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繁昌窯青白釉





圖1 青白釉喇叭口執壺

繁昌窯作為主燒青白瓷的窯口,其裝飾方法主要采用刻劃、印花和貼花等技術。盤口壺在頸肩交接處置一對稱泥條小系,這種雙系盤口壺是為仿照六朝以來盤口雞首壺形制演變而來。繁昌窯生產的雙系盤口壺由五代的短流逐漸到北宋早中期的較長曲形流增多,形制優美、舒暢,審美情感力度柔和平穩,很有時代特色,是繁昌窯的壺形類別中典型代表作品。Ⅱ式執壺是繁昌窯中另一種壺形—喇叭口執壺,流長且微曲,這類壺也大致為短流和稍長流兩種。1973年安徽省安慶市園藝場出土一件繁昌窯青白釉喇叭口執壺(見圖1),高13.5厘米,口徑6.5米,底徑6.8厘米,造型是喇叭口,短頸,短直流,折肩,扁條形把手,青白釉泛青黃。繁昌窯的執壺產品有雙系盤口、喇叭口,長、短頸,長、短流,折肩、溜肩,橢圓腹和瓜棱腹壺等等。



圖2 青白瓷注子溫碗

長沙窯遺址出土的執壺上書有“陳家美春酒”“酒溫香濃”等款識,證實這類注子是酒壺、酒注。在酒注上題“酒溫”二字,說明飲前預先在熱水中加溫。我國古代人們不僅有飲涼酒的嗜好,也有喝熱酒習俗,五代至宋代的飲酒用注子和溫碗已成為盛酒和溫酒的配套酒具,又稱為“注碗”“溫壺”。注碗最早見于南唐顧閎中的繪畫《韓熙載夜宴圖》,其中兩套溫酒注碗最為醒目。在宋代,使用成套注酒溫酒器來溫酒的習俗頗為流行。注碗在南方瓷窯普遍燒造,各地的宋墓多有出土且器形大致相似,其中以景德鎮青白瓷制品最為精致。1984年6月陳衍麟先生在繁昌縣城宋墓群發掘了繁昌窯青白瓷注子溫碗(見圖2),注子通高21厘米,口徑4厘米,底徑7.6厘米,溫碗高10厘米,口徑19厘米,底徑10厘米,壺蓋寶珠頂鈕,蓋下部一側有兩個小圓孔,系繩洞,壺直口,圓肩,球腹,圈足,長曲形流,扁條形把手,碗呈仰蓮瓣形,腹壁深稍呈圓弧,近底處收斂,圈足較高且稍外撇。注子溫碗胎質為灰白色,較細膩,蓋青白釉偏灰泛黃,壺、碗釉色青白帶米黃,瑩潤光亮。溫壺胎體較薄,造型規整,工藝精細,為上乘之作。



圖3 青白釉四系瓜棱蓋罐


圖4 青白釉盤口瓶

繁昌窯的罐類多為直口, 微敞口、圓唇、平唇,有長直頸、短直頸,多有瓜棱腹或橢圓腹,有些在肩部置雙系、四系,圈足或內凹假圈足。宿松縣隘口鄉石室墓出土有一件繁昌窯青白釉四系瓜棱蓋罐(見圖3),通高14.9厘米,口徑8厘米,足徑8.2厘米,直口,平唇,筒頸,平頂蓋,瓜棱圓腹,圈足微外撇,肩部按四泥條橫系,蓋頂和頸中部均飾有弦紋,黃白色胎,胎體較薄。釉色米白略閃青,通體施釉,器形規整。伴出的還有三件繁昌窯青白釉盤口瓶(見圖4),其造型、釉色均相同,瓶高36.4~36.8厘米,口徑11厘米,足徑10.3~10.6厘米,盤口,短頸,橢圓腹,矮圈足。外壁滿釉,底露胎,胎呈黃白色,胎質細膩堅實,釉白中閃青黃色,滋潤光亮。

在安徽博物院藏繁昌窯青白瓷瓶類中,有一件造型較新穎別致的刻花六管瓶,出土于望江縣護城村。六管瓶又稱多管瓶,宋代時南方龍泉窯青釉產品多見,后來向北方窯口發展,磁州窯系也燒造生產。因其瓶肩部直立安裝五根管或六根管而得名。南北方各瓷窯燒制的六管瓶造型略有差異,六管瓶大都出于墓葬,其用途有兩說,一是陪葬冥器,二是焚香宗教供器。繁昌窯青白釉刻花六管瓶,高13厘米,口徑4.4厘米,底徑6.2厘米。瓶口部為蓮蓬狀,分布著六個小孔,邊緣一周凸起,下部一圈覆蓮瓣形紋,斜直肩,瓶身肩部周圍塑有直立的六空管與器體相通,弧腹,外壁刻一周花卉紋,圈足。青白釉黃中泛青色,光亮。繁昌窯生產的六管瓶,瓶身多是光素無飾,這件刻花裝飾頗為少見。




