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斯琪
摘要:北宋初期的詞壇,基本上沿襲殘唐五代婉約派的詞風,但也有緩慢地演變的趨向。
北宋中期,由蘇軾開創了跟婉約派相對的豪放派,有了顯著的變化和發展。而在蘇軾的影響下,北宋文壇呈現趨向分流,多樣化的局面。
北宋后期,以周邦彥為代表的一批“大晟詞人”,為適應宮廷聲色之樂的需要,創立“富艷精工”,“縝密典麗”的應制詞,另立門戶,使南宋格律詞派醉心于追求形式技巧。
關鍵詞:五代詞風 慢詞 豪放詞 格律 易安體
(一)承襲五代詞風時期
這一代詞人,從創作傾向上可分為兩個創作陣營:柳永、張先為一陣營,晏殊、歐陽修、范仲淹、宋祁等為一個陣營。 這個時期的作家以晏殊和歐陽修為代表,作品以小令為主,晏殊和歐陽修的詞風受馮延己和李煜影響,多寫詩酒歌舞、男女之情,顯出雍容華貴的氣度,小部分詞則寫離愁別恨,頗有寂寞蒼涼之感。
晏殊一生官運亨通,一直做到宰相,生活優裕,其詞所反映的主要是"承平"時代的享樂意識和樂極生悲后對人生的反思。 葉夢得《避暑錄話》說他:“性喜賓客,未嘗一日不燕飲,每有嘉客必留,亦必以歌樂相佐,談笑雜出。”又馮煦《蒿庵論詞》云:“晏同叔去五代未遠,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宮右徵,和婉而明麗,為北宋倚聲家初祖。”晏殊詞多為娛賓酬唱之作,內容多寫男歡女愛、離愁別恨,題材狹窄,主要表現他的富貴生活和閑適情趣,多用白描手法,但在藝術表現上顯得雍容典雅、溫潤蘊藉,這與晚唐五代詞的影響不無關系。例如《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典型地表現了晏詞的特點:以代言體的方式,白描的手法寫離愁別恨,既不用典,也不工筆,借景抒情而表現含蓄。從情感內涵來看,晏殊的一些詞受馮延巳詞影響尤甚,但一改女性聲口為男性聲口直接表達士大夫傷春逝春的情懷。例如《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中的“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即以男性聲口直接地表現了他因人生短促從而“憐取眼前人”的真切感受。
歐陽修的婉曲層深,典型地表現了婉約詞“幽約怨悱,低回要眇”的特點,但也擴大了詞的表現范圍,內容上不在局限于寫男女愛情、離愁別恨,而將自然山水、身世感慨引入詞中。歐陽修一生宦途坎坷,他在內容題材上的開拓超過了同時代的晏殊,使得可以入詩的內容大都可以進入詞中,并且表現出曠達的精神。這兩方面特點后來都被蘇軾所繼承了。如《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中“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就已超出了男女之情,升華到對人生的感悟。歐詞在創作上與晏殊詞同出于馮延巳,但受馮影響更深。他的十首聯章體《采桑子》詞寫的是自然景色,但在詞牌、韻腳、用語、意境方面都酷似馮延巳詞。
(二)創作慢詞時期
第二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柳永。他廣泛吸取民間新聲的優點,創作出長篇巨制的慢詞,擴充了詞的內容。題材多寫青樓生活,都市繁榮,羈旅之愁。作法則由婉約含蓄而變為鋪敘、寫實。又大量吸收口語入詞,一掃唐五代的雕琢習氣。他在北宋前期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葉夢得《避暑錄話》說:“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這是因為柳詞在藝術上有新創造:一是大量使用長調慢詞,改變了以小令為主的傳統,將鋪敘手法引入詞中,擴大了詞的表現功能;二是大量運用俗語,使詞更接近下層人民;三是采用了許多新曲調,使詞與當時的流行音樂結合得更緊密。其詞從內容來看,大致有三類:第一類是寫男女愛情、離愁別恨,多為其前期所作,如《雨霖淋》(寒蟬凄切),全詞通過描繪景物,虛實結合,將離別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第二類是表現羈旅窮愁,多為其后期作品,如《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第三類是描寫城市風光,如《望海潮》(東南形勝)。從語言風格來看,柳詞又可分為雅詞和俗詞兩類。雅詞多通過景物描寫來抒發感情,比較含蓄,在風格上與一般的文人士大夫之詞相近;俗詞多用口語,往往直抒胸臆,比較直露。
(三)開創豪放詞風時期
第三個時期代表人物是蘇軾,他的詞以豪放著稱,開創豪放一派,擴展了宋詞的領域,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是詞壇最有朝氣的一個流派。這代詞人所處的時代,是政治"變革"的時代,也可以說是政局多變、新舊黨爭此起彼伏、黨派之間相互"傾軋"的時代。這一代詞人比上一代詞人更普遍、更多地體驗到命運的坎坷、人生的失意和仕途的蹭蹬,他們都是文壇(詞壇)上有盛名而政壇上無高位的失意文士。因而,這個時期的詞作主要表現的是個體生存的憂患和人生失意的苦悶。這一代詞人大致可劃分為兩個群體:一是以蘇軾為領袖的蘇門詞人群,二是以周邦彥為領袖的大晟詞人群。
