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有家長抱怨:自家孩子屁股上長釘子了坐不住;自家孩子上課總是往窗外瞟兩眼;自家孩子做事情總是一時興起,從來不能有始有終……
不要著急,其實這些問題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存在。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大多是孩子的專注力不足。
專注力是指一個人專注于做某件事情的心理狀態。在學習過程中,專注力就像是一扇大門,門開的越大,能夠進來的知識就越多,我們的學習就會更加有效率。
專注力對孩子究竟有多重要?可以這樣說,假設你家孩子沒有足夠的專注力,那么別人家孩子半個小時完成的作業,你家孩子可能需要一個小時;別人家孩子上課吸收了80%的知識,你家孩子可能只吸收了50%。簡而言之,總結起來大概是這樣的:
(圖片源于網絡)
這樣子的差距,家長們一聽就焦慮得不行了,而一些機構往往也會趁虛而入,抓住家長們的焦慮心理,開設推銷一大堆提升孩子專注力的培訓班。管不管用先另說,真的有報班的必要嗎?
其實,大多數培訓機構僅僅具有“安慰劑效應”,只能起到緩解家長焦慮心理的作用。要想訓練孩子的專注力,還得我們家長親自上陣。
小時候總是經歷過這樣的情況,每次在做作業時,有的媽媽就會無微不至地關懷孩子:“做得累嗎,要不要喝點水,吃點水果,放松一下?”然后孩子可能就順勢而為,接下了水果,打開了電視。10分鐘之后,媽媽就開始吼孩子做作業不專心,一頓唾沫星子噴得孩子不知所措。
(圖片源于網絡)
孩子覺得委屈,媽媽也很生氣。對于孩子來說,保持專注力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且很多家長們也并不知道,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保持專注力的時間也是不同的:
5到6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大約是10—15分鐘
7到10歲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大約為15—20分鐘
10到12歲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大約為25—30分鐘
要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在剛剛這個過程中,媽媽們必須得接下這個鍋。在這短短的時間里,家長們打著關心孩子的旗號用各種舒適的環境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這讓孩子如何專心學習?
還有一個點,家長們也一定要注意!很多時候,你過多地關注了一些學習以外的事情,這讓孩子很容易分心。就拿我家孩子學習寫字來說,當她專心寫字的時候,家里老人可能會告訴她,你握筆姿勢不對或者筆畫的順序不對,反復幾次后,我家孩子的反應是——直接把筆扔掉。
所以,在寫字這件事情上,筆畫可能沒有那么重要,但是由于家長過度操心,直接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了一些不太要緊的事情上。不但讓孩子很心煩,而且順帶還討厭起了寫字這件事。
(圖片源于網絡)
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有可能還是教育的問題。在生活中,對孩子適當的懲罰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你總是懲罰孩子,則會讓他們的注意力大打折扣。
比如,在陪孩子練習擊劍的課上,我見過一個稍微有點胖的孩子,他有很多動作都完不成,并且還習慣在練習的過程留意教練的反應。本身他就比其他小朋友學得慢一點,在這種環境下,如果家長一味給孩子加壓,那么他們很可能會把精力放在如何避免懲罰上,導致注意力不集中。
讓孩子的學習環境充滿觸發點
科學家們做過一個實驗,給一群孩子在背單詞之前先看一些成功、高效之類的詞組,他們的記憶效果會比沒有看過的孩子要高一些。所以,這也就意味著,在孩子學習之前,我們一定要給他營造一個適合的學習環境。
1、沒有書房沒關系,但是要給孩子開辟出一塊可以學習的地方;
2、可以給孩子貼一些關于學習的壁紙;
3、在房間里放置書架、筆筒、臺燈等小物件;
4、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氛圍;
5、不要給他的學習過程中設置太多誘惑力;
當孩子感受到安靜、舒適的學習氛圍時,往往能夠觸發他的目標感,從而提升專注能力。
(圖片源于網絡)
所以,當孩子好不容易靜下心來的時候,不要給他遞水果、送牛奶了。有些家長可能說,這樣的行為可以鼓勵孩子,讓他更好地學習。親媽想說,這樣的行為只會打斷孩子的思路,打破他努力維持的專注力!
2
給孩子一個倒計時
對于那些做事總是不緊不慢的孩子,家長要學會給予他們緊迫感:
1、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和他商量一個截止時間
2、你可以用手機給他設置一個進入學習狀態的倒計時
當你通過上面的方式給孩子樹立學習儀式感后,會幫助他形成一種時間緊迫感。當孩子逐漸養成這個習慣后,他就可以更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時間了。
(圖片源于網絡)
3
讓孩子自己去承擔不專注帶來的后果
給孩子一個詳實的時間計劃表,如果沒有完成就需要他來承擔一些后果。
比如有些孩子總是因為打游戲或者看電視導致作業遲遲做不完,睡眠和學習都受到了嚴重影響。這時候,作為家長就要給他設定一個截止時間了,該睡覺的時候就要睡覺。第二天,因為玩耍沒做好作業,因為上課犯困無法回答上老師的問題,就應該承擔老師的批評。
家長可以幫助他感受到自己的問題,但同時也要掌握好火候。家長始終要站在陪伴和幫助的角度,而不是讓孩子覺得你是個壞人,和老師是“一伙兒的”。
總之,孩子的專注力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家長們一定要有耐心。要有計劃、有意識地去培養,不要有意無意地干擾他。
說了這么多,我們都是從外部因素來分析的,但是要想獲得專注力,孩子的主觀能動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可以給他們創造條件,但是學習這個事情還是需要靠自己。下期,我們會從孩子自身的角度來和大家討論如何提升專注力,敬請關注!
更多精彩回顧:
不懂穿搭錯失心儀的工作機會?畢業季來襲,這些技巧一定要記得!
花錢是為了教育孩子,還是家長在花錢買心安?別再被安慰劑效應所欺騙了!