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又名漢地、中土、神州、十二州 ,最早出現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是中國漢族先民自古以來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戰國以來九州即成為古代中國的代稱 ,至遲自晉朝起成為漢族地區的代稱 ,又稱為“漢地九州” 。
漢族先民自古就將漢族原居地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順序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但在周代時徐梁二州分別被并入青州與雍州,故而周代沒有徐州和梁州。
冀州,是漢籍《禹貢》所描述的漢地九州之一 。《尚書·禹貢》記載,大禹分天下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現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北部、及遼寧省與內蒙部分地區。
兗州,是《禹貢》所描述的九州之一,古代不特指某地,是一個地理范圍,大體位于古黃河和濟水之間(今山東省西部、河南省東北部、河北省東南部)。范圍和治所隨歷史多有變更。
青州,是《尚書·禹貢》中所記載的古九州之一,”海岱惟青州“,大體指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東半島的一片區域,地為肥沃白壤。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徐州,是漢族文化中的九州之一。海、岱及淮惟徐州。相傳大禹治水時,把天下分為九州,徐州為夏商時期九州之一。 徐州作為一個地理區域,范圍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黃海以西,涉及山東南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地為紅色粘土。《尚書·禹貢》記載:“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藝,大野既豬,東原厎平。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厥田惟上中,厥賦中中。厥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厥篚玄纖、縞。浮于淮、泗,達于河。” 周滅殷商,將徐州合并入九州之青州內。
揚州,是中國文化《禹貢》 中所描述的九州之一 ,揚州范圍相當于淮河以南、長江流域及嶺南地區 , 《周禮》稱東南曰揚州,揚州是“九州”之一 。
荊州,是漢文典籍《禹貢》所描述的漢地九州之一 。《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荊山在今湖北南漳縣。荊州大體相當于今湖北湖南二省全境,由荊山一帶直到衡山 之南地域。是漢族原居地區之一。荊州“厥上惟涂泥,厥田為下中,厥賦為上下”。這是指出荊州土壤大致類似揚州,惟土壤肥力為下中,比揚州高一級,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八級,田賦屬第三級。
豫州,中國古代地理區域名,指的是漢籍《禹貢》所描述的九州之一。因位于九州之中,故別稱中州。當今河南省大部分屬豫州,故簡稱“豫”。 史載:荊河惟豫州。伊、洛、瀍、澗既入于河,滎波既潴。導菏澤,被孟潴。厥土惟壤,下土墳壚。厥田惟中上,厥賦錯上中。厥貢漆、枲,絺、纻, 厥篚纖、纊,錫貢磬錯。浮于洛,達于河。夏禹分天下為九州,豫州位于九州之中,以河南為中心,東接山東、安徽,北接河北、山西,南臨湖北,歷史上曾數度達到鼎盛時期,自夏朝至宋朝長久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梁州,是《禹貢》古九州之一,代指陜西、四川盆地、漢中及部分云貴地區。明代洪武帝認為“中國之舊疆”包括陜西、巴蜀(明代四川省)及云南 在內。
雍州,是《禹貢》中所描述的漢地九州之一,位于今陜西、寧夏全境及青海、甘肅、寧夏、新疆部分、內蒙部分,后改涼州。 《禹貢》:“ 黑水西河惟雍州 。”孔穎達疏:“計雍州之境,被荒服之外,東不越河 ,而西逾黑水 。王肅云‘西據黑水 、東距西河 ’,所言得其實也。” 即雍州東界抵晉陜二省分界的黃河,西界至黑水 ,黑水或謂即張掖河,或謂即黨河 (均在今甘肅 ),或謂即喀喇烏蘇河(新疆烏蘇市),黑水諸說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