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說,時光太瘦,指縫太寬。時光總是在不知不覺間就從我們的手中溜走了。一晃兒,我身邊的幾個好友家的寶貝也走到了幼升小這條成長的路上。孩子初入學堂以后,有幾個媽媽問我要不要陪孩子寫作業?我若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談的話,要陪,可以陪一小段時間,但不能總陪,也就是說作為家長來說要懂得放手。
為什么陪孩子寫作業?是要在陪的過程中幫孩子養成認真寫作業的好習慣。
為什么以后又放手?是要讓孩子養成自己對自己負責的好習慣。
當孩子已經習慣了每天主動寫作業以及如何寫作業之后,家長還要讓孩子知道寫作業是自己的事情,要孩子養成對自己負責的習慣,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成績負責,如果人在做某件事的前提是自已愿意做,那么做功課的效率便會事半功倍。反之,如果孩子把之當成了別人交給的任務,主動性必然會大打折扣。說句實話,哪個孩子不愛玩,誰愿意坐在板凳上寫一本本的作業?
在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習慣之前,要舍得時間投入
眾所周知職場媽媽都非常忙,恨不能把半分鐘變成60秒來過。但我想,下班以后,還有比做家務重上千萬倍的事要做,那就是對孩子的教育。每天下班以后,我先不急于做保姆,飯晚一會做,不會把肚子餓癟,屋子一天不收拾,也不會立馬呈現狼籍,倒是一個習慣的養成,會影響孩子的終生。我要做媽媽做老師做朋友,這個陪的過程至少持續三周,三周可以讓一個習慣初步形成,以后即使你不坐在孩子身邊,她也已經習慣性的摸起書本自己學習了。
在這個陪寫作業的過程中,要注意自己耐心,多給孩子給予鼓勵,不要孩子一有寫不好,寫不工整的時候,立即就訓斥。
萌萌剛上學的那幾天,我沒陪,她也不懂得如何規劃時間,每天她一回到家,就象和她的小房間久別了一年一樣,摸摸這個玩具小汽車,抱抱那個布娃娃,剛叮囑她要寫作業,她又抓起了零食袋,然后邊看故事書邊大快朵頤。即使把緊張了一天的心都散夠了,她還是不能集中要寫作業上來。等到她都玩夠了就到吃晚飯的時間,然后接著又要看動畫片,看完總算想起要寫作業了,也到了睡覺的時間了。我見此形勢不好,便和她商量,我先陪她寫幾天作業,她一見有媽媽陪,馬上愉快地答應了。
每天我搬來板凳坐在孩子身邊,告訴她如何寫作業,用筆的姿勢,距離書本及桌面的遠近,寫多久要停一停歇一歇,給她講講解題的思路。在陪她寫作業的那幾天,我真的發現了好多小問題,如她寫著寫著就會不由自主的去玩橡皮或者花折尺,要不然就溜號和我聊開了天。當我發現這些情況時,我沒有當時就制止,而是和她約定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好作業,晚上我會獎勵她多玩一會游戲。慢慢,她懂得了寫作業是每天放學后必做的事,也是趕早趕晚的事,秉著重要的事情先做這一原則,她做起作業來果然就認真了許多。
在孩子基本養成學習慣之后,家長要懂得放手,除非是在孩子做題遇到困難時給點提示與指導。其他時間要給孩子充分的信任,即使最開始寫得不能讓你百分百滿意,但孩子能認真去寫了,就一定要鼓勵,不要打擊,不要總拿孩子和別人比。
相信孩子隨著知識和歲月的積累,終會把不認識的字都認識了,終會把該學的知識學到腦子里。
初入學堂,要讓孩子養成的是良好習慣,而不是爭一兩分的高下。所以對不能打滿分的孩子,更多的是鼓勵與幫助,而不是橫眉立眼或暗暗嘆氣,不要讓孩子從你的臉上讀到失望不滿與抱怨,以免讓孩子產生厭學的心理,讓孩子寫好作業,真正做到溫故而知新,家長能做好這兩點就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