圖5 青白釉斜直紋高足杯



圖6 高足杯


圖7 青白釉蓮辬紋杯

古代瓷杯主要功能是用來飲酒,包括高足杯。繁昌窯高足杯內腹皆無釉,有的杯內底中心有一圓窩,不是作為酒杯,而是佛教用器,又叫“凈水杯”。1984年6月繁昌縣五十萬伏電站工地出土的繁昌窯青白釉斜直紋高足杯(見圖5),通高11.2厘米,口徑12厘米,底徑6.3厘米,杯外壁刻斜直紋,侈口外撇,弧腹,直柱,中間有一道凸棱,寬厚圈足。青白釉泛青黃,有細開片。繁昌窯的高足杯種類繁多,其中有描述過的刻斜直紋杯,有杯身外飾蓮瓣紋裝飾的,有刻劃纏枝花卉的,亦有光素無紋的。杯口有做成花口形、二道弦紋侈口、外撇沿等形狀,足部有餅足、圈足、寬厚圈足等。1972年9月在銅陵市出土的高足杯(見圖6),其造型頗為獨特,器高8.6厘米,口徑6.2厘米,底徑4.6厘米,杯足微撇,飾有二道弦紋,圓腹,腹部刻劃纏枝花卉,底托分兩層直柱,中間用一圈凸棱紋相隔,杯底作一周下垂的覆蓮瓣紋。1987年2月陳衍麟先生在繁昌柯家沖窯址采集了一件無柄式的杯(見圖7),青白釉蓮辬紋杯,高10.2厘米,口徑11厘米,底徑3.5厘米,直口,口沿下有一道凸棱,弧腹收到底部,腹外壁一圈采用淺浮雕蓮瓣紋裝飾,餅足,青白釉泛黃閃青。



圖8 青白釉豆形爐


圖9 青白釉鏤空薰爐

爐的文化源遠流長,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的“青銅鼎”。青銅時代衰落,瓷器出現后,青銅鼎也早就不再作為“禮器”,鼎變成了香爐。瓷爐是古代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焚香用具。通常有蓋封閉的爐稱為薰爐,無蓋敞開的稱為香爐。安徽博物院藏繁昌窯青白釉爐有兩件(見圖8、圖9),一件為豆形爐,另一件是鏤空薰爐,兩個爐在1984年8月繁昌縣五十萬伏電站工地出土。豆形爐通高11.2厘米,口徑13厘米,底徑10.8厘米,爐淺盤式,盤口沿凸唇,直壁平底,外壁剔刻弧形紋,盤下邊緣處一圈波浪形紋,盤圈足被套在筒形的底座內,底座分二層中部一周刻劃篦紋以及不規則劃紋,座底外撇,青白釉黃中帶灰青,有小開片,盤內無釉。繁昌窯生產的爐有多種樣式,有結構繁瑣的,也有簡單的,其中最為精致而繁雜的是鏤空爐。爐分身和座兩部
分,上部爐身又有內外層結構,外層上是一個筒形狀器,敞口外卷唇,沿邊塑貼乳丁紋一周,器外壁有六個花形鏤空裝飾,下邊緣外撇。刻有鋸齒狀凹凸棱,外層下斜收似碗形,外壁刻斜條紋。內層里有一個圓筒形底座。下部為六瓣蓮花形爐座,上刻劃斜線紋,下刻劃一周仰蓮瓣紋,底邊緣外卷。通體施青白釉,釉色灰青泛黃。爐通高17厘米,口徑12厘米,底徑14厘米。



圖10 青白釉缽

缽是一種盛儲器, 因形狀似僧人食器而得名。瓷缽在商代已開始生產,基本造型為斂口、深腹、平底缽,到五代北宋時期南北各窯口生產的缽形制上有了一些變化。繁昌窯青白釉瓷缽底有平底、假圈足和圈足幾種。1972年銅陵市異形磚廠出土了繁昌窯青白釉缽,高12.2厘米,口徑23.5厘米,底徑9.3厘米(見圖10)。缽侈口,折沿,扁圓腹,平底,青白釉青灰泛黃。在宿松縣隘口鄉石室墓出土的兩件束頸缽,形制相同,缽敞口,圓唇,束頸,折肩,弧腹,平底,假圈足,青白釉微閃黃,釉色晶瑩光亮,胎為灰白色,胎質細膩,器體規整雅致,高6.6厘米,口徑14.4厘米,底徑6.8厘米。



