和發展的需要安排支出。當客觀經濟形勢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原來預計能取得的收入和安排的支出已不可能實現時,就要及時對預算進行調整。

二是法定性。國家預算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預算,一般意義上的預算由當事人自行決定即可,國家預算的編制和確定都必須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進行。一般情況下,都是由政府編制,由國家權力機關批準。政府編制的預算只能稱草案,只有經過權力機關批準后,預算才得以成立。預算一經權力機關批準,即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執行機關必須照此執行,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

三是完整性。國家預算是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一般地說,政府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必須納入進來。我國由于歷史的原因和管理的需要,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政府收支沒有納入預算。

四是時段性。政府預算必須是未來一段時期內的計劃,不能三天兩頭向權力機關報批。只要國家存續,就需要不停地進行收支活動,以維持其正常運轉,實現其職能。但為了方便核算和管理,人們往往要設定一定的時段,這種時段一般以一年為界。這種時段在企業為會計年度,在國家預算上稱為預算年度。預算年度的起訖時間各國不一,有的采取日歷年度即從每年的11起至1231止,有的是從每年的41起至第二年的331止,有的是從每年的71起至第二年的630止。我國是采取的是日歷年度。

五是公開性。由于國家預算的收入和支出都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極為密切,因此一般要求其公開透明。無論是權力機關的審查批準過程,還是批準以后的預算,以及預算的執行情況都應當向社會公開。

六是責任性。政府對預算的執行負責,預算的執行結果必須向權力機關報告并得到權力機關的認可。

3、預算編制

預算編制是整個預算工作程序的開始。各級政府應及時下達關于編制下一年度預算草案的指示,具體事項由財政部門部署。

國家預算管理體制,實行中央和地方分稅制。中央政府公共預算不列赤字。中央預算中必需的建設投入的部分資金,可以通過舉借國內和國外債務等方式籌措,但債務應當有合理的規模和結構。地方各級預算按照量人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編制,不列赤字。各級政府預算應按本級政府預算支出額的1%3%設置預備費。

各級財政部門應在每年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舉行的一個月前,將本級預算草案的主要內容提交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初審,在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時向大會作關于預算草案的報告。預算草案經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準后,才能成立。中央預算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批準,地方各級政府預算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準。

4、預算執行

預算執行是整個預算工作程序的重要環節。收入入庫、支出撥付以及預算調整都必須按照法律和有關規定的程序進行。各級預算由本級政府組織執行,具體工作由本級財政部門負責。預算收入征收部門,必須依法及時、足額地征收應收的預算收入。有預算收入上繳任務的部門和單位,必須依照法規的規定,將應上繳的收入及時、足額地上繳國庫。各級財政部門必須依照法律和規定及時、足額地撥付預算資金,并加強管理和監督。

縣級以上各級預算必須設立國庫,具備條件的鄉、民族鄉、鎮也應設立國庫。國庫業務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理。

各級政府預算預備費的動用,由本級政府職能部門提出方案,報本級政府決定。各級政府預算周轉金由本級政府財政部門管理,用于預算執行中的資金周轉,不準挪作他用。

預算調整是預算執行的一項重要程序。預算調整是指經過批準的各級預算,在執行中因特殊情況需要增加支出或者減少收入,使總支出超過總收入或使原舉借債務的數額增加。預算調整,必須經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審查和批準;未經批準,不得調整預算。各部門、各單位的預算支出,不同科目間需要調整使用的,必須按財政部的規定報經批準。

5、決算

決算是整個預算工作程序的總結和終結。決算草案由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在每一預算年度終了后按國務院規定的時間編制,具體事項由財政部部署。決算草案的審批與預算草案的審批的程序相同,各級政府決算批準后,財政部門要向本級各部門批復決算,地方各級政府還應將經批準的決算,報上一級政府備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財政學期末考試重點
第九章 公共財政管理
公共財政學試題及答案
什么是財政預算?怎樣才算列入了財政預算?
中級財政稅收專業知識與實務練習題及解析
《媒體藝術概論》試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左旗| 石家庄市| 泰顺县| 新巴尔虎左旗| 福鼎市| 汝州市| 称多县| 浪卡子县| 西乌| 贵港市| 乐陵市| 双鸭山市| 涞源县| 龙口市| 两当县| 木兰县| 荆州市| 昌宁县| 科技| 西乌珠穆沁旗| 富源县| 北川| 嫩江县| 仙游县| 连平县| 武宣县| 永善县| 河源市| 丹棱县| 丰都县| 保靖县| 钦州市| 烟台市| 柘城县| 郴州市| 四会市| 新乡市| 本溪市| 密云县| 阿合奇县| 嘉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