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是連接知識和實踐的紐帶,既要會干活又要能思考。只有知識不會思考的人是“移動硬盤”,只會思考而欠缺知識的人也只會胡思亂想。
在成為專家的過程中,思維上的修煉包括以下三個層次。
層次一:思維的基本活動
思維中最基礎的活動: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概括與抽象、推理與判斷等。
層次二:思維模式
思維模式是個體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對人們的言行起決定性作用,也被稱為心智模式。思維模式受文化影響較大,譬如東西方的思維模式不同,也跟個人的認知有關,認知影響甚至決定著個體的思維模式。
除了受外部的影響,思維模式也跟個人的性格、價值觀和自我反思的能力緊密關聯。
層次三:思維技術
思維技術指在解決具體生產和生活問題時產生出來的被驗證、可重復使用的思維層面的方法、框架和模型。
思維技術跟工作結合最緊密,是處理具體問題時會用到的手段和方法,而思維的基本活動則是我們思考的基本功,沒有扎實的分析、綜合能力,不知道比較和分類,欠缺概念能力等,你根本不可能掌握思維的技術。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看世界和問題的角度、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具有戰略性。
理解思維的本質
能多大程度上理解抽象的事物,是否能夠將自己的經驗和體會抽象成語言文字,這些是受教育程度的一個簡單測量標準。
所謂的愛情、財富、抱負、治國平天下,這些都屬于抽象內容,沒有讀過很多書的孩子其實欠缺這方面的理解。圖像比文字更加具象。這也是為什么讓孩子閱讀比看電視更好的原因。閱讀的過程可以鍛煉他們的抽象能力、想象能力,而理解畫面則很少需要抽象和想象能力。
思維是一種在大腦內發生的抽象而復雜的活動,它更關注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的東西,而自動忽略細枝末節。專家之所以對他所在的領域有深刻和精到的認識,能夠解決復雜困難的問題,不斷產生創造性的想法并付諸實踐,除了在該領域大量的知識積累,還依賴于其個人的思維發展水平。
傳統的心理學將人的認識活動分為感覺、記憶與思維,而思維是認識的最高級形式。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屬性及事物之間規律性聯系的概括、間接的反應,但要反映這些關系(事物本身、事物之間),則必須以知識為中介,如果沒有知識,是不可能搞清楚這些關系的。
真正的專家在知識數量和質量上一定有大量積累,同時具備較高水平的思維能力,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形成概念并進行有效的判斷和推理,而后得出結論,并最終解決問題。
用概念能力看透事物的本質
如何能夠做到概念思考,并形成自己的概念能力呢?
第一,雖然讀起來會很費勁,但要想提升自己的概念能力,你必須靜下心來去讀經典的理論性的書籍。通過閱讀這些書籍,才能知道有哪些成熟的概念。
第二,在實踐中要對概念有敏感性,遇到復雜問題時善于分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主動去多思考,不同維度的事情能否歸于更高一級的概念中。
總之,要真正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并能將不同的概念結合到一起形成框架、模型用來判斷和推理、決策與提升,從而最終形成自己的概念思維,需要持續地從學習、實踐、思維三個角度去錘煉。
分類能力讓世界變簡單
分類能力既依賴于整個社會的科技發展和認知水平,也跟個體的知識、經驗積累和概念能力相關。
如何分類?
第一步,先確定分類依據的標準,即維度。維度的本質是找共同性。
第二步,在每個維度下找不同點。
從本質上說,分類是在思維中尋找事物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它是我們認識和理解世界的基礎方法和能力。在分類之上,才可能判斷、推理,才能形成概念并決策。分類需要聯想、類比、推理、引申等綜合性的論證活動,是思維的基本細胞。
如何提高分類能力?
提高分類能力除了多練習、多思考,還需要注意提高以下兩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第一,積累某個領域海量的知識,包括陳述性、程序性、情境性的知識,尤其是后者,可以幫助實現“模式識別”,通過現象看本質。這是實現有效分類的基礎。
第二,訓練自己的概念能力,沒有相關詞匯的時候是沒有辦法實現分類的,深刻的分類體系對應的是深刻的概念。
思維模式的修煉
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首先是認知上的改變和升級。認知升級了,思維模式也會隨之改變。
原生家庭沒那么重要
原生家庭對你影響程度的高低取決于自己獨立的力量和家庭影響的力量:如果自己獨立的力量越大,那家庭的影響越小;如果自己獨立的力量越小,那家庭的影響越大。
家庭對個人的影響取決于你是否能形成自己對世界獨立的認知和判斷,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有機會超越自己的家庭。但如果你不愿意去行動和努力而只會抱怨,那就會成為原生家庭“控制”的下一代。
如何超越自己的家庭形成個人的獨立認知?
