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系客服
2015.03.12
從比較的角度來看,在亞里士多德哲學中,實踐智慧的指向是“做事”(doing)——把握恰當的時機作出行動的決斷,而無關于“做人”(being),這就與儒家不同。儒家所展開的實踐智慧主要的指向是修身、“做人”(tobeaper-son)。或者換另一個說法,希臘的實踐智慧重在“成物”,而儒家的實踐智慧重在“成人”(tobeatrueperson)。
中國哲學的傳統非常重視實踐智慧,可以說,實踐智慧一直是中國哲學的主體和核心。儒家自孔子以來,更是強調哲學作為實踐智慧的意義。儒家哲學思想的特點是:突出人的實踐智慧,而不突出思辨的理論智慧;儒家的實踐智慧始終強調以道德為基礎,從不脫離德性;同時,儒家的實踐智慧又突出體現在重視修身成己的向度,亦即個人內心的全面自我轉化;最后,儒家哲學思想總是強調實踐智慧必須化為實踐的行動,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自孔子以來,儒家的實踐智慧強調以道德為基礎而不脫離道德德性,然而,由于前孔子時代產生的《周易》是儒家尊奉的經典,于是,在儒家盡力把對周易的詮釋向德行方面轉化的同時,《周易》自身帶有的吉兇意識和世俗智慧也影響到儒家的智慧思想,從而使得儒家的實踐智慧也一直包含了這個涉及做事的“成物”部分。但在儒家的這部分思想中,《周易》的智慧已經主要不是處理個別事務的吉兇成敗,而是著眼在掌握和理解重大的變化之道,以開物成務,這也是與亞里士多德不同的。
微信登錄中...請勿關閉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