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生活,大多說人也都染上了急躁的毛病,什么事情都想盡快做完,在工作上這屬于效率高,但是回到家教育孩子還要急急忙忙的那就有些問題了,小孩子做事不能按照成年的標準去要求,但是性子急的家長總是忍不住去催促,起床催,吃飯催,上學催寫作業催,晚上睡覺也催!家長總想孩子效率高一點,但是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時間長了孩子對這些催促反而免疫了,結果就是孩子做事更拖沓,甚至只要不催就不想做了,對于孩子的成長有不好的影響,長期下去不容樂觀!
其實父母總是催促孩子,對孩子將來的性格是有很大影響的,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
第一:孩子獨立性差,做事不積極
小孩子的性格養成有很多因素,家長的后期教育和培養非常重要也非常的關鍵,但是往往父母愛子(女)心切,什么事都要大包大攬,孩子自己什么也不操心,獨立性得不到鍛煉,做什么事都有父母提醒催促,久而久之,養成了依賴性,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積極,反正背后有人替他著急,也與人提醒催促他,不僅家長累,這樣的性格以后在社會上也會有不好的影響的,畢竟領導都喜歡主動出擊的人才。
第二:焦慮
經常催促孩子,可能會讓孩子壓力太大,產生焦慮。舉個例子,現在很多父母對自己“催婚”“催生”,把很多年輕人搞的都產生了焦慮癥,甚至開始反抗發脾氣或者直接就躲著。家長過度的催促不僅不能幫孩子快速解決事情還會對孩子造成困擾。
第三:養成急性子,不容易溝通
有個詞叫“耳濡目染”,孩子跟父母在一塊兒生活,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師,父母的性格多多少少也會影響孩子,經常催促別人,是缺乏耐心的一種表現,家長經常催促孩子,孩子也隨父母的性子——“著急”。孩子養成了急性子,做什么事情都著急,毛毛躁躁的,不穩重,別人跟他溝通都困難,愛著急。
建議:孩子小本來做事情就是沒有那么大完美,作為家長一定要又耐心,讓孩子在你的教育下一點點進步,不能只想著催促,一定要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成為更優秀的人,家長們一定不能松懈孩子的教育。
關于孩子的養育,大家還有什么好的經驗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