蘇軾在宋詞發展史上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胡寅在《酒邊詞序》中說他的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婉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蘇軾對詞最大的創造,就是“以詩為詞”。內容上,打破了過去多寫男女愛情、離愁別恨的傳統,他將懷古、悼亡、山水田園、仕途失意、報國雄心、生命感悟等內容注入詞中,這就擴大了詞的表現范圍,提高了詞的境界,使詞從以娛樂為主轉變為以抒發個人的人生感受為主,從而具有了與詩相同的功能與作用。風格上,打破了以婉約為主的傳統,他以曠達為主,既有婉約,又有豪放、曠達、幽美等,以曠達為主。曠達既是一種寫作風格,也是他對人生的態度。從詞與音樂的關系看,蘇軾打破了詞附屬于音樂的傳統,使詞成為獨立的抒情工具。總之,詞發展到蘇軾這里,娛樂功能大大減弱了,抒情功能得到增強,實際上成了詩的另一種形式。
(四)注重格律時期
第四個時期出現了以周邦彥為代表的格律詞派。宋詞經過柳永和蘇軾兩次開拓以后,到了進一步整理和規范化的時候,于是出現了集大成的周邦彥。不過,他所集的只是婉約派的大成。周邦彥在詞調的創造,特別在表現技巧和格律規范化方面,貢獻很大。
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從音樂上看,他確定并創制了許多新調。他利用在大晟府任職的機會,對前代和當時流行的八十多種詞調重新進行審定,確定了各調中每個字的平仄,使各種詞調定型。同時,他還創制了一些新調,例如《六丑》、《花犯》、《華胥引》等。這種對音律的重視實際上也是對蘇軾以來詞的創作脫離音樂傾向的糾正。這對南宋的格律派影響很大。從語言上看,周邦彥講究語言的錘煉、典故的運用以及對前人詩句的融化,形成了一種典雅工麗的語言風格。這幾個方面,前人都已有所嘗試,例如用典在蘇軾詞中已不少見,晏幾道、賀鑄的詞中也不乏化用前人詩句,但周邦彥后來句上,比前人做得更加出色。例如《西河》(金陵懷古),融化了劉禹錫的《石頭城》、《烏衣巷》和《石城樂》三首古詩,做得完整自然,天衣無縫。從結構上看,周邦彥的詞比柳永、蘇軾等人的詞更加復雜曲折。他們的一些詞雖然用長調,但結構并不復雜,周邦彥的詞在時間和空間上轉換頻繁。例如他的《蘭陵王》(柳),全詞分三闋,時間上,過去、現在、將來變換不定;空間上京華、送別地、路途中也令人眼花繚亂。這些特點使得他成為宋代詞壇上的大家。
(五)易安體時期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北宋著名的女詞人。她善于提煉口語,造句清新雅潔,明白如話,生活氣息很濃,而又不粗俗,于柳俗蘇豪周律之外別樹一幟,人稱“易安體”。“易安體”既保持了南唐以來抒情詞的傳統詞風,又創造了以時代悲劇為背景的、表現作者個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藝術風格。
李清照詞的主要內容和情感都可以用一個“愁”字來概括,但前后期有所不同。前期詞的“愁”主要是圍繞自己的閨閣生活來寫的,寫自己與丈夫的離情別緒,有些還能結合寫景詠物來表現。如果將李清照前期詞分為兩半,可以說一半是對丈夫的鐘情,另一半則是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以及對對禽鳥花草的眷顧。靖康之難后,李清照家破人亡,受盡劫難和折磨。人生命運的巨變,也引起心境和詞境的變化。此時的“愁”,已不是從前的“閑愁”,而是由鄉關之思,身世之苦,喪失親人的悲哀和理想破滅的失望等等交織而成的。因此,這“愁”往往表現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厲,有了較深的思想意義,是她內心深處愛國思想的一種隱約而自然的流露。
在詞的藝術方面,李清照自成一家,被后人譽為“易安體”,其主要特色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是個性化的抒情和完美的意境。作為一個女性詞人,李清照的詞在描寫心理與情感的活動方面有其特別的長處。她善于選擇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環境、行動、細節來展現自我的內心世界,表現情感的微妙變化,在起伏回環的語脈中層層破露復雜的心境。如“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聲聲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永遇樂》)等動作細節,典型地表現出年老寡居所獨有的生活情態和寂寞心情。李清照還善于結合寫景詠物,借以抒發美質難久、物是人非的感慨,使詞極具個性化的意境和性格。第二是清新樸素而完美的表現手法。李清照善于把新鮮的口語和華美的詞藻統一起來,雅語和俗語兼用,使詞中的語言既有典雅的文人趣味,又有生活氣息。她的詞用典及點化前人詩句亦多融化無跡,近于自然,這是非有很深的語言素養不能辦到的。李清照善于調動各種修辭手法,諸如比興、比喻、擬人、夸張、用典、疊字,但又運用得非常自然而不見錘煉工夫,達到了“極煉而不煉,出色而本色”的最佳效果。再加上李清照善于掌握聲調韻律錯綜變化的節奏,以適應思想感情的起伏抑揚,詞作聲調和諧,富于音樂美,使詞的外在形式與內在情感完美和諧地統一起來。
參考文獻:袁行霈《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版第三卷
黃文吉《北宋十大詞家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排印本
黃文吉《北宋十大詞家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