圖11 青白釉花口托盞


圖12 青白釉花口托盞

托盞是由盞和托配套使用的茶具,又稱“盞托”,它是由漢代的耳杯和托盤演變而來。瓷托盞始見于東晉、南北朝時期。唐宋以來隨著飲茶風盛行,托盞已成為當時流行的用器。常見器形為圓盤形,餅形足或圈足,盤心有的做成圓形凹槽,有的凸起一周托圈,還有盞和盞托連成一體。繁昌窯生產的托盞產品非常豐富,形制多種,有托柱較矮的、有高托柱的,還有連體的托盞等。在宋墓中出土了外形上與盞托相似的有人稱為“酒臺子”,是一個酒托臺,再加上配套酒盞合稱“臺盞”。臺盞是喝酒的酒具。繁昌窯酒臺子造型別致,內部中空,與圈足相通。繁昌窯托盞裝飾也各異,有盞外壁浮雕仰蓮瓣形,有盞與托都為花口、有托口菱花形,還有素面平沿的托盤等等。安徽博物院藏繁昌窯有兩件托盞,都是1984年6月繁昌縣城宋墓群出土的(見圖11、圖12)。繁昌窯青白釉花口托盞,一件通高7.1厘米,盞口徑8.5厘米,盞底徑3.4厘米,托口徑12.6厘米,托底徑6.2厘米。兩件托盞器形相同,裝飾相似。盞都為六瓣花口,圓弧形,圈足外壁曲折處刻劃六豎條的瓜棱形紋,呈現六瓣花形,圈足外撇,托為折沿呈六曲花口,盤面斜折沿下凹,內底置一托臺低于托盤面,臺上有圍欄,欄內平底,以防茶盞滑落,折腹,圈足。兩件托盞青白釉都泛青黃色,其中一件有小開片。托盞的造型優美別致,猶如一朵搖曳在碧水中的蓮花,充分體現了窯工高超的工藝制作水平。

繁昌窯燒造瓷器的年代可追溯到五代,北宋中后期逐漸衰落。其中繁昌窯可能曾為南唐宮廷生產過貢瓷。在唐代瓷器中青瓷及白瓷占據
主導地位,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隨著南北方窯口交流的增多,傳統北方白瓷也逐漸向南方傳播,特別到五代時期,白瓷數量急增。安徽地區五代時期墓葬出土的白瓷情況也窺見一斑。當時繁昌窯就燒制過白瓷,產品具有北方瓷的某些特征,特別是駱沖窯的白瓷,白度很高,胎釉結合緊密。由于五代時期北方發生戰亂,大批北方窯工南下,同時繁昌先后屬于揚吳和南唐政權控制,境內相對安定,生產持續發展,這對地處江南地區的繁昌窯瓷業起到促進作用,所以產品質量提升。從窯址發掘情況證實繁昌窯青白瓷創燒于五代,也是最早燒造青白瓷的窯口之一,繁昌窯在五代時期就采用了瓷石中加入高嶺土制瓷新工藝,使瓷器的溫度大大提高,不易產生變形,改善了瓷器的質量。比傳統的“二元配方”工藝起源于元代初年景德鎮的觀點要早三百年。五代北宋早中期,是繁昌窯青白瓷發展的鼎盛階段,瓷器器形豐富,特別是生產了鏤空爐、注子溫碗、托盞、高足杯、六管瓶和鳳首執壺等具有獨特風格的瓷器造型,代表了繁昌窯青白瓷的燒瓷水平,有較高的藝術、歷史價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古瓷欣賞[89P]
北京故宮色釉瓷欣賞1【圖】
高安博物館館藏文物精粹
中國瓷器之十八
云南省博物館藏清乾隆瓷器賞析
千年中國紅——元明清時期紅釉瓷器精選(上)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坪县| 滕州市| 普定县| 汾阳市| 介休市| 邵武市| 越西县| 崇信县| 滨州市| 穆棱市| 沙洋县| 稻城县| 翁牛特旗| 鱼台县| 彰化县| 怀柔区| 扎鲁特旗| 滦平县| 顺平县| 正镶白旗| 阿鲁科尔沁旗| 泸西县| 宕昌县| 南木林县| 同心县| 城市| 连城县| 吉林省| 抚顺县| 卓尼县| 防城港市| 宾阳县| 鲁山县| 嵊州市| 依安县| 承德市| 辰溪县| 瑞金市| 北宁市| 保靖县| 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