1.接受現實停止抱怨。
2.將你手邊的事情做到極致。
3.堅持學習、實踐與思考
理性、建設性與成長思維
如果想要有所成就,要養成自己的建設性思維。因為有你,可以讓你個人、你的家庭和社區、團隊、社會變得更好一點。要能夠不斷地學習與實踐,發現認知上的誤區和盲區,然后去改變它。
改變認知,提升格局
錯誤的認知導致了錯誤的結果,認知錯了,結果一定會錯,因為人的行動、努力和思考是受自己的認知支配的。
發現和修正錯誤的認知,需要我們能夠具備自省的能力,能夠像審視他人一樣審視自己的認知。
思維技術的修煉
思維技術是為了實現具體的思維目的所利用的途徑、手段和辦法,也被稱作思維的方法,是具體思維過程中所用的工具和手段。
框架思維
框架思考是一種在解決問題時從上到下進行的思考方式。能進行框架思考的前提是你頭腦中積累了大量解決問題的框架模型,而沉淀出框架的過程是從下到上,從點到面。
框架的層次性
專家和高手的思考一定是框架思考。他們不僅滿足于細節的掌握,也不滿足于曾經做過有基本的印象,他們會有意識地去總結提煉處理不同情境的框架,這樣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自如地拿出來。框架除了自己總結,也可以去學習、借鑒其他人的,再經過內化成為自己的框架。
如何訓練自己的框架思考能力
首先,要有這種意識,當遇到問題時不要上來就急著開始解決問題,先系統地從上到下思考,確定自己是否有相應的框架,或者去找尋前輩和他人的框架借鑒。
其次,做完事情后要去深刻地反思,進行抽象和提煉,從小的套路開始,最后建立起框架,并能夠在實踐中去驗證框架的合理性,同時與別人的框架進行對比驗證。
套路思維
為了提升思考的效率和質量所形成的可重復使用的虛擬成果。人類在對復雜的現實世界進行認識和改造的過程中,經過思維的活動,將這個過程積累的認識和經驗表達成公式、定律、模型、框架、策略等理論內容。
套路的價值
1.效率
2.指引和指導
3.創新
從職業生涯的過程來講,每個人都需要先具備套路的思維方式:用套路、總結套路、創造套路,這是讓你更快速長進的一把利刃,而不是只沉溺于解決一個一個問題或讀一本一本的書。
用戶思維
要真正地理解用戶,就需要能夠放下身段,愿意走到用戶中間去,真正了解他們對你的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一是意識,要有服務用戶的意識;二是能力,要有挖掘需求、研究需求的能力。
在成為專家的路上,一方面,你要在專業上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實踐、思考,通過自己的能力提升擁有專業的尊嚴和驕傲,這是每個專業人士值得追求的方向;另一方面,也需要放低自己,考慮用戶需求,為他們服務,理解他們的痛苦和困惑,這樣才能有機會將你的知識、經驗、見解和洞察轉化成社會價值。
行動指南
1.思維能力分三層:歸納、概括、概念、推理等是所有思維活動的基礎。第二層是思維模式或叫心智模式。第三層是具體的思維技術,主要指結構化思維、用戶思維、框架思維等。
2.分類是一種認識世界和解決問題的基礎能力。
3.概念是對事物和規律的抽象理解與表達,如果能將紛繁復雜的現象和多樣化的內容表達抽象成概念,表明你對事物的認識更深刻。概念本身又分層次,專家解決問題時從更高層次的概念入手,而新手則相反。
4.套路包括多種方式,如內容、框架、模型、模板等,套路化其實就是對業務本身拆解后的再分析,發現共性和規律性。
5.新手經常被套路,高手時時用套路,專家創造套路。
6.誰更懂用戶誰就更厲害,真正的專家對用戶的了解,甚至超過用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