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家具歷史悠久,從明代永樂年間發展至今已有600余年。在這600年當中,隨著歷史的變遷和文明的更替,不同時期的紅木家具在造型和工藝上存在著差異,所呈現出的文化內涵也都有所不同,這大致可分為明式和清式兩種。
首先從造型上來看,明式家具造型簡練,線條剛柔并濟,整體比例勻稱而協調,突出簡約質樸、典雅大方之美。
而清式家具則用材厚重,造型高大結實,雕花及裝飾生動且富于變化,整體看上去渾厚莊重,極為奢華大氣。
其次,明清家具在結構上也有所不同。明式家具采用榫卯結構制造,用攢邊工藝手法,極富科學性,不僅外表秀麗端莊,而且結構牢固。
清式家具同樣采用了榫卯結構,但并不及明式那般精密細致,其表現主要在
構件和用材上,尺寸寬大,用材厚重,只為追求穩重和豪華。
在家具用材上,清式家具不像明式家具那樣樸素大方、簡約舒適,而是以厚重繁華、富麗堂煌為標準,因而顯得沉穩有余,但俊秀不足,給人沉悶笨重之感也缺乏應有的科學性。但從另一方面說,清式家具以威嚴為準則,是古時達官顯貴身份地位的象征。
另外,這二者在裝飾的表現差異很大。明式家具追求簡約柔美,在裝飾用材上決不貪多堆砌,而是恰到好處的加以裝飾,保持素樸與清秀的本色,可謂是適宜得體、錦上添花。
而清式家具在裝飾用材上則不惜用料,力求華麗,甚至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另外,在雕花上清式家具也以繁縟著稱,其將花紋圖案布滿整個家具,以追求堂皇富麗的奢華之感。
總體來講,明清兩式紅木家具的區別還是非常明顯的,但其都各具風韻,很難說孰優孰劣。明式簡約婉柔,清式奢華穩重,他們都是中國紅木文化的代表,是古典家具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